这次旅行的起因是女儿汤圆学校放了春假,按我们父女俩的懒人宅指数,原本也就打算在近郊踏踏青,最多在长三角某个地方晃两天,总之,活动范围要“‘宅’兹中国”。
但老婆大人毫不留情地推翻了我俩的方案,表示一定要趁春假的机会,去一次她心心念的罗马。
听到这个兴师动众的方案,一开始我和女儿是拒绝的,因为,你不能让我们去,我们就要去,第一我们要考虑下,因为我们明明可以在家舒服躺着,结果跑那么远地方,“duang”一下,很累,很疲惫……
当然,以上后面大段话都是我们在脑海里想象的,根本不敢说出口——一家的幸福之源,就在于老婆大人开心,所以态度可以保留,提议坚决接受。
于是,就在3月末,我们踏上了飞往意大利的航班。
在飞机上,我让从没去过意大利的汤圆做了一份PPT,要求只有一个:
假设我和妈妈从来没有去过意大利,你作为一个向导,要通过这份PPT先让我们对意大利有个初步印象。
汤圆查了些资料,拿出了成品,从对美食的介绍(无数个大拇指)和对景点的介绍(一个倒竖的大拇指)这两页,她对此行的好恶已经一目了然。
DAY 1 罗马
我们在罗马住的是一家类似Airbnb的B&B旅馆(Bed&Breakfast,包含住宿和简单早餐),简单,但干净舒适——推荐一家三口乃至四口的家庭以后去可以考虑。
我上一次来意大利的罗马,还是2005年,那还是为了采访刘翔当年的黄金联赛罗马站——一晃都19年过去了。
一看当年写的这新闻标题,就知道是玩《帝国时代·罗马复兴》的——其实刘翔当年也玩。
当年早上起来后,我拍了一张旅馆外的风景:
19年后的早上,我又拍了一张。虽然是不同的旅馆,但感觉这座城市的变化真心不大:
抵达罗马的第一个白天,怕还有时差反应,所以活动安排得比较轻松:上午睡到自然醒,吃了早饭,去逛一个罗马最大的跳蚤市场Porta Portese Market(只有每个周日上午才开)。
这个跳蚤市场至少有一公里长,里面有你想得到的东西(各种廉价仿造的小商品),也有一些你想不到的东西(各种真正有些年代的旧货):
其中有两个摊位给我印象比较深。
一个摊位卖意大利各种时期各种党派的党员证。我淘到了两张:一张是1936年的意大利法西斯党党员证(入党的这个人生于1914年),另一张是1960年的意大利共产党党员证。两张证摊主开价50欧元,讨价还价到40欧,摊主不肯降了——他说1936年那张证比较珍贵。
另一个是卖以前那种家庭旅游拍照做成幻灯片的摊位。看到一张张底片里记录的开心时光,莫名感到有种伤感——那很可能是某位老人多年来的珍藏,里面储存了TA这一生来和家人们的所有回忆。
但TA去世后,这些东西成了毫无意义的垃圾,被人拿到跳蚤市场上来卖了(应该几欧元一张吧,我觉得挺难过的,根本就没开口问价)。
看到一个说法: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去世后被人记住的时间大概也就50年——标志是当你的孙辈全都去世,你的痕迹就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没人会记得你了。
下午的项目是逛博尔盖塞美术馆——堪称是罗马收藏艺术品最多的博物馆之一。
其实对于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来说,参观一个博物馆,无非也就是重点看几件名品,顺带了解一下艺术史的脉络。
在博尔盖塞,贝尼尼和卡拉瓦乔这两位大神的作品肯定是要看的。为了节约空间和大家的时间,我就拼一些图吧。
在我看来,只活了39岁的卡拉瓦乔是一个古龙式的人物:才华横溢,不拘一格,然后把自己的生活经营得乱七八糟,然后英年早逝。
你看,左边一幅《年轻的酒神》,右边一幅《手提歌利亚头颅的大卫》,都是博尔盖塞收藏的卡拉瓦乔名作。抛开巴洛克风格的艺术分析不说,单说他敢把自己的脸画上去(酒神的脸以及歌利亚的头颅),癫狂不到一定的段位,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卡拉瓦乔的画,贝尼尼的雕塑。
贝尼尼作品的特点就是人物表情的丰富以及肢体的张力。看照片和看实物,真的是两种感受。
有意思的是,在贝尼尼的不少作品里,神的躯体都不是完美的,比如背上都会长痦子(下图中的冥王背上就长了一颗)。当然,这是很有意义的表现手法,但我总觉得,贝尼尼自己背上应该也长了一颗……
以及,汤圆同学每次参观博物馆,听么也是认真听的,但总是喜欢拍一些局部,做成表情包,这次轮到了冥王的三头犬:
关于每天吃的东西,我就放到后面一起发吧。
DAY 2 罗马
缓过一天神,第二天的任务就重了一些:一次环绕罗马城重点景点、时间超过6个小时的city walk。
罗马城真是老天爷给饭吃,满城都是古迹。而意大利人要做的,就是切实维护好这些老祖宗遗产,以古罗马文明为抓手,抓对抓重,抓实抓细,围绕“服务游客”为中心,工作务实,注重细节,提高效率,全面推进罗马旅游业的发展,为意大利的GDP增长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台伯河对岸眺望圣天使堡:
圣天使堡外一座桥上的雕像:
古罗马时期一座广场的拱门遗址——就在马路边,走着走着就碰到了:
著名的万神殿:
话说此殿原来门廊天花板上都是镀金的青铜板,结果被教皇乌尔班八世命人拆了下来,去做了圣彼得大教堂的青铜华盖,以及给圣天使堡铸造了80尊大炮。
于是拉丁谚语里多了一句:“Quod non fecerunt barbari, fecerunt Barberini”,意思是“巴波里没做的事,巴波里尼做了”,其中“巴波里”在拉丁语里是“野蛮人”的意思,而“巴波里尼”就是教皇乌尔班八世的姓氏。
万神殿的建筑特点在头顶——全世界现存最大的无钢筋混凝土穹顶。在它之前,几乎没有人想过可以这样建造穹顶。
文艺复兴时期久经考验的绘画家,长袖善舞的E人社交家,英年早逝的艺术天才拉斐尔·桑西,长眠于万神殿。
纳沃纳广场的“四河喷泉”,贝尼尼的作品,四个雕像代表四大洲的河神,亚洲选取的是恒河。左边这个雕像背后,又有一颗痦子。
永远人丁兴旺的西班牙广场,以及在《罗马假日》,《速度与激情》系列以及《碟中谍7》中多次露脸的阶梯。
著名的特雷维喷泉(许愿泉),人山人海,我们就在外面望一眼得了。
据说,每年从许愿池里清扫出的硬币高达150万欧元。
终于来到了斗兽场。
关于斗兽场的介绍,到处都有,这里就不多说了。
2005年在采访之余到过一次斗兽场。当年做记者时的青涩模样:
故地重游,女儿已经那么大啦:
同样的对比照,还有在《罗马假日》的“真理之口”前——左边是2005年,右边是2024年。
当年我做出这个动作,后面排队的老外都哈哈大笑,然后都跟着模仿;19年后,大家还是哈哈大笑,然后也跟着模仿。
但不同的是,这次有个小帮手拉我脱困:
途经威尼斯宫,远处那个悬挂意大利和欧盟国旗的阳台,墨索里尼曾经常在那里对民众发表演说。
正所谓“威尼斯宫今仍在,不见当年意始皇”。
历史会见证一切。
DAY 3 罗马·梵蒂冈·佛罗伦萨
这天看上去行程很密,其实还是很休闲的——主要安排就是去梵蒂冈。
梵蒂冈虽然只有大半个北京故宫的面积,不到1000号人口,但人家毕竟是个主权国家,所以这次旅行其实是去了两个国家。
因为这次去恰逢复活节,所以梵蒂冈排队的人乌央乌央,我甚至开玩笑说:不需要签证,不想花钱,要排很久队,步行跨过边境线进入一个国家——除了“走线”去美国,还可以去梵蒂冈。还好伟大的老婆事先在网上买到了票。
梵蒂冈博物馆入口的“双螺旋梯”:看上去是一个,其实上行和下行的人是分开的,各占单双数通道,不会相遇。
下面这座雕塑值得一说。
作品名字叫《拉奥孔》(也叫《拉奥孔和他的儿子们》),描述的主题是特洛伊战争时期,特洛伊的祭司拉奥孔泄露天机,警告特洛伊人不要把木马放进城内,希腊的保护神雅典娜嫌他多嘴,派了两条巨蟒,把他和他的两个儿子给缠死了。
这件作品人物的表情,肌肉的张力,构图的角度,一直是为后世称道的,但背后还有个故事:
这座雕塑是16世纪初被发掘出来的,当时拉奥孔的右臂是残缺的,于是大家就像猜断臂维纳斯一样,猜这个右臂究竟是什么动作呢?包括拉斐尔在内的所有名家都认为:右臂应该是高高扬起抓住蟒蛇的,但只有米开朗基罗表示反对,他认为,从蛇缠绕咬一口后人体肌肉的反应,手是举不起来的,应该是弯曲的。
当时没有人听米开朗基罗的,所有的复制品和仿品,都是右手扬起的。比如这件作品,是放在梵蒂冈博物馆外面的一件仿品:
但是打脸的事儿来了:那个残缺的右手,在400年后被找到了——正像米开朗基罗当初说的那样,是弯曲的!
所以,下面这件作品是收藏于梵蒂冈博物馆的真品,也是全世界唯一一尊右手是弯曲的拉奥孔雕像:
另两个值得一说的故事,都和米开朗基罗有关。
熟悉米开朗基罗的人应该都知道这个故事:当年,年过六旬的米开朗基罗被教皇征召前往梵蒂冈的西斯廷教堂,花了近六年时间,创作了连拉斐尔也自叹不如的壁画《最后的审判》和《创世纪》的穹顶画。
西斯廷教堂内不准拍照,我拍了外面的两张导览图——大家网上一搜原画就有。
《创世纪》里最有名的一张,应该就是那幅“对对指”的《创造亚当》。
而相对于《创世纪》的震撼,《最后的审判》有一个小插曲:
崇尚人体的米开朗基罗在画这幅画时,里面的人物基本上都是裸体的,但教皇庇护四世认为这也太有伤大雅了,就命令一个画家把画中的裸体人物都画上了裤子,于是这个画家就被后世称为“裤子画家”,而这位教皇也被称为“裤子教皇”。
另一个关于米开朗基罗的故事,来自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收藏的这座真品:《圣殇》。
这件关于圣母抱着耶稣的雕塑,是米开朗基罗24岁完成的,当时还没有什么人知道这个今后会名动天下的大才,大家都在讨论:哪位名家能雕出如此栩栩如生的作品?
而那时的米开朗基罗也是年轻气盛,就在圣母身上刻了一条肩带,上面写着:“来自佛罗伦萨的米开朗基罗”。
这是米开朗基罗一生中,唯一署名的一件作品。
故事背后的故事是:这件雕塑本来前面是没有防弹玻璃的,后来有一个匈牙利来的疯子,在参观时抄起锤子就砸了这座雕像。在紧急修复后(据说圣母鼻子的原件还是没找到),开始加强了戒备。
梵蒂冈博物馆里有一间房间专门陈列各种动物雕塑,这叫一个逼真:
馆内很多男性雕塑的隐私部位都被遮上了无花果叶——那是后面加上去的。因为当时的教皇庇护九世认为,这种裸露很不检点,所以命人一律挡上(其实是要凿去原来的部位再补上,属于损毁了)。
前面强行穿裤的教皇被后人称为“裤子教皇”,那这位难道没有代号吗?有的,后世把他称为“鸡鸡教皇”。
这幅拉斐尔的名作《雅典学院》也很有意思,有点类似于“大家来找茬”了:你所知道的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柏拉图、亚历山大、欧几里得、托勒密、毕达哥拉斯等等名人,包括拉斐尔自己,都在画里找得到。
画中唯有一男一女是面朝观众的,这也是有讲究的。
来几张全世界最大的教堂——圣彼得大教堂的照片吧。
这个门叫“圣门”,每25年开放一次(下一次就是2025年),据说开放时天主教徒经过圣门,就可以洗涤一切罪恶。
另据说,好像开放间隔是缩短了,原来是不止25年的,是因为需要洗涤的人太多了吗……
从梵蒂冈出来,拿好寄存在酒店里的行李,就坐高铁直奔佛罗伦萨了。
抵达佛罗伦萨,依旧住的是类似airbnb的房子,走三层,没电梯,但考虑到房东说这栋房子有1300多年历史了,一切可忍。
DAY 4 佛罗伦萨
到佛罗伦萨,肯定得去圣母百花大教堂。
大教堂有个圆球金顶,有一次直接脱落了,一路滚将下来,将路面砸了一个大坑。
砸坑的位置在哪里呢?就是我让汤圆去抱头站着的那个白色圆点……
百花大教堂有一个钟楼,400多级台阶。按照常理,像这种高塔,我和汤圆这种懒人是绝对不会去爬的,但这次却例外,我拉着汤圆就开始了攀登。
是因为身处亚平宁半岛,“意高人胆大”吗?倒也不是。而是我是《刺客信条》粉,汤圆小时候也一直看我玩,里面有一作的场景就是在佛罗伦萨。
一路爬到塔顶,俯瞰的景色:
确实让人想起了游戏画面。
这时候,我对气喘吁吁的汤圆说:“我们其实可以不用再走楼梯,几秒钟就可以到地面了,只要你找到一车稻草,并相信‘信仰之跃’……”
佛罗伦萨的乌菲兹美术馆自然也是不得不去的。
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和《春》,卡拉瓦乔的《酒神巴克斯》这样的名作不必多说:
让我留下印象的还有锡耶纳画派西蒙·马尔蒂尼的《天使报喜》。
“天使报喜”这个题材,很多画家都画过,圣母得到喜讯后的表情也有各种,但像西蒙这种画出一副惊恐乃至嫌弃脸的,没见到过。可以直接拿来做表情包了。
卡拉瓦乔画在盾牌上的《美杜莎》,表情绝。
分享几个佛罗伦萨街头的随拍。
一家小书店。
佛罗伦萨街头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因为我之前在马德里看到过摩拜——被收购前的,然后看这颜色,看这样式,总觉得他们家的欧洲分部是不是被这家给收了……
佛罗伦萨人喜欢吃牛肉,这是牛肚包。
但丁的故居——号称的,因为是根据他作品里描绘的地理位置找的。但你说是就是了,反正也成了一个景点了。
佛罗伦萨著名的古桥。右边是“美第奇长廊”——美第奇家族的人不愿意和平民百姓走一条路,专门修建了一条长廊,从下榻的寝宫到办公室(就是乌菲兹美术馆),都从百姓的头顶经过。
然而,一切都会过去,时间是最好的橡皮擦。
也就三百年不到,当时显赫一时的美第奇家族早已烟消云散。当然,也得感谢他们家族作为艺术赞助人,供养了那么多传世的艺术家,留下了那么多传世的作品。
以及,这个家族最后一代继承者安娜玛利亚,最终明智地决定把家族所有的藏品无偿捐献给了佛罗伦萨政府,供公众参观。
远眺古桥。
傍晚的佛罗伦萨小巷。
途经一家手机壳专卖店——一个手机壳大概在59欧元到69欧元不等。为店主感到庆幸,如果他们遭遇淘宝,乃至某多多……
欧洲是各种微型小车的天下,这次见到了号称“剁椒鱼头”的雪铁龙Ami(左上角),据说这车欧洲年满14周岁以上就能开,不用驾照,因为最高时速只有45公里……
但外形真的太可爱了,鸟山明大神笔下的企鹅村世界里,汽车也不过如此了吧。
某天拍下的佛罗伦萨的夜空——没做任何处理,就像是上了蓝幕布一样:
晚上,散步回住处,附近的一条小巷。如果不是后面小车露了个白屁股,说是中世纪的画面,也没什么违和感。
相对于住酒店,住民宿有一点特别,就是你仿佛会慢慢融入进当地的生活。尤其是这次住在佛罗伦萨的这家古老建筑中,每天早上是被教堂的钟声敲醒的,偶尔还能听到窗外远处传来的马车马蹄声——让人一下子怀疑自己到底身处哪个时代。
DAY 5 佛罗伦萨·比萨·佛罗伦萨
既然来了佛罗伦萨,就去次比萨吧(当天可以往返)。
坐火车大概一个半小时的路程,就来到了据说是伽利略做大球小球实验的比萨斜塔——但据考证这件事大概率是假的。
在比萨斜塔前,“推墙术”是随处可见的:
想想也挺有意思的:有时候,你自以为在做一件有趣的事,但在别人眼里,却很滑稽;但你换个角度站,理解下别人的想法,会发现有些事也没那么滑稽了。
这次一家三口一起爬上了比萨斜塔的塔顶,俯瞰整个比萨城。
DAY 6 佛罗伦萨·罗马
第六天是去佛罗伦萨的奥莱“The Mall”。
(妈妈很开心,此处略去五万字。)
说到这里,想感谢下女儿汤圆:
青春期的少女,朋友圈从不屏蔽爸爸妈妈;每天回来吃晚饭时,叽叽喳喳和我们说一天中有趣的事情;出来旅游不挑吃不挑穿,让去哪就去哪;那么高的塔,一拉手,说爬就爬,只需要下来奖励一个小冰淇淋;每天哪怕是在高铁或飞机上,都会完成我们布置的作业。
以及,逛奥莱,每到一个地方,她就静静地坐在外面帮我们看包——她对所有穿的戴的什么牌子的都丝毫不感兴趣。
美食&小感想
最后,来说下吃的吧。
意大利著名的“双P”组合:Pizza(披萨饼)& Pasta(意面),我们几乎每顿都点,但完全没有吃腻的感觉。
张数实在太多了,直接上拼盘照:
不要觉得有重复,都是在不同的店点的,只不过做法一样。
再上点其他的美食。
在佛罗伦萨一家网红牛排馆“ZAZA”吃到的一顿特别赞,尤其是上图右下角的两份甜点,别看卖相比较粗糙,其中一份意式奶冻,店家菜单上写的是“the best of the world”,我作为一个不爱吃甜品的人,不屑地挖了第一勺,放到嘴里后,望了下母女两人,无奈地说了句:“It's true……”
不过话说到第三天的时候,我和老婆都觉得有点被芝士和黑松露顶到了喉咙,建议吃一顿中餐,被汤圆无情嘲笑:“才第三天,你们就撑不住了?”
当然,她肯定还是乖乖跟我们去吃了。
饭店是佛罗伦萨的“巴师傅”。意大利美食虽好,但一口肥肠咬下去,觉得还是爱我中华。
然后在吃完散步的路上,刚才还大义凛然的汤圆就问我们:“明天能再来吃一份炒饭吗?”
说说对意大利的总体印象:
也去过一些欧洲国家,但感觉意大利真的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存在:它有种说不出来的韵味。
怎么说呢?那天在佛罗伦萨的路边,正好拍到一张照片,应该是一位模特在外拍。
我觉得,这张照片给我的感觉,就是意大利给我的感觉。
最后再唠叨一件小事:
其实这次我们的意大利游,先后请了四位导游,有为我们讲解美术馆的,有带我们citywalk的,她们有的是当地在读的美术专业大学生,有的是美术专业硕士毕业、留在本地旅行社工作的导游,还有持意大利官方导游证的专业导游。
四位导游接触下来,水平真的是参差不齐,有的一看就是不做什么功课,有些背景故事还需要我来告诉她;也有一听就非常专业,各种年代、背景、故事如数家珍的;也有业务水平一般,但态度非常认真敬业的。
在旅行结束后,我对汤圆说:
“你别看爸爸妈妈对每一位导游都很客气,都会说感谢,但其实我们心里有一杆秤:以后会向朋友推荐哪位,而哪位是绝不会推荐的。所以,做任何一件事,你有没有耍小聪明,有没有认真准备,别人心里其实都是很清楚的,做不了假。”
汤圆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然后很严肃地说:“爸爸,那我能再吃个冰淇淋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馒头说 (ID:mantoutalk),作者:馒头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