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江南智造总局(ID:SouthReviews_csj),作者:秋池(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编辑:赖镇桃,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近期,人口问题持续引发热议。
一是有消息说印度已经取代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
根据2022年3月7日世界人口时钟的动态监测数据,印度人口达到14.111亿,而2021年末中国人口为14.126亿。目前两国官方尚未证实或证伪上述消息。
二是生育问题热度不减,“三孩”持续占据前两天的全国两会话题热搜。
除了各种“催生”建议和提案外,中国计生协会也表示要开展“未婚人群人工流产干预”专项行动,“减少青少年意外怀孕和人工流产”,摆上了2022年的工作要点上。
在人口总量增长放缓情况下,一些地方在增量上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其中,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力输出大省——安徽,其人口回流近10万,格外引人关注。
一、人口回流近10万的背后
安徽省统计局日前公布消息,2021年,安徽省常住人口为6113万人,比2020年人口普查时增加10万人,增长0.16%。不过,常住人口增量、增速均创“十三五”以来新低。
其实,自2015年以来,安徽常住人口一直处在不断下降的状态。
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1年,安徽常住人口每年分别增加14万人、22万人、24万人、19万人、16万人、11万人、10万人。
另一方面,再看增长率,在增长数量减少的同时,增长率也不断降低。
除了在2017年常住人口增长率达到0.40%高点之外,其他年份均在0.2%左右徘徊。2021年的常住人口增长率仅为0.16%。
虽然近些年安徽省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安徽作为一个人口外出大省的现状并没有改变。
2020年,安徽省流向省外的人口为1152万人,占常住人口18.9%,其中主要流向苏浙沪,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流出人口增加114万人,增长了11.0%。
不过,虽然人口流出总量较大,但是外出人口回流的信号也开始出现。在去年10万常住人口增量中,根据安徽省统计局的分析,人口回流成为常住人口增长主因。
2020年人口普查时安徽省人口回流2万人,2021年增加到9.7万人,对常住人口增长贡献率由18%上升为97%。
值得关注的是,外出人口的回流也助推了安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官方报告指出,近年来安徽城镇区域扩张、乡村人口流入城镇,人口从省外回流至省内城镇地区,也加速了常住人口城镇化进程。
据了解,截至2021年,安徽城镇常住人口为 3631万人,比2020年末增加71万人;乡村常住人口2482万人,减少61万人。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39%,比2020年末提高1.06个百分点,增速快于全国0.23个百分点,居中部第2位,长三角第1位。
在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的大背景下,人口的自然增长对常住人口增长的贡献持续减弱,人口流动对各省常住人口增长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安徽也生不动了
去年,安徽省司法厅印发《关于征询社会公众对<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下称“条例征求意见稿”),其中一段话引发关注:
“我省出生人口连续4年减少,人口形势极为严峻。据安徽省全员人口数据库统计,2017年至2021年我省出生人口分别为98.4万、86.5万、76.6万、64.5万、53万(预测),年增长率为-12.1%、-11.4%、-15.8%、-17.8%,整体呈断崖式下降趋势。”
在官方文件中出现“断崖式下降”的表述确实非常罕见,因为这对于一个有7000多万户籍人口的人口大省来说,一年只有50多万新生儿,人口确实面临不小挑战。
另一方面,2021年的出生人口数仅相当于2017年近百万的一半左右,从纵向对比上看,安徽出生人口也确实是断崖式下降。
对于安徽人“为什么不愿意生”的讨论有很多,其中外出务工影响生育意愿无疑是争论最大的因素之一。
安徽一直是我国传统的劳动力输出大省。
数据显示,2020年,安徽省流向省外的人口为1152万人,而2019年安徽的净流出人口也有753.5万人。
这么多安徽人去了哪里?因为安徽与江苏、浙江为邻,安徽的外出人口流向自然也是长三角地区。
去向最多的地方是上海,其次是宁波,然后才是南京、苏州、无锡和杭州等更近的城市。
有调查数据显示,在上海的外地打工者中,有近三成来自安徽,这其中一半安徽人想留在上海。而在流入南京的外地打工者中,有三分之一来自安徽,其中四成多的人想要留在南京。
除了外出务工影响生育意愿,育龄妇女的减少,尤其是活跃期育龄妇女减少,是一个具有共性的出生人口下降的原因。
2020年安徽省统计局发布《我省人口发展现状与挑战》报告指出,2019年,安徽全省15~49岁育龄妇女1449.7万人,比2018年减少39.5万人,比2010年减少253.1万人;20~29岁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355.8万人,比2018年减少36万人,比2010年减少88.2万人。
此外,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25年,安徽省15~49周岁育龄妇女人数平均每年将减少20万人左右,下降幅度比此前几年更大。
除了这些,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二孩”政策实施后,安徽人口出生率没能扭转。
有媒体曾在2010年就指出,自1980年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以来,安徽省30年累计少出生人口2100万人。
其实,受政策惯性,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后人们生育观念变化等影响,安徽省的人口出生率在“二孩”政策实施后没有得到扭转,出生人口在连续增加两年后,2018年即掉头下滑,从2017年的14.07‰下滑至12.41‰,2019年再下降至12.03‰。
三、谁还愿意生?
从全国范围来看,低生育率现象持续引发社会关注。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出生人口为106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52‰;死亡人口1014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
一年仅48万人的净增人口,创下了近60年来(1962年以来)的新低。全国总人口已经快达到负增长的警戒线。另外,1062万的出生人口,创下了近年来新低。
除了安徽,多个省份的生育率也创下新低。
隔壁的经济发达省份江苏,2020年和2021年出生人数连续跌破60万人和50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更是首次由正转负,低至- 1.12‰。
即使是传统人口大省河南,出生人口连续下降也引起了官方的高度关注。
2020年河南卫健委在答复人大代表关于“尽快制定河南省人口发展战略尽快放开生育”中明确人表示,2016年1月1日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以来,全省全面两孩政策平稳实施,人口增长基本符合预期。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出生人口已连续三年下降并将继续呈下降趋势”,这对本省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
毫无疑问,即便是外出务工人员回流,在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大背景下,作为劳动力大省,能否继续保持规模庞大的劳动力人口优势是安徽面临的现实挑战。
根据安徽省统计局的数据,2021年,安徽省常住人口中16~59岁人口为3749万人,占61.33%,比第六次人口普查人数减少155.7万人,比重下降约4.3个百分点。
劳动年龄人口减少、比重下降,人口红利有所减弱,但安徽的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劳动年龄人口总规模依然庞大。
不过,如何解决不愿生、不敢生依然是安徽需要考虑的问题,其中,提高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无疑是治本之策。
“二孩”政策没有扭转出生人口持续降低,究其原因,由于放开生育限制,只是瞄准了生育意愿较高的群体,但这一群体已不是社会主流,也不是育龄人口的生力军,当前育龄人口生育意愿持续下降才是问题的症结。
作为劳动力大省,安徽人口面临的“少子化”和老龄化等深层次的矛盾和挑战是整个中国的面临的共同问题。
怎样通过结构性改革以及配套政策的出台,以有效应对老龄化给我国经济增长带来的挑战,值得各界深入思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江南智造总局(ID:SouthReviews_csj),作者:秋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