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江南智造总局(ID:SouthReviews_csj),作者:息相吹(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编辑:陈莹,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近几年,“长三角”一词频繁出现于河南各地市的官方报道中。


官员集体去长三角一带“取经”、“研学”、考察,郑开同城化向“长三角”看齐,引进“长三角”资金,承接“长三角”工业转移……


“长三角”一词,还被浓墨重彩地写进了河南最新的十四五远景目标纲要里——


“河南要协同打造中原—长三角经济走廊,创新与长三角地区跨省域对接合作机制,推动沿线城市提升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积极融入长三角地区产业链供应链,构建东向开放新的产业和城镇密集带……打造面向长三角地区、融入长江经济带的先行区。”


河南作为一个人口大省、农业大省,肩负着中原崛起的重任,在一些河南人眼中,“长三角”三个字背后,是富裕、发达、高效管理、改革开放先行地的代名词,向“长三角”看齐,就是设定明确的对标,其实也意味着河南向工业发达的地区看齐。


一、化整为零融入


河南各地市根据自身地理位置和需求的不同,提出了与长三角合作、融入的不同方案。


郑州的定位针对了河南的短板,首先是打通通往长三角的交通线。


作为河南的省会城市,中原发展看郑州。郑州十多年来,一直都在致力于构建高铁时代的枢纽城市,与武汉一争高下。目前,郑州米字型高铁已经基本建成,郑徐、郑合、商合杭东南通道的打通,大大缩短了郑州到长三角的交通时间。



其次是集中引进长三角企业。


长期以来,郑州缺乏独角兽企业。但是郑州深知独角兽企业的培育并非一蹴而就,靠单纯引进便可获得,而是要从产业链引进着手,培育河南的整个产业生态和营商环境。


早在2017年,上汽集团就进入郑州,并将上汽荣威名爵全球最大的60万台整车生产基地落地郑州。


2020年7月20日,郑州市“长三角区域合作”市情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在沪举行。推介会上共签约项目37个,投资总额达到1067.7亿元,其中世界500强项目5个,涵盖了先进制造、科技研发、总部经济、现代商贸、现代物流等领域。


据省商务厅数据显示,5年来,河南省与长三角地区合作项目近6000个,实际引资达1.5万亿元,占当期全省引资总额的31.3%。


如果搜索郑州与长三角的合作新闻,会发现两地在招商引资领域互动很多,郑州官方多次派专班人马前往上海等地借助各种契机推介河南,引进资金和项目。


作为河南距离出海口最近的城市,新晋高铁枢纽商丘提出打造“河南融入长三角的‘桥头堡’”。随着郑徐高铁、商合杭高铁的陆续开通,商丘与两大高铁枢纽城市徐州、合肥完成了高铁线路的对接,从而打通了通往长三角的两条南北通道。


南阳在河南省是一个很特别的城市。居于豫西南,远离省会郑州,郑万高铁通车较晚,至今尚无明确建设东西走向高铁的消息落地。南阳去长三角一带,除了飞机,要坐火车到合肥或者转车北上郑州。


南阳方面对于融入长三角,一方面是积极考察,例如在2021年10月,南阳市党政考察团赴江苏、浙江、安徽考察学习,一方面则提出了恢复内河航运,即唐白河航运,与汉江、长江航道重新对接。


在恢复内河航运方面,周口走在了南阳前头。作为历史上的黄泛区,周口的人均GDP在河南常年倒数。


周家口镇在清代时期,一直是河南著名的内河港口,位列河南四大名镇。但后来内河航运被人为切断,直到2005年底才再次恢复。


到了2020年,周口港的吞吐量已经达到了2600万吨。周口通过内河航运一直通达京杭大运河到达长三角一带。“重点打造内河航线,发展临港经济。”,这是周口融入长三角经济圈的重要举措。


除了以上地市,河南其他地市也都提出了类似与向长三角学习,招商引资,积极引入的措施,形成了整个河南与长三角积极互动的良性态势。


二、航运与城市兴衰


长三角的龙头城市,无可争议地是上海。而上海快速发展的其中一大因素是因为港口。港口城市更容易参与到近现代的经济全球化之中,凝聚各类资源要素,从而分享到全球经济发展的一杯羹。


河南,在传统陆路交通和内河航运的时代,占据了中原陆路交通和内河航运优越的地理位置,与长三角经济富庶地带也一直有着紧密联系。


自隋文帝开广通渠到江南河的完成,隋朝作为北方政权,通过对内河航运的巨大投入,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西通关中盆地,北抵河北平原,南达太湖流域,遍及陕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苏、山东、浙江等七个省区的庞大运河网。


隋代大运河把南方富足地带的大米、茶叶、手工制品等持续、快速地运往北方,保障北方所需。



之后的京杭大运河,在隋朝的基础上进一步疏浚开凿,虽然元代定都大都(北京),新的运河主体已经绕道山东,绕开了洛阳,“截弯取直”。不过直到清末,内河航运依然在河南发挥着重要作用,使之与长三角地带紧密相连。


河南清代的四大名镇,赊店镇、朱仙镇、周家口镇、道口镇的兴盛,都是依赖于当时河南内河的航运发达。


周口在明代前期只是一个农副产品交换的集市。明代永乐年间淮河、沙颍河漕运开通,发展成为了一个著名的内河航运都会。沙颍河自古以来就是通航河道,建成有周口、刘湾两大货运码头,入淮河、汇长江,其航运可直达南京、上海、杭州。


南阳著名的赊店镇,同样在当地的赵河与潘河的交汇处,在此形成了著名的内陆水旱码头。



英国学者贝思飞形容当时的赊店镇“北走汴洛,南航襄汉,西趋川陕,东进皖浙”,是当时“中国最富有的贸易中心之一”。而在当时,类似于赊店镇这样的码头,南阳还有很多。得益于当时中原地带的水陆交通,整个南阳的交通地位在清末时期,依然是北上中原,西入关中,南下湖北,是中原的一个旋转门。


河南在近代的经济落后,部分原因也在于内河航运的废弛,以及交通地位的衰落。



尤其在改革开放以后,沿海港口城市承接了大量来自西方的工业转移,并在自身的工业基础上形成了特色的工业体系。


而河南相比长三角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就要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由于距离出海口较远,在交通上长期不占优势,改革开放后的这波工业转移河南难以有效承接。同时,大量河南人口也开始外出务工。


河南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河南省流出到外省的人口达1610万人,与2010年相比增加595万人,净流出人口达1483万人,是全国净流出人口最多的省。


河南外出务工的人口中,主要来源地集中在周口、驻马店、信阳、商丘、南阳等地,这五座城市也正好是河南人均GDP排名倒数的五座。他们的去向,无一例外是沿海地带,其中长三角一带是重要的目标区域。


三、新变化


长三角城市群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无论是港口数量、工业生产规模优势、人才厚度、独角兽企业等,从全国范围来看都是佼佼者。2021年长三角三省一市GDP占比全国近1/4。


2021中国独角兽企业城市分布<br>
2021中国独角兽企业城市分布


河南2021年GDP总量达到58887.41亿元,但是如果论人均,则与江苏、浙江等地存在明显的差距。


目前河南也在积极构建中原城市群,在2021年10月26日,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支持南阳建设副中心城市,与信阳、驻马店协作互动,建设豫南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


此前在2014年,河南曾首次将“加快洛阳全省副中心城市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次提出“支持南阳建设副中心城市”,意味着河南形成了以郑州为中心,洛阳、南阳为副中心的城市群格局。


2021年河南政府工作报告,对郑州的定位是“增强国家中心城市引擎功能”“探索设立郑开同城化示范区,深入推进郑新、郑焦、郑许一体化发展”,对洛阳的定位是“支持洛阳发挥制造业和科技等比较优势,壮大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增强产业创新、交通枢纽、人文交流等副中心城市功能”,而对南阳的定位则是,“支持南阳发挥生态和文化优势,深度融入淮河、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


可以说,河南GDP排名前三的城市,都在摸索自己的定位,积极整合人口和资源,形成合力。而长三角这样的先发区域,对于河南来说,是可以学习借鉴的对象。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江南智造总局(ID:SouthReviews_csj),作者:息相吹,编辑:陈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