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看天下实验室 (ID:vistaedulab),原标题《赌一把:主动延毕,试图掌握人生主动权》,作者:劳骏晶,题图来自:《二十不惑》


毛熊的延毕申请表被驳回了。负责审批的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指着理由一栏说,“创业”不是一个好理由,要写明是“被动的原因”,不得不延毕。


毛熊能屈能伸,回去就改,夸大了自己即将毕业时面临的压力:学业的压力、毕业设计的压力、工作的压力。最终,这位上海某名校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终于通过了延毕申请,开始了自己特别的“大五”生活。


推迟毕业时间,在过去一向被认为是一种“失败”,往往是学生没有按时完成学业的被迫选择。


但在最近两年,延毕成为越来越多应届生的主动选择。延毕意味着一个长达半年到一年的时间窗口。在走向下一步前,当事人还可以享受校园便利的生活,并保留了一个珍贵的应届生身份。和一张毕业证比起来,应届生的身份更重要。


考研、考公考编、就业,这些选择堆到眼前时,有人选择后撤一步,试图重新掌握自己的节奏。


“我不用像之前那样紧张地活着了。”2022年初,毛熊通过了延毕申请,将在2023年夏天毕业,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


心中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毛熊说,那块大石头里包含了很多,学业压力、人生之路上的迷茫、父母的期待、自己想做而没时间做的事、对未来的恐惧。


从小学到大学,毛熊一直是个成绩优秀的好学生。回看自己的求学经历,他觉得自己走的每一步都按部就班,他仿佛是自己人生列车上的乘客,而非司机。现在,他决定“跳车”。


早在大三下学期,毛熊就在纠结要不要延毕了。


对未来的选择,他并非毫无头绪,只是想要的很多。当时,他正在经营自己的哔哩哔哩账号,分享日常生活和观点,积累了几万粉丝,他的目标是十万粉丝。他也希望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做自己喜欢的事。如果两件事齐头并进,他可能都干不好。最终,延毕成为最合理的选择。


推动这个主动决定的,是成堆的烦恼和纠结,还有相应比例的勇气和魄力。


林清是北京大学社科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也在2022年选择了延毕。在提交申请前的半个月,他焦虑到几乎夜不能寐,只好在凌晨两点爬起来写自己的毕业论文。而仅仅几个月前,他还因为得到了一个不错的银行编制工作而兴奋。


但兴奋很快烟消云散,因为他意识到这份工作背后的种种不合适:所在城市压力太大、上升渠道狭窄等。很长一段时间里,夜晚他在辗转时就咬牙决定,不干了,延毕。等到天一亮,看到同学们还在为找工作烦恼,他又试图说服自己:“只是做个螺丝钉,在哪儿都是打工人,兴趣不重要。”


直到2022年4月,林清突然发现自己正在羡慕同学拿到的offer。自己明明有能力拿到更好的offer,与其以后后悔,不如现在下定决心。


就这样一个略显莽撞的决定,一张轻飘飘的申请表,毕业答辩、毕业照、毕业典礼都不再与他有关,林清就这样回到了找工作前的状态,所有的纠结烦恼似乎都结束了。


浙江大学医学院党政办副主任车淼洁调研了4所高校延毕本科生的案例后发现:“延毕本科生有三类典型特征:佛系、丧、病弱特质,逐渐沉沦为延毕生。”


对于延毕的传统评价一贯是负面的,而与这种认知相抗争的方式,就是好好经营这多出来的一年。在延毕这一年里,毛熊好像突然终于掌握了自己的人生方向盘。


宿舍四个人,两个同学读研、一个工作,而毛熊自己,做了更多事。他有很多时间来打游戏,学习编曲和乐器,还在朋友圈发了要成为著名编曲艺术家的豪言,尽管很快就隐藏了。他同时做了好几份实习,简历变得足够漂亮;他还频繁更新B站内容并实现了十万粉丝的理想。


最重要的是,这一年里,毛熊在网上学了上千小时的课程,自学了一套编程技能。尽管学习计划不可能百分百完成,但他仍每天都在学,这才对得起他付出的时间成本。


延毕让毛熊获得了充分的试错时间,他用这些时间去弄明白,自己究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在各种社交平台上,总有人坚持写延毕日记,而几乎所有的延毕日记都是从严重的挫败感开始,继而是辛苦的自救和挣扎。即便是主动延毕的年轻人,延毕日记里同样有不少焦虑。


因为已经按时完成毕业论文,在确定延毕后,北师大心理学硕士饭团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大把空闲时有些恍惚。每个早上醒来,她都要窝在床上愣一会儿。


她终于有时间停下来思索自己的未来了,这也是她主动延毕的原因。她试过一份咨询的全职工作,然后在上班的地铁上一次次意识到,自己不喜欢稳定的上班生活。她重拾了此前被放弃的爱好,偶尔画一些画。


她也终于有时间去听大段大段的播客,开始关心别人的生活和那些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现在,饭团确认了,不喜欢的事情不必勉强自己去做。她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向,开始接单做心理咨询。“不一定要上班,工作有很多方式。”饭团说。


延毕仍然意味着风险。


2023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了1158万人,比去年多了80万。这意味着,每一条可供选择的路都更拥挤了一些。2022年决定延毕的学生们意外地发现,自己被扔进了一个更卷的竞技场。


不过,他们中有的人仍然卷赢了。即将毕业的毛熊已经在一家互联网大厂找到一份超乎预料的工作,拿到远超同龄人的薪水。他解释,这归功于自学的技能,是多份实习积累下的经验。


而在去年,他仅仅参加过一场面试,因为当时没有实习经历,HR问过几个问题后便没了话聊,两个人面面相觑。


今年,毛熊与近60家企业的HR沟通。其中也只有三个HR注意到他延毕一年,毛熊迅速用大学四年没有挂科的成绩单证明了自己。


一位在新加坡读金融硕士的女生介绍,她在去年不得不延毕,因为必须在国内开始实习,才可能找到工作。她的2022届同学中,大约10%应届生选择了延毕,而2023届的新同学里,这个数字变成了30%。


林清也拿到了更理想的offer。这一年实在是折腾,总有考试因疫情延期,很多岗位的录取率也比去年更低。回忆起这段经历,林清并不后悔,但他也清楚地知道,不后悔的原因,是自己这一把赌赢了。


他新一届的同学几乎全部参加了考公或考编。当有人来咨询他是否应该延毕时,林清总是回答:“一定要慎重,除非你找不到工作,走投无路,或是对自己的行动力充满信心。”


毛熊则引用了游戏《原神》里钟离的一句话:“旅程总有一天会迎来终点,不必匆忙。”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毛熊、林清为化名。)



本文首发于《看天下》2023年7月18日刊,授权虎嗅转载,更多文章,可订阅购买《看天下》杂志或关注微信公众号:看天下实验室 (ID:vistaedulab),作者:劳骏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