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看天下实验室 (ID:vistaedulab),原标题《美国最卷高中,像衡中一样战斗》,作者:陈劲松,头图来自:《再加把劲!》
像衡水中学一样的超级中学,并不是国内甚至东亚国家所独有的。
在许多人的想象里,欧美国家的学业轻松简单,进入世界排名前100的名校很容易。但对于美国最顶尖的高中来说,精英学生们也面临着和国内类似的升学压力。与同样优秀的同学们“厮杀”竞争少数进入名校的名额,这是国内外青少年都有可能遭遇的残酷境地。
重压之下的极端选择
2021年,斯坦福大学附属研究机构Challenge Success对来自美国精英名校的4.3万名学生展开一项全国调查。结果发现,四分之三的美国高中生和一半的初中生报告说,他们“经常或总是感到压力”。超过三分之二的高中生报告说“经常或总是担心”自己能否被心仪的大学所录取。
面对顶尖大学创纪录的低录取率,许多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负担。除了成绩和排名,他们还要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取得成就和刷新简历。无论是 AP(大学先修课程) 微积分的满分,还是辩论队的席位,甚至曾经是减压的活动,比如演奏乐器或打球,都已成为升入名校的手段。
2020夏天,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院发表了一份关于促进美国青少年健康公平的研究报告,将“精英学校”的青少年、生活贫困的新移民和那些父母被监禁的孩子,同时列为精神问题高发人群,很多孩子在重压之下做出最极端的选择。
2019年,芝加哥北内珀维尔高中一名学生因为学业压力过重自杀,在全美轰动一时。他的同学泰莎·纽曼出于愤怒,在请愿网站Change.org发表文章《北内珀维尔的压力文化必须改变》。
泰莎在文章中表示:“在北内珀维尔,只有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那就是进入顶级大学。从 13 岁起,每一位北内珀维尔的学生,或者准备进入这所学校的学生都明白,这条路没有例外,没有比失败更糟糕的命运了。”
作为美国最繁华的都会区之一,大芝加哥地区还有很多其他顶级高中。由于好学校密布,相互之间的竞争压力也非常大。
在芝加哥名气最大的高地公园中学,前校长汤姆·库伦特斯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在本世纪初,该校每年有10名左右的学生因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住院,2020年,这个数字已经达到60到70名,而且还在上升。
“现在,每个人都在上最难的AP课程,他们还必须参与社团活动和运动项目,并且需要成为领导者,”库伦特斯说,“另外他们还要在 ACT 和 SAT 等标准化考试中取得高分。”
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他们的日常是从早上 8 点到下午 3 点一直上课,中午只有半小时吃饭时间。接下来还要参加体育、音乐或其他课外活动直到晚上7点,接着就是晚上的 ACT 或 SAT 备考课程。
与此同时,学校又会把每天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发给父母,导致学生们压力越来越大。
“在高中,他们的课程非常艰苦,每晚要做三四个小时的家庭作业,”库伦特斯说, “我曾和毕业后的学生交谈过,他们告诉我:大学实际上比高中更容易。”
斯坦福却不喜欢他们
2021年,美国亚裔导演Deborah Lum聚焦精英高中的纪录片《再加把劲!》(Try Harder !)跟拍了洛厄尔高中的学生,详细描述了这些天之骄子的压力。
洛厄尔高中位于旧金山,在2019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美国最佳高中排名中位列加州第2。它曾4次获评美国教育部给予的“蓝丝带学校”称号——大致相当于国家级示范高中。
知名校友包括美国第一位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阿尔伯特·迈克尔逊,世界银行第一任行长尤金·迈耶,耶鲁大学前校长理查德·莱文,加州前州长布朗等。
和美国其他公立高中不同,洛厄尔是旧金山地区唯一一所学生必须参加统一考试才能进入的公立高中。在这样的前提下,洛厄尔的学生以亚裔为主。他们之中GPA 4.8 、SAT满分之类的学霸众多。进入这样一所知名高中后,这些学霸唯一关心的就是,将来能进入哪所知名大学。
纪录片开头就采访了几位学生,让他们谈谈对自己学校的看法。“来到这里才发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跟我朋友上的高中比,我们学校就像个监狱”,几个学生这么回答道。
洛厄尔高中还有两个出名的绰号,“虎妈集中营”和“终极自信心粉碎机”,无论你原先有多优秀,来到洛厄尔总能遇到碾压自己的大神。过去15年,美国顶尖大学的录取率已经下滑超过50%,所以对于洛厄尔的同学们来讲,他们互相既是朋友,也是对手。
距离洛厄尔最近的顶尖名校是斯坦福大学,这也是很多洛厄尔孩子的梦想之校。一个孩子面对镜头说,洛厄尔学生的理想道路就是进入斯坦福读本科,毕业了再读斯坦福医学院研究生,然后成为一名外科医生。
然而斯坦福是全美录取率最低的大学之一,当前仅为4.4%。尽管洛厄尔已经算是精英名校,每年斯坦福从这里招生的人数也少之又少。
并且洛厄尔流传着一种说法,斯坦福“不喜欢洛厄尔高中的学生,认为他们是念书机器”。斯坦福的招生官曾暗示,在他们眼里,洛厄尔高中的学生只会机械地背诵,然后在考试的时候吐出来。
在影片里,一个孩子告诉导演,2020年,有学生当场问招生官:“为什么我们学校的学生斯坦福录取率这么低?是因为我们都是亚洲人吗?”斯坦福的招生官当场回应道,“如果你希望我们学校的学生都和你们在座的这些人一样,请举手。” 全场鸦雀无声。
洛厄尔的招生顾问无奈地同自己的学生说,把目光从斯坦福移开,申不进去可以试试别的。“看看这些常春藤级别的学校,你会发现即使你条件都符合了你也进不去,在很多情况下,这和一个叫种族的小问题有关。”
影片记录了一个来自中国台湾的男孩埃尔文,他妈妈是典型的虎妈,从生活细节到报考志愿的选择,妈妈无一不操心。到了申请阶段,妈妈不停地催促埃尔文填写大学申请,完成了一个,然后又要再申请五个,他一共申请了26所大学,但被全部八所常春藤盟校拒绝,最后选择了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根据统计,每位洛厄尔学生平均申请20所大学。
另外一个女孩苏菲娅来自中国大陆,为了让自己的简历好看,她参加了很多课外活动。她是学校的网球队队长、学生会主席、非营利组织“敲代码的女孩”副主席,还是校报编辑。她的妈妈一心想让她进入哈佛大学,以至于天天看哈佛所在地波士顿的天气。有一天她告诉苏菲娅:“如果你现在读哈佛,就能看到雪景了。”
除了亚裔,影片还纪录了一名黑人学生瑞秋的升学经历。瑞秋来自离异家庭,妈妈是黑人,爸爸是白人。瑞秋妈妈也是一位性格颇为强势的虎妈,非常关心瑞秋的功课,每天都要问她的成绩怎么样。瑞秋很争气,在班级考试中名列前茅。她告诉导演自己是洛厄尔中的另类,“黑人学生在这里会非常奇怪,因为在他们的印象中所有黑人都只关心自己的投篮命中率,而不是自己考多少分”。
最终瑞秋的申请结果比埃尔文理想,她拿到了两个常春藤的Offer,并选择入读布朗大学。但另一个亚裔孩子当面质疑她说:“你能被录取是因为你是非裔。”
瑞秋很伤心,她认为自己凭借自己的努力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绩,跟肤色没有关系。她也不想看到,本该像她一样被录取的亚裔学生,却没有被录取,只是因为他们种族的成绩或教育条件已经过于出色。
在激烈的竞争体制下,洛厄尔高中的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到自己想要去的大学。一位亚裔女孩无奈又迷茫地说道:“我感觉努力了这么久,结果进了一所不需要努力就能进的大学,那我到底为什么要这么拼?”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看天下实验室 (ID:vistaedulab),作者:陈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