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看天下实验室 (ID:vistaedulab),原标题《最卷又最难的考研人:“今年能突出重围的,都是勇士”》,作者:译蔚,编辑:沈佳音,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这是一场身心素质全面比拼的考试。


12 月 7 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了优化疫情防控政策的“新十条”。


离考研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也有越来越多学生的抗原检测为阳性,学生们担忧自己考前感染,影响备考效率,或在考场上被感染,影响考试状态,甚至影响家人。此前,很多考生一度希望考研延期。


12月12日,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2023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12月24日至26日举行,各单位将确保实现“如期考试”“应考尽考”“平安研考”,保障考生的合理诉求。


今年最终的考研报考人数尚未公布,不过此前据新东方预测,2023年研究生考试全国报名人数将超过500万,再创新高。


这一届考研人不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还因为疫情防控,很多人在一方逼仄的空间完成了今年的备考——学校里、宿舍里、县城自习室里,甚至不到两平米的床上。


过去两周,一些人进行最后的冲刺,一些人则放弃备考。


因为高烧,张之奇的同学在考前选择回家。他有点可惜地说道,这位同学的成绩非常优秀,之前差一点保研,这次考研的目标院校是四川大学。


两周前,张之奇抗原检测为阳性,现在他的身体也没有完全康复,但复习不能中断。被学校自习室拒之门外后,他在大学寝室备考。寝室里没有暖气,空调吹出的热风往上吹,他和同学只能蜷缩在床上备战。


黄杉杉也还在坚持。她为考试配备了普通口罩、酒精,同学给了她几个N95口罩。但手套、护目镜、抗原仍旧难以购买。


对于学生的诉求,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国家疾控局回答2023年研究生考试有关问题时提到,各地要结合实际情况,设置核酸阴性考场、核酸阳性考场,以及用于体温异常等突发异常情况的应急处置考场等。考场内将配备充足的口罩、手消毒剂等防护用品,每个考点配备至少1名医务人员。


更早之前,针对一些存在赴考困难的考生,教育部提出可以异地借考。


这届大学生经历了近三年的网课学习,如今又继续在艰难的环境中为人生下一阶段的目标而奋战。


张之奇感慨道,“今年能突出重围的,都是勇士”。


“考前感染,也许是不幸中的万幸”


王希在山东一所农业大学学习作物学,他今年也参加考研。他认为自己的学校和专业没有太大竞争力,他希望通过考研,提升学历,通过人才引进,回到家乡小城。


王希一直在学校备考。12月3日晚,他正在教学楼听考研政治的冲刺课,因十混一阳,他接到疫情防控的电话。经过一番沟通后,他被带到了隔离宿舍。在那里,为了缓解紧张,他一直背书,这可以让他稍微平静。


隔离的4天,他每天测两次核酸,上午晚上各一次,三餐由学校工作人员配送。刚开始,虽然吃喝不愁,但他担心自己被感染。同学送来考研书籍,他也无心复习,每天有效学习时间不超过1.5个小时。


第三四天,因为核酸一直显示阴性,他的担忧少了许多。随着“新十条”的颁布,他在第四天便结束了隔离。但与此同时,学校的防疫状况不容乐观,老师们连夜开会劝学生返回家中。如今学校几乎只有考研的学生。


那几天,很多学校都在劝返学生。淑丽记得,当时,学校的同学陆续离开,只剩下考研、考英语四、六级的学生。但很快,学校便取消了位于几天后的四、六级考试,并通知学生只能在宿舍学习,每天由一位同学下楼买饭,“宿舍的学习效率不如图书馆”。又过了一天,剩下的学生也被劝说返家,原因是学校需要对室内环境进行消杀。


淑丽的家离学校不远,她收拾好东西,带着学校发放的防疫用品当天便回家了。还有很多同学的家离学校太远,他们便在学校附近租房子、入住酒店。刚开始形势有些混乱,有些同学找不到房子,后来,学校为找不到房子的同学联系了酒店,并谈好了价钱。学校还为学生们提供了租房补贴。


在酒店,通常是几个人住一个房间,没有同伴的人需要和陌生的同学住在一起。酒店的桌子不够用,淑丽在朋友圈看到,有的同学只能趴在床上学习。


如今,淑丽在家备考了一周多。她喜欢学校图书馆的氛围,“看看大家都在学,你没有理由偷懒”。她还喜欢图书馆的铃声,每一次响铃都提示你该去背书或是做什么了。在家里,淑丽的作息也有所变化,上午效率很低,学习时间集中在下午。


吃饭都是她的爸爸做好,她戴着口罩出房门,把饭拿回房间,一个人吃。吃完饭,再自己刷碗筷。她的爸爸每天都要外出,即便戴着N95口罩,也担心被传染奥密克戎,然后再将病毒传染给她,这样会影响备考效率。


在经历封自习室、封寝室后,张之奇的抗原检测呈阳性了。他自嘲,“幸亏自己心态好,否则直接放弃,备考二战”。


当时,他在图书馆自习,突然接到舍友的电话,说另一个舍友核酸结果是阳性。他当时整个人怔住了,开始冒冷汗,不知道该怎么办。反应过来后,他赶紧离开了图书馆。后来,辅导员打来电话,让他回宿舍隔离。回去的路上,他绝望地想,那种病殃殃的状态会持续多久,会耽误多少复习时间,会不会不让他参加考试……


回去后,核酸检测为阳性的舍友已经到外面隔离,还剩下给他打电话的舍友,他也是今年考研。张之奇疯狂和对方抱怨,“我们为什么这么倒霉,明明在学校待着,每天两点一线,照样会被感染。”


到了晚上,张之奇和舍友开始发烧,继而浑身无力,只能在床上躺着。因为感染得毫无征兆,他们并没有准备药,网上也买不到。无奈之下,他们发朋友圈求助,才东拼西凑了一些药。


第二天,他们到校医院开药、拿抗原,当时发热门诊排了很长的队,他和舍友在冷风中排了一个半小时,最后拿到了连花清瘟和氨咖黄敏。回去时,张之奇又开始发高烧了,反复的高烧折磨着他们。张之奇本想,即便发烧也要复习,但他头昏脑胀,一个字都看不进去。身体也像被打了一样,感到无力。


他认为自己在考前感染,也许是不幸中的万幸。从他这几天的体验看,如果在考试过程中发病,只有一种结果,就是放弃考试,没有任何人能靠意志力坚持下来。


二战的考生也不能幸免。毕业后,付霖回到家乡县城,在自习室租了一个座位,准备二战。租金一天10元。备考这段时间,吃喝用度都由父母资助。下半年,因为县城里有阳性,自习室封了两次,一次两天,一次7天。他只得回家备考,效率不如在自习室高。他的同学在学校备考,自习室也是封了又开,开了又封。


最近,他在网上看到的一段话,一下子击中了他:这一年,无数次因为临时封控,被困在图书馆,无数次将书从图书馆搬回宿舍,又搬回去,如今马上要进入考场了,抗原检测又为阳性。


最后的“冲刺”


离考研的日子越来越近,越来越多学生的抗原检测为阳性,备考的学生们开始焦虑不安。


因为客观现实,比如异地考,或是不良的心理状态,一些人选择放弃,一些人仍在坚挺。吴声的室友抗原检测为阳性,她索性暂时搬出了宿舍,在自习室的地板上铺上被褥。但和吴声一样,在自习室打地铺的同学并不多。过了一天,另一位室友抗原检测也变成阳性。那两天,第一位感染的室友一直在宿舍昏睡,根本无法学习。室友告诉她,自己已经计划二战了。


吴声的心理状态不算好,在自习室睡觉的第一晚,她焦虑不安,直到凌晨5点才睡着。她担心在考前感染奥密克戎,影响备考。


考前倒数第四天,付霖开始出现头晕、全身痛、喉咙不舒服等不适症状。他的抗原检测结果显示阳性。


疫情以来,他外出一直佩戴口罩。但由于家里经营药店,最终家里人感染,继而传染给了他。生病后,家里人到自习室帮他收拾书,给他拍照,问他拿哪些,付霖看到墙上贴的纸上,密密麻麻的字迹,难过又涌上心头,“那标志着我一年的心血,一年的努力要付之一炬了”。


他想考研,而且认为自己必须考上研究生。一是提升学历,借此可以在研究生阶段攻读自己喜欢的思政专业,再之后考公务员。


和我聊天之前,他的头又开始疼痛了,于是歇息了一会儿。最近几天,付霖的学习效率极其低,他平时一天学习约十小时,现在只能学四、五个小时。


但他觉得考试时间越来越逼近,一直未敢松懈。


前几天,张之奇退烧了,但他还会咳嗽和流鼻涕。他想,本来就很不容易了,就不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了。“今年能突出重围的,都是勇士。应该说,能坚持下来考完最后一门,就已经很厉害了。”张之奇又说。


最近三年,张之奇感觉错过了很多。当年他选择到武汉读书,主要是想多看看这座城市。但最终,因为三年疫情,他几乎没有去过他想去的地方。


我们聊天结束时,张之奇又给自己打气,“剩下这几天就心无旁骛,再苦也就这几天了”。


要不要弃考?


对一些学生来说,考研是赌注,已经下了血本,这时候不能回头。还有一些学生虽然有过动摇,但仍旧坚持下来。


虽然在寝室复习时,张之奇也有过放弃备考的想法,但他还是坚持了下来。


“我不放弃最大的原因应该是比较自信,我觉得我复习的进度、节奏都还可以。”张之奇说。去年10月份,他确定学校和专业,张之奇是英语专业的,考研也是英语这个大方向。寒假开始“轻度”备考,5月份开始高强度复习。之后,他的进步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速。


大二时,张之奇的六级分数是450分+。作为一名英语专业的学生,这个分数是擦边过线。今年六月份的六级考试,他考了616分。前两天,他又去考了一次,他估计分数还能再高一些。


每次考试,张之奇几乎都是裸考。“靠的都是备战考研的过程。”否则,他认为自己绝对达不到现在的水平。


总之,斗志还没有被磨灭。不管结果怎么样,我收获已经很大了。”张之奇说。


李芳是二战的考生,她谈及自己将所有东西赌在考研这件事上,为了报班,她花了一大笔积蓄,也花费了很多精力,有种孤注一掷的感觉。


在备战考研前,李芳先是参加了陕西省的省考。省考的竞争激烈,一些岗位对于学历的要求也更高,必须是研究生。再加上她的专业限制,能报的岗位有限。最终没能上岸。那时,李芳从一所私立学校的行政岗辞职不久,比较迷茫,没有太明确的就业方向。


后来,她思虑再三,自己的出路究竟在哪里,于是想到了考研。想到这里,她觉得有些感慨,现在年轻人的出路无非就是考公、考研、考编这几条路,他们的视野也只能看到这些。


对于考研,她自认为是有优势的,之前在学校,她和学生、家长相处过,学习教育学相关的理论时,可以和结合这些经历,更好地理解知识。


对于教育,李芳也有极大的热情,她希望自己能改变一点什么,也能得到家长和学生的尊重。确定目标后,李芳开始全职备考,她想到考研上岸后,可以凭借更高的学历,进入大学任职。而且研究生阶段学习的知识,也可以让她对教育有更深的理解,在岗位上做得更加顺利。但她也清醒地意识到,研究生毕业后,自己仍可能面临着激烈竞争的就业环境。


黄杉杉一边和我吐槽,一边为考研做着最后的准备。她的很多朋友因为抗原检测为阳性,备考状态不佳。正常情况下,也会有人放弃考研,她猜测今年放弃的学生会更多。


蒋帆挣扎了三天,终于决定不考了。


她考了三年研究生。身边朋友的生活、事业都进入正轨。而父母在被别人问到自己的近况时,只能不好意思地说,还在备考。蒋帆记得,有一次奶奶过生日,大家都送上红包,只有她落寞地站在一边。“也不用解释什么。没有工作,就没有钱。”


去年二战失败后,她决定考编,今年连着考了6次,但每次都是差一点点进面试,“真的很难受”。今年9月,她又一次决定考研。刚开始学,学得好,进度也很快,但越临近考试,她越学不下去。之后常常失眠,睁眼发呆到天亮。她的身体也不算好,一直在吃药。


“真的太煎熬,没有勇气去参加考试,再一次承受失败,也不好意思告诉朋友,怕影响到他们。”蒋帆说。她知道自己在逃避,但为了身心健康,她允许自己再逃避一次。


临近考试,很多人对自己为什么要考研这件事产生了“疑问”。于蒙给父母写了一封长信,他已经在实习了,之前一直瞒着父母,谎称自己在备考。他在信中写道,他发现自己不适合做学术研究,不适合进入高校就业。他明确自己更喜欢在公益领域工作。


“我们这一代人被时代推着走,考公、考编、考研、当老师,这些选择确实很稳定,也许会有光明的未来。但谁规定大四考研才是提升自己的唯一办法。好像只有得到了那个学历,才能找到工作,养活自己。虽然我放弃了考研,但我看到眼前的自己积极向上,正在变得更好。”于蒙说。


(采访对象均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看天下实验室 (ID:vistaedulab),作者:译蔚,编辑:沈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