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看天下实验室 (ID:vistaedulab),作者:石悦欣,编辑:曹颖,原文标题:《在网上,375万人围观她打工》,题图来自:受访者


“我现在想把骗我过来的那个人皮扒了!我不想交代在这儿。”


2021年春,四川大凉山无人区,在近乎垂直地面的悬崖上,曹博文绝望地破口大骂。


1989年出生的曹博文是一名视频博主,微博昵称叫“曹导”,拥有375万粉丝。2020年6月,曹博文推出“职业体验”系列视频,由此开始了自己的职业体验生涯——私家侦探、悬疑作家、沙漠植树人、国家公园巡护员、反诈民警、外卖快递……少则三天,多至一周,两年时间里,她体验了十几种职业。


曹博文被大众知晓的,是一条关于外卖员的视频。


2020年,她体验了外卖骑手的工作,在三天里不停地取单、送单,找路、问路。在一次送餐途中,穿着黄色外卖制服的曹博文被挡在北京高端商场SKP的门外,任由她跑遍几道门都被保安阻拦,无法进去取餐。


“工服还分三六九等吗?SKP制服就更高级吗?”曹博文在视频中气愤地说。这则视频在网上发布后,迅速将“北京SKP”推上微博热搜,一时间引发关于工作身份及职业地位的巨大争论。


曹博文还在西双版纳的山村密林中体验过监测亚洲野象;在四川国家自然保护区做巡护员,追踪野生熊猫的生存痕迹;也曾跟随反诈民警上门宣传,观察他们如何同诈骗团伙斗智斗勇……


悬崖上的电路检修工人则是她目前体验过的最危险的职业,曹博文第一次恐慌于一份工作竟然与死亡离得这么近,危险仿佛时刻伸着手,她每向前攀爬一步就被往回拉扯一下。


将近在身边,或远在角落,形形色色的工作记录到视频里,是曹博文成为职业体验博主的初衷,她希望通过自己的视角,为公众讲述不被看见的、小众的职业之于个人和他者的意义。


一、不被看见的


大凉山电路维护工作,最难的是到达。


需要检修的基站电塔被安插在各座山的山顶、山坳、半山腰上,电塔之间只有顶端的高压电线彼此相连,电线之下便是万丈深渊。石块和树枝铺满全山,寸步难行的人们想要上山,只能将身家性命交付给骡子。


鞍是由木头做的,骡子背上两边挂满了随行帐篷、补给物资和巡检工具,人骑在上面,脚都无法下垂。足足五个小时后,曹博文和国家电网电路检修工人终于到达了巡检的起点。“骑的过程中,手要用劲抓着,时刻保持清醒,不能睡着。”曹博文说,“那段时间我处于生理期,还好身体比较争气,就是换卫生棉的时候麻烦一点。”


曹博文和电力检修人员在爬大凉山电网的天梯 (受访者供图)<br>
曹博文和电力检修人员在爬大凉山电网的天梯 (受访者供图)


2021年4月,曹博文受邀来到四川大凉山无人区体验国家电网500千伏超高压电路检修工作。她所走的线路是“西电东送”的重要部分,将四川山区水力工程发出的电送往江浙等东部沿海一带。在进入大凉山之前,曹博文从未想过,“生活中随手开灯用的电,竟然有可能是穿越3000公里、翻山越岭才送到我们这里的,甚至大家日常用的电是电力工人们用命换的。


进山前,检修工人提醒她:“这份体验比较辛苦,一定做好吃苦的准备。”吃苦?曹博文不以为然,这能苦到哪里去,“无非就是不能洗澡,徒步、住帐篷、吃干粮。”


直到职业体验的第四天,危险接踵而来,“九九八十一难”开始了。


从眼前的西锦三线31号电塔,到目的地20号电塔,直线距离五公里,徒步行走约十六公里。山里的植物生长迅猛,上次工人们检修探过的路已经完全被植被覆盖。迷路成了最先面临的危机——


工人们认出一条些许裸露但不起眼的岔路,逼仄的小路两旁密布着半身高的杂草,找不到着力点,一只脚很容易滑下山崖,他们只能抓着带刺的灌木丛向上爬,有时需要拨开浮土,拽住灌木相对结实的根部。


行进中,曹博文的脸被树枝划伤了,手上也尽是长短不一的划口。相比视频的呈现,实地情况更加艰难。


危险还在继续。


想要接近西锦三线78号塔,需要爬上近乎垂直的山崖。由于山体过于陡峭,这里修了三段90度垂直于地面的天梯,约100米高。隔在三段天梯中间的路,就是让曹博文破口大骂的“死亡回忆”。


面前是充斥着浮土和枯树的90度山体,背后是悬崖,曹博文和工人们先用膝盖顶上去,再抬脚,手上还要避免抓到松动的枯树。同行的航拍师已经放弃了,但工人们没有选择,这是他们必须完成的工作。有工人讲到,一位同事在成家之前,觉得这些都不成问题,有了妻儿后,再也不敢上山了。


33岁的检修工人孟得新长期在山里攀爬作业,一个月有20多天在山上。最初,他一条腿的膝盖疼时,就主要用另一条腿,如今两个膝盖都已经磨损严重,需要借助拐杖才能下山。


对于这份危险的工作,孟得新从不后悔,能够保障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是他在工作中收获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曹博文一直有个疑问,为什么不能先修路来降低工人们的爬山风险?检修工人魏凯林回答她,“高压线全部在野外,还有比这更险的地方。数量太多了,不可能漫山遍野都修路。”


“好在这么险的路段他们一年只需要巡检两次,其他路线相对安全一点,再加上这是央企,体制内的工作相对稳定。”曹博文谈及国家电网电路检修工作的优势。


大部分工人隶属于有编制的国家电网,但也有许多体制外的合同工,他们大多是大凉山本地彝族人,天梯是彝族人修的,骡子也是他们的。因为部分工作对专业技能要求较低,会聘请本地人进行检修,他们进山的频率也更高。


“应该还有很多像他们一样的工作,既重要又辛苦,但是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曹博文认为,电路检修这份工作只是“不被看见”的工作的冰山一角,还有许多人在大众看不到的地方,做着危险又繁重的工作,保障着人们最基本的生产生活。


2022年5月,曹博文在重庆花了一周时间体验网络运维员的工作。


曹博文在重庆体验网络运维员时在地铁巡视 (受访者供图)<br>
曹博文在重庆体验网络运维员时在地铁巡视 (受访者供图)


早上9点,跟随网络运维员袁欢,她开始了一天的体验——从千厮门大桥、长江索道、解放碑、洪崖洞,到居民住宅、办公楼进行作业。晚上地铁停运后,还要钻到地铁轨道中进行最后一轮巡检,全部工作结束时已是凌晨2点。


这也是一份24小时待命的工作。有时,维护员要爬上几十米高的灯杆,最久的一次在上面待了两三个小时。晚上接到应急消息时,他也要争分夺秒地赶去检修。袁欢告诉曹博文,他最长一次走了六万步,约35千米,作业最晚的一次,当他从轨道上来后,清晨的地铁都要开通了。


“没有想到城市的地下藏着这么多保证我们日常生活的东西,我们走在马路上完全不知道,也意识不到。”曹博文在那期视频中说,“我最震撼的还是在这一片繁华的背后,在我们便利地使用手机网络的背后,有一群近乎全能的工作人员在为我们做着保障。”


二、小众新奇的


《2021年淘宝冷门新职业观察》盘点了2021年十大新鲜冷门职业:玩偶医生、绘梦师、多肉寄养师、游戏捏脸师、整理收纳师、制云师、猫粮品尝师、铸甲师、直播间布景师、手机入殓师。


如今,小众职业在社会职业中的比重越来越高。


在两年的职业体验中,曹博文也将拍摄镜头对准了小众的、新奇的职业,她体验过私家侦探、悬疑作家等,“只要你不打交道,就不会知道这个职业的存在”。


宠物殡葬师,则是让曹博文泪眼模糊、消耗了巨大情感的一次职业体验。宠物殡葬作为一个新兴行业,目前在中国处于萌芽阶段,相较于欧美和日本,社会认知度较低。


美国作为全球宠物殡葬业管理最完善和最发达的国家,大约有四分之一的宠物墓地允许宠物主人死后与宠物埋葬在一起。在日本,主人会给离世的宠物操办一场类似人类葬礼的仪式,除了宠物葬礼、宠物墓地,日本还有专为宠物服务的寺庙。


在中国,宠物殡葬师对多数人来说仍属于小众职业,但宠物殡葬的需求并不小。艾瑞咨询发布的《2018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有超过53.9%的人愿意为陪伴自己的宠物购买火化、墓地祭扫等殡葬服务。


宠物殡葬师俊光告诉曹博文自己从业的初衷,是因为家人去世时,他感受到殡葬流程的“不温馨”,经历这份变故后,他想要成为一名殡葬师,但深入了解后发现改变行业的想法不太现实,最终退而求其次,进入了宠物殡葬行业。他说,“就是想做一件温情的,让大家更容易告别的事情。”


在体验宠物殡葬师工作之初,曹博文对遗体有着天然恐惧,总是不自觉想到大学期间自己养的宠物兔子。


当时,那只兔子不小心从四楼跌落后离世,她找来一个空铁盒,请朋友帮忙把兔子的遗体放进去,在铁盒里还放了一些它爱吃的食物和一张小纸条,作为告别。


而成为一名真正的宠物殡葬师,见证死亡和告别将成为日常。


在告别室中,殡葬师看着主人轻抚自家宠物,就像它还未离去一样,在耳边反复说着话,哭声充斥着整间屋子。俊光告诉曹博文,他曾见过一位哭到失智的主人,宠物是一只乌龟,小乌龟陪他辗转深圳、北京和上海,见证他结婚、生子等人生各个阶段。


在职业体验中,曹博文也遭遇了一次强烈的情感冲击,她见证了一位主人同19岁柯基的告别。“好难受啊,家也不敢回,你走了屋里冷冷清清就剩我自己了,你不陪我了……”主人小声在柯基耳边说话,不住地摸着它的头,抱着它始终不愿意放手。目睹这一切的曹博文,在旁边的镜头后控制不住地默默抽泣。


专业宠物殡葬师在共情之外,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尽量让自己隐形,保留一份克制完成工作——从医院接宠物遗体,到殡葬馆后整理仪容,用湿巾擦拭干净后再把毛吹干,接着做造型,布置告别室,等待主人和宠物做最后的告别,最后再将遗体送去火化。


这也是一个需要24小时待命的职业。如果宠物晚上去世,殡葬师常常要连夜赶去工作。


宠物殡葬师这类小众职业兴起背后,也映射出大众行业强竞争力下的职业焦虑和工作内卷。当下,“00后整顿职场”、“00后挑战加班文化”等新闻层出不穷。智联招聘发布的《2021Z世代职场现状与趋势调研报告》显示,00后相较其他群体更向往新兴行业:19%的人想做视频博主、13.8%的人想成为电商主播、12.6%的人想当菜品体验官。


“Z世代”在选择职业时更倾向于兴趣至上,“工作内容符合口味比升职加薪更重要”。


哔哩哔哩联合DT财经发布了《2021年青年新职业指南》,该指南调研了7000名18-35岁的人群,其中超七成愿意尝试新职业,“符合兴趣爱好”“自由不受限制”“价值认同”成为职业选择的前三个考量因素。


“年轻一代越来越看重生活的品质感,大家善于取悦自己,喜欢为热爱干杯,喜欢更高品质的人生体验。而旺盛的新需求恰恰催生出新的市场。在这个全新的市场里,兴趣爱好、生活技能、专业知识都可以被发展为职业。”《2021年青年新职业指南》总结道。


三、寻找热爱的


最后,回到曹博文自己的故事,在成为一名视频博主之前,她也一直在职业探索的路上。


2013年毕业后,曹博文进入了联合国环境署实习,做海洋区域规划工作。她本以为这是一份有机会“改变世界”的工作,没想到却成为梦想幻灭的开始。


在实习的三个月里,曹博文跟着上司不断穿梭于全球各项会议,提了一些并不会被多数人在意的提案和建议,尽管有机会接触各国政要,但她依旧觉得这里的工作充斥着“国际公务员”式的琐碎、冗余和繁杂。


曹博文在攀登海拔6010米的洛堆峰(受访者供图)<br>
曹博文在攀登海拔6010米的洛堆峰(受访者供图)


“如果想要一份安稳、体面的工作,不在意是否无聊,它其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里的待遇也很不错。”曹博文说,“但完全不适合我。”


大学选了感兴趣的海洋保护专业,接触各类新奇有趣的事物,在全球各地旅行,考飞机驾照,潜水,做极限运动,曹博文的人生字典里没有“追求安稳”四个字,从事热爱,坚持热爱,一直都是她的信条。


在实习期结束后,曹博文选择去非洲做旅游类创业,后因埃博拉暴发又回到中国。父亲的离世让她不得不扛起重担,完成父亲生前的事业,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她辗转于美国、中国和玻利维亚,处理公司的一切事务。她曾尝试花几个月时间策划一档旅游短视频节目,也失败了。


曹博文不停地思考,自己究竟想要做什么。“不以赚钱为目标,不设置宏大目标,不害怕失败,不考虑后果,脚踏实地做自己热爱的事——体验世界上能有的一切体验。”曹博文在一次演讲中说。


于是,她找到了视频博主的身份,尝试极限运动,去南太平洋进行七天的荒岛求生,跟陌生朋友去环游澳洲,花一个月时间横穿美国……


“我早期的视频态度是,想呈现不是只有循规蹈矩这一种生活方式,人生有很多种不同的活法。在做那种类型的视频的时候,可以给很多年轻人、大学生群体,一些对于未来生活选择的勇气。”曹博文说。


“职业体验”系列视频在疫情期间诞生,曹博文将更多不为人所关注的职业呈现到大众面前。


在体验每一种职业时,曹博文都尽力让自己全身心投入,“把自己当成真的要靠这份职业谋生的人”。她观察着形形色色、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尤其是底层劳动大众,基于职业的特殊性,他们没有办法选择,也无法平衡工作和生活。例如,对于外卖员而言,在紧凑和高压的工作状态中,挣钱就是头等大事。“他们其实都没什么时间来花钱,就是希望家人能过得好一点,工作对于他们来说更多的还是责任。”曹博文提到。


在那条外卖视频爆火后,曹博文希望,“当这个事件被看到确实是一个问题时,就可能有稍微积极一点的改变。让大家认识到这个群体并且能帮助到他们,也很有意义。”


职业体验也让曹博文重新思考工作的意义,她认为,要从自我的内心深处出发为自己的工作寻找意义,因为每个人都是社会正常流转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假设你明天中了巨额彩票,如果还想做现在做的事情,你就是幸运的少数人,你的工作就是有意义的。”曹博文笑着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看天下实验室 (ID:vistaedulab),作者:石悦欣,编辑:曹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