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的性生活比中年人还少。

现在,年轻人比中年人还要清心寡欲。

根据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组织的“中国人私生活调查”,有固定伴侣的年轻人(1995年到2003年之间出生)中,14.6%的男性和10.1%女性在过去一年中都没有性行为,这一比例比“70后”还高。

国外的数据同样让人沮丧。



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珍·特温格在她的一系列期刊文章中指出,照目前状况发展下去,如今年轻人的性伴侣会比前两代人少。现在20岁出头的人与“X时代人”(通常指上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初出生的人)同年龄时相比,完全没有性生活的比例高1.5倍。15%的受访者表示自成年以来一直没有性行为。

年轻人的“性爱降级”其实不是新鲜事了。根据中国人民大学潘绥铭教授在2015年的统计,18岁到29岁的年轻人中,几乎每六个男生就有一个毫无“性趣”,女生则是三个人里就有一个。其人数比他们的父辈多出两到三倍。

为什么年轻人的性生活比中年人还少?他们的性观念变得更开放了吗?互联网如何改变了年轻人的性生活? 

为对中国人的私生活提供更全面和最新的概述,2020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社会研究中心和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的学者设计并实施了“中国人私生活调查”。该调查通过互联网发放问卷,共获得了6828个有效问卷。

这份调查揭开了中国年轻人性生活的隐秘一角。

“性冷淡”的城市新中产

“在线游戏,宠物和其他形式的娱乐成为了性的替代品,因此性对年轻人的吸引力降低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社会研究中心助理教授於嘉分析年轻人对性失去兴趣的原因。她是设计中国人私生活调查的学者之一。

她指出,工作、婚姻和育儿等心理方面的压力让年轻人无心性事。“996的工作文化和竞争激烈的工作环境可能会迫使许多高收入专业人士和管理人员放弃性生活”,於嘉在论文中写道。



日剧《家族的形式》剧照。

“在没办法保证生活和工作都能稳定的情况下,性欲什么的都得往后排。我现在基本上一点欲望都没有,只想好好工作,给自己的未来铺一条平坦点的路。以后会不会有想法也说不准,或许在前途有了保证的情况下才会有想法吧!”一位90后受访者说。

“我们不确定今天的中国青年是否会跟随日本青年的脚步,他们中的许多人选择没有浪漫关系,不结婚,过着无性的生活”,於嘉在论文中写道。

根据《大西洋月刊》的报道,在2005年,年龄在18至34岁之间的日本单身人士中有三分之一是处子。到2015年,这个群体增加至43%。与此同时,表示不打算结婚的人群比例也有所上升。



日剧《家族的形式》剧照。

文章分析,经济压力、焦虑、脆弱的心理健康、抗抑郁药物的广泛使用、睾丸激素水平的下降、交友软件、选择无力、无所不在无所不管的父母、立业当先的态度、智能手机、缺觉、肥胖等一系列当代困境几乎都会导致性欲下降。比如,睡眠不足会强烈地抑制欲望,而睡前看手机这种如今常见的行为恰恰会危害睡眠质量。

“如果不是一回家就开电视刷手机,我们可能会有更多的性生活。”一个女孩接受《大西洋月刊》采访时表示。马尔科姆·哈里斯在他的著作《如今的孩子们:人力资本与千禧一代的造就》中表明了类似观点,“超越接吻的阶段需要一些闲工夫,但如今的孩子有太多事情要做。”

此外,网络上随处可见的色情内容也足以让年轻人“性脱敏”。有研究显示,当人们越多观看色情片,越经常通过自慰的方式获得性高潮,在真实的性生活面前就越难以有性唤起。

“过去有很多禁忌,各种各样的压抑,使得大家有压迫就有反抗,整个社会都有尝禁果的心理吧。你不让我做,我非得要尝试一下不可。因为人被压得狠,可能显得性的冲动比较大。”性学家、女性社会学家李银河教授曾分析称,与之相反,如果性不再成为禁忌,人们越来越能正视这个话题,这种冲动很可能就会随之减弱。

“越往后越宽松,不再那么使劲压着。各方面都没什么压力了,大家反倒不想多做了。美国也是一样,经历了性革命后,大家的‘性趣’就转淡了。”李银河分析,“我觉得可能‘90后’,比起‘70后’或者是‘50后’,周围的压迫感没有了,怎么样都可以。”

“我觉得性生活的减少,并不一定说是年轻人被剥夺了性生活,有可能他们会更加注重性生活的质量和满意度,包括新技巧和新工具的使用,”於嘉提出另一种猜测,年轻人其实经历了从重量到重质的一个变化,“有可能它虽然频率不是非常的高,但是在质量上可能会有更高的要求。”

另外,根据数据,出现“性冷淡”情况的更集中在高学历的城市新中产人群中,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年轻人反而如鱼得水。换句话说,“智者不入爱河,寡王一路硕博”的网络传言被中国人私生活调查证实了。



日剧《家族的形式》剧照。

根据中国人私生活调查,在80后男性中,有研究生文凭的高学历人群每周至少发生一到两次性行为的比例是39.4%,远低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男性(58.5%-67.8%)。

“可能是在社会经济地位比较低的群体之中,满足性娱乐功能的替代品并不多,所以性的作用依旧很重要。

但是社会阶层比较高的群体中,它有更多的替代品,比如更好的社交、自己的圈子、健身、运动、养宠物或者自己的爱好”,於嘉指出可能的原因。

潘绥铭自2000年起率队,每五年进行一次“中国人的性生活与性关系”总人口随机抽样调查。他发现,在27-35岁的人当中,无论男女,有10%的人从来没有过性生活,女性增幅远高于男性,且还在飙升。

其中,文化程度越高的女性,无性的人越多。一方面,受教育越多、年龄越大,越有各种各样的顾虑、衡量、恐惧;另一方面,受教育程度越高,能在一起交流的人其实也相对变少了。

放缓的性革命与保守的年轻人

虽然性生活频率变低,但是年轻人初次性行为的时间更早了。

根据中国人私生活调查的样本,1995年至2002年间出生的男性有四分之三在20岁之前发生过性关系,远超过1995年之前出生的男性在20岁前发生性关系的比例(三分之一左右)。

初次性行为提前能否说明年轻人的性观念更加开放?

在某些方面,年轻人的性观念确实更开放了,其中最重要的是性的目的。

对年轻人来说,性的首要目的不再是生育,而是表达爱意。

在1995年到2002年出生的人中,只有8.3%的男性和5.3%的女性认为性的首要目的是生育,而一半左右(男性44%,女性58.4%)的人认为性的目的是表达爱意。

过去性是为了生育,现在性是为了愉悦。“这种转变被视为性革命的意识形态基础”,年轻人更加强调性的自主性,而非为了家庭繁衍而发生性行为。这也意味着性行为不一定是结婚对象之间发生的。婚前性行为的增多也让初次性行为更早了。



日剧《家族的形式》剧照。

然而,在某些方面,95后的年轻男性比80后更保守。

“我们讲的性革命,性观念的解放,可能在最近一段时间是有一点点放缓的”, 於嘉说,“我们一般会认为越年轻的人越开放,但是我们发现男性在性观念上的一个变化,其实这两年是相对来说没有女性变化得那么快。”

随着时代变迁,中国男性在性生活中的性别平等主义逐渐增加,在80后中达到顶峰,但是在90后男性中逐渐下降。

“95后的男性,其实相比于之前的90后或者80后,在认为女性能不能在性中是主动的,女性是不是应该去享受性等等,在这种性别关系上,我们看到95后的观念其实是越来越保守的。”於嘉说。



日剧《家族的形式》剧照。

於嘉认为这和当前主流对性的看法有关。例如在影视作品中不能有过于暴露的画面,主人公不宜有多位男女朋友。因此,虽然年轻人有了更新的生活方式,但是观念方面还是受到了主流价值观的影响而趋于保守。

“我在未来的研究之中还想继续去探索,为什么人们的这种观念和行为是不同步发生变化的?有一些是观念超越了行为,有一些又是行为超越了观念。”於嘉说。

互联网时代的性与爱

一方面,年轻人想要享受恋爱关系里的亲密,又害怕彼此互相束缚。多项调查和个案分析显示,年轻人没有“性趣”,很可能和他们没有亲密关系相关。有受访者表示,自己无法接受亲密关系,但也不愿意只有单纯的性关系。

这一矛盾看似不难解决——只需找到合适的人,与其建立恋爱关系,并顺理成章开展性生活即可。然而,现实中爱一个人并不容易。

“其实这个东西(恋爱关系)从来都是挺费神的,”李银河认为,“(恋爱)需要各种与人交往的技巧,这不是很容易的事情,费神、费时、费精力,还费钱。你要一个人过的话没这些事。比较偷懒的人,或者比较笨的(人),他就望而却步了。”



日剧《家族的形式》剧照。

亲密关系让人望而却步,但在万物皆可互联网的时代,性生活也变成了互联网+。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关于互联网发展的统计报告,2021年,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达到了10.32亿。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一些人开始使用互联网去约炮,寻找一夜情,或者寻找各种性服务。中国人私生活调查把这些行为统称为“在线勾搭(online hook up)”。

但在线勾搭最多的并非95后,而是80后男性,后者有33.7%的人有过在线勾搭的经历。与之相比,只有19.3%的95后男性有过在线勾搭。无论哪个年龄段,男性在线勾搭的比例都比女性高。女性在线勾搭比例最高的年龄段是95后,她们有17.2%的人有过在线勾搭经历。

於嘉认为,互联网上的在线勾搭让年轻人的性和爱被分割开了。在传统中,即便不是和结婚对象发生性关系,哪怕性伙伴可能也是基于感情的。要先有一些相处,才开始性生活。在线勾搭可能奔着一夜情或者性服务的目的,所以性会更多成为生理需求的释放,性和爱或者情感之间会有更多的切割。



创意图  @视觉中国 图

互联网可能会给年轻人的性生活带来更深远的变化。

现在,元宇宙中已经有了虚拟的脱衣舞厅,人们还利用VR设备在元宇宙中发生性行为。

回到现实,性教育、恋爱经验的缺失,依然在影响年轻人建立亲密关系并开展性生活。

在美国西北大学的“婚姻入门”课上,一位女性说,她拥有高等学历的白领父母不鼓励她在上高中时恋爱,怕让她分心。到了研究生,她都很难改变这种态度。

“我现在需要完成学业,然后找到一份工作,我要做这做那,然后再考虑恋爱。但等到30岁了,你还在问自己:什么是爱?恋爱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这一点让中国年轻人心有戚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