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瞭望智库(ID:zhczyj),作者:徐剑梅(瞭望智库驻休斯敦研究员),编辑:蒲海燕,原文标题:《港口卡住了圣诞节,供应链中最薄弱的一环竟是……》,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10月31日,美国总统拜登在罗马召开的全球供应链峰会上发表讲话称,解决全球供应链出现的混乱局面,“终极关键”是结束疫情。


事实上,供应链紧张、通货膨胀、劳工短缺,这三大问题正在美国井喷式爆发、相互推动,而且全球都在不同程度与其共振。


圣诞购物季即将来临,按照预测,疫情之下美国人购买商品而非服务的消费需求将持续强劲。这就是经济学家所说的,美国经济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的“过剩经济”转变成“短缺经济”。


物价疯涨


你可能想不到,很多美国人爱吃毛豆。在遍布全美的好市多(Costco)超市,冷冻柜里的6磅装大袋带壳毛豆一向深受欢迎,里面的毛豆分装成12小袋,食用很是方便。唐人以红豆寄相思,疫情中无法回国,盐水煮毛豆,就两口冰啤,多少也能解几分乡愁。


库叔初到休斯敦,在Costco寻觅毛豆,发现生产地依然是中国。正往购物车上放,忽听身旁一名30多岁白人女子大声感叹:“疯了”。见我看向她,便气恼地指着毛豆旁的大袋混合冷冻莓果说,这一袋从前只卖9.9美元,现在卖到14.99美元,“涨疯了”。她受不了5美元的落差,悻悻然走开。爱吃的如今嫌贵,脸上写满不开心。  


出生6个月就随父母来美的泰裔修理工尚恩(Shawn)来公寓修纱窗,需要更换的窗纱尺寸约为70厘米×70厘米。尚恩说,疫情前,他收取的材料和人工费总共是85美元,现在他要收125美元,“所有东西都涨价,再也没有便宜货了”。  


的确,美国几乎一切商品和劳务价格都在上涨,运输和仓储成本快速攀升。最新消费者价格指数显示,与2020年相比,美国谷物和烘焙食品价格上涨了约2.7%,肉类、家禽、鱼、蛋的价格上涨了10.5%。感恩节将至,富国银行的一份行业报告说,9月下旬的火鸡价格已比去年上涨近四分之一,比5年前均价高出近一半,预计感恩节之际火鸡价格可能创历史新高。  


多种大宗商品价格也在飙升。钢铁价格已连续15个月上涨,油价近期升至13年来最高点,每加仑无铅汽油的全美均价比一年前高出1.25美元,天然气价格则达到去年的三倍左右。


《今日美国报》刊文说,美国人今冬取暖费预计将飙升,有可能迎来几十年间“最昂贵”的一个冬天。  


很多商品涨价缘于平常想象不到的瓶颈,比如:


美国东西海岸的葡萄酒庄在为酒瓶短缺发愁,制造葡萄酒瓶的玻璃价格现在是往常的三倍;


罐装啤酒和饮料越来越贵,因为制造罐头盒的铝材紧缺;


港口拥堵不仅因为缺码头工人和卡车司机,还缺用于移动集装箱的底盘车;


汽车制造商因缺少微芯片减产,二手车价格随之飙升;


太阳能电池板的价格也因生产超导电材料多晶硅的金属供应减少和价格走高而出现多年来的首次上涨;


除草剂等农药和化肥供应紧张、价格高企,可能影响美国中西部明年大豆、玉米等作物种植和粮食价格。 


彭博社报道说,美国通货膨胀率已高到超出了货币政策制定者的舒适区。不少业界人士认为,美国的通胀比预期更激烈、更持久。一些经济学家预计,通胀明年仍将继续扭曲经济行为。


劳工短缺


另一个“井喷”现象是劳工短缺。


从华盛顿到休斯敦,两类小广告很是常见:一类是房屋出租,特别是写字楼出租的广告牌。另一类就是招聘,许多餐馆和超市门口都张贴着招人告示。10月最后一个周末,美国有1500多架航班被取消,航空公司的主要理由便是空乘人员不够。明尼苏达州卡车运输协会估计,由于提前退休和疫情下驾校课程被取消等原因,美国短缺大约6万名卡车司机。  


数月前,因为收银员人手不够,大华府地区一些全食超市(Wholefoods)改成以顾客自助式结账为主,顾客自择蔬菜水果种类和称重,这样做固然能解决人工荒,但对顾客诚信的要求很高。但要说顾客皆可信任,又不尽然,好市多超市就继续在出口处雇人专门核对顾客小票与购物车上东西是否相符。


据美媒报道,虽然自2020年4月以来,美国非农就业人数增加了1740万,但仍比疫情在美暴发前低500万。全美独立企业联合会(National Federation of Independent Business)的数据显示,今年9月,美国有67%的小企业招聘员工,但仍然创纪录地有51%的职位空缺无人填补。


为了招聘人手,美国公司纷纷提高起薪、增加签约奖金和假日工资。好市多将最低时薪提高到16美元。据报载,亚马逊在休斯敦招聘5000名员工,提供18美元时薪和高达3000美元的签约奖金。  


劳工短缺遍及美国各行各业,不过,短缺的主要是蓝领工人和季节工。过去,美国零售商向来习惯到节假日前再增加人手,如今却发现,疫情笼罩下的市场,劳动力储备严重不足。


工人哪里去了?


有专家归之于疫情下的退休潮和移民减少。弗吉尼亚大学达顿商学院(University of Virginia's Darden School of Business)副教授维迪亚·马尼(Vidya Mani)认为,很多行业只支付最低工资,劳动力会自发转向收入更高的领域。  


保守派媒体《华尔街日报》则发表社论就此抨击“拜登经济学”,认为拜登政府的疫苗强制令导致就业人数减少,失业救济和联邦福利让更多人可以不需要工作。白宫和美联储一方面通过政府支出和宽松货币政策刺激需求,另一方面又以更多监管和更高税收的承诺挤压供应面。


另一篇署名罗恩·约翰逊的评论文章则批评“人人必须上大学,为高科技未来做好准备”的论调存在严重缺陷,指责美国关于创造高薪工作的政治词藻过多。


文章质问说:如果人人上大学都是为了当经理或技术人员,谁来生产和建造呢?还担忧美国劳动力可能长期短缺,并将这种短缺归咎于美国社会轻视蓝领工作、低出生率、婴儿潮一代人退休、社会福利增加以及破碎的移民体系。


供应链“掉链子”


休斯敦港是美国第六大集装箱港口,水运吨位排名全美第一。在港口官方推特10月份发布的照片中,到处是集装箱,有的高高垛起足有5层,巍为壮观。官方数据显示,今年9月,休斯敦港标准集装箱数量连续第七个月以两位数增长,钢铁进口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61%。


休斯敦港执行主任罗格·冈瑟10月底接受美国公共广播电台采访时说,休斯敦港拥堵情况不如洛杉矶港严重,但也有5到10艘货船在等待泊位入港。在休斯敦港,卡车司机和卡车双双短缺,使得集装箱不能及时被运走,港口便缺乏足够空间让抵港船只卸货。  


在冈瑟看来,美国人在疫情下的居家状态,导致对商品需求量大增。他说,因为疫情,人们待在家里,不去度假,不去餐馆,不买服务,又收到联邦政府发放的经济刺激支票,就纷纷购买家具、自行车和家居用品。这导致进口激增,给供应链造成压力,集装箱码头成为仓库。


总之,供应链涉及全球范围内复杂的物流管理,从海外工厂生产,到货轮运输,再到港口、运输卡车与储货仓库,再到把产品送达顾客的零售企业,一个环节掉链子,所有环节都会掉链子。冈瑟认为,疫情之下,经济活动不平衡,供需不匹配,全球供应链两端瓶颈都很严重。例如,今年早些时候,越南的鞋厂因疫情关闭,把耐克运动鞋的订单推迟了几个月。  


供应链问题还体现了美国对亚洲进口的强劲需求。西海岸的洛杉矶港和长滩港离亚洲最近,在集装箱贸易中占主导地位,拥堵也最严重。尽管货船抵达休斯敦港须通过巴拿马运河再航行5500海里(合10186公里),但这里的亚洲进口货物也占据最大份额。休斯敦大学物流专家玛格丽特·基德(Margaret Kidd)认为,今后美国的进口港口应多样化,以缓解供应链的风险。


疫情中,美国人的网购规模越来越大,而“黑色星期五”和圣诞购物季又即将到来。包括冈瑟在内,不止一位美国业内人士预测,美国港口的供应链瓶颈“在好转之前还会变得更糟”,这对小企业尤其不利。  


不过,许多经济学家预期,到2022年年中或下半年,供应紧张和需求旺盛之间的不平衡可望缓和。随着美国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到期,商品需求可能降温,美国消费支出也已开始从商品转向服务。不过,供应链问题的解决,还要取决于天气灾害、疫情起伏等诸多变量。  


美国何时能正常?


世界将何时将如何恢复正常?目前似乎没有答案。  


实际上,如果正常是指回到疫情前的状况,恐怕不太现实。不论宏观还是微观层面,结构性变迁一旦开始,势必踏上不归之路。何况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已经经历数个全球化阶段。如梅隆首席经济学家莱因哈特(Vincent Reinhart)所言:“这是一个越来越复杂的现代经济……重启这台机器非常复杂。”


现在美国就正在直播一堂多米诺骨牌式的供给经济学课程。供应链哗哗地掉链子、物价噌噌地往上涨、到处都缺干体力活的蓝领工人……加强对自身产业链结构的反思,是否能以创新思维助美国走出供应链困境呢?无论上述这些问题将以何种方式解决,在美国供应链高度全球化的现实下,美国的一举一动都势将影响乃至塑造全球化新的方向。 


拜登在全球供应链峰会上说,供应链问题不是任何一国可以通过单边行动解决的,协调是关键。


要减少当前延误和增强未来供应链弹性,最佳方式是世界各国在从原材料到仓储和配送的整个供应链上通力合作。


美国供应链更加需要:


多样化——不依赖于任何单一来源;


安全——免遭自然和人为威胁,包括勒索软件等网络和犯罪攻击;


透明——以便政府和企业能更好地预测和应对问题;


可持续——确保不存在强迫劳动和童工,符合美国的气候目标。


其实,拜登政府今年已经实施并计划采取多项举措保证美国供应链的正常运转。美国联邦政府甚至首次设立用于监测和加强供应链的专项资金。2022年初,美国还将由国务卿和商务部长主持召开供应链多方利益相关者论坛。


疫情以来,多数人从未想过供应链中断带来的问题会如此巨大。从汽车到电子产品,从鞋子到家具,都出现延误和积压。全球贸易线路如此脆弱,人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做生意了”。


通胀、劳工短缺与供应链问题,如此息息相关,如同相互啮咬的齿轮。供应不足意味着价格上涨,依照彭博的经济预测模型,持续短缺将使美国CPI保持在5%左右。而通货膨胀率的攀升,吞噬了工资涨幅,迫使工人要求更大幅度的加薪。供应链则遭到需求反弹和劳动力短缺两头挤压,使得短缺状况加剧。疫情及全球政治的诸多变量,也成为全球供应链前景的不确定因素。  


客观上,全球供应链的掉链子,与疫情肆虐是分不开的。疫情使美国服务业进入某种程度的“休眠期”,而联邦政府的经济刺激措施提振了对进口商品的需求。随着疫情的减退,许多大公司准备让更多员工重返工作岗位,也导致对大宗商品的大规模采购。


过去,美国公司习惯于离岸外包和即时库存,库存越低越好,但这种运营模式的脆弱性在全球供应链紧张局势下暴露无遗。美国报章对此有不少反思,左右两翼媒体都出现呼声,呼吁回迁更多制造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美国内供应链。  


据报道,因为担心供应链继续掉链子,美国零售商在尽可能多地备货,出现罕见的库存激增,美国对进口商品需求因之更加旺盛。特斯拉公司老板埃隆·马斯克说:“对消耗殆尽的恐惧,导致每家公司都过度订购。”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认为,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短缺经济,新冠肺炎疫情固然是直接推手,但这种状况也是两股更深层次力量的产物:


第一股力量是“脱碳”——从煤炭转向可再生能源,努力摆脱对污染性能源的依赖。


第二股力量是保护主义。一些国家的贸易政策不再以经济效率为重点考量,而将其视为达成一系列政治目标、惩罚地缘政治对手的手段。 


久负盛名的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有一个“啤酒游戏”,让MBA学生模拟啤酒厂、分销商、批发商和零售商之间的供需动态。今年的模拟游戏中,囤积冲动引发从面粉到微芯片的恐慌性购买,产生牛鞭效应——一笔出人意料的大订单通常会引发一波恐慌性订单和库存增加,这种效应会沿着供应链放大,并回到始发的工厂。这样的模拟结果表明,在压力之下、受情绪影响进行决策的人类,才是供应链中最薄弱的一环。  


世界既已回不到过去,依赖惯性思维可能分分钟撞上南墙。另一方面,世界仍在全球化进程的深度拓展之中,怎样实现突破式创新,挫败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调整和校正全球化,对世界的未来与人类的和平至关重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瞭望智库(ID:zhczyj),作者:徐剑梅(瞭望智库驻休斯敦研究员),编辑:蒲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