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局外人看电影(ID:cstkkj),作者:太贺,原文标题:《快看,它能帮你读懂中国》,头图来自:《乡村里的中国》截图


八年前,有部名叫《乡村里的中国》的纪录片。我反复看了很多遍,也推荐给了很多朋友,朴实,生动,感人,中国农民的故事都在这里了。



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子,不多不少的几百口人,靠种苹果维持生计。


在他们当中,有为了村民几百号人奔前忙后的村支书。有因为一些小事结下仇恨的左邻右舍。有虽然干着粗活累活但是却爱好艺术的农民。还有想要走出山村却割舍不下家人的大学生。


和所有的普通人一样,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从这些不起眼的普通人身上,能够看到中国当下社会的某种缩影。



杓峪村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中庄镇,地处沂蒙山腹地,是一个仅有167户、484口人的小农村。


2012年时,这里的人均年收入为5000元。


这部纪录片,主要拍了几位村民一年内的生活日常。


杜深忠是这部影片的主角之一,他和妻子张兆珍靠种苹果为生,育有一儿一女,儿子杜海龙和女儿杜海萍。和其他农民不一样,杜深忠虽然做着粗活累活脏活,但是内心的文艺之心仍不磨灭。


在这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里,杜深忠热爱文学和艺术,最大的爱好是写书法和弹乐器。他最大的愿望,是希望等到以后条件好了,弄张琵琶玩玩。



在这样一个小山村里,杜深忠这样的人跟周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他最大的用处,也就局限于逢年过节,帮人写个春联;或者是村里有啥领导来了,他来写个欢迎横幅,仅此而已。有时候妻子也跟他吵,说他天天不干“正事”。


看到城里的人来农村把一棵百年古树砍倒,运到城里去做绿化,他感到有些心痛,说这是“剜大腿上的肉贴脸上”。


妻子埋怨他:“你又管不了,你说了又不算,就知道在这发牢骚。”


“人家有钱的王八坐上席,没钱的君子你下流胚。”说来说去,夫妻俩争论最多的还是钱。


家里的玉米地被獾给糟蹋了不少,妻子气得不行,想下药把獾毒死。


杜深忠说獾可是国家三级保护动物,不能这么干。


妻子说:“獾倒成保护动物了,谁来保护农民?”


村支书张自恩也这样评价杜深忠:“你是个才人,就是苹果树管得少。”



说到张自恩,他是村里的村支书,同时也是村委会主任,没事还在村里广播,负责一些宣传工作。在他的身上,能够看到大多数中国基层干部的身影。



农村里人多事杂,工作内容也相当琐碎。挣不到啥钱不说,很多事处理不好更是会被左邻右舍给记恨。


村里要修路搞建设,砍了张家的树,村民跑出来要张自恩给他树墩磕头。


因为这事,两个人骂骂咧咧吵了起来,吵急眼了各种不好听的话也开始往外蹦。就因为这,有人污蔑张自恩说他做假账,闹到县里要查他,结果半天啥也没查出来。等到回村之后,发现张自恩的大哥家果树被人下了药,损失惨重。


这还没完,张自恩大嫂气不过,半夜里站在仇家门口骂脏话,结果黑灯瞎火被人打了一棒子,腰上淤青了一大块,连警察都出动了。


这件事从春天一直闹到冬天,七嘴八舌怎么也掰扯不清。最后,还是张自恩带着礼物前去调解,安抚村民稳定心态。


为了村里各种鸡毛蒜皮,包括去拜访大老板希望带着村民一起脱贫致富,这些事一直都是张自恩自己忙前忙后。


虽然他的能力也有限,但倒也是个尽职尽责的村支书。理解他的村民都说,他是个“穷官”。



磊磊是片中的另一个主角,他只有22岁,是村里少有的大学生。


磊磊从小就没有妈妈,他的爸爸患有精神病,经常无缘无故地对着周围的人喊打喊杀,妈妈便抛弃了爷俩。磊磊从小被患病的父亲,还有其他亲戚拉扯大。



放假了,磊磊回到家里,会帮着爸爸还有伯父伯母做做家务。


伯母让磊磊在外面要照顾好自己:“反正你也是这种命,就看你自己有没有志气。”


伯母自知,婶子大娘一大群人,也比不上亲娘一个人。


每当她跟磊磊说要带他去找他的亲生母亲时,磊磊总是说:“以后吧。”


在他的内心里,又何尝不是又期待又害怕呢?


小时候,父亲每次犯病都会在磊磊心中留下不小的阴影。如今,磊磊长大了,也会批评训斥父亲。“我不愿回这个破家,这个破家对我来说一点好处都没有。”


面对儿子的埋怨,父亲就像是个做了错事的孩子坐在角落里,委屈又无助。


“我不回来还好,一回来就烦。”镜头前的磊磊说道。


而一旁的父亲,沉默无言。



杜深忠、张兆镇、张自恩、磊磊……他们都是这个普通小村庄里的普通百姓,并无什么特别之处。


如果不是因为拍摄这部纪录片,相信并没有太多的目光会聚集在他们的身上。


然而,当镜头对准他们的时候,我们才发现,他们并非都是刻板想象中没文化的贫苦农民形象,他们的生活也不全是枯燥且一成不变的。


相反的,他们会有自己的思考和烦恼,会对这片土地充满抱怨,会因为生活条件的不富裕而对现实有更清醒的认识。甚至也会追求所谓的精神世界的自由和充实。


某种程度上来看,日常的柴米油盐、喜怒哀乐,在他们的身上有着更为直接深刻的展现。


很多人在看到《乡村里的中国》这个片名时,会觉得内容十分主旋律,没想到影片会如此贴近生活,如此接地气,甚至会出现很多看起来“ZZ 不正确”的话。



而这部纪录片的诞生由来,竟然来自电影局的一次“命题任务”。


焦波和他的团队来到杓峪村,用300块一个月的价钱租下一个小院子,住了整整373天,从2012年的2月4日,呆到了2013年的2月10日。


他们和村民们同吃同住,半个月才能洗上一次澡。


他们开始在院子里自己种菜,还养了6只狗,2只鸡和1只羊。


不知道过了多久,村民们终于不再跟着这群“外来者”的后面,也不再好奇他们的镜头,开始在摄像机前毫无顾忌地说话。


就这样,焦波一行人终于成了杓峪村的第168户“居民”。



据焦波后来回忆,第一次去杜深忠家中拜访时,阳光透过门框从屋外照进来,他正蹲在地上用毛笔蘸水写着书法。


这一场景深深地打动了焦波。



果然,杜深忠有着异于常人的诗意,和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


对他来说,是不是大富大贵,能挣多少钱,这些其实都没有那么重要。


透过他的眼睛,能感受到这个人内心昔日理想光芒仍然闪耀,当然也有他对于目前生活的不甘心。


在影片的最后,当翻出自己曾经年轻时的文学创作,以及获得的学习证书时,杜深忠开始语重心长地教育儿子海龙。


“咱是农民,捣鼓这些东西(文学)是很艰难的。很多人说对土地有感情,其实我一开始就对土地没什么感情,我只是无奈,没办法。”



事实上,在不为人知的广袤大地上,还有更多的“杜深忠”们。


他们的内心仍然没有丧失掉对于生活的信心和乐趣。他们徜徉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自得其乐,在痛苦中找寻安逸。


同样的,在我们的周围不仅有“杜深忠”们,也有很多因为各自原生家庭而苦恼着的“磊磊”们,以及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一筹莫展却仍想要为民造福的“张自恩”们。


面对生活,他们有顽强坚韧的一面,也有委屈脆弱的时刻。



正是这种真实而自然的日常,构成了每一个立体的人,也迸发出无限的原始生命力。


他们,构成了千千万万个普通的我们,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不可分割的一份子。



当然了,经济腾飞、国富民强、民族振兴,这些都代表了国家的强大,象征着蒸蒸日上的国家形象。但是,换个角度来看,如果说都市是中国的A面的话,那么农村,则是中国的B面。


中国的总人口中有超过40%的农民。在大多数的时候,这么庞大的群体是被忽视的、误解的,甚至是遮蔽的。



一提到农村,大家脑海中总会浮现起破败不堪,茅屋草房的刻板印象。一提到农民,很多人也总觉得是缺乏文化、素质不高的形象。


而这部《乡村里的中国》,某种程度上让观众们看到了一群有活力的普通人,一个更真实的乡村,还有一个更为立体的中国。


中国,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概念。它不仅存在于都市的楼宇间,更存在于乡村的田垄上。


而那里,有着城市嘈杂的汽车鸣笛里,听不到的旷野歌声和平凡梦想。


杓峪村只是中国千千万万个农村中的一个,这里的村民也只是中国亿万农民中不起眼的一群人。但在他们的身上,有着所有普通人共通的精神。


每个人,都那么辛苦又用力地活着,想要在各自的平凡生活里开出一朵花来。


镜头就这么平实地记录着,不俯视不拔高,不美化苦难,也不歌功颂德。真情实感,自然流露,观众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也默默湿了眼眶。


而这,只不过是华夏大地上这群普通的中国人,再平凡不过的一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局外人看电影(ID:cstkkj),作者:太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