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天的东北街头漫步,很容易被冷峻的后工业武装所慑服。

锤子的出场频率之高,会让人误以为不小心闯入了雷神的国度。



“穿上大衣毛帽子,出门前老爹提醒我要带个锤子。”

“早上起床,老公送我出门,也塞给我一个锤子,说用得着。”

在东北猫过一个冬天,可以感知到这种无处不在的神器。街上老头去买早点,拎着个锤子;公交师傅下班交车,上自己的私家车前会摸出个锤子;娃娃下学来到家门口,熟练地从包里掏出个锤子;甚至,你乘坐出租车,下车前,师傅可能会麻烦你从副驾的储物箱中,帮他拿一下锤子。

在一些东北人的日常生活中,锤子就像时刻给情人准备的塑胶气球,它总是安详地停靠在一个诡异而静谧的港湾,时刻等待着被人类征用。



我的一位南方朋友见到这种情景,曾以为东北的街头治安是靠人民共治,锤子是武器,也可防卫,但在他查阅了东北犯罪率实际上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后,陷入了自我构建的恍惚。

尤其是当他发现酒店的门童,在第二天的送客过程中,始终拎着个锤子,站在他的身边,又很难不让人多想。



大概就像这样

一个地区对一种工具的喜爱,很可能是这种工具填补了这个地区的某种刚性需求。

就像人字拖之于岭南,亦如红水桶之于深圳。在锤子之前,东北人尝试过板砖、木棍甚至是钢筋等其他工地上用得着的厉害家伙,但只有锤子经过了历史的验证,它硬挺地存在于每一个东北人的家中。

“早晨起来,车窗上都是厚冰溜子,用锤子一敲,锤柄一扒拉,冰就掉了。”

在东北,东北人手中的锤子都是特制的橡胶锤,它不伤人,它只破冰。



所以你很自然就能理解身边的东北同事,为何初次见面就充满热情,毕竟破冰对于他们来说就像下了趟楼。

也有理由相信罗永浩的锤子手机,是在纪念一种令人难忘的生活方式,它代表着严酷的自然和对同行温情地敲打。

当你在早上听到家家户户传出来的锤击声,也不要感到惊讶,节奏大师正用手中的锤子塑造自己的生活。



东北的冬,用冰盖隔绝了人与土地的关联,东北人不管那些,他们有自己的方法拥抱大地母亲。

他们手中的星际之锤,常能划破蘼芜的雾凇,精准地击打一个个需要力道的地方,有理由相信,东北人至今保存着来自雷神的基因。

而他们的装备槽中,始终给锤子留着一席之地。

“去买散糖,大娘摸出个锤子问我要哪块,去市场买鱼,大叔用锤子把一条冻得笔直的带鱼拦腰敲断,东北人对锤子的理解已入化境。”



“那次去东北玩,摩托搁道上抛锚了,路过一个大哥,从后备箱拖了个锤子下来,用锤子指着我让我别动,我吓得一动不动,他用锤子冲着我车后胎敲了两下,掉下来块冰溜子,水泥核的,车就好了。”

“有次去东北开长途,没经验,第二天下霜,车窗和车顶的冰融为一体,十分厚,本来想找民宿大哥借个工具,大哥怕我没经验把锤子弄坏了,就批件大衣给我车除冰,挡风四个角敲了几下小锤,中间敲了下大锤,大哥喊‘起开’,我一跳,冰哗哗地碎一地,大哥看我的表情,让我想起了王刚。”



有人反映,东北人对这种钝器爱得深沉,无法想象没有锤子的冬天该怎样度过。

“大白菜躺一院子,想吃哪颗得用锤子去敲,把白菜从大地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东北的第一场雪,姥姥说要煮大鹅,看上哪只直接一锤子进锅,俊俏的大鹅活不过那年冬天。”

锤子帮助了无数东北人度过一个个艰难的冬天,在锤子的帮助下,东北人也研发出了一道道东北硬菜,这是真正的硬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