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纸伞正在占领罗马街头,成为新型人文景观。

尽管纸伞在国内已成功成为非遗,但实际上,人们更多关注它的美学功能,在罗马,它甚至成为了一种和橄榄油、巧克力齐名的“特产”。



一些外国游客信奉,去罗马不买把中国纸伞,就相当于白来。

“这些纸伞的售价并不便宜,相当于你在罗马景点逛个单程”,但这丝毫不影响游客们对纸伞的兴趣。

“他们可以在任何地点绽放出这些亚洲之光,古斗兽场、凯旋门、万神殿、特雷维或梵蒂冈。”



“从很多游客购买时的表情来看,人们似乎并不奇怪这些奇妙物品的混搭,就像满大街的耐克阿迪,人们只关注于能不能买到便宜些的一手货。”

“那次我走向一个外国老哥问路,老哥下意识地把伞收了起来,夹在腋下,就跟我要抢他似的。”

事实上,罗马的盗贼问题自古以来就是极大的社会隐患,很多游客的折叠伞放到背包中都会被偷,更何况手机钱包这些值钱的家当,而中国纸伞无法折短存放,只能随时拿在手中,从另一个方面降低了被偷的概率。

但这仍然无法解释,罗马街头为何有很多中国纸伞。



曾有位来自国内的游客,目睹过一种不可思议的现象。

旅游高峰时期,在景区门口买纸伞的人群自觉排成长队,“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买新手机的黄牛。”

“卖纸伞的多是黑人小哥,他们强大的销售网络遍布罗马的街头,交易时还能讲价,如果人多而货少,那还能在现场拍卖,价高者得。”

那位游客补充道,小哥不光卖伞,还卖八卦扇,如果你有需要的话,他们还能弄来乾坤镜,“不知道罗马竞技场底下的土地爷,是不是现在由中国神仙管辖,不然说不过去,为啥有这么多法器。”



“那次看到一个老外,撑起的伞面上赫然写着几个大字‘往生极乐’,我惊呆了,回国后终于想通了,这不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吗。”

“罗马人分不清纸伞的用途和类别,有卖冥伞的,还有卖招魂幡的,别说,这套搭配的倒是对了,在景区门口十八相送一路走好,也包含欧洲东道主美好的祝福,就差个大照片了,对了,一些景区也有拍照,拍立得那种,好家伙,这下子道具都齐了。”



曾有国人采访过一些罗马游客,来自五湖四海,他们也不知道为何罗马会有很多中国纸伞,只知道是来自中国的伞,觉得很漂亮,和古城气质很搭就买了,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奇怪之处。

“这就相当于在泰山南天门兜售金箍棒,在美国高校纪念品商店里卖玩具枪,这多正常啊。”



“前几天去过罗马,因为太晒,附近的黑人小哥只卖这种油纸伞,但这种伞一点都不防紫外线,聊胜于无了。”

“在罗马,这些油纸伞的质量相当坚挺,打开能遮阳挡雨,还能防大风,多大的风都吹不散,比那些折叠的工业伞强得多,收起来还能当拐杖,打狗打贼都很趁手。”

在国内,纸伞与汉服的搭配,常能令古风古韵的艺术照增色不少,在罗马,游客没有所谓的性别芥蒂,一柄颜色艳丽的纸伞,似乎与猛男搭配更佳。





一些游客最初打纸伞是为防晒,但无论是从工艺上,还是功能上来看,国产的纸伞都没有防紫外线的效果。



最初在罗马售卖的纸伞是产自中国油纸伞,目前在国内是一种非遗。

锯竹、装柄、裱伞、绘画、刷桐油,每一把油纸伞的诞生,都要经历至少七十多道纯手工制作工序,在国内就售价不菲,出国之后更是价格惊人,一些外国藏家使得这些跨越东西方的艺术品不断溢价。

直到哪天,不知道是哪位商业嗅觉敏锐的巨擘,把中国油纸伞带到了罗马,对于游客来说,这似乎也是不错的纪念品,不用报税,辨识度高,带回去送亲戚送领导都很体面,“这可是老罗马的地道中国货”。



曾有位中国留学生介绍他的罗马经历,一次一位日本导游向队伍成员介绍那些罗马街头的油纸伞是日本的和伞,那位留学生气不过就混进队伍,然后“引导”日本看一下刻在油纸伞木伞柄处的小字,“果不其然,MADE IN YIWU,那姑娘当场傻眼”。

有人曾给那位留学生留言,说在国外辩论是不是中国的文化遗产没有太大意义,毕竟不会有美国人过来扒拉你的手机说“看,你用的苹果,这是美国货,是美国的。”

那位留学生的回复也相当简洁,“苹果是美国的,长城是中国的,这是普遍意义上的文化共识,但在一些小众的角落,无数非遗人正在努力保存文化的根脉,它可能并不是广泛地为人所知,看看韩国,你就知道没有一件事是多余的了。”



2015年,一位叫戴根盛的制伞师,带着自己制作的数十把“甲路油纸伞”亮相米兰世博会,这些产自江西婺源的传统纸伞令人称赞,这是国内出名的纸伞流派之一。

2017年,他的公司与某意大利品牌合作开发新品油纸伞。目前,甲路油纸伞已经远销28个国家和地区。



GUCCI的中国风时装伞



江西婺源的甲路油纸伞

也许,从那时起,中国纸伞背后的东方美学,开始在文化古迹的人文角落中落地生根。

“东西漂亮,但也不推荐滥用,我的意思并不是说你八字不硬,毕竟,活人用的东西和冥伞还是有很大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