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菠萝因子 (ID:checkpoint_1),作者:80后菠萝博士,原文标题:《肠癌出现年轻化,发病率升至第二,我们应该做什么?》,题图来自:视觉中国(坂本龙一,2009)
日前多家日媒发布消息,日本知名作曲家坂本龙一离世。坂本龙一的晚年一直在与癌症做斗争,继2014年被确诊为咽喉癌后,2021年又被确诊为直肠癌,尽管如此,他还是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创作中,直到生命尽头。
坂本龙一所患的结直肠癌,在中国也是高发癌症,而且近年发病率还在升高,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关于它的预防和筛查,今天给大家分享几点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陈功教授的建议。
菠萝:近年很多癌症的发病率都在下降,但结直肠癌一直在增长,这是什么原因?
陈教授:在中国癌症中心去年公布的数据中,肠癌发病率已经超越肝癌、胃癌,排到第二。
肠癌的发病因素很复杂,可能跟饮食、运动、基因遗传都有关系。
从饮食上来说,一般认为高能量、高蛋白、高脂肪的饮食可能对肠是不利的,所以我们应该更多吃一些含纤维素的食物。
平时在生活中,一定要多做运动,尽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体重指数(BMI)。不单是肠癌,也适用于其他所有疾病的预防。
另外,比较肯定的影响因素是遗传因素。但大概只有3%~5%的人会有遗传的林奇综合征或FAP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这些典型的遗传病史的患肠癌的风险就特别高。
但从根本上来说,我们不知道到底为什么很多肠癌会发生,所以没办法做到很好的一级预防,但是肠癌比较好的方面就是可以做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就是早期发现,剔除一些癌前病变的因素,所以筛查非常重要。
现在肠癌是唯一通过筛查能够降低发病率的癌症。因为肠癌有一个癌前疾病阶段,就是腺瘤息肉这个阶段。只要筛查到肠癌的癌前病变,然后像割韭菜一样,冒出头来就把它割掉,它就不会开花结果。
菠萝:肠癌的筛查应该从多少岁开始?具体怎么筛?
陈教授:从国家层面,筛查要讲费效比,也就是效果和成本的关系。美国推荐50岁做筛查,其实是因为他们的肠癌中位发病年龄是在74岁左右,因此筛查定在这之前的20年。
现在中国的推荐是,如果没有高危因素(即有遗传背景或者已经出现一些肠道不适症状的人群),也是50岁做筛查。但我国现在中位发病年龄比美国要早,所以我个人觉得可以早点筛查。这些胃肠道的恶性肿瘤,一般的检查是查不到的,所以一定得做胃肠镜。尤其是肠癌,做了肠镜发现了息肉很容易处理。
我觉得每一个成年人应该把做一次胃肠镜当作自己45岁的生日礼物。
中国主要发病的高峰集中在东南沿海,好多病人是家庭跟单位的中坚力量。从自我健康管理的角度,只要你觉得你在家里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的话,就应该早点去做筛查。
按照国家的标准,我们的筛查是先做问卷调查,看有没有危险度,有危险度的和没有危险度的人群是不同的筛查方案。
做完问卷就做大便潜血检测,试纸可以寄到家里,每人自行检测一下自己的粪便,再寄回到实验室,如果有阳性,就到医院去做肠镜。
但如果有条件,我会建议从来没做过肠镜的人,第一次筛查就直接做肠镜,从个体的角度那是最好的。
做肠镜的间隔,大家记住一个简单的规律:“1-3-5-10”。根据第一次肠镜的结果来判断下一次什么时候,只要有息肉每年做一次。没有息肉了,又没有家族史,那么就3年、5年、10年这样来做,后续间隔逐渐增大。
菠萝:如果有肠癌家族史,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筛查?
陈教授:肠癌分成散发性和遗传相关性。遗传相关性的又可以分成息肉病、非息肉病和家族性X型。
第一种即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即有胚系的APC基因突变。这种类型遗传特别明显,而且临床特征表现很强,一般来说35~40岁开始就会有癌变,在45~50岁一定会癌变,所以要赶在癌变前做筛查。
FAP往往是两辈人之间,比如父亲发现这个病,我们就会让他所有的孩子来筛查,这种情况比较多见。
对FAP来说,一般我们建议成年以后再筛查,避免未成年人带来的心理影响。既要考虑到孩子的身心影响,还要赶在癌变以前。
第二种是林奇综合征,即有胚系的MMR基因突变。这种一旦有家族史,我建议肯定要提前筛查。林奇综合征,相对来说临床表现没有那么典型,但是得癌症的概率是比较高的,所以筛查一般推荐比先证者(家里已经得肿瘤的患者)提前10~15年。
不仅是要早做,而且要做得比较频密。如果你是林奇综合征携带者,可能2~5年就要做一次肠镜,因为息肉会长得比较快。
最后一种类型是有家族史,但没有上面这两类基因突变,现在医学界把这一类疾病单独列出来叫做家族性,注意不是遗传性,就是家族性结直肠癌X型。
无论是哪一种,一旦有家族史,肠癌筛查就要把你定义为高危人群,所以你去做肠癌筛查时间就应该提前。我觉得这类人如果没有什么不舒服,40岁去做第一次肠镜是没有问题的。
菠萝:结直肠癌的治疗一般会用到什么方法?规范的诊疗流程是什么样的?
陈教授:肠癌属于实体瘤的一种,所以外科治疗肯定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刀把肿瘤都拿掉,是最干净的。
但今天我特别想分享的是,得了癌症以后不要急急忙忙地去治疗。不管是开刀、化疗、放疗,我非常反对早上确诊,下午就把化疗打上了,或者第二天就把手术给做了。诊疗一定要做一个很规范的诊断。
癌症诊断分两部分:定性和分期。定性就是告诉你是不是癌症,分期就是要搞清楚癌症到了什么程度。所以在没有分期清楚以前不要急急忙忙去治疗,尤其是外科手术一旦做了是回不去的。
分期治疗的基本思路就是,只有I期和很明确的IIA期的,可以直接去开刀。到了IIB以后,我觉得要先放慢脚步来思考一下要不要做新辅助治疗(手术前的药物或者其它治疗)的问题。因为新辅助治疗除了提高疗效,可以帮我们来筛选药物是否有效。到了4期那就更不一样了,通常需要做基因检测。一定把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好再开始治疗,而不是匆匆忙忙上化疗,不然最后等到基因检查结果出来要用靶向时,可能会发现原来化疗方案跟靶向药物不匹配。
总之,对这么复杂的一个病,要做充分的了解。一旦知道自己得了癌症,你就问自己几个问题,我要去哪里看?我要找哪个医生看?全部想清楚了以后,再来启动相关的检查。这样最省时间也省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菠萝因子 (ID:checkpoint_1),作者:80后菠萝博士,受访者:陈功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结直肠科副主任、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