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世界几乎每个国家,男性的整体癌症发病率都显著高于女性。

大家如果看75岁之前患癌风险,全世界癌症发病率最高的10个国家,无一例外,都是男性风险更高,有的差别还挺大。



各国居民75岁前患癌概率

中国的情况也是一样的。中国人75岁前患癌的整体概率是20%,但男女也是有别的:男性是23%,女性是18.3%。

女性不仅癌症发病率比男性低,死于癌症的几率也显著更低。根据最近的癌症报告,中国全年死于癌症的人有241万,其中153万是男性,只有88万是女性。

那问题来了,为啥男的风险比女的高呢?

原因嘛,肯定不止一个,目前主流观点包括了下面3个:

一、生活习惯差异

说白了,就是男性生活习惯更差,接触致癌物更多。这个非常好理解,每个人身边都有无数鲜活的例子:比如最常见的几个一级致癌物,烟、酒和槟榔。

烟:男性抽烟比例显著高于女性。

酒:男性喝酒比例显著高于女性。

槟榔:男性嚼槟榔比例显著高于女性。

烟草是有史以来发明的最强人造致癌因素,没有之一。中国每年因为吸烟去世的人远超过100万。根据最新数据,中国15岁以上的吸烟者为3.08亿,其中男性就有2.96亿。

烟、酒、槟榔都是一级致癌物,但大家为什么一定要抽、要喝、要嚼呢?很简单,因为它们都有很强的成瘾性。怎么说呢,戒不掉可以理解,但千万不要自我麻痹,说对身体没影响。

最常见的四大成瘾性消费品里,目前只有咖啡看来是安全的。

烟和酒影响的远不只是癌症,心血管风险也很高。大家肯定经常听到中年人,甚至青年人猝死(脑梗、心梗)的消息,如果仔细去看,其中很多都有抽烟喝酒习惯。

二、免疫差异

癌症发生,需要癌细胞逃脱免疫系统的监管,也就是发生“免疫逃逸”。因此,免疫系统比较弱的人,癌症发病率就会更高。

免疫系统强弱和年龄有关,也和性别有关。大量研究显示,女性的免疫力整体比男性强,尤其是面对细菌病毒感染的时候。比如新冠疫情中,男性整体的重症率和死亡率都是高于女性的。打完疫苗后,女性的整体反应也更强。这和基因、激素、环境等因素都有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性别的免疫系统差异不只是人类有,几乎所有物种都是一样,因此有理由相信,这应该是进化中选择出来的。雌性免疫系统强,可以更好地抵御感染,应该有利于生存和繁殖后代。

大自然看着一个雄性,心想你不下蛋不怀孕不带娃,如果感染了实在扛不住就算了吧。

免疫力更强,对于女性防癌肯定是个好消息,但这也是个双刃剑。

一方面,女性确实更容易抵抗感染,有更好的疫苗反应,甚至更少的癌症,但另一方面,她们也更容易被过度反应的免疫系统伤害。一旦免疫细胞开始攻击正常组织,就会造成自身免疫性疾病。接近80%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都是女性,大家熟悉的红斑狼疮患者中,近90%都是女性。

最好的免疫系统,是平衡的免疫系统,而不是最猛的免疫系统。

三、激素差异

男女之所以不同,最关键就是基因和激素不同,包括性激素。

刚才提到的免疫系统的差异,就和激素差异有密切关系。除了影响免疫系统,激素还可以从其它方面影响患癌风险。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生长激素。

大家可能不知道,患癌风险和身高是密切相关的:个子越高,患癌风险越大。成人身高每增加10厘米,患癌概率会增加11%~18%。男的和男的比,女的和女的比,或者男的和女的比都是这样的规律。(注:这是据群体统计而言,不是说身高2米的人就一定会得癌症,篮球队中锋不要来怼我)

男性整体肯定比女性高。研究者估算,男女患癌风险的差异中,30%要归结于身高的不同。

个子高的人为什么更容易得癌症?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生长激素。

个子高的人往往意味着生长激素活性更强,这可能和先天基因有关系,也可能和后天营养有关系。不管怎么样,他们体内激素活跃,青春期刺激正常细胞分裂和生长,所以长得高,但同时也更可能不小心刺激了癌细胞生长。

生长激素和癌症的关系,还有个有趣的极端反例: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小矮人”。他们生活在南美厄瓜多尔南部山区中,平均身高只有1米2。

他们不是“蓝精灵”,而是侏儒症患者,这是一种由于生长激素受体基因突变导致的罕见病。这些人长期封闭,近亲结婚,导致后代都是侏儒。

但真正最有趣的是,虽然他们不长个子,但慢性病也比较少,包括几乎不得癌症。

看来,上帝关上了一扇门,打开了一扇窗。

生活习惯差异、免疫差异、激素差异,男性更高的患癌风险似乎可以简单总结成十个字:先天不给力,后天不注意。

改不了基因和激素,可以改点生活习惯。

兔年来了,《木兰辞》里说:“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作为雄性,咱们至少没事儿得扑朔一下,加强点运动,就别没事儿抽烟喝酒继续迷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