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知城论道 I 洞见城市交通 (ID:zhichenglundao),作者:王晴,运营支持: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原文标题:《交通百科 | 东京2040:交通支撑城市发展(上)》,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目前,东京都人口和经济增长趋势逐渐减缓,未来城市发展变得更加不确定,以往城市建设的思路,将不能适应未来东京实际的社会情况,无法建设充满活力的东京。


小椒在上一篇《2040年东京社会发展与交通愿景》中已经为大家介绍,东京政府为了打开城市建设新思路,制定了《东京2040》,其中提出了交通对未来城市建设的关键作用。本篇,小椒就为大家着重介绍这份新规划中与交通有关的部分。


一、交通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


在《东京2040》中,提到东京都作为拥有3600万人的世界最大的都市圈的中心,存在着大规模且活跃度极高的市场,同时也高度集成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功能,诞生了多种多样的服务和产业。这样高度成熟的城市离不开交通的重要支撑,从过去来看交通一直是支撑城市发展的,未来提出要打造“交流、合作、挑战”城市结构,依然是围绕交通提出城市的建设思路。


(一)总结过去:交通引导城市结构


从1958-1981年“单中心城市”结构发展到1982-1999年“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东京集中大量的人口和产业,一直是日本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为日本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过度集中也引起了各种问题,如地价飙升、交通拥堵加剧等。


1982年,东京都政府制定了《面向21世纪——东京长远规划》,提出要依靠发达的轨道交通和放射型高速公路,改变曾经的“单中心城市”结构,将产业功能向副都心及多摩地区等多中心分散,目标是形成职住平衡的城市空间结构。



2000-2016年“环形特大城市”结构,依靠三环公路1创建东京大都市圈,进一步发挥首都功能,打造多功能集约型的城市群。


<sup>1</sup>三环公路:东京都“三环九放射”高速路网格局中的三条环路,从内而外依次为中央环状C2、外环道C3和圈央道C4<br>
1三环公路:东京都“三环九放射”高速路网格局中的三条环路,从内而外依次为中央环状C2、外环道C3和圈央道C4


(二)展望未来:交通影响城市建设


《东京2040》中,提出打造“交流、合作、挑战”城市结构。在这个城市结构中,不仅要进一步强化和活用环形特大城市结构中重点的道路网络,同时也要充实和活用东京都高密度轨道网络,在整个东京都市圈内要确保人、物、信息的自由出行和交流。同时,进一步强化机场、港口功能,促进建设“交流、合作、挑战”城市结构。



同时,交通在城市建设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东京2040》中七大战略30项政策方针中交通以各种形式贯穿其中。交通在战略一到七中均有体现。


其中,战略二重点突出了交通方面的未来发展战略,提出要根据地域的特性,将多种交通模式和最先进的技术相结合,构筑世界上最方便使用的综合性道路、交通网络,实现人、物、信息的自由移动和活跃的交流。



战略一到七有关交通的内容: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交通是怎么支撑城市发展的。因涉及内容颇多,本篇重点讲“以车站为中心建设城市”,下一篇将会讲在道路、物流等方面交通如何支撑城市发展,尽请期待。


二、以车站为中心建设城市


未来面对少子高龄化和人口减少的形势,通过技术革新成果和人们的智慧,将提高人均劳动生产率;维持和更新高效的公共基础设施等,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并打造每个人都可以轻松工作和舒适生活的环境。那么交通在其中是什么定位呢?在《东京2040》中,明确提出以车站为中心建设城市,具体在以下几方面:


(一)以车站为中心打造集约型区域结构


在主要的车站周边整合日常生活所需的基本功能,引导建设步行可达的城市,目标是把车站周边打造为“集约型区域结构”,同时要充分考虑各地区的多样性和功能定位,利用东京都高密度的轨道网,以及城市的水和绿地,建设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主要的车站、商场、住宅区、公交终点站等周边区域,进行商业、医疗、福利、教育、文化、行政服务等各种各样的城市功能的整合,打造功能性区域服务模式。引导鼓励建设不同生活方式住宅区,并在距离车站步行范围内培养充满活力的社区,重建一个市民可以步行居住的城市。


促进交通网络化,确保日常交通便利,实现一个人人都可以轻松通勤的城市。在远离车站的地区,从长远角度来看,要遏制新增居住用地,建设成公园、绿地、农用地等绿色环境用地。



(二) 以轨道交通为基础建设城市


1. 以地铁站为中心打造城市风貌


在地铁站周边引入多种功能,打造便利与热闹的空间。在开发周边地区时,利用与都市再生和发展有关的各种制度,加强轨道设施建设,更加方便乘客使用,并开发有设计性的广场、下沉式花园、行人甲板等与车站相连接的设施。在车站周边汇集各种功能,如育儿支持、防灾、振兴和生活保障等。



让密集的地铁网络更加人性化和便捷。对于交通线路复杂或换乘不便的车站,改善车站设施,如新建通道和扩大车站空间。加强公共汽车和自行车等短途交通工具与地铁网络之间的联合发展。


例如:在托拉诺蒙站前区重建项目中,将改善大楼内车站广场,并扩大往涩谷方向的站台。同时,为了缓解目前出入口的拥挤,将通过配备无障碍设施的方式对其进行改造,如设置电梯和自动扶梯。



连接地铁和城市的无障碍空间。加强道路管理者、轨道运营商、开发运营商等合作,促进与车站和城镇一体的无台阶地下通道的建设。利用各种城市发展制度,促进地上地下无障碍通道等便利行人网络的发展。在主要车站周边,进行高水平的无障碍建设,建设人们可以安全、放心出行的城市区域。



车站基础设施与城镇融合。在重新规划车站、站前广场和地下空间时,推进周边街区重组和功能更新,创造有吸引力的据点。由多个私营企业运营商合作建设车站和车站空间,建立可提高城市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据点。


东京站前常盘桥街区重建:


东京站周边面积约31.4平方千米土地上,有计划的推进4栋大楼和7000平方米广场开发计划。由两座高层建筑A楼、B楼、C楼(地下变电站和广场)、D楼(下水泵)所构成,A楼预计于2021年完工,B楼目标是2027年竣工,完成后将成为日本最高建筑,约390米。


千代田区 常盘桥街区再开发项目竣工示意图<br>
千代田区 常盘桥街区再开发项目竣工示意图


在B楼和A楼之间将形成一个约7000平方米的大型广场。在东京站周边创造热闹和放松的场景。


B楼和A楼间的大型广场<br>
B楼和A楼间的大型广场


虎门站车站城镇一体化开发:


东京地铁与车站周边的都市开发,以实现有魅力的车站空间为目标。东京地铁参与策划“虎门站前地区第一种市区再开发事业”,与银座线虎门站进行“车站城镇一体化开发”,在涩谷方向扩大站台、设置新检票口、新设出入口、增设了电梯、自动扶梯等无障碍设施和约600米的地下站前广场,创造出了富有魅力的地下站空间。


改造后横断面示意图


另外,通过连接涩谷方向站台的地下步行者通道,连接市中心和临海部的BRT(巴士高速运输系统)以及机场大巴也可出发和到达的巴士终点站、周边再开发大楼,同时也可换乘日比谷线,进一步提高虎门地区的“交通枢纽功能”。


虎门站内示意图


2. 打造城市中心人人便利的交通节点


加强无障碍建设,让人人便利出行。随着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以传统邻里中心为中心进行城镇建设,促进城市功能布局,将生活功能聚集在车站和道路周围。为了使老年人和残疾人能够安全出行,改善城市的交通情况,以适应地形的高度差,充分考虑通用设计,做到方便老年人出行。


逐步建设站前空间,使之成为地区交通枢纽。抓住以连续立交桥项目为契机的沿线城市发展、车站改良、站前再开发等各种机会,有计划的促进站前空间建设,强化交通枢纽功能。


连续立交桥建设改造轨道道口:


京王线的柏崎-仙川之间的25个铁路交叉口,都是所谓的“不开的铁路交叉口”。据东京都建设局称,在高峰期,所有25个铁路交叉口每小时被切断40分钟以上,还有20个铁路交叉口被切断超过50分钟。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京王电铁和东京都建设局合作研究道口对策,着手将笹冢至仙川之间的线路高架化的连续立体交叉项目。


京义线下高井站附近的铁路交叉口<br>
京义线下高井站附近的铁路交叉口


未来改造后景象


车站周边空间引入区域所需城市功能。利用立交桥建设更新所创造出的高架桥下的空间,引入育儿支持、防灾和生活化等各种功能。将公共空间和建筑进行一体化设计,并形成多层次的行人网络,有助于创造繁荣的城镇。


同时,促进车站区域管理,轨道运营商和车站周围的设施管理人员形成合力以解决与车站有关的问题,提高车站空间的质量,使其与城镇融为一体,打造对所有乘客友好的车站区域。


武藏小金井站南口重建:


1999年,当时的伊纳巴市长宣布了“武藏小金井站南口重建项目”,2012年第一区完成重建,2020年第二区完成重建。该项目位于市中心,占地面积5.2公顷,项目重建后改善了交通广场等城市基础设施,增强了综合城市功能,形成了适合小金井市综合基地的良好市区。


武藏小金井站南口市区第一区重建:


改造前
改造前


改造后


武藏小金井站南口市区第一区重建:


改造前<br>
改造前


改造后<br>
改造后


3. 多种交通模式实现自由出行


引入接驳交通使出行更加便利。最大限度利用轨道网络,完善车站周围的交通环境,将公共巴士、出租车和自行车等交通工具与最先进的技术相结合,形成MaaS(出行即服务)体系,使每个人的出行更加方便。


在区中心区域,发展高度便利的交通枢纽,将现有的高密度轨道网络与新的交通模式相结合,提高出行的便利性。引入适合短距离出行的小型交通工具,如:电动滑板、平衡车等。


在区域周边和多摩地区,促进车站前广场建设,加强车站之间及车站与主要设施之间的交通联系。在交通枢纽附近的公共空地上设置自行车道,满足乘客出行需求,通过建设自行车通行空间和自行车停车场、提高行车礼仪等方式来改善自行车使用,从而减少环境负荷和促进健康。


自行车租赁促进MaaS发展:


在社会实践上,国际城市正在实施能让多种交通工具无缝衔接使用的“MaaS”交通体系,日本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大城市型MaaS(东京地铁)<br>
大城市型MaaS(东京地铁)


随着自行车的租赁越来越普及,停放点设置更加全面且合理,因此在研究如何实现MaaS交通出行时,自行车逐渐成为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如下图,在路线规划时,会把租赁自行车考虑进去,规划出最佳出行方案。


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路线信息引导(铁路+共享单车、mixway)


东京都MaaS模型示范实验(沿海副中心区出行改善)


新技术将支持山区和岛屿地区人民的出行。在交通不便的地区,将采用自动驾驶等最新技术的交通工具,保障日常出行。



(三) 依托公共交通枢纽建设城市


重组和整合各种城市功能,保证即使在人口减少的社会中也能支撑人们的生活需求,构建符合区域特点的密集型区域结构。创造人们活跃互动和多样化的丰富社区。


以枢纽站为中心提供广泛的商业、文化、教育等服务。利用各种城市发展建设制度,以枢纽站为中心,依照周边区域的发展定位,引导商业设施、文化和交流设施的选址,并促进公共设施的重组和整合,以及提高交通枢纽功能。同时,与多家私营企业合作,在枢纽站附近开发创造充满活力的空间,促进地区吸引力的提高。


在能源需求大的主要车站周围,引导城市功能集聚的同时,利用城市建设系统,促进能源的广泛使用。在枢纽站和商业街附近,积极利用区域规划和城市重建制度确保区域安全,引入日常生活所需功能,如老年人和育儿家庭的休息场所。



JR刈谷枢纽站综合改善事业:


刈谷枢纽站周边地区是以JR东海道本线和名铁三河线刈谷站为中心的区域,每天约有10万乘客。在刈谷站北口周边地区,要建设“吸引人们来旅游的热闹城镇”。通过建筑更新、有效利用土地、更新城市功能和公共设施布局等,创造一个容易聚集和生机勃勃的城市。如:活用公共空间、步行道的整备、站前广场整备等等,具体如下图:


整备示意图<br>
整备示意图


利用最先进技术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支持日常生活。根据区市町村的选址化计划等推进措施,引导人们居住在步行可达轨道或公共汽车站距离内的区域,创建可乘坐公共交通享受舒适生活的城镇。支持鼓励区市町村为改善当地交通所采取的措施,包括加强轨道、公共汽车和出租车之间的联系,引入自动驾驶技术,发展住宅区域交通等等。


(四) 让每位乘客舒适的乘坐轨道交通


1. 多种手段缓解轨道交通拥挤


高密度轨道交通网络建设更加完善。深入研究交通政策审议会报告“东京圈未来城市轨道的理想状态”中指出的路线,加强轨道网络建设,并根据每条轨道线情况,促进车辆编组和车站改善等拥挤对策。建成安全、易用、完善的轨道网络,让每个人都能舒适自由的出行。



避免市民集中使用轨道出行。如通过推进非高峰通勤、远程办公、将拥挤可视化、引导市民分散乘车等方式缓解轨道拥挤。



2. 创造能安心舒适使用轨道交通的环境


让车站变得更加安全舒适。不仅要提高轨道设施的安全性,还要促进车站空间的发展,提高乘客乘车舒适性,如创造宽敞的行人空间和消除不同设施之间的台阶等;在客流量大、有多个出口的车站,推广采用多路电梯等;推进所有车站引进多功能厕所、电梯、站台门等设备,提高包括老年人、残疾人等在内的所有人的舒适性。


据统计,在2014年有92.2%的车站通过配套电梯消除了楼梯带来的不便;99.3%的车站完成视觉障碍者引导区域施划;95.2%的车站配备任何人都能使用的卫生间;32.2%的车站在站台安装防护门。



能从容应对灾难,保证乘客安全。在轨道方面,落实预防大规模淹水措施,提高暴雨等极端情况下安全性;在预计有大量受灾人员难以回家的地区,运营商必须采取充分的措施,例如:在轨道车站联合周边区域,并配备饮用水和毯子等应急物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知城论道 I 洞见城市交通 (ID:zhichenglundao),作者:王晴,运营支持: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