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俄乌战场上的角力中,备受推崇的“海马斯”火箭炮俨然已经成为“过气网红”。

随着克里米亚大桥爆炸后,俄罗斯切换作战模式,对乌克兰后方实施大规模空袭以来,产自伊朗的沙赫德-136自杀式无人机成为风头最盛的武器,它们以蜂群形式出没于乌克兰的天空中,四处袭扰,令乌军不胜其烦,让乌克兰民众提心吊胆,其飞临基辅上空的身影酷似当年V1导弹空袭伦敦的景象!

面对无人机蜂群的威胁,乌军也是绞尽脑汁,动用了高射炮、高射机枪、单兵防空导弹乃至突击步枪等各种武器进行防空战斗,甚至公开了拦截无人机的教程,但效果不彰。

那么,这种并不高端的伊朗无人机为何能发挥出巨大的效果?又该如何防御呢?本文就来探讨一二。

■近日,一枚沙赫德-136无人机击中基辅的一栋楼房,导致房屋垮塌。

1

波斯小飞侠

俄乌冲突已持续大半年了,战局演进出乎很多人的预料,俄军全面进攻受挫,转为重点进攻乌东,固守乌南,依然进展不顺,反而被恢复元气的乌军连连反击得手。俄军设想的歼灭战愣是打成了你来我往的回合制。

因此,很多人觉得俄乌冲突是拿21世纪的武器打了一场20世纪80年代的战争,直到俄军用伊朗无人机玩起蜂群战术,才多少看出一点现代战争的样子。

■沙赫德-136无人机通常5架一组进行突防,对现在的乌克兰来讲拦截难度较大。

沙赫德-136无人机是2021年装备伊朗革命卫队的自杀式无人机(或称巡飞弹),全重月约200千克,机长3.5米、翼展2.5米,采用翼身融合三角翼结构,在尾部安装方向舵控制航向,头部安装光电探头和约30千克的战斗部,由1台日本制造的MD-500活塞发动机驱动,最大飞行速度为185千米/小时,航程在1000千米以上,采用惯性制导,能够对较远距离上的固定目标实施精确攻击。

根据印度《欧亚时报》10月19日发布的署名为阿什·丹瓦尔的文章称,俄罗斯已对沙赫德-136无人机的导航系统进行了升级,搭载了格洛纳斯导航模块,提高了抗干扰能力和打击精度,如果消息属实,那么俄军使用的版本还要优于伊朗自用版本。

■沙赫德-136无人机的作战示意图。

沙赫德-136无人机从外形上看与以色列“哈比”反辐射无人机非常相似,但在飞行性能、抗干扰能力、制导方式等各方面都难以与“哈比”相比,只能说是一款相对低端的无人机,但它最大的优势就是廉价量多,其单机制造成本据说只有2万到5万美元,非常适合大规模量产并在大批投入实施集群作战。

在实战中,沙赫德-136通常以5架为最小出击单位,在数百米高度巡航,利用低空+蜂群模式很容易渗透目前绝大多数防空系统。

■沙赫德-136无人机由卡车携带机动发射,伪装效果很好。

本已千疮百孔的乌克兰防空系统在面对自杀式蜂群无人机的低空渗透自然力不从心。由于沙赫德-136飞行时发出的声音与摩托车相似,因此被戏称为“空中摩托车”。

如今这种声音可能是乌克兰人最不愿听到的声音,如果空中有“摩托”飞过,那最好是赶快找掩体躲避。虽然俄军未必会依靠沙赫德-136扭转战局,但这种持续不断、令人身心俱疲的袭扰显然会给乌国内秩序和民心士气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被乌军击落的沙赫德-136无人机的残骸。

俄军使用自杀式无人机成群结队攻击乌克兰目标的做法,让笔者联想到二战末期德军使用V-1导弹袭击英国本土的战术。

从1944年6月到1945年3月,德国向英国发射了超过10000枚V-1导弹,尽管这种早期导弹精度很差,且飞行速度不快,飞行高度也不高,但数量大、目标小,极难防御,英军动用了战斗机、高射炮、防空气球等各种手段,击落了4200余枚V-1,但仍有约2400枚导弹命中伦敦城区,造成上万人伤亡,令英国民众极度恐慌。

如今,俄军的无人机蜂群战术与之类似,通过密集发射提高突防概率,以攻击的不确定性和突然性制造心理压力。

■1944年德军V-1导弹袭击伦敦时的留影,其战术与今日俄军的无人机蜂群战术颇为相似。

2

反蜂群神器?

沙赫德-136无人机属于典型的低、小、慢目标,蜂群战术也算不上多么高明,但以乌军目前的防空能力和武器装备,对此类目标的拦截效果那是相当捉急,而且性价比很低,特别是使用防空导弹一类的高价值武器进行防御,几乎是赔钱买卖。

显而易见,为了应对蜂群无人机的威胁,乌军需要更具针对性的新型近距防空装备。

笔者以为可供选择的方案包括以色列的“铁穹”防空系统、美国“密集阵”近防系统以及正在发展中的近防激光武器系统。

■1架低空飞行的沙赫德-136无人机,低空蜂群战术很容易渗透乌军的防空网。

“铁穹”是以色列为应对火箭弹饱和攻击而研发的中近程防空系统,每套“铁穹”防空系统由1台EL/M-2084防空雷达、1个作战管理方舱和3~4套防空导弹发射器组成,每个防空导弹发射器备弹20枚,有效射程4~70千米,理论上每套“铁穹”防空系统能够保护150平方千米的土地。

令人拍手叫绝的是,“铁穹”能分析目标威胁程度,自动过滤对城市人口稠密区域没有威胁的目标。

■以色列“铁穹”防空系统可应对哈马斯火箭弹的饱和攻击,拦截沙赫德-136简直是小菜一碟。

近年来“铁穹”已多次在实战中应对火箭弹饱和攻击,拦截成功率高达90%以上,可以说“铁穹”是最适合乌克兰应对无人机蜂群的武器之一。

不过,“铁穹”拦截弹的成本很可能高于沙赫德-136无人机,乌克兰想要短期内采购大量“铁穹”系统建立全国范围的防空网肯定不现实,更尴尬的是以色列始终拒绝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已经饱受基辅方面的诟病!

■以色列“铁穹”系统经受住了实战考验,拦截成功率高达90%以上。

另一款防空利器就是美制陆基“密集阵”近防系统,也叫“百夫长”防空系统。

“百夫长”防空系统由6管20毫米加特林机炮进行火力输出,射速高达3000~4500发/分,备弹1500发,可由HEMTTA3型6×6卡车牵引,具备较强的机动作战能力。

对付沙赫德-136这种低空慢速目标,理论上只需一轮点射就可击落,耗弹100~200发,缺点是最佳拦截距离在1~2千米,只适合保护重要的点目标,难以掩护广大范围的区域,而价格也不菲,难以大量部署装备。

■陆基“密集阵”近防系统也可以用来拦截沙赫德-136无人机。

那么,有没有一种既能满足乌克兰反无人机需求,性价比又相对较高的防空武器呢?还真有,那就是近防激光武器。

美国早在2014年就将30千瓦级别AN/SEQ-3激光武器放在“庞塞”号船坞运输舰上进行测试并成功击落了目标无人机。

2019年以来,美国空军已在海外部署了多套激光武器,累计运行时间超1.8万小时。

雷神公司也成功将50千瓦级别战术激光武器融合到“斯特赖克”装甲车上,预计年内就会交付美国陆军。

■安装在“斯特赖克”装甲车底盘的战术激光武器,预计在年内交付美国陆军。

现有的30千瓦级别激光武器发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晴朗天气条件下有效射程可达2千米左右,只需几秒钟即可将来袭无人机击落,而且没有常规防空武器的备弹量限制,能够持续作战,能够有效应对“蜂群”无人机的袭击。

即便沙赫德-136以多组集群发射,考虑到发射间隔,也很难突破近防激光武器的拦截。

不过,激光武器在雨雪、大雾或沙尘暴等恶劣天气条件下效果会大打折扣,必须与其他防空武器搭配作战。

3

结语

无人机的广泛应用是现代战争发展的大趋势,而反无人作战也是各国军界颇为重视的研究课题,而俄乌冲突中的无人机作战无疑将在攻防两方面都提供极具借鉴意义的经验。

目前看,乌军在应对无人机蜂群攻击上还没有什么好办法,但不排除西方愿意提供相关技术或装备以获取实战经验。

另一方面,伊朗无人机在俄乌战场上一战成名,成为军贸市场上颇具潜力的产品,吸引了众多目光。

据伊朗军方的叶海亚·拉希姆·萨法维少将透露,已有22个国家向伊朗提出了购买无人机的意向,不出意外伊朗无人机将很快迎来一波抢购潮。

■在阅兵式上亮相的沙赫德-136无人机,近期很可能迎来一波抢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