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硬核读书会 (ID:hardcorereadingclub),作者:宗城,编辑:王亚奇,头图来自:《了不起的盖茨比》剧照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一生最著名的作品,也常被视为他人生的预言。与盖茨比令人唏嘘的结局相似,菲茨杰拉德的葬礼只有寥寥数人出席,其中之一就有发掘出他的传奇编辑麦克斯韦尔·珀金斯。菲茨杰拉德与珀金斯之间的关系如同好马与伯乐,但真实的故事往往没有那么美好和简单。
1. 天才捕手
珀金斯第一次阅读菲茨杰拉德的作品,许是在1918年的一个平常日子。那时候,他是斯克里布纳出版公司的一位年轻编辑。在此之前,他是《纽约时报》的一名记者。
当他阅读了菲茨杰拉德的投稿《浪漫的自私主义者》后,他意识到这篇文本文笔“毛糙”、结构“松散”,欠缺思想深度。当时的菲氏只能说是一名业余写作爱好者,他还未公开发表过一篇像样的长篇小说。
这篇长篇投稿达不到出版的标准,但珀金斯察觉到了文本中透露出的灵气,他在退稿信中“勉励菲茨杰拉德不要气馁,重新改写这部小说,并建议他把叙述的角度改为第三人称,修改完毕后再直接寄给他”。
如果说,如此做法,还不过是职责所在,那后来珀金斯为《人间天堂》(即修改后的《浪漫的自私主义者》)所做的努力,足够看出他对新人作家的重视。
“事实情况是,珀金斯为了此书(《人间天堂》)的出版曾与总编威廉-布伦纳尔发生过激烈的争辩,甚至以辞职相威胁才争取到的。他说:‘我认为出版机构的首要义务就是全力支持天才作家。如果我们不能够出版如此优秀的天才之作,那将是一个非常严重的事件……如果我们拒绝了像菲茨杰拉德这样的作家,那我就失去了对出版事业的全部热情和信心。’”
《人间天堂》的出版帮助菲茨杰拉德还清了债务,迎娶泽尔达,同时标志着菲氏正式跨入职业作家的大门。
1922年7月,菲茨杰拉德写信给珀金斯说:“我正在构思一部内容非常新颖的作品——一部极为特别也很优美动人的作品。它的情节虽然简单,但结构复杂,思想深邃。”
1924年,珀金斯收到标题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书稿,他细细阅读,并回复道:
“我认为,你完全有理由为这部作品而感到自豪。这的确是一部不同凡响的作品,融入了各种不同的思绪和情感。你采用了一种十分贴切的叙事手法,即在小说中成功地设计了一个故事的讲叙者和评论者。这个人既身在其中,更身在其外……(此处有省略)你对汤姆、黛西、乔丹等人物的性格刻画和对他们地位的描写,就我所知,是无与伦比的。小说中对那个美丽乡村附近的灰谷的描绘、对马特尔在公寓里发生的那些活动和谈话的设计、前往盖茨比公馆做客的各色时髦人物的图谱……这些出色的勾画,都足以使人能一举成名……”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创作生涯的转折点,这部作者最棒的小说遭到销售上的冷遇。早在1925年4月10日——出版当天,菲茨杰拉德就有不祥的预感。10天后,珀金斯的电报印证了他的判断:“销售情况不太乐观,评论界评价很好。”
事实上,对《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评论呈现了断裂的景观,吉尔伯特·塞尔德斯、海明威、艾略特等人献上祝贺,塞尔德斯大胆地说:“(菲茨杰拉德)将所有他同时代的人和大部分前辈都抛在了身后。”
但《斯沃普的世界》却认为“菲茨杰拉德最新的作品是一堆垃圾”,大评论家门肯认为这只是“一个被美化的奇闻轶事”。但珀金斯坚定地站在菲茨杰拉德一边,他认为《了不起的盖茨比》必将是一部经受得住时间考验的杰作。
2. 在作家与作家之间
菲茨杰拉德明白新人作家的不易,和珀金斯等编辑的交往似乎也带动了他对新人的提携之愿,他的一生帮助过很多新人作家,有时他顾虑别人甚至远胜于顾虑自己,海明威就是最著名的一例。
1925年,当菲茨杰拉德与海明威在巴黎第一次相见,菲茨杰拉德已是颇有名气的小说家,而海明威,这位后来者,还在琢磨他的短篇故事。菲茨杰拉德与海明威相见恨晚,他大有提携海明威之意,便将海明威介绍给了斯克里布纳出版公司,介绍给了他的老朋友珀金斯。1924年,他寄给珀金斯一封信:
“我写这封信是为了给你介绍一位名叫欧内斯特·海明威的年轻人,他住在巴黎(美国人),为《跨大西洋评论》工作,有着光辉灿烂的未来……”
正是在珀金斯的帮助下,海明威相继出版了《春潮》和“出名之作”《太阳照常升起》,成为美国文坛一颗闪耀的新星。
珀金斯眼光独到,善于发掘新人,菲茨杰拉德、海明威、拉登纳、托马斯·沃尔夫等星光璀璨的名字,在寂寂无闻之际,都曾受他的鼓舞。
不仅如此,他在生活中也愿意为赏识的作家排忧解难,即便作家落魄时,他也力所能及地帮助,而不会势利眼地去区分对待。
菲茨杰拉德靠《人间天堂》出名后,曾经和妻子在欧洲有一段挥霍的时光,那段时间,珀金斯一次次答应了菲茨杰拉德预支稿费的请求。后来菲茨杰拉德陷入低谷,作品销量惨淡,珀金斯依然想办法帮他争取收入,缓解他的经济危机。
珀金斯对这些作家有一种亲切感,他和作家们来往的书信往往由书稿而起,而远不止于书稿,甚至于作家之间的矛盾和心理挣扎都愿意向珀金斯袒露。
1930年代,菲茨杰拉德创作陷入低谷,海明威正处于事业上升期,在一本名为《崩溃》的集子里,菲茨杰拉德坦诚地说出自己的狼狈。他灰溜溜地说:“我只要绝对的安静,来想明白,为何我会越来越悲伤,越来越忧郁,越来越悲剧——为何我会变成我所恐惧及我所同情的那些人。”
菲茨杰拉德似乎在用整个后半生演绎这份挣扎,他一直是个骄傲的文人,一如盖茨比追逐他的绿灯,他又似乎遇见了自己的结局,《了不起的盖茨比》仿佛一篇诗意的遗书。
但海明威批评《崩溃》的出版,他认为:“这不是男人做的事情,菲茨杰拉德是个懦夫,通过公开自己的困境来博取同情。”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乞力马扎罗的雪》等小说成了新的导火索。海明威在他的小说里以菲茨杰拉德为原型写了几个人物,借以讽刺菲茨杰拉德的失败,二人关系进一步恶化。
当海明威与菲氏心存芥蒂时,珀金斯主动出面斡旋,成为两人重归于好的中间桥梁。
“此后,两人(海明威与菲氏)通过珀金斯传递信息而避免相互见面的尴尬。在珀金斯和其他一些朋友的反复努力劝解下”,两人才又逐渐恢复了关系,保持着体面的来往……”
3. “你一生的故事,由我来留住”
在1939年冬,菲茨杰拉德振作起来,创作长篇小说《最后的大亨》。在寄给格特鲁德•斯泰因的信中,他写道:“我们尽可能写出最好的作品,一直写到死才罢休。”
1940年11月8日的一封信,让我们看到菲茨杰拉德与海明威的关系重归于好。菲茨杰拉德写道:“亲爱的欧内斯特:小说很好,比其他任何人写得都要好。谢谢你想到我,也谢谢你的致辞……”
许多年里,无论关系如何,他都很在乎海明威的看法,在《最后的大亨》的写作札记中,他说:“我想写几个恐怖而难以模仿的场景,我不想写得让我的同代人感觉肤浅,像欧内斯特(海明威)那样……”
1940年12月21日,菲茨杰拉德因酗酒引起的心脏病突发死去,年仅44岁。菲茨杰拉德的一生,宛若盖茨比的镜像,他越是奋力追寻那绿灯,绿灯就越离他远去。
他的葬礼和盖茨比的葬礼一样简陋。他曾享受爵士时代的盛宴,葬礼却只有少数几人参加,包括他的女儿、他的编辑兼好友珀金斯、诗人多罗茜·帕克。
有人在盖茨比的葬礼上嘲笑他说:“这家伙真他妈可怜!”多年以后,菲茨杰拉德的友人兼诗人多罗茜·帕克(Dorothy Parker)在他的葬礼上失声痛哭,她用一种悲切的语调说道:“这家伙真他妈的可怜。”
菲茨杰拉德去世前债务缠身,他的作品在当时已经换不来多少收入,据传记作者安妮·福勒记载,他的妻子泽尔达和女儿斯科蒂只能从他的人寿保险中获得3.5万美元,以此支付学费和生活费。
死前,菲茨杰拉德在遗嘱中要求“最便宜的葬礼”,那一年,泽尔达正被关在精神病院,8年后,她死于一场大火,遗体被埋在罗克韦尔市联合公墓,菲茨杰拉德的灵柩边,直到1975年,他们的灵柩才被移至菲茨杰拉德家族墓地。
1941年末,珀金斯为了纪念逝去的老友,刚刚出了一本包括《了不起的盖茨比》在内的菲茨杰拉德小说选集,定名为《最后的大亨》,它被认为是“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复兴”的开始。但作家本人无缘见到这一切。
“你一生的故事,由我来留住。”对于逝去的作家,这是编辑能尽的最后责任。而对于珀金斯来说,他只是在忠实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老友走了,自己还在人生的路上。从1938年去世的托马斯·沃尔夫,到1940年去世的菲茨杰拉德,珀金斯先后送别了两位他引以为傲的作家。他们既是事业伙伴也是知己。
短短20年,他目睹了一夜成名,穷小子从寂寂无闻的新人变为挥洒才华的知名作家;又见证了盛筵易散,五彩斑斓的蝴蝶从幽蓝夏夜中匆匆坠落。
人到中年是一个不断告别的过程,珀金斯不断面对新鲜的面孔,而他需要冷静地调节自己的情绪,使自己不至于陷入对过去的缅怀,沦为一个新时代不合时宜的人。
“书是属于作者的。”珀金斯如是说。他一生没有出版属于自己的长篇,他在编辑的职务上尽心尽力。
曾有人问珀金斯:“你完全可以写得比很多作家更好,为什么不写?”
珀金斯回答:“因为我是一个编辑。”
菲茨杰拉德收到用稿信的早晨,那不仅仅是属于作家的快乐,也是珀金斯的快乐。信中写道:
“我终于能十分欣慰地给你写这封信了:我们一致同意近期出版你的大作《人间天堂》……我认为你已成功地对原稿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如同原稿所显示的那样,这部作品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在我本人看来,它在结构上更趋完美了。当初退稿给你时,我还担心你是否会责怪我们过于保守而不肯再赐稿。我很高兴你没有这样做。这本书的格调太与众不同,因此,现在还很难预料它的销路。不过,我们已一致同意承担风险,全力以赴地出版它。”
参考资料:
1.斯科特·菲茨杰拉德:《译言古登堡计划·菲茨杰拉德信件选》《崩溃》《了不起的盖茨比》《人间天堂》《致女儿书》;
2.海明威:《流动的盛宴》;
3.A.司各特·伯格:《天才的编辑》;
4.吴建国:《菲茨杰拉德研究》;
5.斯科特•唐纳森:《爱中痴儿:菲茨杰拉德传》;
6.沈诞琦:《毁掉菲茨杰拉德的女人》;
7.中华读书报:《当海明威遇到了菲茨杰拉德》
8.特雷泽·安妮·福勒:《Z:泽尔达·菲茨杰拉德的故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硬核读书会 (ID:hardcorereadingclub),作者:宗城,编辑:王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