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菠萝因子 (ID:checkpoint_1),作者:80后菠萝博士,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前两天,一家德国生物技术公司的创始人在接受采访时称,他们针对癌症的疫苗可能2030年前上市。这新闻上了热搜,很多人对此非常振奋:终于有希望打一针就不得癌症了!


我知道很多人都有这个梦想,但真是这样么?


其实,大家误解了。这条新闻说到的癌症疫苗是“治疗性疫苗”,而非我们小时候打的乙肝、小儿麻痹这样的“预防性疫苗”。


预防性疫苗


很多人理解的疫苗,就是“预防性疫苗”:健康人打了疫苗,就能预防某种病,主要是针对致病的细菌和病毒。


癌症有没有预防性疫苗呢?也是有的。目前有两种,就是能预防肝癌的乙肝病毒(HBV) 疫苗(中国70%左右肝癌和乙肝病毒相关),和能预防宫颈癌的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99%的宫颈癌和人乳头瘤病毒相关)


但这两个疫苗其实严格来说应该算是病毒疫苗。它们也只能预防癌症里很小一部分亚型。直接打一针就啥癌症都不得的想法很美好,但不现实。


为什么呢?


因为疫苗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特异性——一种疫苗,往往只对一种病原体有用。


广谱的癌症预防疫苗不现实,就是因为癌症其实不是一种病,而是很多疾病的组合。每个人的癌症其实都不太一样。


疫苗的成功,利用的是人体免疫细胞的记忆功能:就像圣斗士不会被同一招数击倒两次一样,人通常情况下不会被同一种病毒或者细菌击倒两次。


很多人小时候都出过水痘,都知道一旦出了水痘,烧一退,这一辈子都不会再得水痘了。为啥呢?


因为人第一次被水痘病毒感染后,免疫系统不仅会成功清除病毒,还同时牢牢记住了这种病毒的样貌特性,下次一旦有任何水痘病毒再次侵入人体,免疫系统就会迅速应答,把它谋杀在萌芽中,因此一辈子都不会再得水痘了。第一次得水痘的过程,就是人获得对水痘病毒终身免疫的过程。


当然,没人希望各种病都得一遍从而实现免疫。受罪不说,有些病还是致命的,没有第二次机会。所以科学家发明了疫苗。


疫苗通常不致病,但长得和真正致病的病原体几乎一模一样,足以引起免疫反应(所以接种疫苗后经常发烧),也会引发免疫记忆,因此等真的病原体出现的时候,免疫系统会迅速识别并清除,就如同得过这种病一样。


不可能有一种疫苗能预防所有的癌症,就像不可能有一种疫苗能预防所有细菌/病毒感染一样。


治疗性疫苗


预防癌症的疫苗这么难,那在开发癌症疫苗的公司在干什么呢?


他们在做的是“治疗性疫苗”,也就是在癌症发生后,用于防止癌症进一步发展和复发。它针对的对象,不是健康人,而是肿瘤患者。


目前几乎所有在临床实验的癌症疫苗都是“治疗性疫苗”,它可以分为两大类,分别叫“肿瘤特异抗原疫苗”,和“肿瘤相关抗原疫苗”。


其中目前比较热门的一类叫“肿瘤新抗原疫苗”,一种高度个性化的肿瘤特异抗原疫苗。


2017年,美国和德国的两个团队同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第一次临床证明了针对肿瘤的“个性化疫苗”临床试验取得重大突破:一组高危的皮肤癌患者,在接种疫苗后,体内针对癌细胞的特异免疫反应大大增强!好些人的肿瘤没有再复发。


什么是肿瘤新抗原呢?


我们都知道,癌细胞是基因突变的产物。


人的每个细胞里,DNA用T,C,G,A字母(足足30亿对),拼写出了一部完美的文学作品:“人体细胞生命指南”。


这个指南,告诉细胞什么时候分裂,什么时候迁移,什么时候死亡。维持着人体正常运行。


但癌细胞不老实,它通过改变T,C,G,A的排列顺序,来修改这个指南,导致不该分裂的时候分裂,不该迁移的时候迁移,甚至获得永生。


打个比方,正常细胞指南的一部分是这么写的:“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有些细胞发生了突变,变成了:“菠萝,菠萝,菠萝,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菠萝”正巧有强大能量推动细胞生长,它就是所谓的致癌驱动突变,这个携带新指南的细胞,就成了癌细胞。


这时候,如果人体免疫系统能及时发现这个指南出错了,癌细胞就会被干掉。但很不幸,由于种种原因,免疫系统很多时候识别不了驱动突变。


或许因为“菠萝”看起来人畜无害,被漏掉了。癌细胞因而生长起来了。


没办法了么?


也不是。癌细胞的突变通常不会这么精确,它在把 “鹅”变成“菠萝”的时候,也会随机改变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词(DNA)


比如张三的癌细胞变成了:“菠萝,菠萝,菠萝,曲颈向天歌,白板浮绿水,红中拨清波。”


“白板”也好,“红中”也好,本身对癌细胞生长没有影响,纯粹只是个副产物。但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突变,可能就是治愈癌症的关键。因为正常细胞的生命指南中没有麻将,免疫细胞知道,如果看见麻将牌,这个细胞肯定不正常。


纯属碰巧,癌细胞把“毛”突变成“板”,“掌”变成“中”,居然拼出了“白板”和“红中”。


这意外帮助免疫细胞识别了癌细胞。


“白板”和“红中”这种癌细胞特有的,帮助免疫细胞识别癌细胞的信号,就叫做肿瘤新抗原


由于每个患者产生的新抗原是不同的,有的是“白板”“红中”,也有的是“发财““幺鸡”。激活对抗“白板”的免疫细胞,对携带“幺鸡”突变的癌细胞是无效的。所以,“肿瘤新抗原疫苗”需要定制。


目前,各种各样的“肿瘤治疗性疫苗”还在试验中,距离上市还有一段距离。


近年,随着新冠疫苗的研发,mRNA技术被推到了前沿,展现了一些独特的优势,很多做疫苗的公司将该技术用到了癌症疫苗的研发上,有些看到了不错的早期试验效果。如果成功,那将配合现有的治疗手段,将越来越多的癌症变成慢性病,甚至实现临床治愈。


无论这个时间是2030、还是2040,都非常值得期待。


致敬生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菠萝因子 (ID:checkpoint_1),作者:80后菠萝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