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硬核读书会 (ID:hardcorereadingclub),作者:关山,编辑:王亚奇,题图来自:《但是还有书籍》
读书博主最喜欢用亮闪闪特效放在封面的两句名言分别来自两个“网红”作家——博尔赫斯的“如果有天堂,那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与毛姆的“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用这两句话引流屡试不爽。不过你是否从中嗅到一丝贩卖焦虑的味道?人们默认现实不是天堂,而是一个灾难现场,而我们需要找到一个“避难所”。
读书博主收割了焦虑,从此便能走向躺平读书、引流接广、月入过万的人生巅峰吗?答案是否定的。就像所有其他的行业一样,“二八定律”和劣币驱逐良币甚至更为严重。现实确实没有那么善良,入坑的阅读爱好者们能坚持下来的寥寥无几。
今天谈一谈,这些光鲜亮丽的读书博主到底行不行?
1. 读书博主的光环
人们对于与书有关的事物总是拥有美好的想象,翻阅书卷,与书中人物并肩,感受其命运起伏与微妙情感,无疑是一件奇妙的事情。
而和书籍有关的工作在人们眼里也总是美好的,譬如书店店长、图书馆管理员、编辑、作家等,与书相伴,颇有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就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读书博主最爱引用的博尔赫斯名言:如果有天堂,那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
打开社交分享类平台,你可以看到很多类似《做读书博主半年,我赚了5w》《十个月,十万粉丝,我如何成为读书博主》的文章。根据这些文章里的说法,新兴职业读书博主能实现月入2w、纸质书自由、弹性工作……能实现上述这些目标的无疑就是难得一遇的理想工作。
既能读书又能赚钱,这看上去是一个很好的副业——甚至吸引人把它当成主业。在一些社交分享平台营造的滤镜下,读书博主成为了人们纷纷向往的一种理想工作。毕竟,读喜欢的书,写一些摘录和读后感就能涨粉赚钱,很难相信世界上还有比这更好的事情。
但是真正的读书博主和社交媒体上呈现的一样吗?在一片岁月静好里,摘抄金句,就算得上是一名读书博主了吗?
2. 想象与现实的反差
实际上,读书博主并不如想象中那样轻松和光鲜。卸下了滤镜的读书博主,在现实中常常面对着各种悖论。
以内容和流量为例,一般来说,热度高意味着受众广泛,而受众广泛就要求内容和题材指向低门槛,低门槛又决定了其内容在深度上的有限性。真正认真读书及输出内容的笔记,流量往往不如那些会制造所谓“情绪价值”的内容。
被营销得最厉害的卖点莫过于“纸质书自由”——读书博主常常收到出版社寄来的最新出版的书籍。但实际上,这种“纸质书自由”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自由。
海棠是一名读书博主,他在去年12月开始在某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与解析。他认为,这种“纸质书自由”之所以是伪命题,有三种原因:收到的书并非是自己想读的、质量不佳和数目过多无法消化。
正所谓“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实现了所谓的“纸质书自由”的读书博主们需要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宣传出版社寄来的书目——无论其内容质量如何、是否能在出版社约定的时间内阅读完。不可否认,这些书中有内容优质、思想深刻的好书,但仍然有很多质量良莠不齐的畅销书。
一些读者也表示曾经想根据一名读书博主的推荐来读书,但上豆瓣一查发现推荐的书大多数都在7分以下,因此打消了购书阅读的念头。
另一方面,为了保持用户粘性,一些读书博主会日更读书笔记。但实际上,个人运营的日更读书账号原创动力匮乏,真正读透一本书也需要一段时间。很多时候读书博主所做的仅仅是将这本书在豆瓣上的简介和金句搬运过来,他们是否真的读过推荐的书,还要打上一个问号。这样日更的读书笔记质量难以保证。
再者就是吸引人们入坑成为读书博主的最大因素——月入过万和财务自由。实际上,读书博主不仅不能算是一份高薪职业,甚至不能算得上是一个收入稳定的职业。不少人做了几个月读书博主之后纷纷选择放弃,表示“一分推广费没赚到,买书倒是花了不少钱。”
做出一些小成绩的读书博主通过贩卖自己的经验来吸引更多人入坑,但其目的是为了更多的流量,而不是想更多人进来分一杯羹。而一些韭菜却当了真,付出少的试着运营几个月后无功而返,付出多的还可能加入所谓“老师”组织的写作群和购买其付费课程。
“谈亦默”是一名拥有15.6万粉丝的读书博主,他直言非常不赞成鼓励读者去“裸辞写稿”。在他的了解范畴,基本没有真正可以月入过万的读书博主,“即便那些几十万粉丝的读书博主,我了解到的,也做不到这种变现程度。”而他本人业余时间才运营读书账号,并不把这上面的收入当作主要收入来源。
3. 噱头大于内在
在社交分享平台搜索栏打“读书博主”几个字,出来的指引更多的是“读书博主怎么变现”“读书博主拍照”“读书博主书桌布置”和读书相关性并不大的内容。
与微信公众号不同,社交分享类平台的调性和用户属性决定了平台上的内容是以视觉冲击更强的图片为主。
在分享类平台上,会有专门的教程教博主如何拍摄和做出一个更容易吸引用户点击的读书类封面图,从前期拍摄设备到后期修图常用的软件,再到如何起一个爆款标题——读书博主必读的书目不是经典也不是新锐的读物,而是这些工具式的内容。
在流量的裹挟下,读书笔记变成了植入各种爆款基因的壳。读者可以看见类似“女生看完这本书人生观炸裂”“反复读了三遍,XXX的书太醍醐灌顶了!”“所有大学生把这些书往烂了读”等情绪化标题。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些标题往往会出现像焦虑、迷茫之类的情绪词,覆盖的人群一般也是特定的,如女性、大学生等。
除了标题和封面以外,氛围感也是提升读书类图文流量的重要硬件之一。干花、绿植、文艺画框、香薰蜡烛、桌布……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书桌的布置就是读书博主们需要不断打磨的利器之一。在氛围感拉满的空间里,显得读书这件事都“高级”了许多。
有趣的是,即便是拥有较多粉丝的读书博主发布的内容中,这些热门读书博主其他分享书本内容的图文点赞量大约在100-500不等,而有关“读书博主如何挣钱”“读书博主如何涨粉”的图文点赞量就会在5000到几万这个区间,阅读量和收藏数都远远高于分享书本内容的图文。
当读书变成了一件可以快速变现的事情,读书本身已经不重要了——成为爆款笔记,才是重要的。
4. 真正的读书博主,应该是什么样的?
社交分享平台上,是否真的没有表现出色且真正输出优质内容的读书博主呢?
答案是有的,只是在市场环境中相对来说较少。前文提到的“谈亦默”的更新频率一般在三天左右,按照他的说法,比别人慢的更新频率是因为他自己读书慢,而他必须读完一本书之后才会推荐,“有时候,读完了发现书不行,还推不了”。对读书的选品,实际上还是推书的第一步。
在把关书籍质量之后,更关键的是读书博主输出的内容。优质的读书博主都会有带有自身观点的输出。比如在推荐黑塞的《荒原狼》时,谈亦默会讨论到我们现在科学、文明的生活,在本雅明、波德莱尔和黑塞笔下的悉达多眼里分别有什么区别。
他的阅读分享也是有指引作用的,在介绍毛姆时,他写到初读毛姆的人可以舍弃《月亮与六便士》,直接读《刀锋》,“二者写法大同小异,但《刀锋》更丰富、深刻”,之后再读《毛姆传》、随笔集《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雨》及其他短篇。
这意味着博主本身需要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和知识储备,可以发现他的阅读涵盖范围从萨拉马戈到福克纳,而他本人也是一名有着十余年写作经验的业余作家。
海棠运营的是一个总共获赞18万的读书账号“上海的文学小馆”,他本身就是中文系的研究生。而在出版行业有工作经验的读书博主“天目山路小编辑”则更多地分享同一本经典名著的不同译本,并且还会分享出版社编辑的工作日常与如何甄别好书的技巧。
在绝对的内容优势和专业性面前,花哨的技巧和营销手段显得不值一提。真正写读书笔记的博主们的笔记封面大多是简单的图片,露出来的桌面基本上也只有堆满的或杂乱或摞高的书,以及一个简单的台灯。设备的简单并不妨碍他们成为一名优质的读书博主,不做表面功夫省下的时间反而能让他们更多地投入到阅读和写作中。
而面对实现“纸质书自由”这一伪命题,真心做内容的博主也有应对策略。从读书博主海棠的笔记中,能明显地感受其个人风格,且内容大都是偏文学的,因此找上门来的大多数也是文学相关的推广。他在一篇笔记里写道应对这一伪命题的方法:不接受推广、选品把关和在内容上足够垂直,垂直到只有那一类的书找你。
读书可以是一个爱好、可以是一个工作、可以是一个职业,也可以是一门生意。在海棠看来,读书笔记良莠不齐是一件正常的事情,“总要给别人一些进步空间,他思考了、愿意表达,总是好事。”无论是写下自己的稚嫩思考还是想通过课程的方式增加收入,都是可以的,但他提到“但也存在一种欺骗,就是打着月入过万的一个名头,而不去强调其中要付出的一些困难和劳动。”
的确,有很多相关内容只提到成为一名读书博主的种种好处,却声称只要会“拆书”“摘抄金句”就能够实现。“假如将它作为一种职业的话,那肯定是有一定的门槛的,但是如果说将它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它是没有门槛的。而且我认为,这种门槛不是说你必须要有某种学历,或者说必须是要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里,而是说你要踏踏实实地、认真地读书。”海棠这样说道。
他也在一个笔记中分享到,读书博主的经历曾经帮助他获得了心仪公司的实习机会。“不是读书拯救你,是投入某件事情的状态会拯救你。”
卡夫卡、黑塞、佩索阿、博尔赫斯都曾是平平无奇的格子间里的小职员,但他们最终都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8月底,海棠在“上海的文学小馆”这个号上发布了一篇关于读《昨晚喝了河豚汤》这本书的笔记,笔记的最后写到这本书给予他做读书博主的新的启迪——尽可能地专业,又尽可能地通俗易懂,这些内容“有可能成为铅字,有可能出版出现在别人的书架里,有可能作为地图发挥一些指南的作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硬核读书会 (ID:hardcorereadingclub),作者:关山,编辑:王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