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廖信忠(ID:lxztaiwan),作者:廖信忠,头图来自:图虫创意


最近,据说各种手机地图上都完整显示了台湾地区各县市的路名店名,很多人惊讶地发现,许多地方路名都是以大陆城市来命名,一度还上了热搜第一。



但我以为这件事已经算个常识老梗了,从十几年前天涯论坛就经常在谈这个话题,我也写过一些文章谈这事,当初自由行时也不少人喜欢跑去老家路名牌前合影,没想到竟然每次都还能成热点,这还用“发现”,新一波网民终于长大了吗?


我心想,又炒一次冷饭了,不过,冷饭炒得好吃就再炒一次无妨,我熟得都不用查资料就可以直接写出来,这热点我有资格蹭我干嘛不再蹭一次。


以台北为例好了,很多人看了台北市按中国地图方位设路名,感叹说那是老蒋当年退守台湾后,因“胸怀大陆”,想从他办公的“总统府”看天下,心怀故土,才这样取名。还有人热泪盈眶地感叹,“老一辈人还是心怀祖国的”,那实属给自己加戏了,因为台北路名早在1946年台湾光复后就已重新规划,存在一定的规划逻辑。


简单地说,台北的主干道,孙中山先生很伟大,所以台北最重要的一条长长的南北主干道是中山南北路,另一条东西向主干道是忠孝东西路,两条路在当时的台湾行政长官公署,也就是现在的“行政院”处交叉,这样就将台北分为四大象限了。


绿线是中山南北路,蓝线是忠孝东西路,黄点是行政公署<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绿线是中山南北路,蓝线是忠孝东西路,黄点是行政公署


在这四大象限中细分路名,又是依据什么原则呢?台湾一光复,1945行政长官公署,下令“破除日本统治观念”,其中一招就是该年底颁布《台湾省各县市街道名称改正办法》,把具有浓厚日本色彩的“町”改成路街。



在《改正办法》的条文中,有四项命名原则:


  • 发扬中华民族精神者:如中华路、信义路、和平路等;

  • 宣传三民主义者︰如三民路、民权路、民族路、民生路等;

  • 纪念伟大人物者︰如中山路;

  • 适合当地地理、或习惯,且具有意义者。


在台北车站北边这区块,从南到北,按三民主义分为民族路、民权路、民生路,接下来是南京路。而台北车站以南的几条横向主干道,除了忠孝路,接下来分别是仁爱路、信义路、和平路。



中山北路把民族、民权、民生,分为两半,分东西路;以前日据时代,台湾本地人多在中山北路西侧靠淡水河边发展,而中山北路以东多是日本殖民者军公教单位宿舍。而台北市这一百多年来一直是往东发展,所以你在台北听到“西路”的地方,比如民权西路,大多属于老城区。


虽然是老城区但也挺潮<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虽然是老城区但也挺潮


这些发扬民族精神的路名分配完后,再细分,就是大家熟知以大陆城市为名的路名了。


靠近行政公署附近,由近而远,就可以看到这样的路名:杭州、徐州、济南、北平、临沂……也许你能把行政公署想象成南京,台湾地区的政经中枢,行政单位,大概都在这些地方。



不过现在民进党中央党部就在北平东路上,阴阳怪气的,就给人感觉颇呵呵。



行政公署往西一点,台北车站一带,则多是华中地区地名,比如许昌、南阳、信阳、汉口、长沙等地。



象限的西北方,也就对应着有承德、大同、宁夏、酒泉、兰州等街道,都是台北的老城区。



台北更老的区域,即万华艋舺一带,则是在这象限的西南方,路名对应西南城市:桂林街、康定路、昆明路、梧州街、大理街、西藏路......



那有人可能要问了,连成都都有,难道我们陪都重庆就排不上号吗?其实是有条重庆南北路,这栋楼就位于重庆南路上。重庆够重要了吧!



东北方自然就是东北地区地名,东北地区地名比其他象限地名都多,不完全统计有:锦州街、四平街、松江路、合江路、长春路、龙江路、辽宁街、安东街、通化街、临江街、敦化南北路、宁安街、延吉街、富锦街、北安路、双城街,农安街,兴安街、五常街……竟然还有最远的抚远街。大概是这一带在40年代末,仍属于市郊一片田野,有大批土地可以开辟规划之故。



至于东南边,多属于台北的文教区,取了从浙江省开始一直到福建的地名为路名,比如很多人熟悉的青田街、永康街、温州街,还有丽水街,都是在同个街区。再往南一点,则有晋江街、厦门街、福州街、泉州街......



所以在台北,每天好像都在行走大江南北,只要看你所在的路名,大概就能猜出在台北的什么方位。不过这路名规划时,台北还没像现在那么大,所以属于中心城区适用。


如果住在上海朋友,可能会觉得这种路名逻辑很熟悉,路名都是各地地名。这就说到当初1946年,一位来自上海的郑定邦先生,他被调派为公署民政处的代理技正,重新规划台北市路名。


上海台湾路,只有135米(图:自由的波波)<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上海台湾路,只有135米(图:自由的波波)


上海现在路名可追溯至1862年,英美租界决定在隔年合并,但双方对于租界内的道路命名意见不合,最后由英国领事麦华陀(Walter Henry Medhurst)订定《上海马路命名备忘录》,南北向街道用中国省名、东西向则是中国的城市名称,比如陕西路、江西路、浙江路;东西向则多照城市来分,比如北京路、南京路、福州路……但顺序与实际地理位置无关。


于是郑定邦先生就照着当年上海路名设计的逻辑,循序渐进,逐步废弃了日本殖民统治时代充满日式风格的路名,按照《改正办法》重新为台北的马路命名。


不过现今台北路名也颇有一些时代意思,有很多地方已经不存于现今地图上了。比如当初规划时还是“东北九省”,还有“松江省”、“合江省”、“安东省”对应着松江路、合江街、安东街等;而“迪化”街就是现在乌鲁木齐,“库伦”街则是已独立的外蒙古首都乌兰巴托旧称,“归绥”街是现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


台北人一说到迪化街就想到买年货<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台北人一说到迪化街就想到买年货


一开始提到,台北最重要的南北大道当属中山北路。早在日据时代,它是前往圆山神社参拜的“敕使街道”;光复后,又有美国“大使官邸”坐落、连接最高行政机构与官邸,外宾来台,松山机场下机后,都走这条路,百年来规划得都特别好。这么重要的一条路,当然要以“中山”为名啦!


中山北路<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中山北路


在台湾各城市,几乎都有“中山路”和“中正路”,这两条路绝对是台湾出现最多的路名。据统计,全台湾的中山路总共有191条,而中正路有190条,看来中正还是要谦让点给中山先生。


话说回来,当年用“中正”做路名还有许多忌讳,比如中山与中正两条路一定要交会,这样就意含“中山传承给中正”,颇讲政治。另外,在台湾,你会看到中正东路或中正南路,但在过去绝对不会出现中正西路与北路,要中正往西,那岂不是……


据说,最早台北忠孝路本来是叫“中正路”的,可这条路又被中山路分为东西段,这么做又产生了更严重的大问题,一条长长的路,房子一间间排下去,排到几千号太复杂,就必须分段,可是要把中正“分段”,好大狗胆!没人敢做这种杀头事,故以前全台湾中正路都没有“段”,后来只好把这条中正路改名为忠孝东西路,问题才得以解决。


当然啦,这些都是一般民众茶余饭后的聊天话题,毕竟中山北路也是把伟人切了七段,瞎聊久了也就不知真假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廖信忠(ID:lxztaiwan),作者:廖信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