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培风客 (ID:peifengke),作者:奥德修斯的凝望,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一个脑袋疼的事情是:很多好的事情,不一定是对的;而更难接受的事情是:一个对的事情,不一定是好的。
如果说第二点,勉强还可以说良药苦口利于病。第一点就更有迷惑性了,之前我们用可乐举过例子。喝可乐是一件开心的事情,但理智的你应该喝无糖的。
全球化就是这么一个东西,说了很多年全球化可能见顶,但其实,这并不是第一次我们看到全球化的见顶,在差不多100年前,第一次全球化同样也走到了自己的终点。
首先要说,这个图给你的感觉是,全球化在1880年就见顶了,1914年只是一个二次确认。但这个东西存在一些争议,这个图用的是贸易总量,贸易总量占GDP的比重是一个好指标,但不是故事的全部,因为1873年资本主义大危机,导致用贸易去看这个全球化有点失真。比方说如果你用移民去看。
它就要到1914年前后才见顶。
那么如果我们不用的指标去看全球化见顶,他大概是个什么概念呢?
用货物出口、海外投资、移民指标去看,第一次全球化见顶在1913年~1914年附近,这也是因为一战的爆发让这些东西发生的时候比较统一。
第二次全球化见顶从2008年~2015年左右,还记得那两次大危机的比较么?这一次没有世界大战,我们有量化宽松,有央行间的协同,所以见顶的日期比较分散。
如果只是看这些数字,有时候你会没有太多感觉。但换个说法,你就知道这个东西的残酷之处了。
从1914年出口占全球GDP的占比见顶,等到它下一次达到这个数字,要等到1989年也就是差不多75年后了,三代人的时间。
最近很多人因为被关在家里,所以难免会有不爽的地方。但我想说的就是,过去的好日子在2015年可能就结束了,不管在2020年怎么选择,不管在贸易战中怎么决策,全球化在未来都不像是会继续的样子。
但也请不要苛责那些努力去拖延这个事情的人,拐点都是事后看到的,如果没有中国的改革开放,这个拐点可能在1990年或者1997年就出现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未来去东南亚,去非洲的全球化努力,是努力延迟全球化见顶的努力,我内心觉得非洲和东南亚不一定可以顶上中国的缺。但很多事情,不去做做怎么知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运,反正活着也是活着,找点有意义的事情干挺好的。
如果你事后去看1914年那个顶点,其实你会发现,不要低估了古人的智慧。当时凯恩斯这样描写当时的生活:
伦敦的居民早上可以在床上一边喝早茶,一边通过电话订购全球各地的各种商品,数量多少只要他认为合适即可,(下单后)货物会以最快的速度送货上门。同时,他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将他的财富投资于世界各地的自然资源和新企业,毫不费力、毫无负担地收获预期的成果和收益。或者,他可以因为一时兴起或基于任何推荐的信息,决定将自己的财产托付给任何一个大洲上的市政当局,将自己的财产安全与当地市民信誉结合起来。
只要他愿意,他无需办理护照或其他手续,就可以立即乘坐廉价而舒适的交通工具,去到任何国家或地区。他可以派他的仆人到附近的银行非常便利地提取贵金属,然后他就可以带着他创造出来的财富到国外去,即便不了解当地的宗教、语言和风俗也没关系。
1914年9月之前的世界就是这样的:
在奔赴一战的战场之前,Bullingdon Club的绅士们可能都不知道自己马上要去的地方就是地狱。
而这段历史有趣的地方还在于,全球化本身就是一个和平的过程。
上一篇文章就说过,包括在最终幻想的游戏里面也提到过,过去发生过的历史,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不一定就是必然的未来。每一代人都会在历史中留下自己的烙印,所以历史从来没有完全雷同的地方。
但这不妨碍我们看看上次到底发生了啥:
第一次全球化毫无疑问是英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候,技术的先进让英国的商品相对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有比价优势,比方说中国的纺纱工面对机械化的纺车就没有胜算。而军事实力的先进,可以让英国的军事打开所有贸易保护的大门。
但这带来了一个持续的问题就是,即便英国的商品再牛逼,世界的市场也是有极限的。随着美国采取孤立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关闭了自己的市场。用我们这个年代的说法,美国当时在内循环。新兴的资本主义大国德国和日本在各自雄心勃勃的领导人带领下,对老牌资本主义强国也是全球化中获益最多的英国发起了进攻。
双方不可调和的矛盾,过剩的产能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碰撞,以日本和德国的失败告终。
与此同时,殖民地原先的工业体系深深受损,英国的高科技技术毫无疑问是历史的进步,也是一个对的东西,但对于中国的纺织工,对于印度的工人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好的东西。与资本主义国家战争交织的,是殖民地此起彼伏的反抗。
简单来说:
产能过剩的国家倾销商品 + 有意愿发动对其他产能过剩国家的战争,争取海外市场
产能不足的国家被倾销商品 + 民族主义高涨,想要争取自主
从这个角度来说,第二次全球化,有点像是把第一次全球化的要素拆散重组了一次。
这一次全球化中,产能不足的国家还是被倾销了商品,他们民族主义也很高涨,也想争取产业链自主可控。但他们偏偏是世界上最有能力发动对其他国家战争的国家。
产能过剩的国家努力寻求市场,但一方面他找不到其他产能过剩国家去吵架,一方面他也不太想寻找海外的市场,更多想内循环。
这就是命运的有趣之处了,没有任何时候是完全相同的,你可以找到类似的韵脚,但摆在你眼前的剧本是未知的。
我们能比较确定的是,未来出口占GDP的比重,移民占总人口的比重,海外直接投资的比例可能已经见顶了。一些历史上发生过的文化冲突也发生,更保守的文化,更注重公平的世界。但在这个新的背景下,到底会发生什么呢?
最后我想说,全球化是个好东西。比方说1999年,日本的游戏公司,为了让自己的游戏可以在全球大卖,找了一个中国歌手去唱一首英文主题曲。然后直到今天,王菲在唱游大世界日本的那首Eyes on Me都是我心目中最好听的歌。
但这个东西就一定对所有人都是对的么?这就很难说了,更靠近海岸线的人更能享受全球化的利好。在内陆的人难免有些抱怨。比方说,在全球化过程中,哈萨克卡拉干达的钢铁厂因为地理位置不占优势,逐渐没落,哈萨克可以使用中国的钢铁,更便宜质量更好。
假定这个时候,你在卡拉干达街上,遇到一个在酒吧买酒消愁的哈萨克工人,你给他说,全球化真是一个好事情。你看你在的这个酒吧,就很像王菲歌中那句Tiny Little Bar。你觉得他会有共鸣么?
所以怎么说呢,就像这个文章标题说的,有些好的东西,不一定就对所有人都是对的,所以有时候如果你觉得一个东西错了,你觉得一个你非常确定的好东西,被人当做是错的,也不要太惊讶。人与人就是不同的,要尊重不同的意见。
全球化是个好东西不假,但它可能见顶了也是真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培风客 (ID:peifengke),作者:奥德修斯的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