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两年里面,尤其是2023年,我走访了中国和美国很多城市和乡村,最开始的目的是搞清楚为什么2022年年底对于经济的判断会出现这么大的错误,但随着时间推移,我有一个更大的收获在于,我发现中美在逆全球化的过程中,尝试重建国家的共识,其实采取的方法是非常类似的,只不过因为经济的原因,一个是生产者一个是消费者,所以产生了金融市场和经济数据的差异,如果你剥去经济数据,只看底层的逻辑,你会看到很多很多相似之处。


我觉得在不远的未来,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情绪逐渐稳定之后,这个相似的底层逻辑,可能是一个长期趋势的开始。


中美其实都开始重视尖端技术+做大企业+底层群众,然后有意无意舍弃了一部分所谓的中产阶级。无非美国因为制度更完善一些,所以他们牺牲的更多是18-39岁的人群,更大年纪的人群因为资产更多,房价和股票的上涨可以弥补损失。或者换句话说,美国2000年之后出生的人现在过得也不是很好。



这点不难理解,比方说你想象一下你生活在一个存款利率5%,通胀3%的世界里面,如果你有存款,那么你其实很开心,因为存款利率5%,如果你没有存款,存款利率就是10%也没意义,因为你要面对的是3%的通胀。



房地产市场也一样,如果你在2014~2020年买了房子,你肯定在2021~2022年再融资了,准确来说,有85%~90%的人再融资了,我也不懂为什么那时候有人没有再融资。所以很多人的房贷利率是非常低的,但你如果在2022年的时候没有买房,那你现在就是7%的利率,你的偿债压力比之前买房的人贵了2倍。



那么谁最没有房子呢?当然这个是按照时间来的,还是千禧一代。


只是说美国确实蓝领生活的水平比中国高很多,同样的对比,在美国节假日送外卖,一单的收入可能就是10~15美元,非常惊人,这意味着一个外卖小哥理论上送一单就可以吃一餐(一个快餐set不要15美元),而中国的外卖小哥一单可能是2~3元人民币。所以这些人只是不投biden当总统,但没有说过不下去。


另外之前也说了,强财政支出+高利率本来也有利于大企业,所以小企业的情况也很糟糕。



很多小企业的指标甚至比2020年疫情时候更差。


这点在并购市场也可以看到,信用卡市场面对更高的违约率开始并购组成更大的集团,油气市场面对更高的成本开始组成更大的集团。如果拜登的政策持续,还可以继续当总统,未来美国会有更多的大企业。


而另一方面,财政支出有利于大企业的同时,拜登政府在纺锤的另一头,也很看重扶贫。但是如果说大企业的支持对于民主党共和党都很重要所以法案可以通过,扶贫就没有那么简单。


美国的贫困线应该是每年年收入大概15000美元一个人,目前美国应该有大概10%~15%的人处在贫困线以下,拜登曾经努力推进过一个计划叫做给每个6岁以下的孩子父母发3600美元贷款额度,其实根本没打算让他们还,这部分其实也花不了多少钱,但最后没能通过。


如果真的处在贫困线以下,对于很多美国人来说生活就极其艰难了,暴力犯罪,毒品泛滥,所有你看到的美国负面新闻,都更容易发生在贫困的街区和社区里面。从芝加哥CME的大楼走出来,你都不需要走两个街区,你就过马路到对面,然后边上的巷子里面,我就看过一个家庭在一起,打着一把伞遮住路人的眼光,然后开始用注射器往身体里面打东西。某种程度上我觉得美国的很多政策就是鼓励这些贫困人群自我灭绝,给他免费的食物,甚至一些州允许合法毒品,这里甚至说的不是大麻,而是可卡因。


所以如果你合在一起去看,你会发现美国也在做大做强企业,坚持科技创新,然后扶贫。它作为一个消费国,通胀比生产国更高,名义GDP水平更高一点,金融资产价格更好,所以看起来要好很多。但对于美国目前33%左右没有自持房产,尤其是这33%中,除了11.5%贫困线之外那22%的人来说,2022~2023年绝对不是一个很友好的年份,没有存款享受高利率,却要应对高通胀,然后还领不到足够的救济金,又不想靠毒品和酒精麻醉自己。想着都不容易。


中国其实也是一样的,扶贫+做大做强企业(供给侧改革)+高质量发展。只是一方面我们是个生产国,逆全球化天生通胀容易低。但我觉得大家自己也有体会,过去两年最难的就是所谓的中产阶级。只不过中国因为之前房价太高,然后大部分人群都有房子,所以情绪更加低落一点。


但这其实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的问题是:为什么要执行这种鼓励做大企业,然后让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主难受,甚至对很多中产阶级不友好的政策,然后再去兜底贫困人群。


我觉得核心都是对于安全的诉求,做企业并购就知道,如果一个行业危在旦夕,或者面对很强的竞争,一定是整合多过分拆,钢铁行业最危险的时候就是大规模的整合,更大的企业面对更大的风险,美国今天的信用卡行业和油气行业,和当年中国的钢铁行业没有太多区别,大家都是抱团取暖,从更大的角度去说,一个逆全球化的世界里面,规则越来越多被打破,传统行业的小企业想要生存下来的难度一定越来越大。


高质量发展其实也是安全的诉求这点毋庸赘述,美国需要产业链的安全,中国需要技术的进步,大家都担心对方拆自己的台,而且短期没有办法去重建这种信任。


对于底层的赎买不太可能是出于效率的考虑,更多还是安全。


其实这种用5%的高端人才搞研发+做大做强国有企业+赎买底层群众的政策,并不是第一次有人实施,在很长一段时间,法国就是这样的国家,我在法国待过一年的时间,当时我的感觉就是这个社会非常低效率,就仿佛回到了大锅饭时期,大家收入水平差距并不大,贫富差距这东西就像弹簧,太小了社会没有发展动力,太大了社会会被拉断。相比中国和美国,欧洲在贫富差距方面小很多,但动力确实也就差一点。


其实说了这么多,我觉得如果是看消费的朋友,或者看欧洲股票的朋友可能一开始就会有共鸣——K型复苏。


而真正我想探讨的问题,是一个更长远的话题,如果未来的世界里,安全比效率更重要,除了去买债之外还有什么好的投资思路,这个问题当然是随着时间推移大家的认识会更加清晰的。但如果要我今天回答,就是这篇文章写的纺锤策略的三个子集:


  • 成熟行业集中度提高;


  • 尖端科技投资增加,供应链安全投资增加;


  • 贫困人群的收入水平提高。


这些东西在短期内可能会有很多干扰,大家还是会关心联储的利率,会看通胀的走势,会思考特朗普的可能性,但如果我们相信未来的世界安全会越来越重要,那么我觉得这三点都会慢慢浮现。


其实如果你平心而论一下,美国大型科技股的繁荣就是集中度+科技投资,欧洲那八只牛X的股票是K型复苏中上面那半边,新兴市场的投资热度是供应链安全+全球视角内贫困人群收入水平的提高(本土成本上升带来更多friendshore投资),并不是完全没有迹象。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培风客 (ID:peifengke),作者:奥德修斯的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