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判官老司机(ID:panguansays),作者:判官,原文标题:《“血奴”案反转,58冤不冤?》,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上个月闹得沸沸扬扬的柬埔寨“血奴”案出现反转。中国驻柬埔寨大使馆的公众号发文,称柬警方初步调查,认定该案纯属编造。由于当事人声称被骗是因为在58同城看到的招聘信息,大使馆的文章一出,58老板姚劲波在朋友圈转发文章,表示很冤枉。


逻辑上,柬埔寨“血奴”案是否真实,当事人是否因58上的信息被骗,58是否有大量虚假信息,是三件独立的事。如果“血奴”案最终被证明是假,则58因此事被骂,当然是冤枉的;但58挨骂,是否只因这一件事?如果是因为58上确实有大量虚假信息,那58是不冤的。


进一步说,58彻底避免挨骂,我认为也是不现实的。因为分类信息广告本来就是个挨骂的业务。今天聊聊这个事。


道德瑕疵


现实生活中,电线杆子、厕所门板之类的地方,经常贴着各种小广告,其中不乏虚假甚至违法信息。从早年的“老中医老军医”“当面祛除永不复发”到后来的“富婆重金求子”,都是这类东西。


那么被这些小广告骗的人,会骂电线杆子和厕所门板吗?通常不会。再傻的人也明白,电线杆子和厕所门板是无辜的。


继续推演这个场景。微信也是诈骗信息和诈骗成交的高发地,会有人认为是微信骗了他们的钱吗?通常不会,但会有人骂微信吗?会。微信虽然免费使用,但却因此获得了用户和流量,从而可以通过广告、支付之类业务受益,并非完全利益无关。


此外,与电线杆子和厕所门板不同,微信是互联网产品,有风控能力,不是无主之地。当然,在微信上受骗,好歹是会留下数字证据,比纯线下场景容易补救。


再进一步,到了58这种分类信息网站。与以广告收入为主的分类信息网站鼻祖Craigslist不同的是,会员服务、增值服务与垂直业务,占据了58一半以上的收入来源。


在58上,用户可以免费发布、搜索信息,但信息的展示优先级是可以通过付费来干预的。这一点类似于百度的竞价广告,无论58还是百度,作为信息展示平台,可以对展示进行操控,并且通过操控来盈利,这一点在商业上无可厚非,但在道德上存在瑕疵。58挨骂,和百度挨骂的原因是类似的。


审核成本


可能有人会说,收钱不要紧,加大审核力度不就行了吗?


审核,或者换个词叫监管,是需要成本的。成本包含两个层面,一个是经济成本,一个是能力成本。前者代表需要花多少钱做这件事,后者代表要有怎样的能力做这件事。


姚老板的朋友圈也提到,58在这次事件后,技术加班加点改进了平台规则。这就是经济成本的例子。如今人工费用越来越高,互联网平台主要依赖机器审核,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但不管是机器还是人工,都无法做到不出错,而且骗子们总会想出各种花招,对抗平台规则,更不用说引流到平台之外行骗。


分类信息是诞生于PC互联网时代的微利业务,如果一味扩大在硬件、技术、人工方面的投入,会让这个日薄西山的业务变得更加不性感。


其实除了企业,现在政府部门的行政审批,也越来越多地采取“形式审查”而非“实质审查”,也就是只审查材料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而非真实性,材料的提交方自行承担由于提交虚假材料、带来的民商事甚至刑事责任。原因是,实质审查的经济成本太高,效率太低。


至于能力成本更好理解。58作为企业,除了审核信息物料本身是否合规,以及提交信息的个人或企业的证照是否齐全,并没能力或权力做更深入的审查。何况,作为平台,并不介入业务交付的全流程,平台涵盖的服务五花八门,监管的难度,高于很多更垂直更重的平台。


但普通人一旦被骗,扭头一看,这平台就知道收钱,甚至收了骗子的钱帮着推广,肯定要骂平台的。


不当背书


更糟糕的是,58有意无意地充当了一个给信息发布方“增信”和“背书”的角色。


打开最新版的58同城App,启动屏宣传的是“海量真实岗位”“优质真房源”“买车卖车正规大平台”“维修搬家保洁明码标价、急速上门”。


作为允许个人用户和中小企业发布信息的知名平台,58的这些承诺,其实是在替信息发布方做增信和背书。但是,增信和背书也是需要包括审核在内的成本的,而且出了问题是要背锅的。


我是反对平台型企业对交易方的信用过度背书甚至提供担保的,这意味着平台需要提供与交易规模正相关的审核、担保成本,如果成本无法通过业务利润来找平,那这个商业模式就是不成立的。


但在现实中,一个不承诺提供增信和交易担保的平台,很难取得普通用户的信任,导致业务规模无法扩大。普通人打开一个分类信息平台,每一步操作都出现风险提示,告诉你要当心被骗,这平台大概没人敢用。


可是,平台提供增信和担保,一旦账算不清楚,商业模式就崩了。类似的例子有前几年的P2P,作为撮合平台,本不应该承诺对出借方资金的兜底,但大家为了招揽用户,无一例外承诺提供兜底,最终在监管到来之前,很多平台因为违约过多、无法兜底而挂掉了。


所以,平台既然拍着胸脯担保背书,出了事被人指着鼻子骂,不奇怪。


用户作恶


最后聊聊用户的角度。


2018年,美国国会参众两院投票通过“反网络性交易法案”(FOSTA)。FOSTA要求网站对托管的与性交易企业相关的其它内容承担法律责任,以阻止在线性交易。之后,Craigslist关闭了开设超过20年的个人广告(personal ads)分类。


虽然现在c2c综合分类信息平台,在各个赛道已逐步被各种垂直产品、b2c产品取代,但毕竟还有大量低频、长尾、c2c或者小b2c的信息匹配需求等待满足。


这类场景的参与方良莠不齐,道德成本也不高,供求双方都有被骗的风险。平台又不敢吓唬用户,说我们这有骗子出没,你自己要当心,出了问题自己负责。


虽然我们不能太高估大企业的道德水平,但作为信用成本相对更低的个人和小微企业,一样需要为58这类平台的乱象承担责任。谴责平台的同时,不要忘了发布信息的,是具体的一些组织和个人。如何评价、管理他们的信用,提高“作恶”成本,也是很重要的工作。这里需要的,是平台规则和法律法规的跟进。


至少在目前,用户作恶,骂名也需要平台一起承担。


总结


总之,成年人应该对自己的判断和行为负责,风险自担,这话听起来扎心。但是,很多人的信息甄别能力确实有限,被骗点小钱也就算了,一旦出现涉及重大财产损失,和健康生命的问题,我们就无法接受“他笨所以被骗活该”这种逻辑,所以网贷和医疗广告才会被骂的那么凶,所以魏则西事件才成为百度声誉和股价的转折点。


所以,分类信息广告这种商业模式,出事是难免的,挨骂也是难免的。大家期待的,是平台在成本允许范围内加大审查力度;在平台之外,各个行业和政府部门,加大自律、监管力度,减少重大恶性事件的发生,保护弱者和普通人,减少对他们潜在的伤害。


58有没有努力改进?我相信他们一直在改进。做了工作还挨骂,冤不冤枉?不冤枉,因为他的商业模式,挣的就是容易挨骂的钱。


判官:资深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判官老司机(ID:panguans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