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发布SU7的价格,雷总昨晚硬是铺垫了两个多小时,最后基础款21.59万亏本交个朋友,再搭上几个限时免费的选装配置,约等于19.99万上车。
这直播带货的即视感令人拍案叫绝。我心善,见不得雷总亏钱,所以先不买了。
作为小米和雷总十几年的老粉,咱得对自己的判断负责。为证明不是云评车,先上照片:
3月29日下午的北京合生汇小米体验店。红旗招展,人山人海。
我对小米这款车的动态驾驶兴趣不大,来现场主要是体验内部空间表现,以及与其他看车的人交流一下。
先说结论:
后备箱进深不错,宽度一般;
车内空间一般,B级车的水平;
后排座垫低且短,对大腿承托不好,不适合长时间乘坐。
围观群众出于好奇心及拍摄目的居多,现场半个多小时观察及交流下来,只有一人明确有购车需求。
有朋友表示,因为竖向高度的限制,即使后备箱缩短,也无法把空间让给后排乘员。这个理由我能接受,因为这个车的后排纵向空间对一般人是够用的。
我身高一米九,坐在后排,头正好挨着天窗玻璃,头顶塞不进手指头: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座椅继续往后设计,由于车顶在C柱迅速下压,纵向空间就不够了。
但代价就是坐姿低、坐垫短,小板凳即视感。我拍摄了一位一米八的兄弟的后排坐姿,又问了另一位一米七五的朋友,他们感觉也是坐姿不舒服,大腿支撑不足:
顺便说一句,做车评不报身高就是耍流氓,希望业界向我学习。
有人说轿跑车本来就不以空间见长,可是小米SU7这款车长度接近五米,轴距三米,妥妥的C级车,不知车内空间表现,为何这么普通。
相比之下,我坐在特斯拉Model3后排,头部都没这么压抑。
至于前后排的腿部表现,是这样的:
对一般人来说够用,但也仅仅是够用。
内饰方面表现中规中矩,我没留下什么深刻印象。这排实体按键的棱角有点硌手,希望后期加以改善。
现场的展车是顶配的Max版,如果谁买了其他两款配置,发现跟我的描述有出入,不要来骂我。因为等着看车的人太多,进入展区十分钟后,有记者以身体不适为由离开了现场。
看车归来,结合视频媒体发布的内容和其他渠道的信息,我的结论是:SU7这款车,属于雷总任性的产物。
发布会,雷总的激情演讲带来了一波激情下单。但大家冷静下来想一下,单电机,磷酸铁锂73.6度电池,400V,21.59万起(可能有选装项目),真的有竞争力吗?
大家别误会,我不是说小米汽车应该维持性价比路线,而是这款车表面上搞性价比,实际上没那么具备性价比。
小米造车的首要任务,正是替小米手机还债,还品牌的债。
小米手机那么多年挨骂,不就是因为参数上从没输过,体验上从没赢过吗?
性价比、D丝机、抢购耍猴、质量不稳定、震惊全列车、狂热米粉……十几年了,小米的品牌形象已经固化了。
雷总是什么人?年少得志、带头大哥,论辈分和江湖地位,BAT都要往后站。
雷总不甘心一辈子做性价比产品,无奈手机业务入坑太深,为啥要力排众议、仍然用小米品牌做车,你们体会一下雷总的良苦用心。
但第一款车做轿跑,这就是纯纯的任性。
有人说马斯克也任性,ModelS和3也是四门轿跑。道理没错,但特斯拉卖得最好的还是ModelY,一款造型让马斯克都非常嫌弃的SUV。
有小米的朋友说,王川是力主小米第一款车做SUV的,这样最能迎合市场趋势。然后,王川退休了,没人拦着雷总放飞自我了。
拿20多万的轿跑来打市场,年轻人倒是喜欢,但年轻人买不起啊。
雷总大概也明白这一点,所以在发布会最后,呼吁中年人对自己好一点,买完李想、何小鹏的SUV或MPV、照顾好家里人之后,或者Model3开腻了,可以增购/换购SU7开一开,听得我哭笑不得。
年轻人现状是心中有火、眼里有光,兜里没钱。中年人确实有点钱,可惜过了任性的年纪。
另一方面,过去油车年代,品牌众多,有各种性能车、个性车的小众市场,动力和操控系统也能做出差异化。
现在大家都是电池电机。纯电这种同质化的供能形式,严重削弱了造车的多样性和个性化的能力。油车年代那些长尾小众的品牌和车型,坟头草已经老高了。
但雷总就是憋着一口气,要同时圆自己的品牌梦和轿跑梦。这种感觉,看《飞驰人生》系列电影就能体会。
电影之所以是电影,就是为了让大家过过瘾,然后该干啥干啥去。现实中这么任性,还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不过,退一步说,全国那么多米粉,筛出几万个有钱任性的人不难吧。大家一起努努力,冲就完事了,再吃一次小米牌螃蟹,帮雷总圆梦,哪怕被人说是鬼火中年又怎样。
后边小米还要过产能关、交付关、质量关、售后关,SU7现在难说成功,米粉米黑都不要高兴过早。车不同于手机,希望大家记住这一点。买车用车只看三件事:安全,安全,还是安全。
说来说去好像是个皆大欢喜的开局,但晚上据行业的朋友说,保时捷的二手价格开始崩了。
本来花钱买豪车就买一个辨识度,这下“卧槽”了。挂闲鱼吧。
微信公众号:判官老司机(ID:panguansays),作者:判官(资深产品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