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判官老司机(ID:panguansays),作者:判官,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小米发布米14第二天,我在《小米发新机,果里果气》一文里预判了小米第一款车的致敬对象是Model S和保时捷Taycan:



我真是太懂雷总了。


雷总也很懂我,把我微博拉黑了。



作为从米1开始就坚持关爱小米和雷总的老粉,咱不能错过小米造车这般大事。


虽然这款“米时捷”上市还遥遥无期,但按照小米惯例,各方面参数必须遥遥领先,以至于昨天的发布会文案充满各种极限词,广告法看了直呼内行。


我其实不关心这些技术细节。众所周知,我米在参数上从来没输过。相信大家和我一样,最关心的是这款车的定价策略。


当然,雷总也知道大家关心这个,所以很贴心地卖了关子。不然,正式发布会的时候如何连夜说服高管?


有趣的是,发布会上雷总重点讲解了名为“超级大压铸”的一体化铸造设备,号称能提供9100吨的锁模力,比友商最先进的设备还多100吨。


我也确信,雷总在造车这件事,尤其是定价策略上,面临的压力远不止9100吨。因为,造车这件事,是雷总的超级大押注。


模具是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工业装备,用于高效大批量生产工业产品中的零部件和制件的工具,所以又称“工业之母”。


说到基础,小米公司的“模具”,就是他的手机业务。小米的一切软硬件业务,都是在手机业务上生长出来的。


但是这个业务,这些年一直不太顺利,原因之前我也分析过很多次,有品牌、渠道、技术、地缘政治等很多因素。


甚至,在华为最不顺利的年头,小米也没能吃下多少华为手机业务让出的市场。


精明如雷总,也在思考小米在手机业务之外的出路:


靠充电宝、插线板是不够看的,冰箱空调之类家电又没什么护城河。


在民用制造领域,比手机更复杂的,只剩汽车了;比手机市场规模更大的民用产品,也只剩汽车了。


更何况雷总投过的蔚来和小鹏,已经在前边打了样;大洋彼岸的马斯克,也成了电动车领域的苹果。


酷爱对标行业第一的小米,造车也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但是在小米进军造车这三年,汽车行业也逐渐血雨腥风,内卷程度堪比手机市场。


一方面传统车企纷纷转型新能源,一方面新势力你追我赶。


更有华为这种卷王,在手机业务遭受重创后,也盯上了汽车业务。


今年上半年传统油车开始玩价格战,到了下半年,新能源车也不讲武德开始降价抢地盘。


然后小米第一款车又是个轿车,属于降价踩踏的车型重灾区。


这种时刻上市的“米时捷”,还没出新手村就会遭到各路满级玩家暴打。


为什么所有人都在盯着小米的售价?


因为小米这个品牌的刻板印象已经形成。小米就应该造便宜车,甚至小米第一款车就应该是老头乐。


哪怕以SU7这种配置拉满的车,19.98万交个朋友,29.98万“依托答辩”。


据我所知,今年秋天雷总下了个死命令:小米品牌高端化,要在三年内完成


各个业务自己领了任务,分解战略。怎么做到不管,反正雷总铁了心要摆脱小米的低端品牌定位。

雷总亲自抓的造车业务,这种时候肯定不能掉链子。


细心的老铁们肯定注意到了,昨天发布会上,雷总绝口不提“性价比”,这是多年来小米发布会从未有过的情况。


所以问题摆在这:暂且认为起步价30万,算是小米品牌拿到了高端化的门票,但是有几个客户能认可?


假如起步价20万,甚至15.98万,米粉倒是开心了,但卖一辆车吃掉几百台手机的利润,更惨的是高端化就没戏了。


成本这个东西,在制造业只看两件事:技术和规模。技术越先进,出货规模越大,成本越低。


更要命的是,时间窗口也在关闭。明年一季度不能开始交车的话,这车也不用卖了。


造车这件事,小米输不起。又要品牌上浮,又不能亏死。第一款车赚钱是不太可能的,但不能连手机业务的家底都搭进去,而且第一炮必须打响。


难,实在是太难了。


那如果折中一下,起售价25万左右呢?


大家随便去哪个4S店问问,不管是新能源还是油车,看看最近优惠幅度成啥样了。


25万不仅高不成低不就,还会被友商卷死。


汽车不同于手机。手机性能高还能打游戏,汽车性能高你想干啥呢?愿意为高性能付出溢价的人有多少?


大多数汽车消费者就是代个步。什么智能座舱、辅助驾驶、零百加速,这些东西真的比价格重要的话,没法解释这几年比亚迪的销量霸榜。


最后,你要问我SU7起售价定多少合适,我也说不出来。想平衡成本、品牌、售价,对目前的小米,实在是太难了。


以及,小米的销售、售后网络目前建设情况也不乐观,到时候大家去哪里提车呢?总不能让车自动驾驶直接上门吧?


雷总在造车这件事上赌上了小米的一切,我是佩服的。接下来,随着小米陆续亮出筹码和底牌,我也会继续关注小米第一款车的后续情况。


毕竟,明年的卖车大环境,我是不太有信心。


判官:资深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判官老司机(ID:panguans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