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刘润的年度演讲,有段内容翻车了。
把一家创始人背景和业绩存在争议的企业,树立为一段演讲模块的标杆案例。现场给出的数据非常夸张,存在明显的偷换概念。
次日起,以折扣牛创始人马昕彤为代表的零售从业者,炮轰刘润。刘润在三天后发表了公开道歉,但被指不够真诚,不懂行业。
随着当事企业创始人邢云飞加入对线,媒体跟进调查,这家企业和创始人更多的问题被曝光,事态发展已经远超演讲翻车的范畴。
马昕彤和刘润,我都算有过交集。前者的现场演讲我听过,有过一次深度交流;后者的知识星球转载过我的文章,也为我带来了一些读者。
这几天整件事情的发展和三方的表态看下来,我非常能理解马的愤怒,也能明白刘为何翻车且无法直面错误。至于邢云飞,我们最后再说。
首先大家要明白一个道理:转发即背书。
不要说刘润这样的公众人物和知名商业顾问,即使普通人在微信群、朋友圈转发的内容,在旁人眼中,都代表转发者的认可和背书。
很多人在微信上转发未经证实的文章、视频、聊天记录,当事人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轻率之处,但这种行为毫无疑问会降低旁人对其的评价。
说的粗鄙一些,这种不求证就转发的行为,就是一种傻狍子行为。
刘润的演讲,是否收了案例企业的钱,这个并不是重点;收了钱替人背书并不是问题,但提供了错误的信息,即使没收钱,考虑到刘润的身份、影响力与场合,也是很致命的问题。
那么刘润犯这种低级错误,是不是故意的?
这就是涉及到第二个道理:常识非共识。
稍有零售行业背景的人眼中,17亿营收除以2500家门店再除以365天,得到的寒酸日流水,根本无法支撑门店的运营成本。
即使这2500家店,只是当事企业以各种直接间接的形式参与(刘润在后续评论中提到,和邢云飞确认这个数量已经超过4000家),那这个利润率32%的分母是啥?
如果利润率是门店自己的批零差价,与供应链又有什么关系,为何要提及?17亿是供货流水还是毛利?
我也是浅做过一年渠道工作的人。渠道的人做事简单粗暴,天天拿着计算器狂按,只需要加减乘除,小学数学水平足够。
但仅有小学数学是做不了渠道工作的,因为各种概念、统计口径、库存水位、资金周转率、促销策略、与上下游斗智斗勇……很多经验性的工作,内化为从业者的常识。
诸位读者来自各行各业,在你们的行业也有各种“常识”。当知名博主分析到你熟悉的领域,有时你会惊讶地发现,他在胡说八道。
这就是马昕彤爆发的根本原因,因为他的某些投资人,拿着刘润的案例来责问他: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
显然,这种行业常识并不是共识。商业博主不懂,某些投资人也不懂。
不懂不是错,但乱讲话就是错。作为公众人物,赚钱是权利,对言论的真实性严肃性负责,是义务。何况刘润是个商业咨询顾问,吃的不止是公众共识的饭,还要吃行业常识的饭。
出来混,有错就要认,挨打要立正。
说完行业的事,再说说我对普通人的建议:鸡汤别当真。
今天看到马昕彤的朋友圈转了张图很好玩,我转成自己的话表述一下:
虚假的商业:进化的力量、情绪生长、增长收敛……
真实的商业:我草、尼玛、干他……
那些知识付费、年度演讲啥的,看个乐子就是了。谁要是当真,谁是傻狍子。
真实的创业和商业非常枯燥无味、辛苦且险象环生。生活已经很艰难了,这种真实的东西写出来、讲出来,没人爱看爱听。
而大众传播的语境,能接受的商业概念,是简单化、理想化、故事化、概念化,最好是积极正向的,前途光明的。
大多数读者是打工的而不是做生意的,体会的是职场艰辛,而不是商业险恶。大家在公众语境中接触到的,大多是各种各样的观点和话术。靠这些东西提升商业认知,不是不行,而是很低效、很空洞。
观点、经验、知识、逻辑、认知、事实,哪个重要?
当然是越难拥有的东西越重要。
所以,观点这种俯拾皆是的东西一文不值,后边的一个比一个值钱。
可惜的是,很多人只注重观点的党同伐异,乐见所谓的“打脸”,失去了获取和提升更重要能力的机会。
至于拿观点当事实,更是离谱得没边了,就不展开举例了。
有人会问,刘润的受众和现场观众也有很多企业家,难道他们也是普通人么?
一方面,企业家也是人,巨大压力之下,也需要精神上的马杀鸡和鸡汤,也需要局外人提供情绪价值。
另一方面,聘请自带流量的商业顾问做咨询,更多收益在于面向公众的曝光机会。
流量即商业价值。商业咨询作为一种本应强化企业内功的服务,如今却异化成了企业的公关和品牌宣传手段。
很多本应在幕后面向企业的咨询顾问看到了这一点,纷纷走向台前,做起了面向大众的内容,聚敛粉丝,这不得不说也是一种“进化的力量”。
但这次被作为案例的某企业,及其创始人邢云飞,大概要成为牺牲品了。
前边提到了,刘润及其内容,有其生存土壤和现实价值。被马昕彤锤,处理不当的话会成为污点,但罪不至死。毕竟他并不是零售行业的从业者,而且坐拥大量支持者和合作方。
但邢云飞并没这种优势。他的个人背景和企业经营状况,这几天在媒体的聚光灯下,被曝出存在明显瑕疵。即使马不再继续锤他,在行业内他已经接近社死了。
说到底,马昕彤和刘润的矛盾,是从业者与观察者的矛盾,也就是我标题里说的行者和言者的矛盾。这种矛盾和鄙视链,自古以来一直存在,以后也会继续存在。
真正的冤家只有同行,也只能是同行,拼的完全是真刀真枪的行业认知,以及业绩。
总的来说,我还是希望看到更多的从业者,偶尔做一下观察者和发言者,哪怕是在其他职业观察者的组织下输出内容,这样的内容才是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有价值的好内容。
可惜的是,这种内容过于硬核,很难得到大众的认可和传播。
但哪怕只得到行业内的认可,留下一些宝贵经验,顺带清理一些浑水摸鱼的从业者,也是很有建设性的。
判官:资深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判官老司机(ID:panguans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