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一到了冬天,不少人对金属制品的恐惧程度就会呈指数级增长,连自己家的大门都会显得没那么亲切。 人们很容易在干燥的空气中感受到物理学的魅力,同时对所处环境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比如在门牙遭受到一颗苹果的电击之前,我以为北方的冬天只是比较冷而已。

 



 

如果说足够低的气温是这里摆在明面上的善意提醒,那么静电则是暗中无处不在的隐形关怀,时刻准备帮助人类维系与万物之间的亲密关系。

 

这时手指会自然发展出超越自身的预知功能,它比大脑更早知道冬天的到来,也将促成物理层面上的真正连接。

 

当指尖跃动的电光划破黑暗,所有隔阂都将被它击穿,不管是穿着羽绒服还是冲锋衣,都会在这一刻达到同频。

 



 

电流仿佛通过人的肉身连接了天地,携带着某种灵魂上的震颤,那是对精神的刺激,顺手还完成了躯壳的升级。

 

很多人借此发现自己古老的共情能力,在现代世界找回祖先狩猎时的警惕,重新理解这里互相关爱的原则之后,拥抱都会开始变得小心翼翼。

 

尤其是不断看到那些耀眼的蓝色闪光时,就会发现它实在是出现的过于频繁了。

 



 

有个来旅游的朋友曾总结出经验,先学会在静电的毒打中求生存,才能更安全的感受北方冬日浪漫,他说自己本是为了来看雪,结果雪还没看着,一天被电了几十次。

 

就像是拿全金属的剪刀剖开一根没有尽头的电线,在他的描述中,那些家具已经不再是家具,而是长成家具模样的刑具。

 



“我在开门时创造出了超过一厘米的蓝色闪电,胳膊肘都打麻了”

 

“开门被把手电,穿衣服被衣服电,洗脸被水龙头电,梳头被头发电,握手被对方电,希望回家之前别把我电死。”

 

“你知道电脑为什么叫电脑吗,光是它一天就电了我三回。”

 



 

北方的冬天是热情的,每个友好接触的瞬间都可能会碰撞出激烈火花,每个火花带来的噼啪声都让人体会到电蚊拍有多辛苦。

 

有人坚信这些静电才是孙子兵法的继承者,完美诠释了什么叫“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根本不知道它会在什么时候给你来一下子。

 

或者说只要走进它的势力范围,想跑都来不及了。

 





 

它让人们明白了擦枪走火并不一定只会发生在战场上,也有机会出现在自己家的卧室里,有时只需要脱一件毛衣,发出的光芒能照亮整间屋子。

 

“可以选择盖上被子再脱,你会收获一款星空被窝,里面全是静电闪烁出的浪漫星辰。”

 

“好看是挺好看,就是感觉有人在你身上点了一挂鞭炮。”

 



那种声音可以被称为电之交响曲

 

北方静电一般不会敷衍了事,下料猛,火力足,基本完成全场景覆盖,属于真正做到了万物互联。

 

有人被树叶电过,有人被草莓电过,有人被馒头电过,还有人说洗手时直接被水给电了。

 

在这种程度的电量加持下,经常是想开自己的车,也得先突破那层静电结界。

 



“冬天关出租车门玩的都是心跳,电起来跟被针扎一样”

 

而普适性只是初级阶段,秉持着严谨的操作态度,它早已成功做到了持续电击的同时不减穿透力。

 

“我下公交车,哪都不敢碰,生怕被电,结果踩到了车上的一点金属,隔着鞋电了我的脚。”

 

要知道不少经历过的人都曾得到创作思路上的拓展,民间诗人们被它启发,作品里尽是挥不去感悟。

 



传说在一些受害者群体中,还流传着“生于医院,死于静电”的古老谚语

 

这类朋友往往很懂其中奥秘,对静电的习性维持着良好的理解能力。

 

他们总会在寒冷而干燥的环境里提醒你,最好和任何东西都要保证安全社交距离,不然可能会衍生出一些不可控的场面。

 



 

根据他们真诚分享出的经验显示,稍微长点的头发就很难顶得住这种洗礼,严重时摘个围巾,头发会像蒲公英一样散开,梳头都能梳出火星子。

 

“有次穿羽绒服上班,头发都是漂浮的,同事说我头炸了。”

 



类似这种感觉

 

可以说大部分有毛的东西,都是它的重点关照对象,很少出现区别对待的情况,影响力横跨不同物种,讲究的就是一个众生平等。

 

这导致一直有人怀疑狗变海胆其实是种北方传统戏法。

 





“我家猫到了冬天就是皮卡丘,全身带电,从头到尾撸一遍,猫跟人都愣住了,电的手发麻”

 

有位朋友曾告诉我,他是在北方的冬天里明白了十指连心的具体含义,并且很长时间内只敢用胳膊肘开门。

 

他不明白为什么就算是手缩进了袖子,也不能阻挡那阵刺痛带来的惊吓,为了防止被电已经快神经衰弱了。

 





“刚来北方的时候,扶电梯扶手必被电,回了南方仍然不敢扶”

 

当然也有从实际情况着手的反抗者,经过长期磨炼,他们找到了与静电和谐共处的基本法则。

 

包括且不限于用手先摸墙、用钥匙先试探门把手、猛擦护手霜以及随身携带硬币等大量自保手段,其中有的早就被逼到以暴制暴。

 



反正都是疼,主动的疼更容易接受一点 

很难说有多少人被电出过心理阴影,但可以肯定的是,谁都有机会通过那种高强度打击的教导,把新的生活习惯快速刻进DNA里。

 

“小心你们家的海绵织物沙发,汽车的织物坐垫,冬天坐上去就等于坐充电器上,电量瞬间充满。”

 



 

在一些专业的科普中,由于北方冬季干燥,导致空气中微小液滴减少,空气导电率会降低。

 

很多物体之间的摩擦产生静电场,碰到绝缘的东西,比如含有化纤成分的衣服,电荷就积存在表面。

 

当电荷越积越多之后,会在某个你来不及注意的时刻释放出来,企图给机械的日常生活增加一点色彩。

 



 

有人将其看作是大自然本身的代言人,毕竟它不管你的社会身份,也不在乎你做没做过坏事,只要敢伸手,它就敢电你。

 

被电的反应自然是因人而异,不过千万别小看了那种威力,特别是在加油站里。

 



 

对于常年饱受静电之苦的人来说,找个地方把电导出去,已经成了冬季生活的一部分,很多人表示自己家门旁边的墙都被摸黑了。

 

就像一位在北方念过书的南方小伙说,通过四年时间的强化练习,毕业时早已摸透了防电的法门。

 

他甚至在静电产生的科学原理中有所领悟,在他看来生活的真谛其实很简单,也就十几个字。

 

少点摩擦,多点宽容,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