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经历过牛角拔罐的人,都有机会拓展一下关于保健方面的想象力。 尤其是在感觉到即将进化为超越自我的全新物种时,谁都会重新审视这个养生项目里隐藏的先锋属性。

 



 

掌握这门技法的师傅一般都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单从造型上就抓住了冲突美学的根本特质。

 

他们打破客观存在的时空隔阂,做到了让客户每拔一次罐,都能跟恐龙完成一次跨越六千五百万年的亲切会晤。

 



 

很显然人民对养生手段的理解保持多样化,思路从不拘谨,材料是死的人是活的,凡是能吸在背上的东西,都可以用来拔罐。

 

只是对于第一次尝试的人来说,很容易以为来到了平行世界,感觉自己马上就要去绑架公主了。

 



 

造型的吸引力在这个时候已经超越了疗效,好比是养生会馆干了电影院的活,成功把一些只存在于想象中的东西拉进了现实。

 

师傅们对怎么增强作品的代入感很有心得,一直有人怀疑拔罐可能就是个兼职,实体特效才是他们想要攻坚的专业领域,基本达到了让人当场就想呼叫奥特曼的水准。

 



 

极度嚣张的外在形象,大开大合的设计理念,这些民间手艺人参透了创作的核心要义,搞的又是生物学上的探索。

 

在他们手中,几分钟内就可以给任何人赋予剑龙的血统,在物种融合方面相当有经验。

 



 

跟一般的拔罐体验不同,用牛角拔罐更像是在探索生命之门背后最初的奥秘。

 

它直接给出了生物进化的另一种参照,行气活血只是最基础的功能,融入自然才是它想要表达的处世之道。

 

一位亲历者曾分享自己当时的感悟,每根牛角都被灌注了野性气息,代表万物生长,也暗含生物链的底层逻辑。

 

他说那种感觉就像趴在床上跟刺猬神交,在潜意识里与豪猪对谈,耳边经常还会环绕着牛叫。

 



 

有人从中解读出了表现主义的色彩,坚信它已经可以被称为某种艺术流派,属于拔出了美感。

 

其中一部分宣称找到了地狱男爵的灵感来源,也有的开始思考外骨骼这个事是不是早就被拔罐师傅们实现了。

 

哥斯拉的后背也没有这么对称。

 



 

他们中很多都将自己对美学理念的研究表现在了拔罐手法上,拥有贯彻到底的人文关怀,除了解决湿气重的问题,也想为患者提供精神层面的滋养。

 

“每个来求助的人,都会在身披牛角的那一刻找回自信,一种绝对的安全感由内而外产生,人再多的菜市场也没人敢挤你。”

 



 

作为融合实用与创作的高阶玩法,虽然总会引发一些不可控的联想,但据说只要走进了这种原生态智慧之后,玻璃罐子就再也入不了法眼。

 

毕竟他们只需要简单换个道具,就足够在治疗过程中构建出特有的魔幻气质。

 



每场拔罐都能直接搬进《X战警》里

 

想进入这样的语境,首先要做到不能被视野所禁锢,明白艺术本身就该是生活的一部分。

 

在经验丰富的保健极客们看来,没有人比这些拔罐大师更懂其中奥秘,只有灵魂与肉体同时得到安抚,才算是窥得了健康的真义。

 

在这种思路的启发之下,不少师傅开始在结构对称的基础上追求颜色对称,进入了混合拔罐的领域。

 



 

不同的理解角度自然会带来手法上的差别,并不是所有流派都讲究对病灶的地毯式轰炸。

 

其中有些高人拥有狙击手般的效率,擅长精准打击,从来都是一击必中。

 



 

比如一些内蒙古的医生深谙此道,技巧上就跟别的地方有所不同,精益求精又遵循古法,草原的广阔尽在他们手中。

 

也许正是根植于古老的游牧智慧,后背那片区域远不是牛角的终点,它将合理出现在任何需要治疗的地方。

 







 

甚至他们拔罐的过程中从不用火,全靠针筒来打造出牛角内部的真空状态,在根本上消除了烫伤风险。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就类似于拔罐世界的原教旨主义者,牛角在他们手中有着更多发挥空间。

 

要知道在这的一些医院里,牛角拔罐都是有专门科室的。

 



 

根据媒体的报道,这种疗法在当地存在了1400多年,即便是刨除医学上的功效,也可以算是文化遗产了。

 

在一些公开资料的显示中,其实使用牛角的做法,本身就是拔罐最初的形态,古人称之为“角法”。

 



 

跟现在的功效不太一样,以前战场上人们用它吸出伤口里的脓血,而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里记录了另一种具体用法:

 

“牡痔居窍旁,大者如枣,小者如枣核者方:以小角角之,如熟二斗米顷,而张角,系以小绳,剖以刀...”

 

简单来说就是,两千多年前人们用小一号的角把痔疮吸出来,然后用绳子勒住割掉。

 



各地都有类似的疗法 

拔罐可能是全球分布最广泛的治疗方法之一,几乎所有文明都曾用它治过病,古埃及文献里也有它的身影。

 

可以说从北非到拉美,从阿拉伯世界到玛雅文明,到处都能找到关于它的记载。

 

而在那个没有抽气工具也没有搞懂火焰燃烧原理的时代,很多都是拿嘴吸的。

 



 

没人知道第一个想出这种操作的人是谁,它的起源至今仍在被讨论。

 

因此难免有人开始思考,就像人类世界曾在同一时期出现了伟大的先哲,拔罐可能也是这么回事。

 



1935年拍摄的芬兰角杯疗法

 

虽然搞不明白祖师爷的身份,但可以肯定的是直到今天拔罐仍然活跃在人们的视野范围内,工具发生了变化,可玩法还是那个玩法。

 

就是有些地方在传承过程中,似乎有点走偏了。





 

那些至今还坚守着牛角的老派选手,更像是在回溯人类最初的通用智慧。

 

有人从中悟出了轮回,也有人认为这是返本开新更进一步,以前可找不出这么多张嘴来一块嘬。

 



 

现在医疗手段越来越多样,人们可选择的治疗方式也不再受限于文明的隔阂,但牛角拔罐还是继续流传了下来。

 

有位狂热爱好者曾说,在他看来任何日常疲劳都可以通过那根牛角解决,每个部位的疑难杂症都处于牛角的攻击范围之内。

 

当然,前提是脑门除外。

 



-

资料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