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菠萝因子(ID:checkpoint_1),作者:80后菠萝博士,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伊朗东北部的戈勒斯坦省,面积不大,人口只有180万。
这里有很多标签,比如是大自然宝库,戈勒斯坦国家公园中,河流穿过茂密的森林,一到秋天,五彩缤纷的树叶,让人流连忘返。这里也是美食之都。这里聚集的土库曼人是烹饪豆类和肉食的专家,有的美食甚至被列为伊朗的国家遗产名录。
但在癌症研究者眼中,这里最大的一个标签,是全世界食管癌最高发的地区之一!
我们常说,食管癌是中国特色癌症,因为每年全世界一共45万食管癌患者,居然一半都在中国。尤其是河南、河北、山西交接的太行山区,食管癌特别的多。
但食管癌高发的不止是中国,还有一些别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包括伊朗。这种癌症的分布非常不均匀,全世界最严重地区的发病率是最低地区的20倍以上。
大家不禁要问:这些地方有什么特殊之处?
首先,由于发达国家的食管癌很少,说明它最大的风险因素肯定不是寿命。那到底是什么导致了食管癌?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明白:食管癌不是一种癌症,而是两种癌症的集合。它们的风险因素是不同的。
两种不同的癌症
很多人都不知道,所谓的食管癌其实包括了两种本质上截然不同的癌症:食管腺癌和食管鳞癌。
这两种癌症,虽然都发生在食管,但从基因突变类型、肿瘤生长特点、对治疗药物的响应等各个方面都非常不同。
从生物学角度,食管腺癌和胃腺癌有很多相似之处,而食管鳞癌则和其它器官的鳞癌更像,因此它们各自的最优治疗方案,也差别很大。
所以,如果被诊断食管癌,第一个需要知道的,就是到底是哪种亚型,不然有可能被错误治疗。
不止如此,这两种肿瘤的主要发病因素也是截然不同的,因此预防的方法也不同。
下面这个表格总结了它们各自常见风险因素。
食管腺癌的主要风险因素是胃食管反流、肥胖和吸烟。欧美的食管癌,腺癌比例相对比较高。
在中国,绝大多数都是食管鳞癌。这是一种典型的“中国癌”,也可以说是“亚洲癌”,因为全世界超过75%这种亚型的患者都在亚洲,其中绝大多数都在中国。
比起腺癌,食管鳞癌的已知风险因素更加复杂一些。
对于鳞癌来说,吸烟和喝酒是最大的两个风险。这能很好的解释为什么绝大多数食管鳞癌患者都是男性。
这种肿瘤不仅是个“男人癌”,还是个“穷人癌”,因为经济落后地区的发病率显著高于经济发达地区,从整个世界范围来看都是如此。
为什么会这样呢?
研究发现,这是很多原因叠加的。包括新鲜蔬菜水果吃得不够,喜欢喝太烫的东西,室内空气污染,饮用水污染,口腔和牙齿健康问题等等。
这些因素,在经济落后地区都更容易出现。
新鲜水果吃得少,会导致维生素缺乏,尤其是维生素B2缺乏。
室内空气污染,主要来自各种燃料,包括煤、柴油,木炭等。它会产生一种叫多环芳烃化合物(英文缩写是PAH)的致癌污染物。农村很多人长期在取暖,做饭过程中自己就暴露在这些致癌物之中。
口腔卫生也有关系。如果口腔细菌滋生,残余的食物在细菌作用下可能产生亚硝胺等致癌物,或者导致慢性炎症,长此以往就会导致癌症发生。
喝太烫或者吃太烫也都会增加鳞癌的风险。中国人喜欢“趁热喝”就不说了,其它国家也有喝太烫的,很多也是食管癌高发区。
开始提到的伊朗东北部的戈勒斯坦省,这里的人就非常喜欢喝茶,而且爱喝烫茶。
2009年的一项对这个地区近5万人的调查研究发现:喝烫茶的人,患食管癌的概率是普通人的2倍,如果喝特别烫的茶,风险是普通人的8倍。
中国北大的一项研究也发现,如果一个人抽烟喝酒,同时再喝烫茶,食管癌风险是普通人的5倍!
所以,不管你爱喝什么,请一定放凉了再喝。
越来越少的癌症
食管癌依然是中国的大难题,整体生存率依然不高,但大家不用悲观,因为已经看到了希望。
一方面,很多食管癌高发地区,发病率已经开始下降。另一方面,食管癌的治疗手段开始出现突破,尤其是免疫治疗。
比如伊朗的戈勒斯坦省,虽然食管癌依然不少,但从1968年到2008年,短短40年之间,食管癌的发病率下降了70%。
为什么呢?主要和这40年间,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
居民有了更好的房子,有了更好的通风,加上天然气取代了煤炭和柴火,所以室内空气污染大大减少。
有了冰箱(拥有率从5%到了98%),可以吃更多的新鲜食物,更少腌制或者烟熏的食物,类似腊肉和咸菜。
有了更好的卫生条件,更多人开始规律刷牙,口腔卫生得到提高。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有了自来水,这大大降低了致癌化学物质比如亚硝胺等的摄入。
无独有偶,在我国食管癌发病率最高地区:河南省林州市,自从居民的饮用水,从地表水/浅井水改为深井水后,食管癌发病率就下降了一半。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食管癌发病率也已经开始下降,随着吸烟率进一步下降,相信以后食管癌会越来越少。
如果不幸得了食管癌,现在的治疗也有了更多的手段。在精准治疗的理念下,靶向药物、免疫药物开始进入食管癌治疗的清单,给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尤其是PD-1类免疫治疗,是最近食管癌科研的一个重大突破。
2020年6月,帕博利珠单抗(K药)和卡瑞利珠单抗两款PD-1抑制剂同一天在中国获批,用于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二线治疗。标志着中国食管癌治疗首次引来了免疫药物。
仅仅一年多以后,2021年9月,K药成为首个在中国获批食管癌一线治疗的免疫药物。
在最新一版的CSCO食管癌治疗指南上,K药、纳武利尤单抗(O药)和卡瑞利珠单抗三个免疫药物和化疗的组合,都被列入了一线治疗方案。
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好消息,期待越来越多食管癌会成为慢性病,甚至被临床治愈。
致敬生命!
参考文献:
1. https://iarc.who.int/cards_page/world-cancer-report/
2. Tea drinking habits and oesophageal cancerin a high risk area in northern Iran: population based case-control study. BMJ.2009 Mar 26;338:b929.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菠萝因子(ID:checkpoint_1),作者:80后菠萝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