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整理了一个文档给我,但半天没发过来,我问咋回事,朋友说:word很大,你要忍一下。
忍了半天也没进来(?),我说你别发了,朋友说:算了,你刷小红书吧。
小红书?业务都遍布全球了吗?
我记得我读书那会儿,要是想出去玩,看的都是Yelp!和Expedia,要想吃点什么,就看下厨房学做吃的。
就连马蜂窝的“加州穷游攻略”也得斟酌三分,这些攻略没一个低于日均500美金,对当时在学校打时薪21美金的工的我而言,根本算不上穷游。
于是我重新下载了小红书,看看有没有什么亲民的餐食。
随即被满屏刚成年的人生赢家打回现实。
在小红书上,18岁的女生是这样的:
20岁的生日是这样的:
收到的礼物是这样的:
一眼就能看出来的牌子都不算什么,更厉害的还是这句:男朋友又双叒给我买包了。
言下之意,不仅20出头就能找到提前预定100岁生日礼物的男朋友,男朋友还多次给她买包。
我回想了一下过去20几年的生日,最奢侈的一次生日,是毕业后第一年的生日,开了个包间请了3个朋友吃四季民福烤鸭。收到过最贵的生日礼物,是亲戚送的乐高车模Nitro Menace,2006年款。
早些时候,我刷到了一条微博,小姑娘说自己瞧不起吴亦凡给的200万封口费,因为自己每月就有10万零花。
我心生感叹:当代人月入没有10万,都不敢让孩子长到19岁。
但我再往后刷,发现这些都只是小打小闹,18岁的男孩子,已经能在加拿大买房了。
总之在小红书上,既能看到人均爱马仕保时捷的年轻女孩,也能看到刚成年就财富自由的顶配人生,还能看到不知道做什么工作但一年四季全球到处飞,在泳池旁喝下午茶的博主。
不禁让人感叹:world很大,你要忍一下。
前段时间我收到了一个求职机构群发的消息,问我要不要参加他们举办的“百万年薪分享会”,我反手回了一句:
再点开他们的嘉宾名单,清一色20出头年入百万的大佬,顶着没有听过的公司的title,用着你没有看过的船森版本商务照,抱胸看镜头的样子和租房中介无差。
我不反对分享如何解锁年入百万的人生成就,我反感的是用同一套标准定义所有人的人生,而这也是我对小红书喜欢不起来的原因。
我认识一个小红书宠物博主,每天化着美美的妆和狗狗合影,以前在朝阳公园遛狗时经常遇到。
后来没再见到她遛狗了,还碰到顺丰小哥牵着她的金毛四处遛,我问顺丰小哥:这只狗的主人我见过,他们走丢了吗?
“狗主人花钱让我遛狗的,半个月了都,之前她还叫闪送送狗去洗澡呢。”
叫闪送送狗去洗澡?
我去私信小红书博主,得到的答复是:最近容貌焦虑太严重,感觉一出门别人都在看我,觉得我长得丑。
“我的快递外卖都让放在门口,好不容易有心情出门,穿好衣服往镜子里看一眼,腿一下就迈不动了。”
这个博主的长相其实非常亮眼,清瘦高马尾,白T瑜伽裤,走在三里屯是妥妥要被老法师狂拍的那款。
不知道她在小红书上经历了什么,一个每走10米就会蹲下来摸摸狗头说“good boy”的主人经历的容貌焦虑到底有多严重,严重到宁可把爱犬放进快递箱里送去洗澡都不愿踏出家门一步。
当然你可能会说,不同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有的人就是爱晒,干嘛要把自己代入。
但问题就在这里。
不同的生活方式放在同样的内容池里,在算法和流量的推荐下,秀晒炫的内容被一遍一遍放大,放大到你几乎在小红书上看不到别的生活方式,似乎20岁的标配就是名表豪车,就是肤白貌美,不开一台G劳牛马宾莎捷都不配上街。
保时捷销售说Panamera一年在国内卖5万辆,但小红书上能卖50万辆。
只是你很难说,到底是这些app定义了这样一套社会标准,还是当下的社会风气赋予这些内容以强大的生命力,这就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了。
思想独立的人大可一笑而过,说别人晒别人的,你搁这儿阴阳怪气也没法让自己一夜暴富,但在内容算法机制的推荐下,又能有多少人能在思想上独善其身?
我自诩下蛋的鸡,只要鸡蛋的味道过得去,鸡长啥样也不太重要。
但同时我也明白,不是所有的鸡生来就要下蛋,因为也有斗鸡、观赏鸡、福利姬等等。
只是,如果人人都争做观赏鸡的话,那谁来下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