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见过广西宾阳人民舞龙之前,一般人都没意识到这项民俗活动能有多激烈。 很多去那看完回来的人都曾在现场发现了某些神话故事的合理性,比如龙绝对是能腾云驾雾的。

 



 

每年正月十一,宾阳都会举办炮龙节,跟字面上的意思一样,属于炮和龙的组合体。

 

当地朋友显然对单独放鞭炮和舞龙的兴趣都不大,但他们对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相当有经验。

 

只是对于第一次参与的人来说,容易怀疑自己是不是上了战场。

 





舞龙在当地叫舞炮龙

 

单从画面中就可以得知,这里对欢庆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理解,简单的祥和气息并不是他们的追求。

 

其他地方舞龙的玩法跟这里的比起来,基本可以归纳进老年人活动中心。

 



射灯闪光加喷火,三里屯也没有这种光影效果

 

和一般的操作模式不同,宾阳的龙要在鞭炮中舞,鞭炮要往龙身上扔,讲究龙舞到哪炮就扔到哪。

 

这种感觉就像看球的观众一直往球场里面扔啤酒,球员喝完了还用啤酒瓶射门,已经可以看作是某种冲突美学的上限。

 



 

这里给舞龙赋予了更具写实意义的手法,看到龙在电闪雷鸣的云雾中盘旋时,足以让人猜测他们之前可能见过活的。

 

把自己对这种神话生物的热情具像化,有人将其称为勇敢者的游戏,也有人误以为是鞭炮的销毁现场,他们扔到尽兴时龙都快看不见了。

 





 

有位亲身经历过的朋友说,当地舞龙的时候根本用不着锣鼓,周围的群众都在时刻准备着,整场下来扔出去的炮就没停过。

 

当时他过于兴奋跑丢了一只鞋,但由于炮声太大,面对面沟通也得依靠手机打字,直到走回酒店鞋也没找着。

 



 

“身处这种环境中,谁都能感受到自己飙升的肾上腺素,那种场面足够狂野,舞龙的人都是光着膀子穿梭在炮火之间。”

 



 

在宾阳,不敢被炮炸的话就不要说什么舞龙了,当地人从不来虚的。

 

长达三四十米的龙下面都是赤膊上阵的勇者,哪里鞭炮多就往哪里冲,所有人都不会退缩。

 

你能在这重新认识人民对火药的掌控能力,本地小朋友都把鞭炮当项链戴。

 



图片来源:南宁晚报

 

要想舞宾阳的龙,首先需要的是勇气,他们会一直炸到只剩下龙头为止。

 

同时一路上都会有人想趁乱从龙身上扯下来点什么,据说扯走龙皮能保五谷丰登,龙须保家畜兴旺,龙嘴里的珠子能招财进宝。

 



“小时候炸到手麻也要去抢龙须”

 

很难说宾阳人民有多生猛,类似于打通表演者与观众之间的界限,探索出了一种共同创作的艺术形式,每个人都会在其中变成命运共同体。

 

身边炸起的鞭炮会不断提醒你活着的意义,一度有人认为他们在上场前都签了生死状。

 





图片来源:宾阳融媒体

 

作为每年只有一天的终极庆祝手段,宾阳人已经将舞龙和鞭炮的狂欢属性开发到极致。

 

当然普通人想去到现场的话最起码也要全副武装,连当地路边摊上主营的都是防护用具。

 



“看完炮龙后,耳朵会嗡嗡的响,睡一觉起来就没事了”

 

不止一位宾阳人曾公开提醒游客,要事先准备好口罩和棉花,捂好口鼻的同时堵上耳朵。

 

毕竟连本地狠人都不能保证在这样的场面里全身而退,你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宾阳炮龙美黑套餐。

 





美黑效果十分明显   图片来源:宾阳印象

 

但这些都不能成为阻碍人们前进的理由,在他们的语境中任何难关都是用来突破的。

 

只要你敢往里冲,就能获得跟龙一块升天的体验感。

 

“参加过一回炮龙节,在看到龙从云雾里探出头时,我觉得它真活过来了。”

 



图片来源:宾阳融媒体

 

在一位本地朋友的介绍中,宾阳舞炮龙从白天就开始预热,到傍晚七点前,代表各家族各街道的龙都会赶到炮龙老庙进行点睛开光。

 

遮住龙眼的布被揭开,有长者咬破鸡冠,用鸡血涂在龙眼和龙嘴里的珠子上,这时天龙才算重临人间,每一步都马虎不得。

 



图片来源:宾阳吧

 

“先点白胡须的百年老龙,再点红胡须的新龙,全部点完之后还要在开光的地方舞上一阵。”

 

“炮声会在四周同时炸响,老龙带着所有子孙向城内各处游去,挨家挨户的送福,狂欢也就正式开始了。”

 

也就是说每家都会炸它一遍,有的家庭甚至会准备上百万响的鞭炮,炸半个多小时。

 



还有人专门爬到楼顶搞空中轰炸

 

也有很多人还没等点鞭炮就开始往龙肚子里钻了,当地传说钻龙肚能带来一年的好运,要是情侣一块钻,将来指定能结婚。

 



 

虽然看似混乱,但整个过程是十分严谨的,每条龙的前方都有手持火把的火药手为龙头引路,并且负责帮龙喷火的工作。

 

因此经常有人说他们的艺术表现力已经达到物理层面的顶级领域,基本做到了比电影特效还真实。

 





 

据说曾有国外的游客坚信自己在广西发现了火焰魔法存在的证据,这些火药手拿火把都能给观众玩出个烟圈来。

 



 

等到最后龙身被炸的粉碎,当地人就会将龙头送进火堆,送完福的龙魂会随着烈火回到天上,也叫“送龙归天”。

 

民间对于浪漫主义的诠释在此时凸显,人们会用这团火来煮“龙粥”,用来犒劳舞炮龙的勇士。

 



图片来源:《甘叔的炮龙》

 

这些舞炮龙的狠人基本都是本地老居民,有人已经舞了四十多年,他们相当友好,总是会告诫你使劲往龙身上炸,炸得越多来年就越顺畅。

 

不过你也不能随便搞一挂鞭炮就往人群里扔,每条龙都有护龙队,除了增加抢龙须等部位的难度,也负责维持秩序。

 

“一旦他们发现人员过于密集或有人使用不合规的鞭炮,就会立即处理,护龙队里都是壮汉,千万不要怀疑他们的业务能力。”

 



每个人都能出演《第一滴血》

 

有媒体报道显示,炮龙节用的是宾阳特产“龙炮”,每响装药不超过0.02克,威力不大。

 

所以要是拿一挂大地红往里面扔,估计当场就被轰出来了。

 



这种鞭炮不用黄粉封底,燃放时的粉尘会变少

 

要知道当地政府也一直在为炮龙节进行保障工作,每年设立炮龙节应急指挥部,从特警、武警到消防官兵全线出动。

 





 

除了实时检测空气质量,结束后进行人工降雨之外,2019年还用上了抑制粉尘的雾炮车,对污染物进行局部拦截。

 

狂欢的人群一过,雾炮车就来了。

 



图片来源:南宁新闻网

 

在百度百科的介绍中,“炮龙节”是广西汉、壮民族文化融合共生的综合性民间节庆,以宾阳县、上林县最为隆重。

 

其中舞炮龙是整场的高潮,据说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

 

到了2019年,官方显示有超过44万人在广西宾阳参与这场狂欢,创收达到2.34亿元,有了更多实际的经济意义。

 



2008年它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明目,2011年又被评为中国最佳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庆

 

宾阳人常常说一句话,“炮震千山醒,龙腾百业兴。”

 

炮声没停,舞龙就不能停,炮龙就像他们性格的一个缩影,既是对美好未来的明确展望,也包含着当地人骨子里的拼搏。

 

“对于我们来说,有炮就有龙,炮越多就越兴奋,舞龙的人多多少少都会被鞭炮炸伤,但所有的舞龙人在这个晚上,只要炮声一响,一进去就不会再害怕了,炮也不再是炮。”

 



图片来源:《甘叔的炮龙》

 

之前有位当地老师傅曾表示,过去舞炮龙都是要通宵达旦。

 

现在虽然因为疫情原因,宾阳已经两年没办过炮龙节,但他说自己仍然准备舞到八十岁。

 



-

资料参考:

《甘叔的炮龙》——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

中国唯一的狂欢节,宾阳炮龙节——南宁外宣办

广西宾阳县炮龙节——山那羊文化记录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