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月初,俄军大兵压境,国际社会还在紧密观望之中;4月16日,俄罗斯与乌克兰又爆发了领事门事件。
俄罗斯联邦安全局(FSB)扣留了乌克兰驻圣彼得堡总领事馆领事亚历山大·索索纽克(Oleksandr Sosoniuk),理由是索索纽克与一个俄罗斯人见面,试图获取FSB的情报。
扣留几个小时后,索索纽克返回了领事馆,但俄罗斯方面要求他在4月22日前离开俄罗斯。
仅仅一天过后,4月17日,俄罗斯外交部因为领事门,召见了乌克兰驻俄罗斯临时代办瓦西里·波科季洛(Vasily Pokodilo),外交冲突一触即发。
俄罗斯-乌克兰的这场外交风波,明显不是独立事件,而是月初俄罗斯在乌克兰边境大肆集结军队、大兵压境之局面的进一步升级。
4月初,俄罗斯民众在公路、铁路上看到大量装甲车、坦克、军队向沃罗涅日市(沃罗涅日州首府)南部集结,一时之间,民众拍摄的大量视频,疯传于网络。
俄罗斯军队正在向乌克兰边境附近集结,图源:Sky news
沃罗涅日市距离乌克兰边境155英里,其所在的沃罗涅日州与乌克兰东北部接壤。
此次超乎寻常规模的军事调遣,好像是在故意让民众看到,然后让全世界看到。
外界纷纷猜测,俄军如此明目张胆地行军在公路上,还将坦克放置在没有遮蔽的火车车板上运输,有啥意图?
俄罗斯民众拍摄到大量俄军向乌克兰边境行军视频
国际社会对俄罗斯此次调军的敏感,还要从沃罗涅日州的地理位置说起。
沃罗涅日州,与乌克兰东部卢甘斯克州(Luhansk Oblast)接壤,卢甘斯克州南部就是顿涅茨克州(Donetsk Oblast),两州所在区域又被称为「顿巴斯」(Donbass,是顿涅茨克盆地的简称)地区。
顿巴斯地区的战火,至今仍在燃烧。
顿巴斯地区居住着大量俄罗斯族裔居民,受俄罗斯的策划与支持,如今正在以武装冲突「闹独立」。以克里米亚的先例,顿巴斯很大可能以「独立」的形式,最终并入俄罗斯。
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之际,在俄罗斯的鼓动下,卢甘斯克州与顿涅茨克州被叛军武装控制,相继成立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与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
但仅获得卢、顿双方的相互承认,以及南奥塞梯的承认。
苏联时期,南奥塞梯曾为格鲁吉亚的自治州。苏联解体后,格鲁吉亚独立,南奥塞梯则倾向于莫斯科,因此与格鲁吉亚爆发冲突,随后南奥塞梯亦宣布独立,成立南奥塞梯共和国,但并未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2008年,由于格鲁吉亚要加入北约的影响,俄罗斯宣布与南奥塞梯建交。从地理上看,南奥塞梯可谓俄罗斯控制外高加索地区的重要手段。
卢甘斯克与顿涅茨克宣布「独立」后,与乌克兰政府军爆发战争。
2014年9月及2015年2月,双方先后达成停火协议。但实际上,小规模的交火从未停止,据统计,从2014年至今,顿巴斯战争已造成约14000人死亡。
乌克兰士兵在顿涅茨克,图源:Reuters
进入2021年,乌克兰与顿巴斯地区冲突再次升温。
3月,乌克兰向顿巴斯地区发起大规模进攻,并动用了苏-24M战斗轰炸机等重型武器,停火协议的面子工程似乎也难以维持。
时至今日,局势持续加剧。
从上图可以看出,乌克兰政府军已经控制了顿巴斯的外围地区,也就是,俄罗斯沃罗涅日州不再与顿巴斯叛乱地区直接接壤(顿巴斯东南区域为叛军控制,与俄罗斯直接接壤)。
俄罗斯对乌克兰大兵压境,顿巴斯问题肯定是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俄罗斯此次选择直接陈兵乌克兰政府控制区,而不是叛军控制区,不免让人感到疑惑:
难道俄罗斯要准备正面与乌克兰开战?俄罗斯准备在顿巴斯地区重演克里米亚独立故事?
毕竟,俄罗斯之前只是暗中资助顿巴斯叛军。
而这次,俄军阵势却如此之大,让国际社会疑问重重。
不仅如此,在向沃罗涅日调军的同时,俄罗斯在克里米亚的军事调遣与军事演习也未停止,俄罗斯的军事力量同步威慑乌克兰边境。
乌克兰陆军司令鲁斯兰·洪恰克(Gen Ruslan Khomchak)在发言中称,「俄罗斯已在乌克兰东部边界和克里米亚附近部署了28个营的兵力,总人数为2-2.5万。」
不管是顿巴斯还是克里米亚,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冲突可以说步步惊心,随时擦枪走火,升级为正面的军事冲突。
在顿巴斯地区问题上,国际社会的主流态度与当年对待克里米亚问题一样,「尊重乌克兰的主权与领土完整」,但俄罗斯则宣称乌克兰要对顿巴斯地区进行「斯雷布雷尼察」式的种族大屠杀,故而俄罗斯要进行「干预」。
所谓「干预」,不过是俄罗斯的野心,与早已谋划好的手段罢了。
自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联邦几乎就没有停止过类似的军事行动。
两次车臣战争(1994-1996年,1999-2000年),格鲁吉亚-南奥塞梯战争(2008年),乌克兰-克里米亚战争(2014年),叙利亚战争(2015年至今)等等。
俄罗斯的政治需要,似乎要把乌克兰一步步给「解体」了。
人们一直担心,顿巴斯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克里米亚。
此次俄军压境,正是触动了国际社会的这根敏感神经。
毕竟,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的殷鉴不远。
可是,俄军如此大摇大摆地集结,又好像不是真的在为战争做准备。
如果真的决意开战,怎会如此明目张胆?先摆出一套架势?
摆架势的目的往往是虚张声势与吓唬。
俄罗斯的真实意图,可能就在于利用这种虚张声势的态势来「试探」对手——北约及乌克兰,这是普京及俄罗斯的惯用伎俩。
对方回应强硬,俄罗斯则会暂且收手。
如若对方表现出一丝的漠视与软弱,俄罗斯便会以更强硬、更迅速的手段,再进一步。
前美国驻欧洲、北约国防部副部长助理吉姆·汤森德(Jim Townsend)与一位前特朗普政府高级官员在接受《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采访时均说道:
「俄罗斯正在试探,试探我们会做什么,北约将会做什么,乌克兰将会做什么。」
「俄罗斯只是在试探我们的反应。」
对俄罗斯意图的这种猜测,应该是一个共识。
俄罗斯试探的重点对象是北约,而北约的重中之重,是美国与德国。
美国是世界头号超级大国及俄罗斯的宿敌。目前的拜登政府刚刚组建三月,普京需要获知美国新政府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现阶段态度。
而德国,是欧洲的领头羊。
意料之中,北约、美国、德国均发表了谴责声明,美国更是宣布将派遣「罗斯福号」和「唐纳德·库克号」两艘军舰进驻黑海,以示威慑。
拜登政府在对俄的外交态度上,其实并不含糊。
2021年2月4日,刚刚上任不久的拜登在美国国务院发表首份外交政策演讲,传递出一些重要的信号。
在这份政策演讲中,拜登明确指出,美国的首要敌人是中俄:
「美国领导人必须迎战......包括中国日益蓬勃的与美国对抗的野心,还有俄罗斯破坏与干扰我们民主体制的决心。」
拜登政府将俄罗斯与普京定义为「破坏与干扰民主体制的人」。
据统计,拜登在这次演讲中提到6次中国,8次俄罗斯。
2021年2月4日,拜登在国务院的外交政策演讲。图源:Reuters
同时,拜登政府还将致力于修复被特朗普政府破坏的盟友(包括北约)关系,这将使美国更好地与盟友协作,对抗及制裁俄罗斯。
对待俄罗斯,拜登政府应该不会软弱,尽管会强硬到哪一步,还需要验证。
而乌克兰问题,是焦点核心问题。
德国方面,总理默克尔与普京通了电话,要求普京减少在乌克兰东部的军事部署。
但全世界都知道,被默克尔领导了16年的德国,在对俄问题上一直是模棱两可。
这些年来,德国一面参与制裁俄罗斯,一面又不断加深与俄罗斯的合作,对于一些观察家而言,德国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缺少坚定的立场。
比如,在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的建设问题上,德国不惜与美国翻脸(关于美、德之间的关系矛盾,也要与俄罗斯达成新的天然气贸易。
而北溪2号,是俄罗斯与乌克兰、欧洲博弈的最关键手段。
北溪2号直通波罗的海,将天然气能源直接输送至德国与欧洲。图源:PJSC Gazprom
说起来,修建新的天然气管道,将俄罗斯的天然气更大幅度地输入欧洲,对于缺乏天然气的欧洲,这不是好事吗?
其实,并不然。
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的修建,饱受争议,更是被视为普京操作欧洲的重要手段,被视为普京的特洛伊木马。
俄罗斯天然气资源为世界第一,欧洲及乌克兰高度依赖俄罗斯天然气。
以德国为例,根据欧洲统计局统计,2017年德国有50%-75%的天然气来自俄罗斯;芬兰和罗马尼亚更是100%依赖俄罗斯天然气。
目前,俄罗斯出口到欧洲的天然气约有90%通过北溪1号、白俄罗斯的管道和乌克兰的管道运输。
过境乌克兰的通道,每年向欧洲出口的天然气达1460亿立方米,过境费高达数十亿美金,对乌克兰与欧洲都至关重要。
于是,当乌克兰不听话的时候,当欧洲态度不好的时候,普京就可以把这条天然气管道「武器化」,用关闭天然气管道阀门的方法逼迫乌克兰就范。
2005年,乌克兰前总统维克多·尤先科(Viktor Yushchenko)刚上任,因为亲欧立场,普京直接将输送到乌克兰的天然气翻价一倍。乌克兰不同意涨价,就不开阀门。
乌克兰人被冻了三天,毫无办法,只有向俄罗斯妥协。
而北溪2号的修建,在普京这,一开始就不是简单的商业贸易问题。
普京的算盘很简单,要用北溪2号来替代乌克兰的天然气管道。
北溪2号,号称可以每年为欧洲增加550亿立方米天然气。但实际上,北溪2号建成后,俄罗斯会将乌克兰的运力减少到原来的10%,也即每年过境乌克兰的天然气会从原来的1460亿立方米下降到每年100亿-150亿立方米。
算下来,北溪2号建成后,俄罗斯每年运往欧洲的天然气总量,反而会减少约810亿立方米。
而且,舍弃乌克兰通道,将天然气都整合到波罗的海的北溪1号2号通道上,一旦海底管道出问题,修复所需时间远超出比陆地管道,欧洲在天然气安全上的风险大大增加。
乌克兰天然气管道,由于管道负荷只在65%左右,所以,还有一个额外的重要功能,即调节欧洲在天然气上的高峰低峰需求。
一旦乌克兰管道被抛弃,而北溪1号和北溪2号在设计时都不考虑需求的季节性变化,全年每天运量相等。所以,按照欧盟委员会的Quo Vadis天然气市场研究报告,这会导致中欧在寒冷的冬季,在低风速条件下出现天然气短缺。
欧洲风险增加,反过来,普京的控制能力就大大增加。
此消彼长。
从地缘政治角度说,北溪2号项目,就是冲着削弱乌克兰去的。普京对乌克兰的恨意,从这个项目上也能感受到。
而且,更绝的是,北溪2号建成后,俄罗斯的三条重要的天然气管道:北溪1号、北溪2号和过境白俄罗斯的亚马尔半岛-欧洲管道(Yamal-Europe),终点都在德国境内。
于是,这等于在抛弃乌克兰的同时,将柏林牢牢绑在普京身上。
可谓一箭多雕。
当然,从地缘政治上说,俄罗斯的恐惧在于北约的东扩。
用天然气管道做牵制,可以视为普京的反制手段。
北约从1949年最初成立的十二个国家,如今已经扩张至30个。
波兰、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克罗地亚、黑山、北马其顿,十余个前苏联或前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先后加入北约,对俄罗斯形成了严密的包围圈。
对于北约的东扩,俄罗斯不止一次发表声明,它的底线是乌克兰与格鲁吉亚。
但乌克兰与格鲁吉亚都向北约提交了入盟申请。
格鲁吉亚,这个曾经斯大林的故乡,早在2005年便将加入北约提上了议程。
乌克兰则是在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后考虑的。
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后,乌克兰放弃了它的不结盟政策,转而寻求北约的帮助。
两年后的2016年,乌克兰正式以法律形式将「加入北约」列入国家外交政策。
2019年,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 )在竞选与就职时,也一再强调,「加入北约」是乌克兰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
4月8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左前二)在顿巴斯前线慰问士兵。图源:DW
此次,在俄罗斯大军压境的局势下,泽连斯基再次向北约呼吁,希望乌克兰能尽快正式加入北约,他还特意与英国首相及加拿大总理通了电话,请求两国帮助乌克兰尽快加入北约。
泽连斯基还说道:
「(加入)北约是结束顿巴斯战争的唯一途径,乌克兰加入北约是对俄罗斯发出的一个真正信号。」
加入北约,是乌克兰寻求自保的一条佳径,也是捷径。
乌克兰如此迫切地想加入北约,说明它越来越感觉到俄罗斯的压力,与自身的危险。
泽连斯基也明白,加入北约能传递出一种信号,这种信号是一种「北约的态度」。
而这,也正是俄罗斯屡次试探欧美想要获取的信息。
除了寻求加入北约外,乌克兰最近在反击俄罗斯上还小胜了一把。
2021年2月2日,泽连斯基下令禁掉三家亲俄电台。
乌克兰认为,这些电台一直受俄罗斯资助,可被视为俄罗斯安插在乌克兰境内的政治宣传武器,乌克兰封禁它们的理由是「虚假宣传」。
这三家电台的实际控制人为维克托·梅德韦德丘克(Viktor Medvedchuk),被称为普京在乌克兰最好的朋友。
梅德韦德丘克是乌克兰亲俄派政治人物,也是一位商业巨头,并且他与普京还有一层私人关系——普京是梅德韦德丘克女儿(2004年出生)的教父。
而这次,乌克兰当局还宣布了对梅德韦德丘克等数人的制裁,冻结了梅德韦德丘克及其妻子等人的全部资产。
梅德韦德丘克(右一)与普京。图源:Financial Times
但拔掉几个电台,制裁几个敌人,在俄罗斯咄咄逼人的军事压力面前,显得格外「无用」。
普京多的是手段。
乌克兰依旧危险,谁也不敢保证2014年的历史不会重演。
苏联解体后,历史遗留及新生问题持续围绕在东欧大地,俄罗斯与西方世界的博弈也从未停止,乌克兰只是这一冲突下的又一聚焦点。
面对这场博弈,北约像往常一样声明谴责:
「俄罗斯的行动破坏了缓解紧张局势的努力 ......北约将继续支持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俄罗斯也像往常一样发言:
「北约向乌克兰的任何军事部署,都将进一步加剧紧张局势,并促使俄罗斯采取更多措施保护自己。」
看得出来,在顿巴斯问题上,俄罗斯有重演克里米亚的态势,一样的「势在必得」。
2021年,疫情似乎要熬过去了,挥舞着棒子的川普也下台了。
但这个世界,还未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