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自由有待改进?

4月25日,推特宣布,与马斯克达成最终协议,接受马斯克的收购方案,并将以440亿美元左右的价格完成交易。

在此之后,推特将退出股票交易市场,不再是一家上市公司,而成为一家私人控股公司。

这场收购似乎在人们还没来得及作出反应的情况下,就快刀斩乱麻般完成。

至于为什么要收购推特,马斯克最初给的理由是「言论自由」。



◎ 马斯克在接受TED采访。图片来源:TED

这再次引发了相关争议。

4月14日,马斯克接受了TED采访。他解释说,自己想要收购推特,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因为文明正在面临风险,推特对民主的运行至关重要。他说:

「我认为我们越能增加人们对推特作为公共平台的信任,文明风险越低。」

马斯克自称是言论自由的绝对主义者。他认为,推特应该将自己的推荐算法公开,即系统给用户推荐什么,不推荐什么,应该透明化,不应该存在人为的幕后操纵。

收购协议完成后,他公布的改革方案还包括公开审核算法源代码,放松内容管制,减少对广告收入的依赖等。

马斯克对言论自由的绝对欢迎,赢得了许多保守派的支持,但也激起了更多的担忧和质疑。

许多人就更加关心暴力、骚扰、仇恨言论和虚假新闻等问题。

白宫新闻秘书普萨基(Jen Psaki)在评论此次收购时就表示:

「无论谁拥有或运营推特,拜登总统一直关心的是大型社交媒体平台传播错误信息的能力。」

他的言论自由绝对主义,以及颇具个性和争议的行事方式,是否会为推特这个公共平台带来更强的倾向性,这也成了疑问。



◎ 在4月29日的一条推特中,马斯克在调侃左翼变得越来越左。图片来源:Twitter@elonmusk

显然,所有的担心都有自己的理由。

现在没有人知道,马斯克能否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推特,并持续运营下去。

唯一确定的是,他的作风明显与推特之前的经营理念不同。

马斯克承诺的言论自由最终会如何兑现,也许我们可以从技术革新的角度获得一些启发。

/ 01 /

媒介技术

与言论自由的共同进化

现代媒介和传播的历史,是由一次次革命组成的。

其中,最重要的是现代早期的印刷革命。



◎ 源于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图片来源:britannica

印刷术发明之前,人们只能用手写的方式,在泥板、莎草纸或者羊皮纸等书写载体上书写。

与此相应的是,知识和信息集中在某些地域和个人,大多数劳动者没有阅读和写作的能力,更没有条件。

12世纪后,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1454年,古登堡用活字印刷术印刷拉丁文圣经。这是西方世界中图书大批量出版的开始,历史的进程因此改变。

首先出版的是需求最旺盛的宗教和古典书籍,商人们开始印刷和翻译当时的作品,生产图书的总量远非手抄书可比。

从手写时代进入到印刷时代,不仅改变了信息的传播量,也影响了社会和心智的结构。

一方面,人们的识字能力迅速增长,阅读和知识成为社会风尚。另一方面,崇古和信奉权威的观念也被冲淡,最终导致了基督教世界的宗教改革。



◎ 把论文贴在教堂大门的马丁·路德。图片来源:akg-image/DW

1517年,马丁·路德以《九十五条论纲》向教会发难,随后他和教会关于圣经和神学问题的分歧,也以印刷小册子的方式被大众所了解,并使得教会作为上帝在人间的代表的权威受到质疑。

教会对思想的垄断,第一次被打破。

人们发现自己可以在不同观点之间进行判断和取舍,理性开始在信仰的力量面前逐渐抬头。

只有在人的主体性觉醒,思想得到解放,并有了选择的情况下,言论自由才能成为武器。

在言论自由的历史上,报纸是非常关键的载体。

在十七世纪中后期的的英国,各家报社创建后,立刻成为介绍和讨论公共问题的主要场地。

这种舆论繁盛,对传统权威无疑造成了冲击与挑战。

为此,英国当局试图对印刷出版活动进行管控。而英国人也开始意识到,言论和出版自由,对于他们的思想和尊严是不可或缺的。

当时,为其辩护的最著名的作品,要数弥尔顿(John Milton)的著作《论出版自由》。



◎ 弥尔顿(1608-1674)图片来源:pandainuk

在之后的几个世纪里,印刷术的出现和改进,推动了报纸杂志的繁荣,市民们养成了每天阅读报纸新闻,获取最新信息的习惯。

但是,以报纸为载体的信息,传播速度和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

因此,报纸作为一种表达言论的媒介,往往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思想倾向。

什么是言论?什么是一个人想要的表达?

这要取决于将要被表达的东西,能够通过什么媒介呈现。

换言之,言论的范围可以不断扩大,言论自由的内涵也会随之延伸。

十九世纪末,一种新的媒介——电影,诞生了。

相比静态的纸媒,它能够以更艺术化和精致的方式,表达某些思想和情感。

但是,作为一种更具冲击力的表达形式,它也遭到了审查和限制。

出于限制电影传播不道德内容的考虑,1930年,海斯法典(Hays Code)被制定出来。



◎ 由于海斯法典规定,吻戏不得超过三秒钟,希区柯克的《美人计》里两分多钟的吻必须一段一段接续。图片来源:豆瓣

在其后的三十年里,好莱坞依据海斯法典对于电影进行审查,不允许出现对谋杀抢劫盗窃的详细描述,不得表现不道德的性关系,等等。

由于社会风气的开放,以及最高法院的判决,海斯法典在60年代正式取消,同时,美国电影也通过「新好莱坞」革命完成转型和新生。

电影诞生不久,1920年,另一种媒介,无线电广播电台问世。

一方面,这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和范围。

另一方面,相比于人们可以主动选择的阅读,广播听众更容易被塑造成被动的消费者。

短短四年后(1924年),电视诞生了,并迅速受到人们的欢迎。

这种经常被戏称为傻瓜盒子的新媒介,能给人们带来更多样化的视听享受,也引起了人们的更大的担忧。



◎ 电视机前的人成了沙发土豆。图片来源:PlusPNG

据统计,1950年,在美国平均每人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是4.5小时,1960年增加到5小时,1970年是6小时,1990年达到了7小时。

美国学者波兹曼(Neil Postman)在《娱乐至死》里,就对电视大加抨击。

他认为,相比于奥威尔在《1984》中描绘的专制,赫胥黎(Aldous Huxley)在小说《美丽新世界》中的描述更接近现实。波兹曼写道:

「而赫胥黎告诉我们的是,在一个科技发达的时代里,造成精神毁灭的敌人更可能是一个满面笑容的人,而不是那种一眼看上去就让人心生怀疑和仇恨的人。在赫胥黎的预言中,『老大哥』并没有成心监视着我们,而是我们自己心甘情愿地一直注视着他。」

波兹曼的危机并非空穴来风。

电视制造了怠惰、被动而麻木的受众,这种现象是前所未有的,也似乎表明,技术与文化的进步的关系,并不是单一和线性的,技术也会引起倒退,使公共生活面临危险。

在电视时代,心智和言论自由的危机,除了来自媒介本身的特性,也来自控制媒介的权力。

从前政府只能限制人们的身体自由,人们在灵魂和精神世界依然是安全的。

现在,掌握了电视、广播、报纸等宣传技术的政府,也能操纵人的内在自由。

在欧洲,对文化工业的体系性批判,要追溯到成立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法兰克福学派。

二战期间,法兰克福学派两位创始人,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出版了《启蒙辩证法》。

这本颇具预见性的作品提醒人们,文化工业为了消费者量身打造了所谓的个性,制造了各式各样的艺术风格,并吞噬了大众的心智,使其在各种文化消费品面前失去独立思考能力。

「一个人只要有了闲暇时间,就不得不接受文化制造商提供给他的产品。康德的形式主义还依然期待个人的作用;然而,工业却掠夺了个人的这种作用。一旦它首先为消费者提供了服务,就会将消费者图式化。」

虽然担心技术会对人们的心智和社会文化造成负面影响,这不无道理,但是技术总是不断迭代更新,很快新技术会取代旧技术,新问题也会取代老问题。

/ 02 /

社交媒体

让言论自由面临危机

互联网还处于起步阶段的时候,很少有人能预想到,现在,我们会如此依赖它——无论是获取信息,还是表达观点。

1995年11 月,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来到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CBS)的「大卫·莱特曼晚间秀」上,进行产品宣传。



◎ 1995年,比尔·盖茨在接受大卫·莱特曼的采访。图片来源:Twitter@elonmusk

盖茨向莱特曼介绍互联网的用途,但后者对互联网的最终看法依然是「这太糟糕了,无利可图」。

与传统的印刷媒体、电视广播以及等相比,第一代互联网上的网络媒体差别不大,真正的鸿沟是社交媒体带来的。

21世纪初,社交媒体开始崛起,脸书和推特分别创立于2004和2006年。

最初的网络媒体,往往只能浏览,用户即使可以评论,也无关紧要,因而缺乏参与感。

社交媒体的信息传播则具有明显的去中心化特质,这与它的简短性、即时性以及对用户参与的依赖有关。

它使得人们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还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认同或反对,展示自己的感觉和体验。

这是一种全新的经验。

与传统媒体擅长的长篇大论相比,社交媒体上的信息简短,用户可以即时进行交流,更接近广场上的交谈讨论,网络也形成新的人与人之间相互交谈、争论的公共领域。

传统媒体对内容的控制和过滤思维不再适用,社交媒体的内容来自用户的发布,而作为平台,它借由对用户的呈现,形成特定的言论生态。

也正对于社交媒体作为公共平台的潜力的认知,推特的前CEO科斯托洛(Dick Costolo)才把推特比作一个全球性的城镇广场。

马斯克才在收购协议达成后,也再次表示:

「言论自由是民主运作的基石,而推特是数字城镇广场,人们在此讨论对人类未来至关重要的问题。」

社交媒体作为用户中心的公共平台,它对传统权力结构的颠覆,最突出体现在从2010年开始的中东地区的社会变革中。

2010年12月17日,突尼斯26岁的水果小贩布瓦齐齐(Mohamed Bouazizi)的水果和秤被警察没收,他想要向当地政府投诉,却被拒绝,绝望之下,选择往身上浇汽油自焚。

对布瓦齐齐的遭遇,官方媒体没有报道,但在脸书、推特和其他社交网站上,他在病床上的照片,以及当地群众的抗议活动的视频却被传播开来,并引发抗议活动。

由于中东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结构的问题,大规模的民众的自发抗议蔓延至其他国家,并引发了中东的政治转型和民主化进程。(参见我们的文章《阿拉伯之春十年后,无人庆祝》)



◎ 2011年初,北非国家突尼斯爆发茉莉花革命,推翻了本·阿里政权。图片来源:Reuters

从历史来看,言论自由无疑获得很大的扩展。如今,在互联网上,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评论,每个人都成了发布者。

但新的问题随之出现,即随着互联网生态的演化,社交媒体平台本身成为新的权力中心。

自由与审核必然是一对矛盾。

但是平台总是会受法律和特定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而且还有保护用户的义务,在一些人的自由会伤害另一些人的情况下,这就意味着需要对言论施加限制。

另一方面,社交媒体平台也决定了,推荐什么内容、不推荐什么内容,允许什么、禁止什么,从而再次掌握中心化的权力,而且更精巧、复杂和隐蔽。

它能够控制我们的感知,过滤我们接受的信息,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引导我们的思维、情感和偏见,决定了我们能看到什么,以及如何思考。

信息技术让平台可能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侵犯用户的权利。

因此,对于言论自由似乎再次发挥了负面的影响。

那么,宣称保卫言论自由的马斯克,是否会通过相关技术对推特进行改造呢?

其实,马斯克此前关于互联网新技术的言论和观点称不上激进,甚至略显保守。

对被称为「互联网的未来」的Web3.0(第三代互联网),马斯克至少曾经属于怀疑派,他曾在推文中对Web3.0是否「现实」提出了质疑。

而且在2021年12月的的一次采访中,他除了对元宇宙的可应用性表示怀疑,还嘲笑说「Web3.0相比于现实更多是营销」。

马斯克当时自嘲式地表示,在1995年的时候,他非常了解互联网潜力,但现在自己可能太老,以致无法理解这些新技术。

而现在,他对推特提出的设想,例如算法开源,用户可以编辑自己的内容,减少广告商的影响,去中心化等,已经在接近Web3.0的一些理念。



◎ 波卡圆点和以太坊创始人加文·伍德。图片来源:coinlive

2014 年,以太坊(Ethereum)的联合创始人加文·伍德(Gavin Wood),提出Web3.0的概念,这是一个尚未实现的可能性,它希望围绕区块链和加密货币,重建互联网服务。

根据这一理念,Web3.0最独特之处在于,用户所创造的数字内容,所有权和运营权都归于用户,用户所创造的价值可以成为自己的数字资产,这些资产在不同互联网平台上,可以实现自由迁移。



◎ 互联网发展史。图片来源:101blockchains

现在的社交网络平台,正处于Web2.0阶段。

人们可以在平台上自由地创造内容,并接受平台的审核,而且无权对这些内容进行操作。所有数据、记录等都归平台所有,而这些内容的实际创造者却无法享受相关权益,这种激励结构有其增长的极限。

在Web3.0时代,用户在一个平台违规并被封号后,粉丝、内容以及收益,可以迁徙到其他平台。

届时将可能出现新的搜索引擎、社交网络等生态结构,它们将由互联网用户拥有和运营,而不必通过现在的互联网企业。

在这种互联网模式中,言论自由的内涵也会发生改变,甚至可能由用户自行定义、修改审核规则,并自由迁徙到合适的社区。

可以肯定,未来推特将如何运作,不会是马斯克一个人说了算,而是由董事会、算法工程师、员工、用户,以及政府监管部门等共同决定。

但一直以来,马斯克都以远见和抱负为人所知,并被视为科技先驱。

如果Web3.0真的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很难想象他会完全拒绝将其应用到推特上。

而他可能的加入,对于正在研发阶段的Web3.0,无疑具有加速效果。

从媒介的历史看,从新的媒介技术被发明,到人们逐渐开始使用和接受,并最终适应,不可能一蹴而就。

马斯克对推特的改造,会不会推进互联网技术的革新,又会不会让言论自由的环境有所变化?我们只能边走边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