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次到来的外地人往往不用深入研究,只从他们锅里翻腾的画面就能感受到这片土地的生命力。
“去过武乡县之后,我开始觉得女娲娘娘用土造人的事应该是真的。”

图片来源:快手@陈然350
武乡县人民比谁都知道大地有多无私,这里经常会飘出土的香气。
第一次见到这种场面时,任何人都会明白什么才是自然给人类最直白的馈赠。

土味不一定只是种形容,也可能真的是味道。
不同于其他地方,作为面食研究的第一梯队,山西人民显然对所有长得像面粉的东西都拥有极致掌控力。
秉持着“世界面食看中国,中国面食看山西”的精神传承,通过对周边环境的深度理解,他们开发了土元素的无限延展性,并且以实际行动向世界公开宣布即便到今天,山西的土也是可以吃的。

当然首先要知道并不是没的吃才去吃土,而是用土制作成了一种零食。
你可以从中解读出人民群众充满辩证的浪漫主义情怀,只要将炒菜的思路灵活运用到建筑材料上,每一口锅都代表对大地母亲的无限憧憬。

一位有幸到长治出过差的同事说,自己很长一段时间都陷入在某种迷思里,又不好意思开口问,每次看到对方把成品捞出锅的时候,他都以为老乡们在锅里炒猫砂。

一般人确实很难想象到炒土的具体可行方案,连很多山西其他地方的朋友也没太搞明白这和掉在地上有什么区别。
直到吃过了一次,这位同事才领悟到某种隐秘的民间智慧,之后连看煤的眼神都不太一样了。

“有次我快饿死了,山西室友掏出了这个给我吃,一直以为外面裹着面粉之类的东西,后来才知道真的是土。”
“吃起来土香土香的,能感受到土地的芬芳,还顶饿,吃两三个就吃不下了,就是总想喝水。”

“刚开始觉得有土味,后来越吃越好吃”
当地朋友说,这不是土,是接地气的仙丹。
以形补形的传统理念在此得到根本上的体现,除了可以用来当零食之外,还专治水土不服。
“出门在外如果胃酸过多,吃几口家乡土就好了,相当助消化,我爸一胃疼就得回老家买这个。”

效果类似蒙脱石散
在武乡,这种食物被称为“炒指”,因为形似人的手指而得名,有的地方也叫“炒祺”或“祺炒”,是晋南一带的传统零食。
根据本地朋友的介绍,制作过程中要先用铁锅把黄土炒熟,再将面疙瘩倒入锅内搅拌,全程不接触铁锅,而是在高温的黄土里均匀受热,出锅后再筛掉浮土。
简单来说就是土的比热容更小,把面团切开和上好的黄土在铁锅中翻炒,即可得到最贴近大自然的味觉体验。

刚炒好的时候外酥内软,放凉了之后就是脆脆鲨的口感
图片来源:山西老乡俱乐部
“面粉里要加鸡蛋和炒香碾碎的小茴香、花椒叶、芝麻、盐或白糖,再经过发酵才算完成。”
“其实跟糖炒栗子是一个原理,土只是导热的介质。”

一般外地人最大的疑问是土这种东西怎么才算炒熟了
很难说清当地人对这种食物的热爱,在狂热爱好者的心里这是零食领域内的终极表现手法。
据说经常有人专门跑几百公里,就为了吃这一口土味。
所以当地朋友要是请你吃“土”,证明你已经是自己人了。

“几年前去超市,看到货架上的它,好奇买了一包,从此开始了我的吃土之路”
当然对于这些吃土的行家来说,并不是什么土都能符合标准。
“地下的土不行,选用的黄土是从离地表一米左右的土崖上挖取的无污染观音土,这种土长时间受阳光暴晒,口感更细腻。”
在媒体的报道中,一位炒了十几年的武乡大哥已经挖空了半座山,真正做到了“靠土吃土”。

难免有人调侃他正在吃我国的国土面积
大哥表示黄土高原上的土本身就几乎无杂质,还含有很高的钙量,而山西南部太行山上的更是土中极品,绝对属于全球最好吃的土之一。
只要采回来仔细研磨,除了颜色不一样,基本跟白面差不多。


经过在这种土里翻炒干燥,成品放半年都不会坏,据说是古人在战争时发明出来的,现在已经录入了山西省级非遗名录。
“当年武乡是八路军总司令部,战士们也靠着它打了不少仗。”
不过据考证武乡有7800年的人类居住史,所以也有传说是古时帝舜携娥皇女英到山西旅游时发明的。

虽然第一个用土炒出这类食物的人已经不可考,但整个黄河中下游区域似乎都是它的辐射范围,在河北、山东、陕西、河南等地也都有分布。
比如在河南三门峡叫“面豆”,济源叫“土馍”,2019年10月26日济源还在王屋山举办了千人“吃土大会”,当场就吃了一吨。

2017年那届吃了两吨
济源人民对此有自己的说法,制作时必须选用王屋山上的白土,并且他们也把这种食物搬进了非遗名录。
有个本地朋友告诉我这东西是愚公发明的,当时我似乎摸到了一丝愚公移山的真相。

图片来源:新华社
《本草纲目》中记载:“壁土拌炒,借土气助脾。”
最初这种土以药材的身份进入人们视野,又在一些特殊时期填饱人们的肚子,如今它还成为了很多人儿时记忆中难得的零食。
有的人在想家时,想的就是这一把土味和一杯水。

也许就像那位武乡大哥所说的:“生活在黄土边上,从小吃炒指,就永远都忘不了这个味道。”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发明了这一锅超过100度的热土,而它也一直养育着这里的人。

-
资料参考:
黄土里炒出的美味——山西晚报
河南王屋山:千名大胃王争吃“土” 5000斤土馍一扫光——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