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眼,克里米亚已经被普京吞并六年了。

准确地说,应该是六年零九个月。

克里米亚人的日子,过得并不比2014年以前更好。

乌克兰截断了北克里米亚运河的水源,85%的淡水因此断流,岛上河流干涸,地下水资源急剧恶化,以灌溉为主的农业遭到重创。

尤其是今年,被认为是克里米亚150年来最干旱的一年。




人们的日常用水状况,也可想而知。

克里米亚不仅是缺水,现有能供应上的居民用水,水质恶化严重,一些地方住宅水龙头流出的液体,仿佛化学试剂一般。

俄罗斯试图解决克里米亚的水问题,诸如人工降雨、海水淡化、连接地下水管道、修建水资源供应设施,从俄罗斯运输用水到半岛等等。

然而,收效甚微。

克里米亚当地政府不得不出台了严格的供水时间表,一些地区的居民用水,甚至每天只能早晚各供应三小时。

缺水在平常年份已是难以忍受的问题,在疫情爆发的2020年,更是如此。

克里米亚,一边缺水,一边还不得不承受欧盟的制裁。

这些制裁手段包括:

禁止克里米亚向欧盟出口贸易;

禁止欧盟企业在克里米亚投资;

禁止向克里米亚出口与运输、通讯和能源相关的产品或技术;

禁止欧盟在克里米亚的旅游服务;

......

就这样,原先是黑海边上旅游疗养胜地的克里米亚,如今成了萧条衰退的孤岛。

但这还不是全部,在俄罗斯治下,克里米亚的征兵愈加频繁,军事化程度越来越强;俄罗斯对鞑靼人的敌意越来越重,武装人员恐吓鞑靼人,将鞑靼人活动家投入监狱......

多年前普京为克里米亚许下的未来,正逐一被现实打脸。

也许是克里米亚对于俄罗斯实在太过重要,重要到普京处心积虑占领这座半岛,甚至都没来得及想好如何管理它。




克里米亚为什重要?

克里米亚,不是车臣,也不是格鲁吉亚,它是黑海的出海口,是沙俄时代起,一代代沙皇就心心念念要夺下来的战略要地。

可以说,谁控制了克里米亚,谁就控制了黑海;谁控制了黑海,谁就控制了内亚到地中海的商贸要道和军事要塞。




俄国与奥斯曼土耳其,为了争夺克里米亚,血流成河。

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位期间,爆发多次俄土战争,最后把这块难啃的骨头啃下来,当作她送给俄国的礼物。




身穿戎装的叶卡捷琳娜二世。

维吉留斯·埃里克森(绘)

从莫斯科公国崛起,到成为欧亚大陆上的巨无霸国家,俄国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不停打仗,开疆拓土,不是因为俄国是领土搜集爱好者,实在是因为俄国的出海口少得可怜。

尤其是大航海时代开启之后,当一个个西欧小国成为海上霸主,争夺海外殖民地之时,俄国就像一个看客,一个边缘人,大航海,似乎跟自己没关系。

历代沙皇,发了疯似地打仗,期间经历沙俄覆灭,苏联解体,直到今天,诺大的俄罗斯,像样的出海口也仅仅只有五个。




摩尔曼斯克是北冰洋出海口,由于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成为北极圈少有的终年不冻港,是俄罗斯北方舰队基地所在地;圣彼得堡和加里宁格勒,是波罗的海的重要出海口。

加里宁格勒是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的总部;圣彼得堡则是彼得大帝一心西化,向西欧靠拢的成果。

彼得大帝与瑞典打了20多年,终于打下圣彼得堡。

只可惜,波罗的海是内海,沿海国家依然能够锁死俄罗斯的出海航道。




彼得大帝的舰队。

尤金·兰塞雷(绘)

符拉迪沃斯托克,是俄罗斯在远东地区的出海口,太平洋舰队所在地。

它对俄罗斯在太平洋地区施加影响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塞尓斯波托尔,位于克里米亚南部,是不可多得的优良港口。

20世纪以前,奥斯曼土耳其和俄国打得不可开交;英国和法国也觊觎这片地区,与俄国之间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在西方家喻户晓。

苏联解体后,塞尓斯波托尔跟随克里米亚一起加入乌克兰。

乌克兰则将塞尓斯波托尔港借给俄罗斯,作为黑海舰队的基地。

一旦俄罗斯失去这个港口,将遭受北约的严重制约,失去在东欧和中东的影响力。

俄罗斯始终不甘心,重要的黑海舰队基地在他人的领土上,因而对克里米亚一直虎视眈眈。

俄罗斯想要夺回克里米亚的心,可以说都没有消停过。

但直到2014年,才最终让普京吞并成功。

普京瞅准了机会。




普京缘何能得逞?

乌克兰不是没有防备普京的野心,国际社会也不是不知道普京的欲望。

但普京仍然挥舞着拳头,步步对克里米亚军事干预,占领克里米亚议会,操纵公投,最终得逞。

一切都来得太顺利。

一方面,相比于俄罗斯,乌克兰实在是有些弱不禁风。

军事上,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坐拥苏联时代遗留的大规模武器,成为核大国。

然而,1994年的一纸《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在英美的承诺下,乌克兰选择将核武器交给俄罗斯销毁,以换来自己的和平与安全。

显然,这份非正式的备忘录没能保障乌克兰的外交安全。

经济上,乌克兰依赖于俄罗斯的天然气,失去了与俄罗斯叫板的底气。

亲欧总统尤先科上台时,普京坐地起价,要求俄罗斯出口乌克兰的天然气翻倍,并因此在刺冷的寒冬里,中断了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整整三天!

尤先科不得不同意普京的涨价,才没让乌克兰人冻死。

而在内政上,乌克兰站在欧亚的十字路口,向来有亲欧派和亲俄派之争。

如果是亲欧派人士上台,俄罗斯就不断挑唆乌克兰东部的亲俄派分子实行分离主义,小打小闹,让乌克兰不得安宁。

普京对乌克兰打的经济与政治牌,手段低劣而有效,乌克兰没法不从。

另一方面,对于普京的行为,欧洲和美国做了什么呢?大部分时间是作壁上观。

普京能用天然气对付乌克兰,就能用同样的手段对付欧洲。

事实上,包括欧洲火车头德国在内的欧盟国家,都受制于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

普京曾经在公开场合威胁德国:「你们不想要天然气和核能,就只能靠柴火取暖了。」




尽管默克尔并不想受俄罗斯牵制,但事实摆在眼前,在普京一次次明目张胆地挑战欧洲,乃至全球秩序时,德国仍然继续修建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美其名曰和俄罗斯的经济关系不能地缘政治化。




欧洲其他国家,也各自有各自的算盘。

在普京吞并克里米亚之前,从90年代开始,俄罗斯对车臣的残酷镇压,对格鲁吉亚的入侵,一次次都只换来欧洲的口头谴责。

毕竟,车臣和格鲁吉亚离欧洲远着呢。

而当2014年,黑海的门户克里米亚遭到俄罗斯吞并时,欧洲恍然大惊:普京兵临城下,都闹到家门口来了。

然后呢?道义谴责,经济制裁。

可比起对克里米亚的全方位制裁,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简直是小儿科。

欧盟禁止和克里米亚做贸易,但欧盟并没有禁止向俄罗斯进口天然气,这才是欧盟对普京的真正态度。

至于美国,普京的对手,从小布什(2000-2008年)、奥巴马(2008-2016年),到川普(2016-2020),普京没有输过。

普京能大张旗鼓地派人冲进克里米亚议会,武力威胁克里米亚人进行公投,就是吃准了奥巴马软弱犹豫的个性。

奥巴马在叙利亚问题上无所作为,让普京尽可能大胆地用武力去达到自己的目的。

结果也如普京所料,美国谴责了俄罗斯的行为,也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了乌克兰和克里米亚问题的解决方案,但没有任何实质行动。

而且,为了让普京消停下来,美国联同欧盟,带着失去领土的乌克兰,与俄罗斯达成日内瓦四方协议,默认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占领。

这一幕,多么像二战前《慕尼黑协定》签订时,绥靖政策的历史场景。

那一次,英法两国怕打仗,损害自己的眼前利益,于是合伙出卖捷克斯洛伐克。

在捷克斯洛伐克不在场的情况下,与德国和意大利达成协定,将苏台德地区划给德国。

历史就是这么讽刺。

最吊诡的是,围绕克里米亚的争议,似乎都是乌克兰的损失,普京的利益,欧洲的战略,国际的道义,却和克里米亚本身无关。




糟糕的恶例

克里米亚是失声的。

尽管普京口口声声说,克里米亚历史上就是俄国的一部分,有60%的人口都是俄罗斯人,只是在1954年,赫鲁晓夫为了拉拢乌克兰,将克里米亚划给了后者。

但他没有说,即便是苏联时代,克里米亚是作为克里米亚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加入苏联的,并非加入某个民族-国家。

而且,在苏联统治时期,克里米亚不管归属谁,都没有实际意义。

普京坚持,既然克里米亚祖上曾经是俄罗斯的领土,理应回到俄罗的怀抱。

这是普京忽悠世人的厉害之处,也就是只说有利于自己的一半事实,另一半绝口不提。

那就是,克里米亚曾做过一次公投。

在苏联进行全体公投,决定是否保留苏联之前,克里米亚在1991年1月,决定是否自治。

公投结果是,克里米亚继续作为苏联的加盟国。

这个决定意味着,克里米亚承认苏联对自己的划分,继续作为乌克兰的一部分。

随后,乌克兰公投决定独立,克里米亚人也参与了乌克兰的公投,并且有过半的克里米亚人支持乌克兰独立。




1991年,乌克兰全民公投决定去留,克里米亚半岛与塞尔斯波托尔也参与了这次公投,尽管支持乌克兰独立的票数低于乌克兰其他地区,但支持者也占过半票数。

图片来源:Wikipedia

从理论上来说,克里米亚人相当于选择了跟随乌克兰一起独立,这是克里米亚人的选择。

如果单单凭借某块区域历史上曾是谁的地盘,所以应该划分给谁,照这个逻辑,波兰历史上被瓜分的土地,俄罗斯是否也该归还给波兰呢?俄罗斯在远东的领土,是否也该归还给东亚各国呢?

当然,普京还能强行狡辩说,三十年前,克里米亚人选择乌克兰,但日子过不下去了,该分手了。

俄罗斯没有吞并克里米亚,高达97%的投票支持显示,克里米亚是自己决定独立并加入俄罗斯的。

克里米亚是公投了,但是在俄罗斯军队进驻克里米亚,在枪口下做的公投,没有经过乌克兰议会的同意,说公投就公投。

公投期间,没有乌克兰、欧盟以及其他第三方观察员监督,这样的公投,想说有多少支持率,就有多少支持率。

更绝的一点是公投的选项,人们只能二选一:

(1)你是否支持克里米亚加入为俄罗斯联邦的一部分?

(2)你是否支持恢复1992年克里米亚共和国宪法,并支持克里米亚作为乌克兰的一部分?

表面上看,两个选项好像是在加入俄罗斯和继续留在乌克兰之间做选择。

但实际上,1992年的克里米亚宪法,早被乌克兰废除。

这部宪法意味着克里米亚人拥有双重国籍,有独立的军队,在外交上和乌克兰是协商关系,其实相当于完全自治,只是名义上没有完全独立而已。

这次公投的选项,本质上,是让克里米亚要么加入俄罗斯,要么独立出去,没有其他选项,包括维持现状。

这样的公投,没有一项程序是合法的,然后,它就这么发生了,在乌克兰、在美国、在欧洲、在全世界眼皮底下。

普京一手打造的克里米亚公投,开了非常恶劣的先例,他用沙俄时代的外交方式,在21世纪告诉全世界,谁拳头大,谁就能得到实利。

今天想要吞并某个地方,就操作非法公投,明天要想另一个地方,也可以如法炮制。

在一个有国际法,有国际秩序的基本共识的今天,什么样的公投才是合情合理合法的呢?同样发生在2014年的苏格兰独立公投,即是一个样本。

苏格兰议会首先通过《苏格兰独立公投法案》,并得到英国议会的同意,让公投行为本身合乎程序。

公投的内容,也直接明了,只有一个问题:苏格兰是否应该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问题的选项为是和否,没有模棱两可之处。

尽管英国一百个不愿意苏格兰独立出去,但英国没有动用任何武力,无任何干预行为;女王作为国家元首,也仅仅是提了句「我希望人们认真考虑未来」,拒绝评论,拒绝呼吁苏格兰人留下来,而是让人们自己做选择。

这样的公投结果,世人皆服。

普京想当沙皇,用拳头说话。

殊不知,拳头的力量,来得快,去得也快。

就像苏联,称霸不到一百年,轰然倒塌。

于俄罗斯而言,自己虽是个大国,却并非是个强国。

俄罗斯经济日渐下滑,其经济力量根本无法长远支撑起对克里米亚的控制。

普京原本可以选择更好的策略,与乌克兰搞好关系,让乌克兰成为自己在欧洲的屏障,缓和与北约的冲突,并制衡土耳其在欧亚的影响力。

但他选择了一条孤家寡人的道路,让自己成为世界公敌。

那些仅仅因为某个国家拳头大,有钱,就选择依附的小国,明天也会因为同样的原因弃之而去。

于其他小国而言,真正的独立,不是来自某个大国的武力支持或者经济施舍,而在于一个国家能否认清楚现代国家的本质,克服现代化道路上的种种障碍,成为人类政治文明的奠基者。

虽说国际社会在2014年选择了避让,选择了妥协,也不用灰心,历史毕竟告诉我们:

有张伯伦这样「爱好和平」的人,就有丘吉尔这样「永不放弃」的人;

有绥靖的国家,就有敢于投原子弹的国家;

有苏联这样想军事称霸的力量,就有美国这样用经济将其拖垮的力量;

有普京这样的独裁者,就有纳瓦利内这样的挑战者。

当现有的力量无法制衡恶魔之时,总有新的力量会兴起,成为全球秩序的维护者。

是非不在成败,公道自在人心。

普京吞并了克里米亚,也吞下了苦果。

参考资料

After the annexation: Crimea is still in limbo five years after Russia seized it. The Economist, 2019-06-08.Vladimir Putin's 'Crimea effect' ebbs away 5 years on. DW, 2019-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