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乎每一个留学生身边,都有一个来自东北的同学。就算没有,也有一个操着一口浓重“大碴子”味儿的非东北同学。东北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它靠着自己的独特魅力,正在逐渐“统治”着全宇宙。看完今天的文章你就会发现,世界的尽头,可能真的是东北...
众所周知,东北有四个省——黑辽吉外加一个海南省。

东北人凭一己之力,盘活了海南的楼市,让那个“天涯,海角,烂尾楼”地方,变成了东北人的后花园。
但东北人,远不只有这点能耐,他们从不止步于海南,而是立志征服全世界。


据不完全观察,每10个留学生,就有5个人在说东北话。其中只有一个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剩下四个的口音,都是被那个东北人给带的。
毫不夸张地说:“全世界都在说东北话”并且,“海南跟美国,总有一个地方能让你学会东北话”。
有一次,我独自漫步在美国街头,等红灯时候说了句:这灯可真长啊。熙攘的人群中立马飘来一句:可不咋地,哎嘛,zen闹心。

在国内的很多人,会靠“大金链子小手表”来区分东北人,但在国外的东北留学生却显得低调很多,他们除了长得好看,和拥有傲人的2米8的大长腿之外,其他也和普通人没啥两样。
但如果你深入东北留学生的生活,就会发现他们的灵魂里,满满的东北味儿。
Advertisements

别的留学生赶完due打游戏,东北留学生都在满美国找澡堂,那是他们灵魂得到释放和升华的地方。
只可惜,这么多年过去了,美国连家像样的大澡堂子都没有。
前几天,有个网友发了一条视频,给大家展示了自己在美国发现的东北澡堂。

结果立马被咱东北银给发现了破绽——
“一看这么简陋,一定是韩式的,咱大东北的澡堂子不是澡堂,是皇宫!”
楼下老乡附和道:老妹儿一看就咱东北滴,这粗糙地儿,搁咱东北啥也不是。

“这脏乱差的环境,搁咱沈阳一个月保准黄!”
“咱楼下的小澡堂子都能完爆这家,没法比没法比。”

这可真不是咱东北人搓澡搓出了优越感,而是那氤氲的水汽里,那富丽堂皇的“宫殿”里,那低廉价格极致奢华的服务里, 是东北人刻在DNA里的乡愁。
东北人其实特简单,他们50%的幸福都是大澡堂子给的,剩下的那50%,是烧烤给的。
毕竟,“大金链子小手表”的下半句,就是“一天三顿小烧烤”。
当别人的夜生活常驻夜店时,东北留学生已经在美国街头寻找正宗的东北烧烤了。

在纽约东北烧烤店撸串的亚洲面孔,不一定是东北银,但穿着貂皮剥蒜的老妹儿一定是东北银。
猪心管大腰子,一起撸过铁签子,那才算是真铁子。
在东北烧烤摊你也大概率会遇到这样的场景——
本来只是一桌的两个东北人在唠嗑,只因为跟邻座的老乡唠了几句,两拨人就立马拼桌成了相见恨晚的好友,很快,邻座的邻座,邻座邻座的邻座都加入到了这场东北大型交友活动当中。
几杯啤酒下肚,你还会看到几个东北老哥因为谁买单这件事争了起来。

没办法,咱们豪气万丈的东北银就是这么热情。
有一次,我跟我东北室友说“Maria(台风名)”来了,东北室友想都没想,直接表示:
那你让人家上来一起吃饭!
我说你知道Maria是啥不。
她说:甭管是谁那都得吃饭啊!
Advertisements

东北人是真能处,如果喜欢你会就给你整一大桌子菜——
锅包又、猪又炖粉条、大拉皮、酸菜汆白又、小鸡炖么菇、大肘子...
最重要的是,分量真的很实在,南方人用碗装的菜,东北人直接整盆装。

即便桌子都放不下了,完了他们还会略带歉意地对你说:不好意思啊,家里没啥菜,将就着吃吧。
但甭管菜量有多大,乱炖里究竟有几种菜,有两道菜一定是东北银饭桌上必不可少的:花生米和拍黄瓜。
不过啊,别以为东北人就爱吃大鱼大肉,咱也吃轻食,就比如猪耳朵、松花鸡腿、风干肠、茄子拌土豆啥的。


因为东北菜实在是太带劲了,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很容易长胖,但这也是咱东北人基因里进化出来的御寒机制。
不然,谁搁那儿冰天雪地里能受得了?
南方冷还是北方冷,这个问题已经喋喋不休了几十年,但东北人从来不屑参与讨论,而是裹紧了自己的貂皮大衣,一个出溜滑消失在人群之中。
东北银是最怕冷的一群人,如果没有雷锋帽、军大衣、手闷子,大概率是熬不过东北的冬天的。
但谁能想到,美国的冬天比东北还冷呢!!!

如果你在美国看到大冬天里喝冰镇啤酒的,那一定是东北人,不是他们狂,也不是他们不怕冷,而是他们总结出来的生活经验——

屋外零下几十度,刚拿出冰箱的啤酒只有零下几度,老铁这波没毛病!
就像冬天里一定要喝更暖和的冰镇啤酒一样,东北银总能用一些生活的乐趣来抵消寒冷带来的物理伤害。
就比如说,从东北走出来的小孩,人均出溜滑高手。
毕竟,在东北一些地方,打出溜滑已经被纳入中考项目了。

但是,常打出溜滑,哪有不摔跤的道理。要是身为东北人,连续五年冬天达成0摔倒成就,那是可以写进族谱里的骄傲。

有了从小打好基础的出溜滑,东北人滑起雪来也比别人容易上道,有一句老话如是说:东北人一出生就会滑雪,一般怀孕去医院里拍片子,看的都是孩子抱的是单板还是双板。
东北银一路从黑龙江亚布力滑到 Montage Mountain,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用炫酷的技巧征服着海外一个又一个滑雪场。

东北人,仗义、豪爽、讲排场,自带唠嗑buff和搞笑基因,就是这样一群天性乐观的人却经常被地域黑——
“素质低、没文化、生猛不好惹...”
但其实,东北人,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正是因为豪气不拘小节,东北人才总被扣上“素质低”的帽子
但接下来主页君要说的,可能会颠覆大家的认知。
在全国各省文盲率普查中,全国平均的文盲率为4.9%,也就是说14亿人口中,有6860万没有接受过教育的人。
但在辽宁省,文盲率为1.6%,那里的人教育普及率全国第二,而吉林省文盲率为3.2%,文盲率比广东低,黑龙江的文盲率为2.3%,比上海还低,仅次于北京。

或许有人会说,基础教育只能说明义务教育推广得好,而高等教育普及程度才更能说明问题。
那我们再来看看这个⬇️
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有一个数据是“各地区每10万人口中拥有的各类受教育程度人数”。
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我们就称之为高等教育,辽宁、吉林、黑龙江每10万人中,分别有18216人、16738人、14793人接受过高等教育,在全国范围内都属于靠前的水平。

东北人是懂教育的,他们不仅受教育程度高,还有越来越多东北老铁选择将自己的孩子送出国留学。
2018中国留学回国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在全国海归人数前十的省份中,东北三省占了俩,黑龙江虽说没挤进前10,但也排在了第11.

广东和上海人舍得在教育上花钱吧?事实上,东北人也不甘示弱——
2016-2017年东三省赴澳留学人数仅次于广东,位列全国第2;2018年东三省赴美留学人数,仅次于上海,还是排在全国第2。
倒不是说东北老铁多有钱,而是他们舍得给孩子的教育花钱。

与大家地域黑的固有印象不同,东北人素质并不低,他们受教育程度可能跟北上广深不相上下,这也造就了他们开放民主的风气。
别看东北老爷们五大三粗,但东北的家暴率是全国最低的,他们一点儿也不重男轻女,相反,在东北男女更加平等:东北人培养女儿也尽心尽力,沈阳还拥有全国唯一一个专门为男性开设的家暴收容所。

这就是“表里不一”的东北人——
表面上“噶哈呢?瞅你咋地?”,其实会为了抓小偷跑4个stop sign;
表面上“大金链子大花臂”,其实内心柔软,只想找个大澡堂子泡上一天,泡浮囊了也不怕,一顿烧烤就能回血;
表面上十句话九个梗,其实从来没有停止过提升自己,努力地从黑土地一路考到国外,看更广阔的天地。
我喜欢酱婶儿滴东北银!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