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我面试了一个刚毕业的CS师弟,说实话师弟的编程能力不差,就算不是leetcode八股文里的产品设计题,回答上也游刃有余,条理清晰。我给的分数是strong candidate,并祝他下一轮好运。在面试的时候,我的风格属于开朗嬉笑型,你说什么我都点头,我都说对的那种,就算对方没有给出我心目中的答案,但如果能说明心路历程和思考逻辑,我都会给出至少pass的分数。

因为我知道,对于求职者,尤其是应届生而言,他们面试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面试官的状态。如果一个面试官全程不苟言笑的司马脸,面试者会非常紧张,他们不知道自己哪句话说错了,于是陷入“纠正-怀疑-再次纠正”的混乱逻辑里。

这个师弟在后来的面试中还是被刷掉了,后来我去找HR确认,HR说:隔壁中国工程师给了他两个red flag。

看了下面试记录,隔壁中国老哥给他布置了一道leetcode hard problem。

实际上在日常工作中,leetcode hard几乎没有任何实用价值,别说新人了,就连在职工程师都未必做得出来。

我以前在找工作的时候,在面试不同公司时,发现亚洲面试官,尤其是中国人面试官,非常擅长利用面试官的身份优势打压或欺压小新。明明是一段自我介绍,非得让别人正话反说,明明一道双指针就能解决的题,非得因为没用双向链表而给别人fail。

扪心自问一下,当年我们自己在面system design的时候,自己做的系统几斤几两,心里没点数吗?这个年头共情能力真的不值钱吗?

这也导致很多人在约面试的时候,只要看到对方是个亚洲面试官,尤其是中国面试官,就立刻改约,因为他们知道只要面试官是亚洲人,基本上直接挂。

我是觉得在美国,很多公司或者要人单位在招人的时候就没有搞清楚,自己招的人是什么级别,你拿着招聘senior甚至lead的要求来面试entry level的应届生,良心真的不痛吗?

在这点上,其实很多白人面试官也不清楚,但至少他们在面试的时候,至少在过程中大部分人能做到和颜悦色,全程保持笑容,无论是笑里藏刀还是发自肺腑,至少在面试的过程中,不会给面试者以极强的心理压力。

亚洲面试官就不一样了。这个学弟的运气很差,在接下来的面试里遇到了很多国人码农,他们抓着学弟的各种代码细节疯狂PUA学弟,“这么基础都不知道”,“这么明显的边缘case都没想到”,“你这种在业界不work的”。

我是觉得如果你们真的有技术,那你们犯得着在印度PM低头唯唯诺诺吗?犯得着在面试应届生的时候把气撒在小朋友头上吗?对着自己国家的应届生重拳出击算什么本事?

我的另一个学弟,在洛杉矶面试一家叫Bigo的直播公司,他运气很好,HR和hiring manager都给了他high pass,直到他面到最终VP轮。

这个来自韩国的叫做Eric Kim的VP,在学弟面试的过程中多次打断他的回答,并就学弟入学年龄较晚的事实多次挑刺,学弟说当年上学的时候由于身体不好,在家养病了两年,但在这位VP口中,就变成了学弟不如人的事实。

面试结束前,VP继续点评学弟,说他在读书的时候转过三次专业,实习的时候也去了三个完全不一样领域的公司,“unfortunately you don’t now what you want”,学弟几乎当场被击溃。

学弟不明白,这家base在新加坡,主营在线擦边直播的公司,有什么资格让一个韩国人贴脸点评自己的前半生。我说,在面试PUA上,亚洲面试官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对手。

我看很多学弟妹在找工作的时候,只要碰到亚洲面试官就PTSD,只要看到面试官是中文名就立刻改时间。

我在面试新人的时候,尽可能会帮助自己人,能不刁难就给pass,能说出思考逻辑基本就是strong pass,但还是拦不住一些弱智卷王在新人面前秀优越。

大哥,你要真这么牛逼,怎么还被印度人骑头上当驴使?

2024年,湾区尚且是美国最自由开放的地方,也已经变得相当畸形。在这里,万般皆下品,唯有写码、年包、股票、学区房高,拿着一个长工包裹就觉得自己是人上人,好像没有房产,没有绿卡,不住在贵族邮编区,不在流油的startup工作,年入没有30万美金的都是下等人。

不好意思学弟妹,我们都是下等人。

最绝的是这些湾区码农的老婆们,没有社会生活,除了围着老公就是在小红书上晒孩子、晒房子、晒绿卡、晒小孩的美区护照,挺悲哀的,父母大多名校硕博毕业,自己混到最后和村口大妈无差。

我在湾区见到的大厂,从HR到经理清一色都是印度人,人家看到同样棕肤色的应届生,恨不得直接上手直接拽过来,我是真的不明白为什么东亚人,尤其是中国人对同胞应届生的恶意如此饱满。

这么多年,我从来没见过印度人为难印度人,但刚毕业的中国人,遇到中年同胞,甚至遇到东亚同胞,基本有去无回。

实在不明白闭门造车的好处在哪,吃别人剩下的咖喱?

也不知道你被印度人PIP的时候,有没有人来问你leetcode hard problem怎么做。

我是觉得有的时候可以参考一下美国人的生活态度的,少攀比,少拉踩,多点共情,多将心比心,生活中能看明白很多事。

Asians help Asians. Chinese helps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