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和日本国内经济的持续低迷,“僵尸企业”问题在日本愈发引起关注——日本存在着大量无法以主营业务利润偿还贷款利息的“僵尸企业”,其数量呈迅速增加态势。


业界认为,虽然日本经济近来也展现出复苏态势,但“僵尸企业”问题依然突出。有预测说,如果日本今年告别负利率进入有息时代,或迎来“僵尸企业”破产高峰。日本媒体和专家期待已久的“新陈代谢”会否出现,成为各界关注焦点。


一、日本“僵尸企业”数量猛增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定义,无法以主营业务利润等收入支付贷款利息、靠金融机构变更融资条件或政府提供优惠贷款续命的企业被称为“僵尸企业”。


日本调查机构帝国数据库公司在上述定义下给出的报告显示,新冠疫情之后日本“僵尸企业”数量大幅增加。在截至2020年3月底的2019财年,日本“僵尸企业”的数量尚为14.8万家,而3年之后的2022财年“僵尸企业”数量已大增至25.1万家。


不少“僵尸企业”由于疫情期间业务下滑、过度负债,有息债务达到月销售额的20倍以上。这些企业的管理者每天都忙于筹措资金、与银行周旋,以求延迟还债或改变还款条件,他们曾幻想公司在疫情结束后能通过业务快速扩大恢复盈利,没想到迎来的却是原材料价格和人工费暴涨。


由于这类企业以中小规模为主,缺乏市场主导权,很难将增加的成本转嫁到下游的销售价格上。而且,受全球经济下滑影响,一些企业的业务量还在减少,销售额下降。如果没有持续的优惠贷款支持,这类企业随时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


报告说,这类公司在日本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均普遍存在,在大企业中也并不鲜见。数据显示,2022财年“僵尸企业”在日本全国各行业中所占比例比上一财年提高了3.6个百分点,达到17.1%,是近十年来的最高占比。这意味着每6家日本公司中就有1家是“僵尸企业”。


与此同时,专家学者普遍预计,日本企业的僵尸化仍在加剧中。


二、“僵尸企业”因何产生


“僵尸企业”得以大量滋生,离不开令其舒适、可以不断续命的环境。不得不说,日本央行的超宽松货币政策在这方面“贡献卓著”。


2012年12月底安倍晋三再次上台后,为帮助日本走出通缩,次年3月即任命黑田东彦担任日本央行行长,推行超宽松货币政策。日本央行持续放水最突出、最引人注目的成果是带动了资产价格上涨,令日本股市出现“安倍行情”。安倍上任时日经股指刚刚回升至10000点上方,7年多以后其辞职离任时日经股指已站稳23000点。


超宽松货币政策长期持续带来的另一个结果是,企业融资成本降至历史最低,本来有可能被淘汰的企业得以存活,“僵尸企业”不仅获得苟延残喘的良机,其数量还越来越多。截至目前,超宽松货币政策已持续10年以上,日本也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仍在实行负利率政策的国家之一。助长“僵尸企业”的存在也成为日本央行的软肋,经常招致媒体和专家的批评。


除央行之外,日本政府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新冠疫情期间,为帮助那些盈利能力差、筹资困难的企业渡过难关,日本政府向满足一定条件的企业推出“零零融资”(实际上无利息也无需担保的贷款)政策,该政策在初期的确极大缓解了企业的资金流困境。不过近两年由于物价持续上涨,人手不足等问题加剧,企业用于原材料和人工方面的成本明显增加,主营业务收益恶化,偿债能力显著下降,很多申请并利用了“零零融资”的企业目前面临难以偿还的问题。这使得日本企业僵尸化问题越发严重。


调查显示,一些依靠政府支持勉强生存下来的企业,现在因背负巨额债务而濒临破产,且随着时间的推进,这样的企业预计还会大量增加。相关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9月底,日本“零零融资”实施了约245万件,融资总额达约42万亿日元(1日元约合0.05元人民币)。日本民间企业信誉调查机构东京商工调查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月,利用“零零融资”后破产的企业数量已累计达1260家。


日本前央行审议委员须田美矢子指出,实施宽松的金融货币政策虽然有利于稳定经济,但从长远来看,恐怕不利于提高经济效率。自2013年以来,日本持续维持超低利率,导致本应退出市场的“僵尸企业”得以存活,这种情况进而影响了很多日本企业的生产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日本潜在增长率的提升。


三、民间期盼唤起企业“狼性”


东京商工调查所1月发布报告说,受物价及人工费上涨等因素影响,2023年日本负债额超过1000万日元的破产企业数量大幅增加35%,达到8690家,破产企业的总负债额超过24026亿日元。报告说,由于今年4月以后“零零融资”贷款将迎来偿还高峰,预计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还会继续增加,2024年企业破产数量有可能突破1万大关。


除了偿债高峰,更为严峻的是2024年日本大概率会迎来货币政策转向。


由于日本超宽松货币政策长期持续,导致市场机制扭曲、副作用凸显,目前各界对日本央行终结负利率政策的预期高涨。媒体和专家预计,日本央行最早或于今年3月或4月宣布结束负利率,这将对全球金融环境特别是日本经济产生明显影响。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警告说,告别负利率可能导致日本企业负担增加,破产企业或增加两成,政府应提前做好有关政策准备。


日本帝国数据库公司破产问题专家内藤修说,作为潜在的“破产预备军”,日本“僵尸企业”的数量已增至破产企业数量的30倍。如果融资环境收紧,企业筹资不再像之前那么容易,破产企业数量就有可能大幅增加。如果2024年“僵尸企业”破产1%,破产企业数量就将增加30%。


对于日本央行收紧货币政策,市场及专家却是翘首等待、期盼良久。市场人士表示,在日本,包括上市公司在内,企业新陈代谢缓慢,充斥着缺乏竞争力、僵化而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老企业”,以及低效、无法充分利用资源的“小企业”。必须对这些企业进行必要的“去保护”,使其在市场竞争中接受考验。


日本很多媒体和专家也一直期待通过优胜劣汰重新激发企业家精神,唤醒企业家的狼性。专家学者纷纷指出,过度宽松、过度保护令大量“僵尸企业”得以苟延残喘,影响了日本产业的新陈代谢步伐,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央行紧缩货币政策有利于恢复正常的市场机制,加快出清,加速新陈代谢,提高企业竞争力。


日本摩乃科斯集团董事会主席松本大说,日本经济持续低迷,与其他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劳动生产率在38个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中的排名已降至第27位。效率低下的“僵尸企业”受到保护,持续存在,是拖累日本劳动生产率水平的重要原因。


尼康公司首席财务官德成旨亮认为,尽管日本在OECD成员国中拥有较少的企业破产数量,从而表现出一定的经济平稳和安心感,但其经济缺乏新陈代谢,整体趋于衰退。日本应该兼顾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创造条件,让优秀的人才和资本与更具狼性的年轻企业家展开创意碰撞,努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


本文刊于2024年3月6日出版的《环球》第5期,来自微信公众号:环球杂志 (ID:GlobeMagazine),作者:刘春燕,编辑:马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