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20个处于浪漫关系中的研究对象的叙事性访谈,本文力图呈现浪漫关系中的礼物实践图景。在高度商品化的消费语境中,浪漫关系中的礼物消费在一定意义上超越了商品与金钱的逻辑,走向了对心意与情感价值的关注。通过观察长久承诺关系中礼物赠送的动态,可以发现:在时间的流动中,礼物从作为印象管理与关系信号的工具,转向了日常互动与情感表达的实践形式。而正是通过持续的日常礼物实践,处在长期浪漫关系中的伴侣实现了自我表达与独特性的建构。礼物赠送成为浪漫伴侣共享自我与生命经验的重要实践。


一、引言


在大众消费时代,礼物赠送被纳入了资本主义文化体系中,礼物与商品的逻辑不再互相排斥,礼物与商品的互换性得到承认[1]。据艾媒咨询2021年的数据显示,2018~2020年中国礼物经济产业市场规模从8000亿元增至10913亿元,呈逐年递增趋势[2]。根据送礼节日的聚类分析,浪漫节日人们送礼意愿最强,在50%以上,浪漫礼物价格也处于中高端水平。在广泛的礼物赠送与交换行为中,亲密关系中的礼物赠送行为与意义是最丰富的,受到学界长期关注。


与此同时,亲密关系被视为人类社会最根本的关系,是个体归属感的来源,并对人生中何为情感、信任、忠诚、责任等产生真切的感受。根据社会学与社会心理学者所达成的基本共识,亲密关系的核心议题主要围绕爱情展开[3]。因此,本文所讨论的亲密关系也是落脚于爱情维度,为了区别于其他亲密关系,本文将恋爱关系称为浪漫关系。


在很多文化中,金钱在亲密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金钱与亲密共存,甚至维持着亲密关系”[4]。因此,浪漫关系不仅影响个体的思想和感情,而且影响消费者为自己与亲密他人作出的选择[5]。在浪漫关系中,礼物——一种渗透着情感的消费选择,塑造了现代人的文化故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个体塑造与体验主体性的方式,成为主体性的重要载体[6]。因此,礼物对浪漫关系非常重要,礼物的挑选、制作、赠予与流动,是个体努力展示主体性的实践,礼物实践实现了对关系形态的整体性展现。


当前,礼物作为现代爱情叙事的一部分,已然成为亲密关系中伴侣互动与情感表达的重要形式。因此,本文将浪漫关系中的礼物视为研究亲密关系与礼物消费的重要领域,以观察这一领域消费实践的新形式与浪漫关系的新样态。


具体问题是:礼物作为浪漫关系中的重要互动形态,礼物的类别、赠送的形式与情境,何以在浪漫关系中建构礼物的多重意蕴?进而转向动态维度,探讨在长久承诺关系中,礼物的意蕴何以在变化的浪漫关系中被重复建构和演绎。本文将深入探讨浪漫关系中的礼物实践,即礼物何以构建和维系浪漫关系以及浪漫关系中的男女两性如何在礼物赠送中开展微观互动,建构属于微观个体的亲密关系和生命经验。


二、礼物:从关系再生产到浪漫关系的可能性


1. 礼物与关系的再生产


每种文化都有送礼的习惯,礼物是无处不在的。礼物是关系的信号[7],也是加强社会纽带、履行社会规范的重要方式[8],人们通过礼物,创造、维持、加强和表达着各类社会关系[9]。在中国文化中,一方面,送礼在仪式性表达,协调、加强人际关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0];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礼物表达着他们对亲密他人的赞赏和喜爱[11]。在关系视角下,中国文化的送礼规范,强调选择与关系相匹配礼物的重要,也强调履行送礼义务与礼物的互惠性[12]


毫无疑问,这些文化规范影响着个体的礼物实践,也创造着不同的关系网络。正如Sahlins所言:“实物流动和人际关系之间的联系是相互的......如果说朋友创造出礼物,那么礼物也创造了朋友”[13]。其中,作为人类最重要关系之一的浪漫关系,在这一礼物赠送的逻辑中持续进行着礼物实践与关系的再生产,编织着礼物的故事。


2. 浪漫关系与礼物赠送


Cheal认为:“礼物经济是爱的文化的一部分”[14]。在这一背景下:一方面,从进化和繁殖的角度看,恋爱关系比与同事、朋友的关系重要得多[15];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浪漫关系的建立和维持是围绕着消费活动进行的,需要个体动员一系列物质资源[16]。物质文化不仅塑造着社会世界,也在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消费行为由此渗透到私人领域,成为浪漫关系的重要维度,礼物赠送和物品消费进而成为现代爱情文化的重要范畴[17]


正如鲍曼所言:“作为馈赠的爱是最不脆弱的”[18]。对浪漫伴侣而言,互赠礼物成为“标记关系”的方式,通过赠送相较于日常物品而言更有意义的恋爱礼物,浪漫伴侣将恋爱关系与其他关系区分开来[19]。在浪漫关系中,像玫瑰、巧克力这样的礼物被符号化为“爱的象征”[20],是属于特定亲密关系的礼物,以增加伴侣双方的幸福感[21]


研究发现,那些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象征着亲密关系的共同经验和记忆、能够体现收礼者的特质和喜好的礼物,被视为有意义的礼物,可以明显促进浪漫关系的亲密程度[22]从更为细致的角度,礼物赠送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中性别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伴随着性别意识与权力的变迁,长期以来男性作为主要送礼者的性别模式趋向弱化[23]。在时间维度的考察中,发现关系的动态性变化,亲密双方的经济资本差异会对礼物赠送的类型、方式等产生影响[24]


以上研究为我们从浪漫关系与消费的视角出发,研究浪漫情感中的礼物实践提供了启发,但仍存在三点不足:第一,当前浪漫关系的礼物研究缺乏对浪漫关系中全景式礼物赠送过程和情景的关注;第二,已有研究缺乏从动态的视角来观察浪漫礼物赠送的发展与变化;第三,由于前两点缺失,相关研究尚未将现代浪漫关系中的关键概念,如自我表达、共同意识等概念纳入礼物实践的讨论框架。


诚然,消费依赖于一个非常无情的经济引擎,但它又与我们心灵中最柔软的角落对话[25],消费的过程被认为是充满情感的。基于此,本文将焦点置于浪漫关系的语境下,探讨礼物赠送的形式、情景以及礼物的多重实践价值。论述在关系发展、变化的视野下,变动的礼物何以持续建构和维持着浪漫关系,浪漫关系中的男女两性如何在礼物互动中展现自我意识并进行自我表达,形成共同意识,建构属于彼此的关系意识和生命经验。


三、研究方法:叙事性研究设计


“人们的生活是由故事构成的”[26]。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与他人分享自我故事,而叙事的重要优点是:有助于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顺序来言说和理解生活。基于此,在本研究中,被访者被要求分享浪漫关系中与礼物相关的故事与经验。这些礼物对他们来说是特别的、有意义的和重要的,并且这些礼物的故事贯穿浪漫关系发展的全过程。


就具体的访谈对象而言,通过滚雪球本研究确定了20名被访者,年龄在22~32岁。其中,有3对浪漫伴侣。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的访谈对象都处于长时段的恋爱关系中1年以上,拥有较为丰富的浪漫礼物赠送者和接受者的经验。而选择长时段的恋爱关系,一方面,是为了关注在关系发展的不同阶段,礼物的动态性角色与意义的变化;另一方面,对长时段的恋爱关系的关注,为我们理解亲密关系何以可能提供现实场景。


在访谈中,根据Wagner和Wodak的叙事研究方法[27],访谈依据初步的半结构式框架,但访谈中的大部分问题没有被严格规定,访谈的流程与话语的推进也各不相同,给予被访者足够的灵活性和自由来分享他们的故事。被访者通过回忆开展动态的叙述,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顺序,来组织恋爱中的礼物故事与互动,并将不同元素整合为一个连贯的故事。访谈主要在南京进行,平均持续90~120分钟,浪漫伴侣访谈的时间在3个小时左右。


四、浪漫关系中的礼物实践


在本文中,被访者将各种商品、服务或体验视为礼物。小微认为:“礼物是明确表达出是送给我的,表达了他的心意就可以了,不一定是物质或者说什么虚拟的东西。”礼物作为爱的信物,以传达伴侣之间的私人含义。不少伴侣有强烈的愿望通过礼物向爱人表达感情。


在浪漫关系中礼物消费时常由情感所驱动,因此,重要的不是商品的形态和价值,而是对于物品产生的浪漫情感与想象。正是通过礼物,个体以非语言形式向伴侣表达了感情。由于情感的介入,对亲密关系中的礼物意义的感受与价值的评估,通常取决于个人的主观感受,在一定意义上超越了客观价值判断,对礼物意义的评估,成了一套复杂的情感与认知评估的决策过程。我们也正是在这一维度上,对亲密关系中的礼物实践进行阐述。


1. 完美的礼物:超越商品的逻辑


如果商品应该提供意义和经验,那么消费即使不是纯粹的情感体验,也是充满情感的[28]。也正是消费过程中的情感色彩有助于消费的去商品化。本研究发现,一方面,在浪漫关系中,充满情感的礼物可以经由情感的洗涤与意义的再建构,超越商品与交换的逻辑。另一方面,出于对同质化商品的抗拒,被访者会通过制作手工礼物的方式来打破礼物等同于商品的逻辑。


当前,大多数礼物源于批量生产的工业制品,将商品转化为礼物意味着物品价值的变化,作为主体的交换者在商品的再社会化过程中,通过注入情感与个人特质,使物获得了关系的象征性价值[29]。也正是因为商品的同质化与对礼物的特殊意义的要求,在亲密关系中的礼物需要被赋予个人色彩,并放置在具体的关系互动中理解。因此,在深入浪漫关系的礼物实践前,文章想要阐述的内容是:在浪漫关系中什么样的礼物会被定义为“完美的礼物”。


(1)“用心的就是最好的”


在与不同被访者的多次对话中,“用心”是被访者最经常使用的表达——“礼物还是用心最重要”。礼物是否用心常常是评价礼物最重要的标准,礼物交换更重要的是心意而非物质价值。何为“用心”?一方面,是收礼者对礼物价值的主观判断,即送礼者是否在准备礼物的过程中付出了足够的成本和心意,礼物是否能体现关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礼物与收礼者的个人特质是否契合。与此同时,凝结了明显时间和生命价值的礼物通常会被视为有特别意义,更容易获得收礼者超出礼物物质价值的喜爱。这些礼物通常花费送礼者较长时间,一般都得好几天,甚至是好几个月的准备。


“纪念相册是我准备时间最长的礼物。我打印了我们相处两年的照片,做了贴图等装饰,附上我写给女朋友的信,把从认识到现在去过地方的门票、电影票、演出票等都整理了一遍,还收集了我们常去散步的地方的树叶和花瓣,塑封了,夹在书里面作为书签。我还剪了一个我们(相识)以来的点点滴滴的视频,剪了七个小时。女朋友收到后非常感动,我们都觉得这是最珍贵最喜欢的礼物。”小书)


对被访者而言,手工制作的礼物倾注了个体的劳动与心意,是独一无二的,这也是对大量生产的、可复制的商品的无意识反抗。手工礼物被认为赋予了赠送者的个人特质。我们不难理解,礼物的价值在于它们并不是无差别的物,它们可以有名字、个性、过去、故事以及与具体的人的关联,正是个体性造就了它们的价值,使之与单一的、固定的市场价值相区分[30]。因此,用心的礼物不仅能让收礼者感到自己是重要的,还被认为:“认真、用心的礼物让自己感到被爱”,能传递出伴侣对关系的预期即关系的重要性。小娴告诉笔者为什么她觉得男友送的switch对她而言是最有意义的礼物:


“我疯狂地想要一个switch,这点他是知道的,并且他自己也一直想买。我由于消费观念比较理性、谨慎,所以就打算再等等,他就自己先买了一个,我俩都默认这是他的东西。最意外的是在他回家的时候,居然把这个switch送给我了!那是他至今为止送过最贵的礼物,它高于我们平常礼物价格太多(200~300元),所以我完全没想过他能送我。对我来说,这个礼物凝结了很多,共同的爱好、一起玩游戏的快乐记忆,还给我一种感觉,他非常愿意邀请我分享他的财产。那时我俩刚在一起八个月,这种感觉让我感到自己相当被信任!他后来自己又买了个新的switch,我俩共享游戏账号,目前已经是难舍难分的状态了,就像是我们俩的信物。”(小娴)


在恋爱关系中,金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收到超出预期价格的贵重礼物,会让浪漫伴侣感到被重视,但昂贵礼物的意义远不止于纯粹的经济活动,还隐含着对长期亲密关系的预期与承诺。因此,礼物交换更重要的是心意,而“心意”是看见浪漫关系中“具体的爱人”、实践“真实的关怀”的能力。如阎云翔所言:“不是礼物的精神而是人的精神将馈赠双方联系在一起”[31]。人们之所以能够认同物品价值,并通过交换获得对方的褒赞,与其说是基于所谓的人类原始好奇心与利益驱使下的互惠情感,倒不如说是由于人们认识到,物品背后的时间和生命价值是对礼物展现的个体的独特性、气质类型与关系意义的认可。


(2)“喜欢一起去做点什么”


在访谈中,体验类的礼物是大部分被访者最喜欢的礼物类型,浪漫伴侣会从体验式的礼物中获得更大的幸福感,加强赠送者和接受者之间的关系[32]。和女朋友相识10年,恋爱多年的小哲谈道:“除了单纯的买买买,表达心意的方式还有很多种,和对方一起做一件事情,这样的经历可能比有使用期限的物品更值得回味。”很多被访者都分享了他们收到的关于“一起做点什么”“一起体验了什么”的礼物:如伴侣买好对方最喜欢的音乐会和话剧票一同去观看;伴侣精心规划、全程负责的共同出游;参加共同喜欢的手工小作坊、亲自制作小杯子等。小文和笔者分享:


“我很喜欢做手工,有一次我男朋友就给我预约了一个手工作坊的活动,我才发现其实他好有创意,动手能力很强,在一起做手工的过程中,真的感觉非常开心。”对浪漫关系中的双方而言,体验式礼物是共同的体验与记忆的创造过程,也是深入了解亲密伴侣的互动与实践过程。


事实上,对个体而言,具有独特性的体验性礼物是浪漫关系中的“完美的礼物”。作为礼物实践的共同体验与创造生活是浪漫关系的日常实践,爱的意义也在日常互动中被编织。与此同时,与“用心的礼物”相似,收礼者认为计划一次体验式礼物,需要送礼者更加用心,更加了解自我喜好与需求。


体验性礼物拥有一个明显的优势:“体验是能够和爱人一起分享的”“体验能够创造属于彼此的回忆”,作为体验的消费充满了情感。市场上出售的很多商品都是作为体验形式出售的,其价值在于消费行为本身所提供的体验。在体验性场景中,消费创造了幻想的世界,为现代人提供了感受各种身份与经验的窗口,激发广泛的情绪和感受。体验式礼物所生产的情绪和感受也被纳入礼物体验的范畴,并转变成彼此的共同记忆。


正如Illouz所言:“浪漫的感情和纽带是由各种体验性商品生产和维持的,情感上的浪漫情绪在各种体验式商品的消费中建立起来,商品成为浪漫情绪和关系的组成部分”[33]。为此我们无法将“浪漫情感”从消费者的体验中剥离出来,而这种“浪漫情感”也在体验中持续生产着亲密关系。


总而言之,最好的礼物是时间、心意、情境与金钱的混合,浪漫关系中的他们/她们,用有形的物品与无形的体验,传递了一个重要的“爱的信号”。诚然,我们无法否认金钱对浪漫关系的塑造,但也需要看到,纯粹的商品难以承担亲密关系所需要的细微的、复杂的情感意义,这是在新的社会情境中重新想象礼物与亲密关系的一个重要视角。礼物不是单纯的金钱,其意义取决于我们对特定经验和意义的感受与阐释。因此,在浪漫关系中不同的礼物形态会影响爱人对礼物意义的界定,而在关系的不同阶段,礼物的意义与价值也在发生着细微的流变。


2. 流动的礼物:亲密关系的阶段与礼物


(1)印象管理与关系信号


首先,从纵向的角度看,在浪漫关系的不同阶段,礼物的类别、赠送方式、礼物的意义是变动的。在亲密关系的早期,青年对礼物的挑选更为谨慎,担心礼物无法送到对方“心坎上”,害怕“糟糕”的礼物会给不确定的亲密关系带来风险,改变关系的轨迹[34]


小甜认为在关系的初期,男友的礼物在一定意义上塑造了她对于男友的“印象”:“他开始追我的时候,送了我喜欢的音乐人的唱片,那时真的觉得他是一个很用心很特别的人......”也正是礼物所包含的印象管理与亲密互动的价值,使得在浪漫关系初期,礼物被视为是必不可少的:“刚开始的时候,我是觉得仪式感的东西是要有的,我觉得这是他对我的心意的一种表现,我会觉得他是惦记着我的。”(小栗)在亲密关系的初期,男性比女性更常扮演主动的礼物赠送者,但是与此同时,出于对独立自主意识的追求[35],女性通常会履行礼物回赠的义务。


其次,赠送的礼物更加倾向于展现大众能够理解的象征意义。小健谈到在刚开始谈恋爱的时候给女友的礼物:“最开始一两年可能会和大家都差不多,就送各种花、香水、包包之类的这种比较大众的东西,大家都会送的东西,那时候你也不知道送什么好,就会送这些东西。”


换言之,该阶段的礼物更多用以表达对亲密伴侣关系的重视,更是一种亲密互动的方式。亲密双方正是在不同关系节点的礼物赠送与回应中,确认亲密关系的发展方向。因此,在关系初期仪式性礼物的赠送频率要明显高于在关系稳定期更为常见的日常性礼物。并且,对处于关系不稳定期的情侣而言,在特定的关系节点,是否赠送礼物,礼物是否“用心”,被视为关系是否能够持续下去的重要信号,特别是对女性而言。


最后,送礼物的动机不仅是为了取悦浪漫伴侣,也是对自我的品位、经济能力、礼物观念的展现。小乐谈道:“我男朋友是学艺术的,品位很好,我当然也想要送一些能够吸引他的礼物,所以我真的是精挑细选。各种艺术类书籍、画册、设计小物件、国外博物馆的周边,他觉得很惊喜,觉得我很有品位,很懂他。我觉得这个对我们的关系很重要。”


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意蕴着文化资本还是经济资本的礼物,都是对自身特质的一种呈现。“恋爱前期有些浪漫礼物带有一些自我介绍的意味,恋爱中后期更了解彼此,这种礼物就会减少,恋爱总会走向柴米油盐啦。”(小微)也正是对自我与情感表达的必要,在关系初期个体面临的不仅仅是礼物与关系的不确定性,还有个体的自我形象与认知在关系中的不确定性。因此,礼物赠送的规范性与工具性也更加显著。


(2)日常互动与情感表达


首先,随着浪漫伴侣关系的发展,礼物赠送从仪式性礼物转向日常礼物。和伴侣在一起6年的小微谈道:“大概是第三年吧,就很少说一定要过节,仪式感也没有那么重了,除了生日。送礼物也会比较倾向于送这段时间自己很喜欢的。就是平时我们会一起逛街,看到什么喜欢的就会给彼此买,这种比较多。”


仪式感的减少,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浪漫体验的消散,但日常与浪漫在亲密关系中并不是敌对关系。日常生活的浪漫化为长期亲密关系的礼物赠送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在亲密关系稳定期,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比起仪式性礼物都更加喜欢日常的小惊喜,“下班路上的一束小花”替代了“情人节高溢价的大花束”成了更好的情感表达。


其次,在一个恐惧亲密关系风险的时代[36],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确定的爱意,需要在长期亲密关系的博弈与互动中持续建构。如果说在关系初期的礼物是谨慎与焦虑、爱意与自我表达的混合,那么在关系稳定期,礼物则成为更为纯粹的情感表达与关系维系。如小甜所言:“你越来越了解、越来越信任(他),你就想要送一些特别的礼物,属于我们两个人的礼物。”因此,相较于工具性和规范性更强的初期礼物,在稳定亲密关系中,礼物是工具性与表达性的交织。


“我们之间送礼物,是在一起越久就越爱送,可能刚在一起的时候,主要还是节日互送,后面的感情更好了会更想要跟他分享,表达我对他的情感。他也差不多,我们都喜欢送礼物,我可能比他更爱送一点。”(小娴)


最后,在充满确定性的浪漫关系中,关系中的双方会更加了解伴侣的真实需求和偏好,而最好的礼物展示出对双方关系详尽而充满感情的了解。在关系初期,“不请自来”的礼物传达了送礼者的心意与惊喜,表达着强烈的关系信号,而在长期关系中,购买伴侣明确要求的礼物,放弃自我的偏好与意识,选择契合伴侣喜好的礼物,伴侣会更加开心。


小哲谈道:“在一起时间久了,送礼物也有了一些转变,不再只有一开始自我感动式的浪漫礼物了。原则性依然不变,就是礼物最重要的是心意,但是我们开始更注重实用和浪漫结合了,要送对方真的喜欢、需要的礼物。”诚然,在这一过程中,有被访者表示自己时常不理解对方所喜欢的物品,无论是女朋友喜欢的迪士尼周边,还是男朋友钟爱的球鞋和游戏用品,但是,收礼者的需求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送礼者的偏好。在这一背景下,收礼者对礼物的反馈也变得更加真实,不再会掩饰真实的需求和喜好以避免争吵与风险,更不会“假装喜欢”,自我意识与偏好在长期亲密关系中持续暴露。


“刚开始,收到礼物不太喜欢也不太好意思说,他会问呀,我送给你的东西你怎么都不用,但是说不喜欢怕他不高兴。在一起久了后就会告诉他,如果收到不太喜欢的东西会直接说,或者是让我自己选。”(小羽)


不同的关系阶段有着不同的情感维度,而礼物在关系的具体化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标志着关系的进展,调整着关系的节奏,并且反映其开端、进程与承诺。具体而言,关系从开始到稳定,一方面是时间、情感深度与资源的持续投入;另一方面,浪漫关系同时包含交换意识和共同意识,这些规范的重要性随着关系的发展而变化,双方在互动中不断形成共同情感规范,在深度亲密关系中,伴侣会倾向于提供资源以满足对方的需求,甚至将对方的需求转化为自我的需求,且并不期待即时回馈。


总体而言,如果说在关系的初期,无论是礼物的形式还是意涵都是送礼者社会自我的一种展现,那么在深度亲密关系中,礼物更多地承载和生产着双方的内在自我。对浪漫伴侣而言,一个明确的目标是促进共同的福利与愿景。


3. 礼物的灵魂:共享自我与生命经验


(1)自我表达与礼物的独特性


由于礼物的象征意义,其被看作是向他人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在浪漫关系的背景下,送给伴侣的礼物携带着更多的表达价值,向收礼者传达赠送者理想的自我形象。刚刚从美国回来的小铭认为,自己非常喜欢送礼物,她曾为跨洋去美国陪伴她过圣诞节的伴侣准备了21件圣诞节倒数日礼物,礼物“每一件都是掏心掏肺准备的,甚至连放礼物的房间,都精心地重新粉刷成圣诞风格”。她觉得正是在挑选、准备、赠送礼物的过程中,展现了自己是一个“温暖的、有爱意、知道如何表达爱的人”,这个人是她所认可的自我,也表达了她对未来的亲密关系和礼物赠送的期待,礼物成为自我的一种延伸和扩展,成为个体生命记忆的一部分。


从小铭的自述中我们可以发现,与人们普遍认为的利他性礼物赠送不同,浪漫关系中的礼物也存在明显的利己动机,利己并不局限于以往研究中对回馈的期待。一方面,赠送礼物本身带给了送礼者满足感和愉悦感,送礼物成为一种自我愉悦的方式。有被访者强烈表达自己很喜欢送礼物,在为喜欢的人精心准备礼物的过程中获得了极大的乐趣,他们将为他人挑选、准备礼物作为一种兴趣,会花很长的时间去学习如何制作礼物,看他人推荐的礼物。


另一方面,礼物是送礼者自我表达和自我认知建构的一种方式,是赠送者对作为浪漫伴侣的角色的自我想象与满足的方式。“我的伴侣需要什么”“我想要我的伴侣拥有什么”“我想要表达什么”“我希望我是个怎么样的伴侣”,这些动机综合性地影响和决定着礼物的赠送,礼物的赠予同时创造着利己与利他的价值。


进一步而言,自我表达的需求决定了送礼者愿意投入时间、心意和金钱来准备一份独特的、能充分表达爱与自我的礼物,将自己与他人区分开来,将他们的关系与其他关系、与其他的浪漫伴侣区分开来。因此,和女朋友认识10年,在一起6年,彼此都热衷于送礼物的小哲认为:“礼物最重要的是不可替代性,可替代性指的是这份礼物往往明码标价,不需要付出额外心思,像是热门口红、施华洛世奇项链。我和女友认为好的礼物应当是独一无二的,是心意的体现,比如说女朋友亲自画的画,画的是我最喜欢的乐队,我觉得是我最喜欢的礼物之一。”


礼物的独特性在于不依附于特定的物品,而是从物品延展到亲密关系中的真实个体。而正是在发现和制造礼物独特性的过程中,个体对自我需求与情感的认知,以及对连接商品世界和欲望世界的认知,都有了进一步的展开。


在自我表达的同时,为了赋予礼物以亲密感,商品价值较低的手工制作礼物成了不少人的选择,手工礼物被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独一无二的礼物,只属于我们的礼物”“自己制作的东西,能够很好地表达我的心意,这个东西是来自于我的,属于她的”。个性化的礼物,能够在性质与意义层面体现关系的亲密性与独特性,不仅带有赠予者的特质,也能明显看出来是为特定的受赠者准备的。


总体而言,赠送礼物的动机与意义通常在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的光谱之间。利他主义的动机表明了取悦受赠者的意图,而利己主义的动机则意味着送礼者的个人满足。然而,在浪漫关系中,自我与他人之间往往存在着重叠[37],浪漫伴侣之间的自我利益、义务和利他主义动机是错综复杂的。因此,浪漫伴侣之间的认知重叠,使得共同意识与分享式的礼物成为亲密关系的礼物叙事中有趣的部分。


(2)共享礼物与共同意识


虽然现代社会礼物流动实践中浪漫伴侣们并不一定赞同莫斯:“接受了某人的某物,就是接受了他的某些精神本质、接受了他的一部分灵魂”[38]。但是,在本研究中,“分享”与“共享”确实是关系进入深度亲密的礼物特质。一方面,亲密关系中的个体倾向于将伴侣纳入自我意识中,以实现自我的扩展;另一方面,浪漫关系不仅包括资源的共享,还包括将伴侣的兴趣与生活方式与自我的生活融合[39]


礼物成为创造共同的生活与经验,可以交换、共享使用的物品,礼物创造的不仅是赠送礼物时的惊喜和幸福,而且是更为漫长时间里的一起使用礼物、制造共同的经验与回忆。礼物是一起玩的游戏,一起调的酒,是为彼此拍摄、共享的相机,也是对彼此爱好的参与、对品位的接纳。浪漫伴侣通过共享的礼物与资源,将亲密他人纳入自我的概念之中,来构建共享的自我与经验。


人们将亲密他人视为自我的一部分,以实现他人与自我意识的重叠与自我的扩展。研究者指出,“通过进入一段关系,一个人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了他人的资源、观点和身份,现在,我是我,也是你”[40]。这种自我的扩展可以在浪漫关系中得以实现。在叙述中,被访者习惯性使用“我们”“我们一起”,而不是“我”,这表明自我被看作“关系中的自我”,共同的自我意识“我们”比独立的个体“我”更显著。而正是浪漫关系中的共同意识与情感,成了消费选择中最有效的筛选工具。


“比如说他送我胶片相机,我可以用,他也在用,我们都很喜欢拍照,这是一件我觉得很好的事情。因为大家都用到了,使用率就更高了,我们还会相互讨论使用技巧,让礼物变得物超所值。”(小娴)


在共同意识的塑造中,浪漫伴侣倾向于在消费观念与选择上形成共识,并认为他们比实际情况更为相似。小乐认为,男友最喜欢的礼物是音箱,因为音乐是他们共同的爱好。因此,亲密关系影响着个体的消费选择和实践。共同生活的形式,共享的消费理念,会使送礼者在挑选礼物的过程中无意识地纳入自我的需求。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表示为共同的生活与爱好购买礼物,是在礼物赠送中最实用也最温暖的部分,这不仅意味着物质意义上的共享,更是日常生活意义上的实践的交织。


小威谈到自己最喜欢的礼物投影仪:“我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礼物,是我和女朋友商量着买给我们出租屋的一个投影仪。我们都很喜欢看电影,在那个小屋子里,我们晚上一起看电影,度过了很多时光,现在投影仪放在我们家里的主卧里,只要看到那个投影仪,就会想到那个小屋子里的我们,觉得很珍贵。”在长久关系中,承诺是以未来为导向的。投影仪不仅标志着小威和女友的过去的浪漫经验,也代表了他们当下共享的自我和生活,还象征着他们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也正是通过礼物实践,个体将自我与所爱之人交织在一起,并成为更加相似的、共享生活形式与消费实践的亲密伴侣。


总体而言,礼物一方面是对自我的表达,礼物中蕴含着个体的品位、意识乃至精神;另一方面,礼物也蕴含了个体的经济资本,对亲密关系的认知与态度。这些自我表达对收礼者而言是对关系是否能够长期维持的一种评价体系。而更为重要的是,“爱情的真谛在于建立由两个主体共享的世界,并在一个意义确知并且固定的世界中开展”[41]。在更为稳固、长久和亲密的关系中,自我的表达时常混合着对亲密关系中的另一半的感知、想象和渴望,这也强调了关系双方“建立实质的共享世界”的重要性。


爱情是现代社会的缩影。在当今这个不确定且需要不断协商的时代,爱情为价值感的认知和构成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锚点。因此,在现代亲密关系的张力之中,思考真实的浪漫关系何以可能,长期的浪漫关系何以实践,是本文礼物消费研究的起点。本研究想要去考证浪漫关系真的已经全然商品化了吗?经济和消费已然掌控情感了吗?礼物作为一个观看浪漫关系内部图景的窗口,为研究者打开了长期浪漫关系中爱的表达与生命经验塑造的可能性。


本研究的发现是:在礼物与浪漫关系交织中,浪漫关系之中的礼物超越了商品逻辑,展现出了情感与自我交织的复杂图景。浪漫关系中的礼物消费在一定意义上超越了商品与金钱的逻辑,走向了对心意与情感价值的关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仅包括物质生活日益充盈的需求,也包括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42]。无论是物质消费还是非物质消费,情感有助于实现消费物品的去商品化过程。


进一步而言,通过观察长久承诺关系的动态礼物赠送,在时间的流动中,礼物从作为印象管理与关系信号的工具,转向了日常互动与情感表达的实践形式。而正是通过持续的日常礼物实践,处在长期浪漫关系的伴侣实现了对自我与伴侣的独特性建构。礼物赠送成为浪漫伴侣共享自我与生命经验的实践场景,在礼物互动之中个体与自我更深层次紧密联系在一起。


大多数礼物都涉及消费与金钱的给予,但金钱、消费所交换和意蕴的远不止于商品,而是个体在关系中构筑的情感意义。消费与金钱,对浪漫关系而言不止于是一种腐蚀与异化,更是一种爱的表达与自我的投射,作为礼物的金钱也具有特殊的情感价值和符号语言,表达着浪漫关系中的爱与奉献。


在研究局限方面,纵使在研究对象的选取上对性别进行了平衡,但在文章的阐述中,女性的表达明显更加频繁,就此而言,虽然并不代表男性对浪漫关系中的礼物实践缺乏关注和思考。但相对而言,女性的自我表达能力与意愿更加强烈,对礼物与关系意义的建构也更加明显。本研究重点呈现了长期亲密关系中对个体而言最有意义、最重要的礼物,这并不代表礼物总是美好的,总是在发挥着积极的关系生产的作用。


人作出的每个决定应该要能反映自我潜藏深处的情感本质,紧紧追随自我实现的动态过程。为此,消费作为一种情感实践,与情感实践之中的消费,有着理论意蕴上的交织,对于情感中的消费与消费中的情感这一对重要关系的探讨,将成为理解消费场景中的消费行动、个体经验与感受、消费的意义与价值的重要理论窗口。


参考文献:

[1]Gregory C A. Gifts to Men and Gifts to God:Gift Exchange and Capital Accumulation in Contemporary Papua[J].Man (n. s. ),1980 (4):626-652.

[2]艾媒咨询,2021—2022 中国礼物经济产业研究与用户消费行为分析报告[EB/OL]. https://report. iimedia. cn/repo7-0/40013. html.

[3]翟学伟 . 爱情与姻缘:两种亲密关系的模式比较—关系向度上的理想型解释[J]. 社会学研究,2017(2):128-149+244.

[4][美]维维安娜·泽利泽 . 金钱的社会意义:私房钱工资救济金等货币[M]. 姚泽麟,译 .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34.

[5]Cavanaugh L A. Consumer Behavior in Close Relationships[J]. Current Opinion in Psychology,2016(10):101-106.

[6][36][41][法]伊娃·易洛思 . 为什么不爱了:更多自由却更少承诺(社会学家的消极关系报告)[M]. 翁德明,译 . 台湾:联经出版社,2021:39,83.

[7]Cheal D. The Social Dimensions of Gift Behaviour[J].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1968(4):423-439.

[8]Huang,Ming-Hui,Shihti Yu. Gifts in Romantic Relationships:A Survival Analysis[J]. Journal of Consumer Psychology,2000,9(3):179-188.

[9]Weinberger M F,Wallendorf M. Intracommunity Gifting at the Intersection of Contemporary Moral and Market Economy[J].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2012(1):74-92.

[10]Belk R W,Coon G S. Gift Giving as Agapic Love:An Alternative to the Exchange Paradigm Based on Dating Experiences[J].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1993(3):393-417.

[11]Wang J,Piron F,Xuan M. Faring One Thousand Miles to Give Goose Feathers:Gift Giving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J]. 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2001(1):58-63.

[12]Chan A K,Denton L T,Tsang A S. The Art of Gift Giving:Ethically Cultivating Business Relationships in China[J].Business Horizons,2003(4):47-52.

[13]Sahlins Marshall. Stone Age Economics[M]. New York:Aldine de Gruyter,1972:168.

[14]Cheal D. Showing Them You Love Them:Gift Giving and the Dialectic of Intimacy[J]. Sociological Review,1978(1):150-169.

[15]Kenrick D T,Trost M R. A Reproductive Exchange Model of Heterosexual Relationships:Putting Proximate Economics in Ultimate Perspective. In C. Hendrick (ed.),Close relationships[M]. Newbury Park,CA:Sage,1989:92-118.

[16]Wilson-Kovacs D. Consumption and Sexual Intimacy:Towards an Understanding of Intimate Cultures in Everyday Life[J]. Gender and Consumption:Domestic Cultures and the Commercialisation of Everyday Life,2012(1):181-196.

[17]Cheal D. Showing Them You Love Them:Gift Giving and the Dialectic of Intimacy[J]. Sociological Review,1987(1):150-169.

[18][英]齐格蒙特·鲍曼,蒂姆·梅 . 社会学之思(第二版)[M]. 李康,译 .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87.

[19]项江南 .“礼轻情意重”还作数吗 ?—城市青年情侣礼物互赠的性别化实践[J]. 妇女研究论丛,2022(6):58-66.

[20]Belk R W. Gift-Giving Behavior[J]. Research in Marketing,1979(2):95-126.

[21]Baskin,Ernest,Cheryl J. Wakslak,Yaacov Trope,and Nathan Novemsky. Why Feasibility Matters More to Gift

Receivers Than to Givers:A Construal-Level Approach to Gift Giving[J].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2014(1):169-182.

[22]Yang Yang,Jeff Galak. Sentimental Value and Its Inflfluence on Hedonic Adaptation[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15(5):767-790.

[23]Belk RW,Coon GS. Gift Giving as Agapic Love:An Alternative to the Exchange Paradigm Based on Dating Experiences[J].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1993(2):393-417.

[24]刘大为,郭瑞 . 经营爱情:大学生情侣礼物交换的实践逻辑[J]. 中国青年研究,2021(12):40-46.

[25]Illouz E. Emotions,Imagination and Consumption:A New Research Agenda[J]. Journal of Consumer Culture,2009(9):377-413.

[26]Creswell J W. Educational Research:Planning,Conducting,and Evaluating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M].Upper Saddle River,NJ:Pearson,2005:87.

[27]Wagner I,Wodak R. Performing Success:Identifying Strategies of Self-Presentation in Women’s Biographical Narratives[J]. Discourse and Society,2006(17):385-411.

[28][33]Illouz E. Consuming the Romantic Utopia:Love and 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Capitalism[M]. Berkeley,C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7.

[29]杨美惠 . 礼物、关系学与国家:中国人际关系与主体性建构[M]. 赵旭东,孙珉,译 .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30]罗安清 . 日松茸:资本主义废墟上的生活可能[M]. 张晓佳,译 .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372.

[31]阎云翔 . 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M]. 李放春,刘瑜,译 .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228.

[32]Chan Cindy,Cassie Mogilner. Experiential Gifts Foster Stronger Social Relationships Than Material Gifts[J].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2017 (6):913-931.

[34]]Wooten D B. Qualitative Steps toward an Expanded Model of Anxiety in Gift‐Giving[J]. The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2000(1):84-95.

[35]于志强 .“我的钱”还是“我们的钱”?—转型期中国城市青年同居的经济实践分析[J]. 中国青年研究,2021(1):37-45.

[37]Aron A,Lewandowski G W,Jr Mashek D,et al. The Self-Expansion Model of Motivation and Cognition in Close Relationships[M]. The Oxford Handbook of Close Relationships,2013:90-115.

[38]马塞尔·莫斯 . 礼物:古式社会中交换的形式与理由[M]. 汲喆,译 .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24.

[39]Wong P,Hogg M K,Vanharanta M. Couples’Narratives of Shared-Self,Possessions and Consumption Experiences[J].Journal of Consumer Behaviour,2016(1):72-81.

[40]Aron A,Mashek D,McLaughlin-Volpe T,et al. Including Close Others in the Cognitive Structure of the Self. In Baldwin MW(ed.)[M]. Interpersonal Cognition. Guilford Press:New York,2005:209.

[42]谢加书,唐志勇 . 新征程中美好生活建设的基础条件、现实挑战和实践路径[J]. 毛泽东研究,2021(4).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青年研究 (ID:china-youth-study),作者:邵文君、张钒(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