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索菲亚·科波拉的电影,很容易沉迷在她复古粉彩的梦幻风景中。
▲《绝代艳后》
《绝代艳后》里奶油般甜美的洛可可风格、《牡丹花下》馥郁灵动的古典油画感,有人说,索菲亚的镜头就像装入了整个童话森林,只是这个美梦不是给你沉迷的,而是用来打碎的。
是的,“童话梦碎”几乎是索菲亚作品中的母题。她拍的女人,都不是沉浸在幸福、喜剧之爱中的少女,而是半路被拽入现实旋涡的女人。
看她的电影,几乎每个人都会在鸡皮疙瘩起来的瞬间明白,再美丽的童话背后,都有一个冰冷、危险的世界。
她的新片《普瑞希拉》,讲的便是这么一个真实故事——14岁的少女跟随父亲生活在军区,偶然碰见了服兵役的摇滚巨星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从此两人坠入爱河。
▲《普瑞希拉》
过往的传记片都在说,有钱、有名的帅气偶像与平凡、普通的女孩恋爱7年后结婚、生子,简直是种童话。但没人谈到,在少女的记忆里,故事有蒙上灰尘的另一面。
电影根据猫王前妻普瑞希拉·普雷斯利的回忆录《猫王与我》改编,这里没有美梦,有的不过是被外界套上滤镜的,一位女性如何在婚姻规训中迷失、求生的故事。
看戏的过程,就像看普瑞希拉一步步走入深渊。相比被宠爱的妻子,普瑞希拉的身份更近似丈夫的“私藏品”。
虽然拥有数不尽的奢侈品,住进了豪华庄园,可她没有招待自己客人的权利,也没有独自外出进行娱乐活动的机会。
▲《普瑞希拉》
丈夫的关爱看似甜蜜,实为控制。
她像被圈养的工具人,还没结婚前,身上没有现金,每当她提出想去打工以便扩大社交圈,埃尔维斯就会丢下冷冰冰的建议——“你只能在我和它之间二选一”,哪怕坐在草丛上和小狗嬉玩,也会被认为“丢了形象”。
猫王在这片子里,第一次失了魅力,是有缺陷的。
他不仅敏感易怒,还爱拈花惹草,在妻子怀孕期间就表示“不如分开一段时间”,甚至私下总爱明里暗里PUA妻子,表示“还有很多女人想和我交流”,所以你得“乖乖听话”,让普瑞希拉产生了浓浓的危机感。
▲《普瑞希拉》
她不得不在爱情里变得小心翼翼,丈夫喜欢黑色头发和上挑的猫眼妆,她便常年保持着染黑发的习惯,哪怕临产,也得先贴上蓬松的睫毛。
她习惯了反复看丈夫的花边绯闻却不被允许愤怒,为了持续获得宠爱,就连怀孕后也焦虑到要时常称体重,观察自己是否“走样”。
▲《普瑞希拉》
在普瑞希拉还未发现前,她早已被所谓的“宠爱”一步步侵蚀掉自己。
直到猫王当着她的面和别的女人调情,她崩溃到离场,而对此,丈夫却始终置若罔闻,她才惊醒一直认定的爱情其实从来都是假的。
索菲亚的镜头冷静,却质感十足。她从不用声嘶力竭的场面勾勒痛苦,仅仅用一个昏黑的房间,一道打下的光,照着普瑞希拉储在眼眶里的眼泪,看着她把自己撕碎又清醒,几秒便足够撼动观众。
索菲亚说,她最爱的片段,便是普瑞希拉决定离婚的戏份。
当猫王还在自己的“大男子气概”中迷醉,把妻子当作玩具时,普瑞希拉早就学会了“独自生活”。她学跆拳道、去约会,把头发变回了天生的小栗棕,抹去了黑黑的粗眼线,做回了自己。
▲《普瑞希拉》
突破自我与成长,几乎是索菲亚的作品中,描述女性最关键的核心。普瑞希拉的勇气,代表了那个时期普通女人的自我突破,她们不再愿意困在破碎的家庭里,而是出走,去寻找新的路。
从一个懵懂的少女,到找回自我的成熟女人,这种转变是多么珍贵呀。索菲亚说,那个年代的女人,没有钱、没有权力,一旦离开丈夫就一无所有,于是她们只能加倍努力成为男人的理想。
《普瑞希拉》不仅反转了蛊惑少女的童话,也象征着再脆弱的女人,也能拥有打破桎梏的力量。
所以,哪怕片中猫王的形象导致电影不被允许使用任何一首猫王的音乐,索菲亚还是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这本来就不是给猫王粉丝看的东西”。
她想拍的,始终都是最真实的女性。哪怕曾经迷失过,只要拥有了冲破凝视的力量,便是有魅力的。
看过索菲亚那么多的电影,对女性凝视的牢笼,一直是反反复复出现的东西,我想,或许是因为,她也曾在被审视中,经历过近乎黑暗的时刻。
索菲亚出生在一个导演世家,爸爸Francis Ford Coppola是大名鼎鼎的《教父》的导演,妈妈是纪录片导演,随便提一位远房亲戚,似乎都能和摄像机扯上关系。
从婴儿时期开始,她身上便被打上了父辈的光环标签。
也正因此,当她18岁时受爸爸的邀请,出演《教父3》里被薇诺娜·瑞德忽然宣布拒演的黑帮千金一角时,才会惹来如此多的恶评。
▲索菲亚出演《教父3》
因为青涩的演技,她被认为是毁了经典的祸首。
那时候,人人嘲笑她“在镜头前僵硬又造作”,“父亲没有分辨能力,女儿没有才能”,她触怒了《教父》的影迷,成了杂志笔下最可恶可诛的“烂演员”,从演技到外貌、声音,被批得体无完肤。
▲索菲亚出演《教父3》
虽然,现在有许多人开始为她平反,认为毫无经验的索菲亚,除了表演中规中矩外,其实并没有太大漏洞,只是在一众影帝影后的光环下,显得太过薄弱。
但在当时,在导演父亲名气的加持以及“资源咖”的声音下,观众的愤怒还是为她争取到了金酸梅最糟糕新人奖和最糟糕女配角奖。
很多年后,提到这件事,索菲亚还是觉得很冤、很难过。
她坦言那时自己并没有想太多,觉得那不过是一次尝试,毕竟那会儿她心智并未成熟,可能性有太多,她想试着了解自己是谁、适合从事什么工作。虽然被批得厉害,但至少她知道了自己并不适合演戏。
带着对自我的拷问,她远离了电影,去艺术学校学习绘画、为杂志拍照,在时尚圈默默泡了十年。
从被闪光灯追着跑的人,摇身变成幕后能手,或许是这段经历,让索菲亚重新发现了自己的本能和天赋,她觉得自己“相比被人看,更喜欢看人”。
1999年的处女作《处女之死》,是索菲亚的一次转型,也是一次对被外界看衰的反击。
靠着这部片子,她不仅拿了“好莱坞最佳年轻导演奖”,作品还入选了法国杂志千禧年《电影手册》“十大佳片”行列。
▲《处女之死》
电影从少女的自杀开始,借由男孩的旁白与疑惑,逐步解开青春期少女内心难以形容的苦闷。
或许是和长辈的代沟、妈妈的禁锢、爸爸沉迷于自己世界的漠不关怀,也或许是门口被裁剪的树,让她觉得像是自己被夺走了的自由,女孩从窗口一跃而下,成为了无法摸清的答案。
20世纪90年代,以男性主导的银幕世界,很少有描述女性的复杂内心情感,而索菲亚的镜头,开始让少女心事拥有了具象化的世界。
这部改编自青春小说《折翼天使》的电影,刚开始改编权都已经卖给别人了,是制片人看到索菲亚的剧本后,才果断要求换成她来拍的。
片子上映后,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人们不相信这个躲在爸爸光环背后的资源咖女孩,原来也拥有这种魔力。索菲亚没多说什么,只是用其后的几部创作,彻底来了个大翻盘。
2004年,她自编自导的《迷失东京》,不仅获得了第7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奖,还让当时刚出道的斯嘉丽·约翰逊一举成名。索菲亚也凭借这部作品,成为第一位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提名的美国女性。
▲《迷失东京》
由妮可·基德曼和艾丽·范宁等女演员主演的索菲亚版《牡丹花下》,不仅打破了原版电影中把女性作为欲望火苗的传统男导演视角,还第一次把猎手的角色,替换成了女人们的主场。
▲《牡丹花下》
故事中,受伤的士兵意外来到一家女子寄宿学校,从噩梦般的战场来到天堂,他左顾右盼、巧舌如簧,在女人堆中左右逢源。
正当观众们连同他自己都以为男人会是这场艳遇故事中的赢家时,殊不知女人们才是把他玩得团团转的高手。
当他是无害的时候,女人们便借由他来发挥欲望幻想;当确认他是危险的时候,有毒的蘑菇便成为了终结男人生命的食材。
可以说,给索菲亚的电影灌注灵魂的,完全是她自己。很早前,她就发现了哪怕坐上了有名气的女性导演的椅子,电影制度对她仍然是“不那么友好的”。
索菲亚说,“负责投资的高层总是男性,他们不那么认同我的观点,对我感兴趣的东西也并不那么感兴趣”,为了掌握独立的创作权,她早就决定不拍大型商业片。
一直以来,都有声音在猜测,索菲亚的成功,是否有父亲帮忙的成分。
但索菲亚早早用行动来划清了界限,她无数次说过,拒绝父亲给自己的电影提建议,因为“我不想让男性视角来看待我的世界。”
早年被负面评价伤到自卑的女孩,如今显然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反击的声音。
2007年,电影杂志《Total Film》给她留下了刁钻又可爱的评语,说:“做演员她表现垃圾,但作为导演却很有主见,她的作品总能打破条框,展现出她勇敢、爱幻想的一面。”
确实,每回看索菲亚的戏,总有种打破框架的颠覆感,相同的传奇故事在她笔下,能生发出不同的味道。
拿2006年的《绝代艳后》来说吧,她竟然把传统记忆中挥霍无度的“千古罪人”玛丽皇后,拍成了没有政治权力野心的“买买买少女”。
这一改编虽然引来了不少抨击的声音,可索菲亚说,这个电影只想讲一个女人的故事,只想挖掘出玛丽皇后不为人知的又人人都能理解的部分。
玛丽皇后和所有女性一样,身上都有逃不开的凝视暴力。
“All eyes will be on you”,是母亲对她出嫁前的嘱咐,年仅14岁,她便远走他乡,在年轻且无知的年纪,妻职和皇后的职责便同时压在她的肩上。
▲《绝代艳后》
没有孩子成了她没有魅力的证据,每回走过凡尔赛花园的走廊,围绕她异国身份、无子的揶揄都如影随形。
她沉迷于奢华的礼服、珠宝,是为了逃避孤立,直到生下了王子,她身上的阴影才算洗净。
《绝代艳后》整部片子的画面都是古典的,然而背景音乐却用了躁动的摇滚乐,音乐的穿越,仿佛她的彷徨、孤独、迷失,哪怕是多年后的今天,依然有能与现代女性彼此重叠的部分。
索菲亚拍玛丽的独特之处恰恰在于,她把宏大的历史,淡化成了背景,还原了少女皇后的成长与痛苦。玛丽皇后无法改变男性主导控制的世界,更无法摆脱“红颜祸水”的宿命,她仅仅是一位处在历史洪流中的女人。
欣赏索菲亚的电影中的女人,就如同欣赏索菲亚。
在许多采访中,她都说,“在充满男生的片场长大,我一直觉得女孩子气和女性气质都是宝贵的东西”,迷茫的、落败的、悲伤的女人,都是女性迷人特质的组成。
索菲亚太擅长把这些被隐匿的部分挖出来了。
不管是猫王的妻子瑞普希拉,还是被骂了那么多年的艳后,她们有脆弱的、迷失的部分,但也只有在索菲亚的镜头下,才真正呈现出了复杂而坚韧的一面。
电影中的她们,和戏外的索菲亚的反转人生,就像是一种互文——哪怕经历过再幽深的低谷,也别轻易小瞧了女人。
如今,虽然仍旧有人用“教父之女”来称呼她,但一脸无所谓的索菲亚,恐怕也早早就跳出父辈的头衔光环了吧。
那么多的好片加持,谁还在乎索菲亚的名字背后,又连接上多少标志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F小姐MissF(ID:newMissF),作者:F小姐,编辑:丰白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