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活从不是外界看来的那么光鲜亮丽,被paper和due追着跑的日子,简直就是开启了地狱模式,看着小红书上晒着精致生活的网红留子,简直疑惑我们留的到底是不是一种学,打开tinder,更是被某些人夸张的简介给震惊到......
和一个做留学中介的朋友聊天,我问:你觉得这一届留学生,他们读的学校和他们智商到底有没有关系?她说:读帕森斯的苏三粉丝有小100万,读哈佛的哈佛学长粉丝有小1000万,再加上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哥大SPS的小红书博主,加起来也有小2百万粉丝,总计有小1500万粉丝。“如果你的孩子不是他们的粉丝,那么恭喜你,以后你的小孩考SAT的时候,就少了1500万个竞争对手。”
有人说,留学圈的睿智,一半在小红书上。朋友笑了笑:何止一半啊,你忘了dating app的另一半了。在巨大的好奇心趋势下,我又一次下载了小红书。刷了2小时候,我发现我用的不是小红书,而是一套光怪陆离的人类样本。有“在清华待腻了”的人生赢家——也有在北师大待腻了“靠自己努力”考上UC Berkeley的长腿妖怪——
除了小红书和Instagram外,dating app同样出现了海量留子观察样本。有些人,托福但凡多考几分,也不至于上Tinder丢人现眼——
有的人自信心爆棚,进个审计所端茶也要挂在自我介绍上——
有的人饥渴成瘾,直接将可量化的数据放在互滑前置条件里。最后最令我咋舌的,其实是以下这四个字——没想到,非藤不仅找不到工作,连聊天的朋友都找不到。我相信,在每一个社交媒体上,走肾和走心被分别放置在天平的两侧,换取社交注意力的手段也在内容算法的推荐下被无限放大。在流量裹挟的大背景下,那些手段较为拙劣的留子,似乎成为了茶余饭后的话题里,越来越搞笑的段子和笑话。留学本就是催化剂,加速你的成长或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