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看病贵、看病难已经不是什么新话题了,那句“别叫救护车”,不是段子,而是浓缩了无数留学生对国外看病难看病贵的亲身体验,比如挂个号去看病,等了4小时没见到医生却还收到了450美元费用,又或是割了个阑尾就多了一张高达28万的账单......

前段时间,有朋友从纽约飞来湾区玩,下飞机没两天就开始腹泻呕吐,出不了门,我只好连夜给她挂急诊。在美国,任何一家医院门口都会挂有Urgent Care字样的独立小建筑,说是急诊,实际上还是要排队。急诊大厅坐满了流浪汉和没钱买医保的穷人,因为只有急诊不查医保,看病可以赖账。3个小时以后,终于喊到了朋友的名字,又过了10分钟,朋友被查出感染性腹泻,老白男挺着肚子挥挥手:方子开好了,回家等药吧,下一位。方子到手,右下角一行加粗的数字映入眼帘:$537.99。这是急诊10分钟,排队两小时后,我们解锁的数字。当然可以赖账,因为朋友早就自愈了。

在看病这件事上,美国可以说是富人和穷人的天堂,但绝对是中产的地狱。在美国,只要稍微有一点生活经历的人都知道,这里的医疗臭名昭著,几乎是发达国家的垫底水平。在发达国家中,只有美国是唯一一个保留了死刑且没有建立统一公费医保体系的国家。纽约的朋友身子骨弱,刚去纽约读书的时候,她就在某个晚上肚子剧痛,学校的health center晚上关门,贴条请她去市外的一家医院。于是她顶着剧痛打车40分钟去到了城外的Urgent Care。于是又过去了2个小时,医生服务态度非常好,一顿安慰照顾后,用腹腔镜把阑尾给切了,朋友没有感觉到不舒服,早上就出院。出院时,她手里多了一张账单,右下角的Bill amount写着$39148.95(折合人民币近28万)。

说起来,我读书的时候,也曾经嘴馋半夜吃火锅,结果拉肚子,发烧到39度。等了4个多小时后,几乎自愈也没等来医生,于是就自个儿回家了。两周后,我收到了一封信,账单上的数字是450美金,对,我只是挂了个号,连医生人都没见到。

美国医生的收入很高,医疗几乎占了整个国家GDP的五分之一,这是一种相当畸形的体系。美国的医疗体系是一条根深蒂固的产业链,以药厂为首,医院为辅,下至医生和保险公司,这是一条几乎没有办法动摇的利益输送体系。世界上的许多药物都是美国研发出来的,药厂不是慈善机构,于是只能由美国本国的民众买单。至于海外市场,有像非洲国家那样穷得根本买不起药的,有像印度这样给第三世界当仿制药药厂的,也有某些东亚国家喜欢设置隐形壁垒让美国进不来市场。总而言之,结果就是全世界都在受益于美国研发的药物,毕竟药物研发的费用摆在那里,但很大一部分却要由本国民众买单。在谷歌输入关键词homeless because of,第一个自动联想就是medical bill。

当然,作为富人和穷人的天堂,有没有什么白嫖看病的路子呢?有的,就是当穷人。在美国医院,是没有拒绝收治病人这一说的,只要是人,来了必须收,这是法律规定的。纽约的朋友跟我说,她的一个来自海地的同学,很小的时候就被诊断出先天性心脏跳动能力不足,是需要常年使用心脏起搏器的。

大概10年前,家里自费带她来纽约安装心脏起搏器,两年前,起搏器没电了。当地医生说,要么你们去美国换吧,来回机票都比在海底换便宜,因为你既没有买美国保险,又不是美国公民,进了医院再说,反正他们会装的。结果就是,当年医院垫付了所有费用,并为这位同学更新了最好的心脏起搏器,并在出院后,账单寄出前,成功回到了海地。在美国赊医疗账,严格意义上是不犯法的,资深穷人甚至会教你如何向政府申请账单豁免。而至于中产,由于银行流水铁证如山,老老实实交税买单吧。

我的一个同事,曾经在没有保险的时候滑雪手上,撞伤了腹部,在医院呆了4天,那次住院总共消费12万美金。幸好他在去医院的路上,用最后的清醒买下了一份当天出保的医保,但他也依然自费了2000美金。在卫生经济学里,有一个名词叫“灾难性医疗支出”。当个人自付的医疗费用超过其可支付能力的40%的时候,救人位这个价发生了灾难性的医疗支出。举个例子,一款刚刚在美国上市的肺癌新药,要花多少钱?每个月8千美金。算起来,吸毒比治病便宜。很多人可能说:买保险就好了,没买保险在美国得病,那是你活该。

2016年,《柳叶刀》发表过一项关于世界医疗保险的研究报告。研究表明,由于医保目录更新的时滞性原因,许多病人渴望使用最先进的药物、最前沿的医疗手段,但这些药物和医疗手段经常没有纳入医保,不得不自费治疗。举一个极端的例子,一位抗癌的病人,在全力救治的前提下,要花掉家里70%的存款,存活率却不到30%,你会怎么办?

《我不是药神》里,一个患病的老太太在买药的时候,向警察大哥求情:“4万一瓶的药,我病了3年,吃了3年,为了买药,卖了房子,拖垮了家人,谁家还没个病人?你能保证自己一辈子不生病吗?”在疾病面前,全世界无论哪里的中产,都会被击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