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广州车展的热度非常之高,来了不少狠货。MPV里面的理想MEGA、小鹏G9、沃尔沃EM90、别克世纪云水吟各路神仙打架。不单是MPV,还有各路SUV,都越来越“盒子车”造型,比如全新一代国产普拉多、坦克700 Hi4-T、问界M9等。
追溯历史,“盒子车”不是什么新鲜产物,最早的厢型车就是盒子车造型。现在这种设计又翻红,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它和早期的设计又有什么不同呢?
为什么“盒子车”设计又翻红
虽然都是盒子车,但现代和一百多年前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这直接体现在它们的车身构型上。
汽车车身结构分为承载式车身和非承载式车身,不论是舒适性还是空间利用率,承载式车身都要更突出。这个问题不难理解,承载式车身是直接把各种零件固定在车身上,特别关注车身的强度,所以整车车舱的扭转刚度强,运动起来舒适性好。而非承载式车身是有底盘大梁,就像造房子先造一个地基,再往上造房子,它虽坚固,但占用空间。这就好比奔驰G级Edition550和奔驰E350,舒适性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现代盒子车就是使用的承载式车身结构,一百多年前使用的是非承载式车身结构。
明白了这个逻辑,现在“盒子车”被提出来就不是设计倒退。
而在承载式车身上再挖掘空间,这件事无异于90分的学霸朝着100分的学神突破,难度当然不小。
内饰设计师就已经为此头疼了很多年,他们每天为给座舱“起死回生”而绞尽脑汁。
相信大家都有看过一档房屋改造真人秀节目《梦想改造家》,与其说这是一档房屋改造节目,更不如说是一档极限挑战,因为入选节目的户型都很奇葩,非一般人能搞定。
比如2016年的一期就让我印象深刻,你能想象一家人住在一个“L”型的房间里吗?
这个“L”型的家最窄处只有1.3米宽,室内最高处不足3米。玄关、爸妈卧室、客厅、女儿女婿房间,几间房像转弯行驶的火车车厢一样次第排着,而且只有头尾两个房间有窗,光线可见多灾难。
这期的设计师绞尽脑汁,最终拿出了还算满意的方案,拯救了这个“L型”的家。不过也不是次次都让人满意的,翻车事故也不在少数,2021年就有“百万毛坯房翻车记”引爆了朋友圈,住在这样的房子里你说憋屈不憋屈。
之所以聊房屋改造,是因为汽车其实也和房子一样,承载式车身就是“畸形”结构,除了中地板这块算是平整的,其他区域都是异型状态。
此图是经典的白车身结构,地板上有各种异型结构,比家装设计师的“L”型房屋难度还高。
这些年,因为有了纯电汽车,中通道鼓包问题算是得到了大大缓解。但其实逼仄的空间、异型的结构还是数不胜数,设计师光是和这些较量已经耗费了脑力,哪有时间给内饰增添更多天马行空的设计呀。
纯电车不需要传动轴,所以能实现中地板纯平,但仔细看内部还是不平整。
所以大家看到内饰设计几乎千篇一律,真的别嘲笑设计师不干活,弥补承载式车身构型天生缺陷就是他们工作的最大价值。
盒子概念车必须要玩好“消消乐”
当下趋势显示车顶廓线变得越来越平直,快背造型汽车潮流已经告一段落,这对争取车内空间是利好消息。但如果只是向头部要空间,这种硬解模式肯定是有上限的。
怎么向前部、中部、和后部要空间才是当下的核心议题。
1. 向“前部”要空间,前机舱需要不断被压缩
有些汽车看着大,其实公摊也多,120平的房子实际可使用面积才80多。除了通过缩短座垫、挖空门板等方式偷空间,其实还有其他的解决办法。
燃油车通过不断缩小发动机体积获得更短的前悬空间,争取了更大的座舱面积。而新能源汽车公摊的罪魁祸首之一是ODP车载电源,它是新能源车内部进行能量转换的核心零部件,如果能通过集成化手段减小它们的体积,就能争取更多的利用空间。一些车型通过集成化手段,就挤出了一个前储物舱,方便存放手提袋等小件物品。
不过很多人后备箱空间都用不完,再来一个前备箱意义也不大,用户也可能更需要的是“大客厅”。为此一些车企另辟蹊径,LEVC的SOA架构就是利用ODP平铺中置技术改变了布局,使得整车空间利用率达到75%以上(行业平均在67%左右)。可不要小瞧了这8%,对于一台标准的中型SUV来说,等于座舱内多出了一个大号行李箱的空间。
SOA通过ODP平铺中置技术,将ODP纵置变为横置,平铺于电池包与地板之间,并将低压蓄电池中置和转向机前置,实现了前机舱最小化。
2. 消除主副仪表板,避免“死格局”
这里的中部,主要是主副仪表板了,也有人喜欢叫它们仪表台、中通道。从90年代至今高速发展的三十年,其实汽车内部结构没有发生什么大变化。除了实现去物理按键,汽车大屏化外,整个格局和空间变化不太明显。
主副仪表板的存在主要是为了人员驾驶。在自动驾驶时代,这种设计可以取消掉。当然,副仪表板还起到了通风的作用,但其实通风口也可以设计在B柱上,比如沃尔沃车型在B柱上设计有出风口,所以副仪表板也是能取消的。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汽车实现更高阶的辅助驾驶,甚至直接是自动驾驶。不过因为安全问题,对自动驾驶我们不能操之过急。
当然,像极氪X那种可以前后移动的副仪表板也是不错的思路。
3. 啃硬骨头,得向地板和后舱“要”空间
相比前两者,向地板和后舱要空间是一大难题。一来,这里几乎没有可以再集成化的东西,而且有些车型倾向于采用CDC电磁悬架系统、多连杆悬架等,也会更占用空间。再加上有些车企为了强化铝底板的强度,也会牺牲一些空间。比如理想MEGA的后纵梁是径直向前,不像一些后纵梁会稍稍弯曲,来挖出更大的后备箱空间。
理想MEGA这么做的好处是能充分利用铝合金的碰撞吸能效果,降低追尾伤害,当然,因为这种设计,后排座椅想要像下图这种完全藏在后备箱地板下不太可能了。
向地板和后舱“要”空间,改善的办法都比较激进。
比如CI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小鹏X9搭载的扶摇架构,采用了CI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将电池包上盖当作车身地板,降低整车质心高度的同时节省了5%垂向车内空间。
而在后舱空间上,沃尔沃SPA平台使用的“叶片独悬”也常被提起,这款悬架的轴承立柱与下控制臂通过多根长短不一的连杆与副车架相连,是一个典型的多连杆结构,不过螺旋弹簧变成了叶片弹簧,得益于此,整套悬架相比其它车辆的传统多连杆结构的体积缩小了许多。但EM90来自于SEA架构,并没有采用这一争议设计。
开发新思路的也有LEVC,他们的SOA架构通过极致的后悬结构和车身后地板优化(SOA通过将后悬架弹簧托盘最大化靠近轮边+后纵梁做成长直结构),在尾部设计了163L的隐藏空间,不过这种大刀阔斧的变化会对底盘动态表现有何影响,我们还有待确认。
总结
追溯历史,“盒子车”不是什么新鲜产物了,最早的厢型车就是盒子车造型。现在这种设计又翻红,我想是因为汽车智能化的全面提升。
就像我们小时候可以对小霸王学习机功能如数家珍,可以知道每一个小灵通的功能路径。但现在的一部手机到底能容纳多少游戏,“设置”键下有多少功能项根本算不过来。
汽车也是一样的情况,以前坐进汽车就像“进教室上课”,除了拿书本看,你还能干啥?但现在不一样,各种大屏幕小屏幕星罗棋布,单是语音聊天都能玩好一阵子。
因为汽车越来越像“家”,大家想要停留在这里的时间变多了,当然也就喜欢更宽敞的空间,更多自由支配的区域。
只不过,“盒子车”表面看似只是让汽车结构变“大”了些,其实内部已经发生了波涛汹涌的变化。进化已经在发生,虽然我们依然有难题亟待解决,但相信这只是时间问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utocarweekly (ID:autocarweekly),作者:七号-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