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材料可塑性极强,中国人已经用了几千年,便宜环保可再生,真的能取代塑料吗?“白色污染”塑料,不可降解还有毒,对整个地球都是极大的破坏,但它又的确是普及度最高的工业产品,便宜方便又好用,想要人类完全淘汰塑料,基本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塑料到底有多普及呢?以2016年的数据为例,光是快递包装一项,塑料袋的使用量就达到了147亿个。
当年的北京市,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包装的重量,就达到了43.6万吨,平均每天就要产生1200吨的塑料废弃物。
正因为使用量惊人,而塑料恰恰又不可降解,所以多年来用其他材料代替塑料的呼声越来越高。
时至今日,代替塑料的材料中又多了一个新成员——竹子。
三年行动计划就在11月2日,发改委连同工信部、林草局等多部门,制定发布了“以竹代塑”的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提出,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建立起一个初步成型的产业体系。新体系要保证质量、规模、种类和综合效益。
尤其是要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要让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利用率,分别提升20%以上。
显然在治理以塑料为主的“白色污染”方面,可降解的竹子作为生物质材料,未来将会有更大的施展空间。
竹子和甘蔗制作的纸杯快速降解
目前该产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规模不大,产品数量低,且由于技术较落后生产成本还比较高。正因为还存在这几个方面的不足,国家才制定了相关的行动计划。
具体来看,下一步首先要革新的是技术,相关的科研攻关将会展开,一些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会建设,主要是突破技术瓶颈,从竹子的培育、种植、采伐、加工、运输等多个方面进行核心攻关。
只有技术上进步了,相关的产业生态接下来才会更加完善。在产业规模上,国家鼓励家庭林场、合作经济社等经营主体,产业上下游要形成一个完善的链条。
从销售层级看,国家层面未来会搭建一系列的对话交流平台,以便宣传和引导以竹代塑的产业规模向着更纵深的领域发展。
尤其是在一些代替塑料的产品种类上,下一步也会推出重点的产品名录,给企业的具体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除此之外,全社会也会积极引导宣传,提倡绿色生产和消费模式,通过相关的讲解和推广,让公众进一步减少对塑料制品,尤其是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依赖。
综合行动规划来看,国家不但提出了方向和目标,也建立了一整套有效的行动措施。技术上要革新,产品上要代替升级,消费领域要转变观念。
在产业的发展上,政策支持力度未来三年也会逐步加强,尤其是法规上的标准认证体系建立之后,新的产业规模就建立起来了。
在国家一系列完善措施的助推下,这将是一个旭日东升的新产业。
以竹代塑的优势在正式提出这项代替方案之前,人类对塑料制品的依赖,以及由此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整整92亿吨的塑料制品,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至今,由全世界的国家一起产生的。这其中,有整整70亿吨成了塑料垃圾,能够回收和再利用的部分,连10%都不到。
塑料的倒逼,让人类不得不采取措施。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竹子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
代替塑料的可降解生物材料中,竹子的生长优势独具特色。每天能生长1.2米,作为生长最快的植物,竹子从幼年到长大成林,只需要两到三个月。
从整体来看,竹子的产量还非常高,且分布面积也非常广泛。成林之后的竹子,全球的年产量可以达到和超过6亿吨。
再加上它可再生,而且生长速度又快,如果将其大规模运用开来,在产量上是有保障的。
毕竟人类完成工业化之后,生活中的各类制品,有不少都是塑料制成的。一旦塑料在将来被禁止使用,有哪种可再生材料,可以从数量上源源不断的供应,目前看来竹子就能办到。
生长和产量优势之外,竹子的性能优势也不可替代。工业化之前的农耕社会,竹子原本就是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工具产品。因为它韧性好、硬度高、可塑性强,所以才能有广泛的应用途径。
如今,随着以竹代塑的兴起,传统的竹子类产品可以得到强化发展,新型的竹子产品,在技术攻关的推动下,未来也能开拓出更大的应用领域。
截止到目前,国内以竹子为原料的产品开发已经超过了1万种,涉及到了衣食住行等生活的多个层面。有这样的发展势头,多亏了竹子自身的性能优势。
比如,浙江近年就开发生产出一种以竹子为材料的缠绕式管道。这种管道,可以代替目前在各个行业里使用的塑料管道制品。相比于塑料的不可降解,竹管道能做到生物降解,材料可以再生。
截止到去年,这种管道在一些排水工程中已经开始使用,类似的管道铺设长途达到了300多公里。
除了做管道之外,各种以竹子为原料制成的包装制品也在增多。竹子本身就坚固,原本就可以用来做箱板等材料。而随着新技术的攻关,未来在材料的利用上,包装形态也将更广泛。
所以从产品类型再到自身的性能上,主子具有大量天然的优势。未来在相关政策的助推下,利用好这些优势,也就等于拓宽了竹子产品的领域,让它的利用价值更大了。
有了产品之后,下一步要考虑的就是竹子产品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
提升空间有多大以福建的南平为例,近年来通过发展各类竹子制品,其产品不但在国内畅销,而且还推向了海外市场。
南平原本就拥有丰富的竹类资源,在国内有着笋都竹乡的美誉,所以发展以竹代塑产业拥有天然的优势。
过去,这里原本就是筷子、牙签、茶盘、户外板材等产品的生产地,随着新业态的开启,本地的竹制产品加工更加精细化。
原料上,南平本地的竹林达到了650万亩以上,资源充足保障了企业的生产,当地与竹子相关的企业多大180家,此前的产值规模已经超过了310亿。而且由于产业发展早,本地还有第一家上市的竹产品企业。
随着以竹代塑的产业形态开启以后,这里除了生产原有的竹制品外,也开始生产原本是塑料制品的产品。比如塑料牙刷变成了竹子牙刷,原本的塑料吸管也变成了竹材料的吸管。
以往的塑料制品有一次性的,竹制产品也有一次性的,只不过相比于塑料,竹子可以做到自然降解,不会对环境带来任何影响。
南平本地的企业,当下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就是用竹子代替更多的塑料制品。而且他们发展起步早,如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产业优势,在研发新技术和代替塑料制品方面,将拥有更大的先发优势。
现在,南平本地的竹制品,远销海外主要面向的是欧美等西方国家市场。
探索竹制产品的提升空间和发展潜力,其他产竹大省也在纷纷摸索自己的道路。
在贵州赤水,这里竹子资源规模充足,当地主要探索的,是进一步强化资源优势,提高产量,保证品质,在运输上做好服务,这有助于支撑产业链下游的发展。
为了增加产量,赤水当地提出了换种和抚育间隔砍伐的措施。此外,专业的采伐队伍也进行了跨村规模的组建和发展,这有助于提高砍伐的效率,保证竹子的品质。而且大规模的专业化采伐,也能降低接下来的运输成本。
湖南桃江,则主要针对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当地一家企业主要生产物流所用的托盘,以往的托盘都是木制或者塑料制品,而在桃江当地,2022年研发出了一种竹制的托盘。
这种托盘不是以整根竹子制作产品,而是以竹子的纤维再生产而制成,生产时所利用的,都是竹子的边角料。
企业的负责人黄岱表示,竹制的托盘在制作时也会添加一定比例的塑料,产品最大的特点是韧性强了。
在生产过程中,不管是竹材料还是塑料,使用的都是废料产品。回收的塑料废料每吨只要2000元,竹边角料的回收价格,更是只有200元一吨。
之前在生产塑料托盘的时候,由于没有竹材料的韧性,所以只能使用新塑料而不能使用废料,一吨的价格就要超过万元。前后对比起来,加入了竹子之后,生产的成本下降了。
综合上述情况来看,无论是上游提高产量,还是中游加快研发竹产品,亦或是下游进一步拓宽市场,以竹代塑全产业链的优势相当明显。
国外也看好这一朝阳产业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全世界主要关注的是,塑料污染的解决方案。我国所倡导并推动的,正是以竹代塑的发展。
美国的一些专家认为,用竹子代替塑料,在接下来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世界自然基金会的专家也认为,竹子就是现成的解决方案,下一步要做的就是让产业形成具体的措施。
总的来看,和国内的看法一样,国外也认可竹子的多种优势。尤其是在产业发展上,无论是包装还是运输,再到建筑或者是化工领域,竹子的可代替性正在一步步加强。
日本东北大学的一些教授认为,一旦竹子在未来被大规模推广利用,全球的碳排放将会有效下降。
结语看来,无论是用竹材料生产的一次性制品,比如竹制的纸杯、纸巾;还是代替塑料后的耐用制品,诸如地板、家具、建材,甚至竹制的自行车,未来关于竹材料探索和利用的空间都很大。
我国目前已提出了产业体系发展的具体规划,下一步要做的,是推动整个产业体系向更加完善化的方向发展。
一句话,只有整个产业链形成了庞大的规模,竹子才有完全取代塑料的可能。
参考资料:
《产品畅销海外 “以竹代塑”空间有多大》 经济日报 2023年1月12日
《多国专家称赞“以竹代塑”倡议有助于全球治理塑料污染》 新华每日电讯 2023年6月6日
《我国力争2025年初步建立“以竹代塑”产业体系》 新华网 2023年11月2日
《用竹子代替塑料,潜力有多大?》 人民日报 2023年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