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无法可说(ID:wufa-keshuo),作者:郑渝川hiecy,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近日有一则学生穿着行政夹克模仿领导“视察”学校的视频在多个互联网平台上广泛流传。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回应称,拍摄视频的同学注意到了近期一个“要穿得不像一个孩子”的热点话题,并出于好奇,进行了模仿,并在自己的短视频账号上发布,以此蹭流量。校方表示会对同学进行正确引导。“希望社会为这个同学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不要过度解读,让学生能够健康成长”。(澎湃新闻网10月18日报道)
俗话说,衣食住行,衣服、穿着排在基本需求的第一位。因为穿衣不仅仅是为了御寒、遮羞,更是社会秩序、礼仪的一部分。在中国古代,以及其他很多国家的古代、近代,都对衣着方式有着比较严格的规定,各个阶层、职业身份的人穿什么衣服,使用什么颜色,都需要符合具体的规定。
中国明代后期出现知识分子所说的礼崩乐坏,最显著的指标就是当时的商品经济渐趋发达,所以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衣着逾制现象。严格的穿衣制度在清初又开始重新确立。
而在近代以来,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尽管冲破了封建秩序以及附属的礼仪体系,但衣着方式依然形成了很多具体的规则、惯例。一些特有场合,需要穿着特定款型的衣物,比如婚礼、寿宴、商务会谈场合,与葬礼、正式会议等场合的衣着要求就不一样。
现实工作和生活中,确实存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领导成员身着行政夹克、风衣、西服或中山装参加特定活动的惯例。什么时候应当首选夹克甚至运动装参加活动,什么场合首选西服,则要视情况而定。
上述这些规则、惯例,并不是呆板的设定,而是根据具体工作、业务或生活的需要实现的共同选择。此事中,涉事学生与同学一道,以特定的行政夹克、西服装束,在学校食堂、操场等场所“视察”。
这其中其实存在“违和”之处,因为机关、企事业单位参加视察的主要领导成员如果身着行政夹克,通常随员也会选用类似的休闲款衣物,因为在非正式的会议、工作场所走动视察,比如到食堂、操场等地,身着西服其实并不利于拉近视察者与视察对象之间的距离,行政夹克、运动装等衣物释放出的信号则更为柔软,会让视察对象觉得更为亲切。
现代社会的包容度、开放度要远远高于古代。实际上,行政夹克等被认为是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成员“标配”的衣物,其他社会阶层、角色的市民也完全可以在商场、电商购置同款。大家也都可以购置西服、长裙甚至燕尾服、汉服等款式的衣物。基本上不会有人认为市民身着行政夹克、西服、长裙是逾制。
此事在网上引发的网友讨论,也表现出对学生做法的包容和理解,希望学生不要受到影响。说到底,此事其实展现了一种特殊的cosplay(角色扮演)。这种模仿方式很常见,但具体到此事的模仿做法不常有,从而构成了一种比较强烈的反差感,确实应当予以包容。
但也应当意识到,违反、挑战既有的一些不成文规则、惯例的做法,虽然不会受到惩罚,却会影响具体实施的人的社会评价。如前述,社会的包容度大幅提高,所以一些偏离惯常的行为会得到谅解,但行为实施者在他人潜意识中会被另行划分归类。就像是在特定场合,搭配与场合氛围格格不入的衣着入场,会引发其他在场者的排斥一样。
应该说,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校方负责人的回应态度,是值得赞赏的。校方负责人将此事界定为学生对网上热点话题的跟风、模仿,并没有进行进一步的过度解读、延伸,也仅仅谈到会对涉事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未曾提及批评教育或者处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无法可说(ID:wufa-keshuo),作者:郑渝川hie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