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高楼大厦,只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红灯绿酒是不存在的,生活丰富度更是看不到北上广的尾灯。
在这样的环境里,每年生活着约50万的出国留学群体,留学生活的无聊不分国界,留学drama的离谱度也不分语言。
今天谁被谁绿了,明天谁家里又破产了,屁点大的事在留学圈的放大镜下,都能成为前后一两周里,茶余饭后的头版头条。
作为对比,其他生活在大城市里的留学生则过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
那些在纽约、洛杉矶、温哥华、伦敦等大都市里读书的人,他们大多时间紧凑又处处精致,生活节奏很快,不会为任何人停留。每天见到的人很多,但能记得住名字的很少,能见第二面的更少,语速很快,但说过什么根本不记得。
即便在同一个国家,那些在村里和在城市里的留学生,生活方式的差别比两个星球还大。
在来湾区上班前,我曾经在西雅图的城市里读过几年书。对比下来,小镇留学生和城市留学生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区别呢?
首先是对时间的刻度不同。在城市里生活,每个人的时间是挤出来用的,挤10分钟吃饭,挤半小时见人,挤两小时看电影,再挤半小时做爱,最后挤5个小时睡觉,因为明早上早8。
在城市里,每个人都在用力挤时间。约吃饭前,先报备下课时间,打车要多久,晚上还有什么别的安排,算得非常精确。
但当我几年后来到湾区工作生活,我发现整个世界都变慢了。在加州,人们是可以约出来“杀时间”的。
什么概念呢?他们可以约一整天的时间,连续逛完整整3个商场,期间还包括午饭,晚饭,下午茶,就为了给家里买一台电视。
甚至在约其他约会项目的时候,都会把时间往3到5个小时以上去找,有的人甚至会约几天的行程,就是为了杀时间。
比如去爬山,去摘樱桃,去开几个小时的车就为了吃一家小红书上营销得不错实际上难吃的要死的网红餐厅,就为了消磨时光。
所以在加州,大家的行程都非常规律,每两周去华人区的三流发廊,做一次头发护理,一坐就坐四五个小时,又或者每三周去做一次眉毛,护一次甲,做个全身spa,打个高尔夫再喝个下午茶,再带个狗吹毛,一下午过去了。
我不理解,我到现在都不理解,为什么你们硅谷娇妻这么爱杀时间,为什么你们有这么多生命可以消耗?
开玩笑,消耗生命的何止硅谷娇妻。我在西雅图读书的时候当然也会约下午茶,都约给那些许久未见的朋友,一个月一次甚至三个月一次,频率非常低。但来到湾区之后,我每周都会收到不同硅谷娇妻的邀约:明天要不要一起spa?周末要不要去打高尔夫?要不要做护甲?
我一度以为我在湾区认识的朋友都是美甲销售。后来我才知道,人家不是销售,人家根本不上班。
有一回,一个湾区的朋友问我,要不要出来陪她逛街,她要给家里选一台电视,去湾区东南西北的整整4家Bestbuy去看。
我更不理解了,我在西雅图根本不存在逛完一家商场再逛另一家商场的行程,但这位朋友一天要连续逛4家商场,而且还要遍布在东南西北,开车总时长4小时以上。
在小镇留学圈里,人们不太计较每一段时间的目的性,每一次出门要干什么,完成什么事情,要见什么人,对于小镇留学生而言,时间怎么消耗掉是无所谓的,可以是逛超市,可以是打麻将,可以是做美甲,甚至可以在下午茶的餐厅里低头刷一下午的抖音。
不像在城市里,小镇每一天的生活不一定要过得很有目的。
在小镇华人圈里,大家似乎不太关心其他人到底有没有工作,收入如何,学习如何,大家更关心这个人所在的家庭,或者另一半,是否有过人的成就,比如这个人家里有没有给买房,男朋友有没有给她买包,老妈有没有给儿子送大G,等等。
在某大厂打工?年薪20万美金?嗯,不错。专业课全A,拿到大厂return offer?嗯,不错。毕业后失业但家里给买了车房办了绿卡?嗯,结婚就找你了。
小镇留学圈的价值排序和城市不同,在城市里,大家更看个人的工作能力与社会资源,但在小镇里,大家更好奇每个人背后的家庭水平如何,每个人的价值是与家庭或者另一半捆绑的,这一家人是干什么的,并以此判断他们的价值水平。
同样也因为如此,由于圈子很小,你做过一点什么破事大家都知道。在小村里留学,人际关系不像在大城市里那样透明,在城市里,你每天见到的人里有90%是不会再见第二次的。
但在小村里留学,你今天见到的人,你昨天见到过,明天要继续见,圈子就这么大,每个人多少都沾亲带故一些,谁是谁的前任,谁是谁的课友,谁是谁拼代写的团友,谁说过什么做过什么,大家心里都很清楚。
再加上小村里的生活枯燥又无味,导致一些很细碎的小事,都能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几年前发生的小矛盾,能在圈子里传很久很久,甚至添油加醋变成另一个版本,这在留学圈以及小红书的pdf上十分常见。
其实回头再看,在小镇生活和在城市读书,并没有非常直接的高下排序。或许某个在村里读书的朋友会跟你说:你们纽约真好。但打心里,他们还是会觉得自己的小村挺好的。反之亦然,那些每天高呼要逃离北上广的青年们,如果不是被裁,根本不会离开大都市。
双向羡慕,双向看不上,双向嫉妒,双向自傲。但别人的生活终究是镜中花水中月,本质上还是看你喜欢什么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