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当天,很多西安网友虽没有收到对象的短信,但收到了西安市卫健委和计生协会的短信:七夕佳节来临之际,愿您爱情甜蜜、适龄婚育、优生优育,共创生育友好,赓续中华血脉,共担复兴重任!



前面几句还是中听的,可后面两句味道就有点冲了。

赓续中华血脉,共担复兴重任?

我说同志啊,这一晚上的云雨下来,就算复兴中华了?

《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全国15岁以上单身人口约为2.39亿人。

平均初婚年龄为28.67岁,比2010年的24.89岁增加了3.78岁。

年轻人为什么生育不友好了?

专家的说法是:年轻人普遍缺乏谈情说爱的能力,年轻人往往面临“上学期间父母禁止恋爱,毕业之后父母催促结婚”的尴尬局面。

建议以后要搞一点恋爱课、性教育课等情感教育,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全面性的情商能力教育……



这句话像人话,但又刻意回避了什么。

保守的中国式教育确实是原因之一,但这和年轻人普遍缺乏谈情说爱的能力怕是不搭嘎。

这届年轻人是懂得爱的。

比如tfboys在西安举办10周年演唱会的时候,很多年轻人表达爱的能力,甚至震惊到了国外媒体。

这届年轻人也是懂得谈情的。

不然陌陌、Soul之类的社交软件,也不会流行开来。

我父母那辈,约会5次也不见得会拉一次手。

而这届青年很多人面都没见,就已经准备以身相许了。



何况谈情说爱这个东西,和生育的关系也不大吧?

好像日本韩国都有性教育课,对感情的表达也更大胆,但生育率不也是……

所以说,这个锅绝对不能丢给老师,丢给教育。

关于生育率,东亚社会都很头疼,垫底韩国甚至都拍了非常规电影,以媚俗的方式鼓励大家生孩子。



然而呢?

这种充满爱与激情的电影上映后,韩国的生育率又连续跌了5年,不断突破新低。

正可谓:“好事不用催,心想自然成。坏事催没用,越催越反感。”

在促进生育率这件事上,我们的专家意见一定要抓住主要矛盾:

怎么把生育,变成一件好事?



所谓的好事,就是让人感受到舒适,或者感到“对自己有利”。

怎么才能舒适的生育呢?

首先要一张大床房。

在三里屯优衣库的试衣间搞生育是搞不出孩子的,生息繁衍这件大事还是需要进房的。

青年时期的海子就写过: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山川载不动太多悲哀,大床房经不起太长的等待。

男女成年后,只要有心,什么节都能过成情人节。

问题的核心是怎么开得起房?

开房有两种,一种是去外面酒店开。

可现在的酒店,哪怕是那种普通的连锁快捷酒店,一晚都要好几百,这对很多月薪几千的年轻人来说实在捉襟见肘。



还有一种,是在自家的私密空间开。

对于很多丈母娘来说,也是更希望自己的女儿女婿在这种环境下繁衍生息。

这就要求年轻人要有自己的房子,但现在的年轻人靠自己,需要多少年才能买得起房子呢?

房子不仅是用来住的,对象质量怎么样,什么时候结婚生子,孩子在哪里上学,做生意能去银行贷多少款,都和房子息息相关。

少年最怕的是开不起房,中年最怕的是买不起房。



所以,问题的关键,就是解决关键问题——让这届青年有足够的收入,且买得起房。

我们不能让这届青年在买不起房,开不起房的条件下,还施加生育压力。

生育这件事,终究是要进房的。



解决了舒适度问题,接着就要解决“对自己有利”问题。

怎样让这届青年感受到生育对自己有利呢?

日本、韩国的做法,是发钱发假期。

死命发。

比如日本,孕妇有98天的产假,而且如果产假期间,如果公司不发工资或发的工资不达标,孕妇妈妈会得到健康保险协会支付的“出产手当金”。

98天可以补贴65万日元。

孩子上幼儿园不用花钱,中小学每个学年都有补贴,读到高中毕业,折合成人民币算的话,一个孩子能拿12万左右,多生多发。



减轻教育压力,减轻生育成本。

这就是有利。

而我们的一些特色专家是怎么提建议的呢?

有的人说,要设立什么生育基金制度,规定40岁以下公民不论男女,每年必须以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生育基金。

有的人说,要对丁克家庭征收社会抚养费。

还有的人说,对男女实行差异化教育,推广网络教育,让妇女平均初育年龄控制在25岁以内……

尽是想办法让你多掏钱。

前不久我们抓了不少贪污的专家主任,现在那些只会溜须拍马,反向提意见的专家也该清理了。





当然,我不是说发钱就能解决问题。

发钱比我们多的国家,很多也没能提高生育率,这是因为,很多提升生育率的政策,都缺少配套的人文关怀。

比如,怎么帮助女性,尤其是生育女性提高就业机会。

比如,怎么降低结婚的门槛——天价彩礼。

比如,怎么营造一个尊重个体,尊重个性价值观的社会氛围。



不要只发短信,把发短信的经费拿出来,适当给青年发点优惠券,都是好的。

如果大家都会生活感到满意,压力也不断减少。

我想有些事自然而然地,也就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