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编自《重拾:1860-1948 私藏老照片中的北京记忆》,经华景时代授权转载,作者:北京日报特别报道部,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李安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少年派随父母带着一船动物园的动物,漂洋过海,打算去大洋彼岸开动物园。然而,他们在途中遇到海难,没有安全抵达目的地,少年派也由此开始了一段奇幻之旅。
很少有人知道,就在 100 多年前,同样有一个人带着一轮船的动物从大洋彼岸而来。不同的是,动物们安全抵达,并由此成立了中国最早的动物园——万牲园,也就是北京动物园的前身。
1907 年 6 月,出洋考察五大臣之一的端方从德国归来。
当他乘坐的轮船在天津塘沽靠岸时,人们惊奇地发现,船上竟然载满了从未见过的动物。从长满条纹的斑马,到健壮凶猛的非洲狮,从长脖子的澳洲鸵鸟,到美洲大鹅,足足有 59 个铁笼,共计 57 只野兽、52 只禽鸟。它们是考察期间,端方以 6 万马克(马克:原德国货币单位,2002 年 7 月 1 日起停止流通,被欧元取代。)的价格向德国商人宝尔德订购的,也是北京动物园的第一批动物。
此图为民国初年拍摄。此时,“农事试验场”(含万牲园)已改名为“中央农事试验场”,大门上还悬挂着五色旗。后来这里又先后更名为“北平农事试验场”“国立北平天然博物院”“北平市农林试验所”等。1949 年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接管后定名为“西郊公园”,1955 年 4 月改名为“北京动物园”。园名由毛泽东题写,沿用至今。
其实,慈禧太后早有兴建动物园的想法。据说,20 世纪初,德国汉堡动物园在北京举办过一次动物表演。那次表演让慈禧太后大开眼界。当时,清政府正在推行新政。出国考察回来的大臣们,无不把建博物馆、图书馆、公园等公共设施看作是改变清政府形象的捷径。如果能在北京建个动物园,既能满足慈禧太后赏玩的需求,也可面向公众开放,岂不两全其美?于是,端方带着整整一船的珍禽异兽漂洋过海,回到了北京。1907 年 7 月 19 日,京师万牲园正式对外开放。
园中有供游人乘坐的轿子,上面还写着“游园公司”。
万牲园实际上是农事试验场(今北京动物园)的一部分。农事试验场,顾名思义是以农事研究为主,占地 70 公顷,是清末新政的一项重要工程。万牲园位于农事试验场东南角,面积仅为 1.5 公顷,建有 3 座兽亭、40 余间兽舍和 10 间鸟室,还有水禽舍与象房等。当端方带着动物们回到北京时,这座万牲园还没有竣工。因此,动物们只能暂时安置在附近的广善寺中。
农事试验场中最大的一组建筑是两层西式尖顶的畅观楼。图为畅观楼前的铜狮子在喷水。
图为供游人乘坐的江苏船。
图为畅观楼前的拱桥。
除慈禧太后驾临之外,万牲园大多数时候都面向公众开放。开放时间为 8 时至 18 时,票价 20 枚铜元,儿童、仆役减半。为招徕游客,万牲园还找来两名 2 米多高的“巨人”验收门票。学生在老师带领下,可以享受免票优惠。不过出于“男女大防”的考虑,万牲园规定:“每逢星期日及星期一、三、五售男客票,星期二、四、六售女客票。”这条可笑的规定,直到民国后才被废除。
建园之初,由于饲养经验不足,端方专门为慈禧挑选的一只会表演杂技的印度母象,竟然被饿死了。负责看护大象的德国技师抱怨:“时言于总理月粮不足,但总理不听其言,此象逐渐饿毙。”对此,慈禧很不满意,要求以后在进献兽品时,一定要注明具体产地、性情以及饲养方法,以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图为万牲园刚开业时,中外游客在围观斑马。此前中国人从未见过斑马,因此感到很新奇,看到它浑身条纹与老虎相似,于是称之为“虎纹马”。
为了吸引游人,万牲园刚开业时雇了两名身高 2 米多的“巨人”验票。后来,其中一个“巨人”被美国人相中带到好莱坞发展,据说在美国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黯然回国。
万牲园开办后,国内各地督抚和外国使节,争相向万牲园赠送动物。万牲园里的动物种类不断扩充。到清末时,万牲园豢养的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鸟类等,共计 100 多种,其中包括丝猿、吐绶鸟、灵鹊、窝雕等许多稀有物种。
作者: 北京日报特别报道部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华景时代
出版年: 2022-9
本文摘编自《重拾:1860-1948 私藏老照片中的北京记忆》,经华景时代授权转载,作者:北京日报特别报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