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无法可说(ID:wufa-keshuo),作者:郑渝川hiecy,原文标题:《90后、00后农村青年县城创业,反复试错中终将向生活妥协》,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腾讯新闻”发了一个报道《“北京拍视频,月入8千,返乡创业,负债10万”,90后农村青年梦碎县城》。


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底中国返乡入乡的创业人员累计达到1120万,包括了县城、乡镇和村庄。其中,最近几年“返县创业”的青年越来越多。如果你走进县城,就能发现很多年轻人以及他们开的店。县城最近几年的服务业“繁荣”跟90后农二代青年有关系。


报道称,“他们创业的类型是低门槛的小微创业,以时间灵活、轻体力、低投入、低风险为特点,尤其集中在新消费行业和互联网行业。”“真正创业成功的一定是少数,整体创业成功率实际上并不太乐观。即使是近几年风口比较大的互联网创业,也只有少数挣到了钱。比如上面那个农二代身边20~30个案例中,真正成功的不足四分之一,大多数都失败了一次或者一直没成功。”


农村青年大量返乡创业,这个有着客观原因。最显著的一点是,现在的90后、00后一批青年,错过了中国房地产业起飞(低价购房,坐等房价飙升)的最后一轮黄金期。(她)们哪怕不情愿,也无法改变这个现实。


不管农村、县城青年有没有上过大学或者高职院校,现在这个时间阶段去到一线、新一线城市工作,收入其实是相对稳定的,但高不到哪里去。


因为他(她)们来自农村和县城,又不是广东、浙江、江苏和山东四个比较富裕省份的农村和县城,那么依靠父辈支持,现在也很难凑足在大城市购房的首付。


如果一直租房子,这些年来一线、新一线城市还在不断致力于对原先那种工矿企业的集资房、宿舍房,以及农民自建房进行更新改造,房租走高,倒不是真的付不起房租,而是收入的增幅不太能赶上房租上涨的速度,所以人就会有很强的不安全感。


再来看工作,上段讲了,大城市其实有很多工作机会,收入还稳定,但真是稳定得让人看不到改变生活状况的希望。而且,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外贸经济的波动,这些年来尤其是最近一两年里,连城里的外卖、快递、网约车等工种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失业者),卷得更加厉害。


所以返乡无论是主动还是无奈,就成为了一个趋势性的选择。主管部门给出的数字是,2022年底中国返乡入乡的创业人员累计达到1120万。这里说的是创业人员,再加上回家“屈就”各种自己原本看不上的工作,勉强维系生计的人员,数字有可能会更大。


有人可能会说,很多返乡人员本就来自农村,为什么不返回农业生产经营?这个问题有意思,因为提出问题的人显然忘记了,现在这一代年轻返乡者的父辈当初为什么要离乡去外地打工。


不就是因为中国很多地区的农村人均农地很少,农业生产经营效益很有限?而在现在,如果农村籍的返乡人员都去做农业,即便都能获得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还打通了销路通道,能获得的生产效益究竟有多少,也是一个问题。


“他们创业的类型是低门槛的小微创业,以时间灵活、轻体力、低投入、低风险为特点,尤其集中在新消费行业和互联网行业”,这其实也是无奈的选择。


返乡人员在一线、新一线城市工作期间,有可能攒了一些积蓄,但哪怕是在城里生活不吃不喝,把所有劳动收入都给存起来了,这点钱能不能在县城里租到一个比较好的位置,然后选择一个比较良好的生意门道,也是一个未知数。


县城从建筑形态、管理方式有点像城市,但又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城市,在这种环境中做生意,其实机会不少。因为县城居民的房贷压力是比较低的,也谈不上什么交通成本,能够拿出来消费的钱其实比大城市居民,在比例上来算是更高的。


最简单的例子,县城居民周末聚餐一两次,这个很常见,因为不需要开车,走路或者电动车几分钟就能到餐馆,花费也不太多。反过来,如果在北京、上海,聚餐吃个饭的成本先不论,交通时间成本就让人足够烦心。


但问题是,县城居民除了那些进入公职编制以及以临时雇员身份工作的人以外,本就有很多人在不断试错探索各种生意。而这些从来没有离开过县城的本地居民,能够获得的人脉支持,显然也更多。本地居民更加清楚哪些路段的生意不好做,哪些门道的生意容易引发管理部门的严格规制。


而这些恰恰是返乡在县城创业的年轻人的短板所在。很多人的创业,其实是直接复制、照搬自己在一线、新一线城市打工和生活期间所了解到的一些生意概念,但对于这些生意概念背后的盈利模式以及可能存在的“坑”几乎是一无所知,也谈不上有什么能“慧眼识珠”的朋友来指点迷津。


更棘手的是,就像前面所说的那样,县城跟大城市的生意,有着很大不同。哪怕同样开火锅店、奶茶店、茶馆、咖啡馆、洗衣店,目标客群不一样,顾客心理不一样,渴求获得的优惠组合也不一样——了解这些,说到底都需要砸钱,在“交学费”中慢慢试错,多次试错也未必能够掌握清楚这些要领。


当然,返乡在县城创业、发展的年轻人,多数人最终还是能找到在县城生存发展的门道,他(她)们终将变成前面提到的“本地居民”,挤入县城的生活圈、人脉圈。


这个过程中他(她)们将比留在大城市发展的同龄人,有更多时间陪伴自己的父母、孩子。一般而言,他(她)们也不需要加那么多班,熬那么多夜,不会那么早地捱上一些莫名其妙的疾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无法可说(ID:wufa-keshuo),作者:郑渝川hie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