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光明日报 (ID:gmrb1949),作者:汪灿,图片:九派新闻、封面新闻等,责编:王子墨,编辑:张雪瑜、朱晓帆、范天培,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这是一条有趣又暖心的新闻:河南郑州的朱先生,因上传到网上的自拍头像长相威猛、身材魁梧,被很多网友评价“有安全感”。不少网友留言称,想用他的头像防身,之后朱先生便日常更新自拍照,供网友们当作出行或外卖软件的头像。朱先生表示,自己的初衷是想保护女性,自己的长相起到这样的作用,他感觉荣幸。


这让我联想到此前看到的类似消息:在日本东京,有公司曾推出“窗帘上的男友”产品,即提前拍摄好男性喝茶、看书、弹吉他、健身等图形,供女性投影到窗帘上。在某部影视剧里,也有独居女主在阳台上晾晒男性衣物的情节。


朱先生,因上传到网上的自拍头像长相威猛、身材魁梧,被很多网友评价“有安全感”


这些操作的逻辑都很简单:通过制造非独居的假象,为独居女性提升安全感,降低被不法分子盯上的风险。所谓自身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是自己,这种自我保护的意识和举动,对于预防针对独居女性的违法犯罪,哪怕显得有些敏感和过度,也是可以理解乃至值得肯定的。毕竟对于个人来说,这些措施往往是有效且成本最低的。


2020年的“七普”数据显示,我国男性比女性多3490万人,但在15个特大城市里,均出现了“女多男少”的现象。另外,截至2021年,我国有近9200万人独居,其中近4000万是独居女性。参照这两组数据,一个日渐明朗的趋势是,城市独居女性群体,未来可能还会继续扩容。


作家王安忆说过,城市作为一个人造的自然,远较乡村适合女性生存。在城市中,女性可以充分发挥女性的灵巧和智慧。一方面,更多的就业机会、更专业化的分工、更公平的竞争机制、更宽松的舆论环境,是城市对于女性的独特优势。另一方面,随着自我独立意识的觉醒和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女性也在主动拥抱城市、用努力和智慧凸显对于城市的价值和贡献。


但毋庸讳言的是,城市发展、职场生态,对于女性并不都是那么友好,我们离理想的“她城市”还有不小的距离。比如,一些公共场所缺乏母婴室,女厕该不该允许带男童进入屡屡引发争议,女性在求职时经常遭遇“家庭还是职场”“生育还是升职”等二选一问题。


如果说这些不便和尴尬场景,还可以通过公共政策的完善和改进,逐步去解决。那么,另一些底线式问题则等不起,亟待被看到和改变,比如针对独居女性群体的人身安全问题。之所以将独居女性群体单独拎出来说,既是因为其体量庞大,也是因其面临的风险相对更高,且她们自身化解风险的能力又相对较弱。


有网友针对女性用男士自拍照作头像的行为,称“这下大家都知道了,这一招还有用吗?”这不只是一种调侃,也是一种提醒:预防针对独居女性的违法犯罪,个人的努力固然重要,但也往往是脆弱的,还是需要有来自制度的、社会的、技术的等多方面力量,共同发力。



以出行和外卖软件为例,其实不少平台早就推出了“虚拟号码”措施,即网约车司机或快递员看到的顾客手机号,可以联系到顾客但并非其真实手机号,这样就在网约车司机或快递员与顾客之间建立了一道安全屏障,以保护消费者隐私不被泄露,强化人身安全。但现实是,一些平台的虚拟号码功能默认是关闭的,需要顾客自己开通。一些用户因为不知情或者忘记这一操作,导致这一保护措施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另外,现在快递企业普遍要求快递员送货上门,独居女性要不要将送货地址具体到房间号,也是一个问题。最近,我接到过几个快递小哥的电话,询问具体房间号,并建议写到网购的地址信息中。虽然给他们增添工作不便让我感到愧疚,但对于独居的我来说,写上房间号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权衡过后,我选择将收货地址改成工作单位。


北京一名独居女生乐乐(化名)被困浴室30多个小时,最后靠敲击厕所管道被楼下邻居注意到才获救。摄影:封面新闻见习记者杨程凯


有时候,这种保护甚至有可能要延展到居住条件的改善上。2021年年初,北京一名独居女生被困浴室30多个小时,最后靠敲击厕所管道被楼下邻居注意到才获救,引发广泛关注。能否针对独居女性的特殊居住环境,给出更人性化、更保障安全的配套设施,值得探索。


在全社会形成更关注和保护独居女性安全的氛围,充分运用现有制度和技术强化对她们的保护效果,让独居女性独处和参与社会生活时更放心、安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办法值得落实。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光明日报 (ID:gmrb1949),作者:汪灿,图片:九派新闻、封面新闻等,责编:王子墨,编辑:张雪瑜、朱晓帆、范天培